終於有一天:我可以開家書店,順便賺錢!

2020-12-12 澎湃新聞

你有過開書店的夢想嗎?

相信很多愛書人,都曾在內心中萌生過這樣的小想法:「未來,我想開一家屬於自己書店。」

但是真正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少之又少,而阻擋你夢想的,是否是「開書店不賺錢」的現實?

記得大學剛畢業時,工作很難找,有一天我媽對我說:「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工作的話要不給你開家店吧,你先想好你要做什麼。」我當時不假思索地就說:「我想開家書店。」我媽聽了之後,說了句:「那你還是找工作去吧。」當時的我,一千隻烏鴉在頭頂划過的既視感。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賣書就是一個不賺錢的生意,和開咖啡館是一個感覺,每天人來人往不少,但就是想要盈利真的很難。

為什麼就沒有人認為開書店是一件既能滿足情懷又能賺錢的事情呢?

幻想著某一天,我們可以:「開家書店,順便賺錢」,這樣的生活想想就很美好。

如此美好的生活暢想,真的能實現嗎?如何才能實現?

無利潤模式與利潤復歸:賣書無利潤之後,書店如何賺錢?

我家附近有一家星巴克咖啡,作為一個沒有固定辦公室的自由職業者,我把大部分工作約會都定在那裡。而且如果想找一個舒服、偏僻一點的位置,還得早點去,因為要不了多久,好位置就會被抱著電腦工作的人、相約談事的人、小聚閒聊的人給佔滿。

如果你辦公室附近有別的咖啡館,估計你看到的情況和我一樣。你可能會說了,這不奇怪啊,現在咖啡館多火呀!但是你知道嗎,在星巴克紅遍全球之前,咖啡零售業一直是典型的不賺錢的行業,它的利潤模式,甚至直接被叫作無利潤模式。

無利潤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實體書店為何進入了無利潤模式?

有兩種情況會造成一個行業中的企業比較普遍地進入無利潤模式。

一種是行業內相同生意模式的企業過多,競爭激烈。

大家都做同樣的生意,誰都沒有新辦法,價格戰就成了殺手鐧,你降價,我也降價,你降得多,我比你降得更多,降到最後,利潤都沒了,誰都賺不到錢。

另一種情況,是支持利潤的條件消失。

比如成本上升。大家都希望成本不斷下降,但實際情況是,成本大幅度下降的情況很少出現,倒是成本大規模上升經常出現。對於圖書零售業,房租、人力,都是大塊成本,而糟糕的是,它們都在上漲。咖啡業之所以在星巴克出現之前,都是不賺錢的行業,也是因為一杯價格不高的咖啡,背不動沉重的房租、人力、水電成本。

再比如行業中出現大規模的創新者,它們用全新的生意方式,搶走了傳統企業的生意。圖書零售業的創新者就是幾大網店。它們提供低價格和便利配送,如果不出門就能買到便宜東西,誰還會風吹日曬地出門去買貴東西?

還有就是客戶的變化。企業希望客戶是理智的好客戶:你看,我是個好企業,我給你提供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務,你好意思不讓我賺到錢嗎?事實上,客戶當然好意思,他要滿足的是他的需求,而不是你的需求,誰在滿足他的需求上做得更好,他就去誰那兒。所以,實體書店的顧客,都跑去網上買書了。

利潤復歸模式

難道企業就只能被動地待在無利潤模式中嗎?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利潤回來?辦法當然有。不過處在無利潤模式中的企業,如果還用老辦法做生意,失去的利潤,肯定是回不來的。要想讓利潤回來,要麼放棄已經不賺錢的生意,要麼發明一種做生意的新辦法。前一種選擇太消極,咱們來討論後一種。

在星巴克之前,咖啡零售業最普遍的利潤模式就是無利潤模式。那麼星巴克是如何讓咖啡零售變得賺錢,並且在 20 年裡飛速成長,成為全球巨型連鎖咖啡集團的呢?

秘訣就是,星巴克重新定義了咖啡,把它從飲料,變成了體驗,然後圍繞這個概念樹立品牌、進行傳播、規劃開店策略、拓展分銷渠道。這些新的做生意方法,完全顛覆了老的咖啡業的核心,於是星巴克成功了。

現在去星巴克,你只是為了喝一杯咖啡嗎?能買到一杯咖啡的地方不少,為什麼一定要去星巴克?因為它是全球品牌,因為它的店面有設計感而且讓人覺得很舒服,因為它還代表著某種時尚。這些,都不是咖啡,而是

體驗

像星巴克這樣重新設計生意、實現大規模革新,然後讓利潤回來,在利潤模式的歸類中,被稱為「利潤復歸模式」。利潤復歸模式出現的頻率,比無利潤模式低得多,但是像星巴克這樣的實例,也並不少見。比如,當年計算機行業的戴爾最初通過實體零售渠道銷售電腦,處境艱難,處在無利潤模式中,之後它痛下決心,放棄渠道,改為網上直銷,成功實現了利潤復歸。

在圖書零售行業,面對網上書店的競爭,全球圖書零售巨頭巴諾比較早地增加了咖啡和網上書店業務,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市場和利潤。而當年在巴諾之後,位居第二的鮑德斯,沒有及時以革新應對無利潤模式,最終只能黯然倒閉。

當然,接著我們又看到,創立於日本的蔦屋書店,以更新銳的生意設計,贏得顧客的歡迎,成為書店業學習的榜樣。

在我們國家,雖然實體書店處於無利潤模式下的態勢還沒有整體性的改變,但我們也看到,有不少書店通過增加咖啡、增加文創產品、組織各種收費學習活動等方式,探索到了新的生意方法,開啟了自己的利潤復歸模式。

書店哲學的更新與迭代

從新華書店數十年的發展、20 世紀 90 年代民營書店開店熱潮,再到近年開始的新一輪書店熱,我們能看到書店哲學的鮮明迭代。

新中國的第一代書店哲學是「使命」

這一代書店哲學,主要由新華書店詮釋。新華書店從誕生開始,作為國家官方的書店,也是官方出版物宣傳與發售處之一,承擔著天然的文化建設和社會效益使命。

這種基於使命的書店哲學,將社會效益置於優先於經濟效益的地位,而且在非國有書店興起之前,獨特的、壟斷性的地位,非市場化的環境,也讓基於使命的書店哲學從未遭遇市場的挑戰,至今這仍然是新華書店商業邏輯的基礎。

第二代書店哲學是「情懷」

這一代書店哲學,主要由 20 世紀 90 年代興起的民營書店詮釋。民營書店的開創者,大多出於一種文化情懷進入書店業,以為讀者帶來一家有精神、有靈魂的書店為目標,在解決基本生存問題的前提下,贏利被視為居於文化和思想傳播之後的次要目標,對最能代表書店情懷的「選品」的重視,遠遠高於對書店商業化運營的重視。這樣的書店也由此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書店」。

當然,基於情懷的書店哲學,得到了讀者的熱情回應。在圖書電子商務興起之前,書店是讀者購書的唯一選擇,而有情懷的書店,又是其中的重要選擇。

這樣,即便這種書店哲學中,商業化的因素仍然相當匱乏,但網絡書店興盛之前,基於情懷的書店哲學,都未曾遭遇市場的嚴重挑戰。

在這一階段,新華書店的使命哲學和民營書店的情懷哲學並行於實體書店行業,而且大家都無生存之虞,因此也沒有意識到,這兩代書店哲學,都有需要迭代更新之處。

第三代書店哲學是「美感」

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衝擊,讓前兩代書店哲學遭遇嚴峻的市場挑戰。面對明顯的價格差異,肯放棄網絡書店的低價優勢而為情懷買單的讀者越來越少。同時,新華書店也開始面臨市場壓力。實體書店的經營者們不得不努力探尋吸引消費者重回書店的途徑。

這個變動過程又恰逢社會整體富裕程度提升,消費者開始追求消費升級。於是,新一代基於美感的書店哲學應運而生。

隨著實踐規模的擴大,基於美感的書店哲學,在實體書店行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將注重使命的新華書店、注重情懷的民營書店都捲入其中,並最終超越使命哲學、情懷哲學,成為當今具有壟斷地位的書店哲學。

但是,變美之後怎麼辦?

視覺之美,確實已經成為一家書店的必要條件,但在消費選擇如此多樣的今天,美感並非是讓人樂於不斷在這裡花錢的充分條件。

而且我們看到,在基於美感的書店哲學中,如何吸引讀者持續消費、如何贏利等基本的商業邏輯,仍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探討,甚至可以說,書店變美引起的顧客暫時回流在相當程度上蒙蔽了實體書店的雙眼,讓人們有意無意地迴避了仍未解決的問題:我們憑什麼讓顧客不但喜歡來逛,還喜歡不斷在這裡花錢?如何像一個真正的商業企業一樣,憑藉純粹商業化的運營獲得市場的認同、獲得足夠的盈利、獲得持久的發展?

所以,第三代書店哲學雖然順應市場環境變化,較第一代使命哲學、第二代情懷哲學有所升級和創新,但仍然無法成為書店融入大商業之後理想的生存和發展邏輯,甚至如果止步於此,實體書店行業很可能在狂飆突進式的大發展之後,面臨新的生存危機。

全新的第四代書店哲學是品牌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書店哲學的迭代更新迫在眉睫,這個哲學,需要融合注重社會文化效益的使命哲學、注重與讀者精神共鳴的情懷哲學、注重空間體驗的美感哲學,但同時又能提供足夠強大的商業邏輯,支撐實體書店在融入大商業後獲得真正的、持久的生命力, 進而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這個哲學是什麼?

我們認為,是品牌。原因主要歸結為以下六點:

第一,品牌是消費者進行消費選擇時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第二,品牌為企業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

第三,品牌為企業建立差異化的市場區隔。

第四,品牌是企業和消費者的聯結點,是讓消費者愛上一家企業的真正力量。

第五,進入大商業,實體書店需要和真正的品牌同場競技。

第六,品牌哲學可以通過學習習得。

作為底層商業邏輯,品牌哲學在商業領域不但已經有無數成功的實踐可以借鑑,而且有完備的方法論支撐,實體書店完全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品牌之路——這條道路,比跟風「變美」,比「大家都加咖啡我也得有咖啡」更安全、更紮實,效果更可預期。

學習場:書店的價值重塑

回望2019年,實體書店行業呈現兩個基本態勢,一是連鎖書店規模繼續擴張,二是不同規模書店普遍在業務上進行多元嘗試。大家都期待用理想的營收回報之前的努力,支持企業未來的發展,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也擺在全行業和每一書店個體面前:規模增量到底在哪裡?

在此,我們將引入「重做」概念,大膽提出一個未來書店核心價值的構想——消費者的「學習場」。

書店重做後的新價值可能是什麼?我們的探索結果是成為消費者的「學習場」——通過各種書與非書的內容,閱讀與非閱讀的形式,服務於讀者的終身學習。

一個新的思考路徑

實體書店失去對消費者明確的獨有價值,正是從「賣書服務讀者學習」的傳統價值被網上書店迅猛瓜分開始的,而且現在全行業普遍採取的「書店 +」思路,事實證明也未能有效拉動消費者在書店消費的快速增長,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換一個思路,通過新的場景、新的途徑,為消費者繼續提供學習的價值,從而完成新的市場條件下書店價值的重做?

當然,市場在變化,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也在變化,原路找回「賣書服務讀者學習」的價值既不可能,對消費者和實體書店也均無意義,敏感地捕捉到消費者真實的新需求,然後滿足這些需求,才能創造出新的市場,所以才需要重做,而且我們認為,重做這個價值的條件正在日漸成熟。

學習成為全社會公認的價值和新的生活方式

近年來,競爭的加劇、消費升級、終身學習和終身成長理念的傳播、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加,共同促成了學習人群、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變化。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類的很多工作將由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替代,終身學習成為所有人的必需。

更多的消費者成為學習人群,捲入的人口規模遠超傳統的讀者, 很多人並沒有閱讀習慣,但會通過閱讀之外的途徑進行學習;人們學習的內容也更加廣泛,既涵蓋傳統的學習內容,也囊括新知識、新技能、新興趣,有人會專門學習跑步,有人專門學習紅酒,有人學家居收納,有人學怎麼養貓……幾乎所有我們能想到和不能想到的內容,都有人在教、有人在學;學習方式也從以前的買書來讀,變成買書、買課、請私教、組成「學習共同體」(學習社區)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並舉,形式前所未有地豐富。可以說,學習已經成為全社會公認的價值和新的生活方式。而這群熱愛學習的人,與實體書店吸引到的新讀者——喜歡逛書店卻並不愛買書的人,有極高的重合度。

終身學習市場正在快速增長

學習人群、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變化,是近年消費者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它意味著有巨大的學習需求需要滿足,更重要的是,人們願意為有價值的內容買單,這意味著巨大的潛在市場,我們可以稱它為終身學習市場。

這個市場不同於體系完整但變化相對緩慢的學校教育,也不同於教育培訓機構佔據的兒童和成人教育培訓市場,不服務於提升學習成績、應對考試等功利性目標,而與自我、個性、生活方式、成長關係密切,覆蓋無比豐富的內容和多樣化的人群,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我們尚難以預估,但其中的明星——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可以為我們提供重要的參照。業界以 2016 年為「知識付費元年」,有研究報告顯示,2019 年知識付費產業規模已經達到近 200 億元,用戶規模也呈高速增長態勢,2018 年知識付費用戶規模達 2.92 億人,2019 年達到 3.87 億人。

知識付費線下版本尚待發展

知識付費雖然已經在迅猛發展,但只開拓了終身學習市場的線上部分,形象地說,一個和線上知識付費相對應的線下版本尚待發展。

一是一些需要親身體驗、操作的學習根本就無法在線上進行,比如成人的紅酒品飲、兒童的科學實驗;二是能夠線上學習的內容,在線下學習時能夠即時進行現場的反饋和互動,學習體驗也會大大好於線上;三是線下學習更有氛圍,一些普通學習者更喜歡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學習,這也是很多人熱衷參加各種線下活動,而線上購買的課程卻常常買過就忘的重要原因;四是學習需求經常和社交需求相伴,而網上學習社群並不能完全滿足這個需求,網絡越是發達,人們「見到人」「與人交流」的需求越是旺盛。

而且,線下終身學習能夠覆蓋的內容、人群、場景,遠比線上知識付費更廣泛。比如,隔壁大媽醃蘿蔔乾醃得特別好,有熱愛 DIY(自己動手做)的主婦特別喜歡學習這些老手藝,把她們撮合起來完成一次學習,會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這樣的事只有在線下才能進行。

書店最適合提供這個價值

目前,線下的終身學習由各種各樣的機構零散提供,尚未有一個類似「知識付費」的行業,在線下向消費者提供同樣的價值,我們認為,這個價值天然該歸書店。

一是書店與學習有天然、傳統的關聯;二是書店上連作者,下接讀者,既能獲取充足的內容資源,又覆蓋廣泛的學習人群;三是書店其實已經為終身學習在書店落地準備好了空間。

前兩點無須贅言,我們來討論空間。成為複合文化空間已經是實體書店的共識,人們在這個空間裡能做什麼,消費者在這個空間中消費什麼,我們如何通過這個空間贏利,是實體書店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問題。但有人在其中做相關的活動,這個空間才有意義;只有貨品, 沒有人的活動,這個空間就仍然只是「賣場」。而我們認為「學習場」 是最適合裝入複合文化空間的內容。

全行業已經在普遍進行具有學習場性質的嘗試

「學習場」的概念可能相對陌生,但實際上,書店持續組織各種活動已經是在為消費者提供學習產品,具有學習場性質。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不少書店除了組織以吸引讀者來店為目標的免費活動,還開始組織不同主題的收費活動。

無論活動免費還是收費,都會起到兩個重要作用。一是培養自身的活動運營能力,包括主題策劃、活動推廣、現場組織。二是測試消費者對書店收費活動的需求。事實證明,書店運營活動,不但並無能力上的障礙,而且相當擅長;消費者也並不會因為活動收費就不再報名參與。

所以可以說,全行業近年來對做活動的關注,已經為書店重做成為學習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希望「學習場」的構想,能夠為全行業的探索帶來新的啟發。我們也相信,如果「用一張電影票錢到書店聽一場講座」能夠成為消費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如果人們來書店聽講座的頻率和看電影的頻率一樣高,實體書店行業一定能像電影院線一樣紅火起來。

要實現這場重做,實體書店可能需要大量深度的學習,或許未來,我們將從被動應對市場環境、消費者生活方式變化的行業,變成引領市場變化、為消費者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提案的行業。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擁有像電影《書店》中女主弗洛倫斯這種,愛書人一般珍貴的夢想和勇氣,那麼你一定試著讀讀下面這本新書。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你可以驕傲地說:終於,我實現了這個夢想。

本文整理自《開家書店,順便賺錢》,徐智明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作品出處。圖片節選自《書店》電影片段。

推薦閱讀

《開家書店,順便賺錢》 徐智明著

你是否有過開書店的夢想?

阻擋你夢想的,是否是「不賺錢」的現實?

改變大部分「書店不掙錢」的現狀,我們需要重塑書店的經營邏輯與商業價值。

書店,作為城市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載體,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面臨著「虧本」「活不下去」的窘境。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佼佼者在不斷地增長。

未來,書店的生存機會在哪裡?作為書店管理者,如何才能經營好一家書店,實現品牌與贏利雙豐收?對此,作者以經營的基本要略為基石,深入剖析經營書店必備的書店品牌、戰略、顧客關係管理、服務、社會化媒體傳播、經營哲學等管理內容,以對實體店的管理者進行一場管理與銷售的思維更新。

程三國、樊登、孫陶然、周航、林少跨界聯袂推薦,重塑書店的經營哲學與商業價值。

相關焦點

  • 辭職開書店的年輕人都怎麼樣了?
    所長DT人類研究所豆瓣上有一個「我想開書店」的小組,3萬多人,持續在更新,分享開書店的構想、尋求開店建議、找書店合伙人。偶爾有人曬出成功開店的帖子,總會收穫更多的讚賞。開書店仍然是當代年輕人最想幹的理想職業之一。在DT財經的《2020年輕人理想工作報告》中,最多人認為理想工作是「自己開店」。
  • 「書店日記」開書店是一種什麼體驗?
    很多熱愛看書的人,幾乎都有同一個夢想,就是開一家書店,可是在開一家書店之前,至少你得讀一讀《書店日記》。新時代書店凋敝背後之前我關注過很多家書店,但在去年,接連倒閉了更多的書店,書店每年倒閉的數量只增不減,有時候我想在自己居住的附近找一家書店,甚至都不太容易。
  • 實體書店不賺錢?複合型經營、多元化經營成轉型趨勢
    然而,無論是蓄勢求變,還是迎難而變,廣州的實體書店並沒有停下探索、開拓的腳步。「書店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一名實體書店創始人信心滿滿地表示,未來行業會有更多創新,分出更多的走向。故事一光賣書能賺錢嗎?很難!
  • 坐在書店裡,就有好故事上門來
    蘇皖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拜訪了多家書店,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書店的同行們聽到她準備開一家書店的時候,大家都是開心的,終於有一家新的書店要誕生了,開心的同時不乏擔憂,畢竟實體書店生存之艱難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直到書店開起來,在書店裡發生故事,成為了碼字人書店堅持到現在的原因和動力。
  • 我為書店狂,南京、臺北、蘇州、杭州……記那些年去過的一些書店
    我通常去閒逛的模式是,先去街對面的「藤原不二」吃頓美味的日料,然後到先鋒書店消消食,順便帶回一些精神食糧。臺北有很多家誠品,其中信義旗艦店比較有名,誠品敦南店還是24小時營業的書店。但是由於時間有限,我當時只找到西門町的誠品。這家誠品圖書不算多,年輕人喜歡的服裝、包包倒是不少。因為是臺北麼,所以售賣的都是臺版書,豎版、繁體字,我們一般是看不習慣的。西門町誠品書店面積不大,主營文創生活類產品,所以稍微逛逛就可以了,外面熱鬧的大街才是年輕人天堂。
  • 中國最美書店,看書的不多拍照的很多,有人擔心會賺錢嗎
    書店一改傳統經營方式,著重點不在於書籍種類多少,而在於環境,一個好的環境配備好的服務,這樣的書店在現實中可能更加賺錢。貴陽鍾書閣書店位於貴陽觀山湖區,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之一,也是鍾書閣這麼多店最大、最美、最有創意的一座書店。
  • 開書店前期準備之——如何確定書店的定位
    下面我們先來說第一點,我們都知道,時至今日,書店已經不是一個僅僅靠賣書就能夠盈利的行業。所以我們在開書店的時候,就不能夠只想著怎麼靠賣書來賺錢。而是要考慮,我們自身能夠給書店帶來什麼。比如說,你是一位IT高手,你自己可以開發小程序,你可以寫APP,那麼你的書店,就可以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做一款線上產品。
  • 蔦屋來中國,真的能讓「急凍」的單體書店賺錢嗎?
    當增田宗昭臉掛微笑,斬釘截鐵說「你投資我一億,我可以讓你賺三千萬」時,有多少人會點頭應允:「哦?該怎麼做?」01 開在網紅三城,沒有比門店更好的品牌廣告了自去年4月官宣進入內地以來,短短一年,蔦屋中國的擴張版圖上已描下三個據點。
  • 從出版雜誌到策劃書展,不熟終於開了一家實體書店
    漸漸地,他們從紙背走向人前,舉辦線下活動、策劃大型書展,終於在南京開了一家實體書店——不熟藝術書店。m:marsB:不熟從出版雜誌到策劃書展不熟的前十期雜誌名叫《SOLO》, 2015 年更名為《不熟》,這期間他們舉辦過雜誌上新見面會、互換明信片和書的交換會,還有各種主題 Party。
  • 在《GTA5》中開計程車一天能賺多少錢?終於知道為啥要保密了!
    在GTA5中有很多賺錢快的辦法,但萌新只知道其中一種,那就是在直播中學的搶劫路邊的便利店,其實那是來錢最慢的方法,而且還冒險,之前我就說過如果要走搶劫道路的話,我還是推薦大家去玩搶劫任務,前期沒有錢的情況下錢找一些聯繫人給自己找一些活,基本上三分就是一兩萬的收入,來錢還是很快的,當然是對於萌新來說
  • 開一個教輔書店,你有什麼建議?
    多年前,老張有一個夢想,就是開一家書店,感覺每天能和書打交道,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是,和朋友交流,大家都說,現在做書,很難,也就教輔行業,可能好一些。老張想開書店,能做教輔也行,畢竟都是書。且多年了,老張的自媒體一直是教育領域,結識了許多多的教育人士,雖然對於書的銷售幫助不大,但是自己也不能算是個教育的門外漢吧。
  • 臺灣有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成為了一個熱門旅遊景點
    誠品書店敦南店,作為臺北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球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店,即將在2020年關店。曾幾何時,成品書店一度成為文藝青年中最浪漫的一筆色彩。說到青春二字,肯定跟圖書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都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 犀牛書店
    店面有二十多平米,四周靠牆圍著一圈白色書架,正待看書時進來兩個女孩,七嘴八舌地跟店家調侃,店家那邊聽聲音也超過兩人,其中一位嗓門較大的,一邊跟他們聊一邊在找著一本什麼書。女孩說:「以前我還看點兒書,後來去了圖書館的書庫,發現自己再怎麼讀也不過那麼一丁點兒,就失去了信心。」她們又問書店是不是賺錢,能不能維持下去,店家也好脾氣,說我們不僅不賺錢還要倒貼,圖的也只是個興趣。
  • 開書店除了懂書,你懂市場嗎?
    無料團隊渴求讓每一個獨立而又豐滿的靈魂,都有處可棲。他們有書、有酒、有茶、有人、有手工、有故事,並且舉辦好沙龍、好展覽、好演出、好課程。眾所周知,書酒茶,手工和故事,都是可以成為物化的商品。為了更好地運營空間,團隊也尋找到有能力、有趣味的人對線上線下空間進行運營管理。
  • 這個人家附近開了一家書店,但有必要這麼開心嗎?
    這個人家附近開了一家書店,但有必要這麼開心嗎?導語:對於愛看書的朋友來說,要是家裡附近有一家書店就好了。他們肯定每天都回去書店逛逛,今天這位朋友家附近就開了一家書店,但是有必要這麼開心嗎?這附近新開了一家書店,你可能會認為這是第二次來書店,它引起了人們的興奮。
  • 夢幻西遊新區五開賺錢攻略
    夢幻西遊五開賺錢,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夢幻西遊運行至今,一改再改,從一開始的純粹打怪升級交友變成現在五開自己單機刷錢大趨勢,我呢,也是一名夢幻西遊老玩家,從單開到雙開到五開都經歷過,現在我就說說,我的五開經驗1.門派,現在主流五開是 五個無底洞
  • 可以賺錢的遊戲排行榜,一天掙40到50塊人民幣!
    可以賺錢的遊戲有很多,無論是端遊還是手遊,只要了解了遊戲的核心,想賺錢還是非常容易的。我們不和大型遊戲工作室比,他們日賺成千上萬也是有著自己紮實的技術和實力,我們邊玩邊賺點零花錢就好。今天就來推薦幾款可以日賺40~50的遊戲,有端遊也有手遊。
  • 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越來越多,實體書店的機會來了嗎?
    原標題:數量不降反增,實體書店還有機會嗎?24小時書店、「最美書店」……這些年,人們記憶中的書店不斷展示出新的面貌,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更加有文化味兒。資料圖:8月19日,市民在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拍照打卡。
  • 開書店13年,遇狂風、遭水淹、被拆,他如何讓自己變成書店之光?
    臨時板房的書店持續了幾年,後來要拆掉了,一下子書店又要沒了,這個地方雖然環境惡劣,但好歹是一間門面,當時心情是有些低沉的,於是就打了一個略悲壯的條幅:"八年前我在這裡等你,七天後再也不見",這裡面可能有抱怨的成分在,覺得開個書店怎麼這麼難,大不了不開算了。我知道七天後這個地方就要拆了,我對它肯定也有留戀,就想用這種方式喚起大家對它最後的關注。
  • 《騎馬與砍殺2》如何開廠賺錢 開工廠賺錢攻略
    5、廠子按天收益,有的一天淨虧幾百塊,有的一天淨賺上千 6、現在買廠的時候沒辦法看廠子的收益,以後應該會做出來。 7、你可以買之前存檔,然後開一個天鵝絨或什麼,看看收益,然後讀檔再換個廠(一個廠買下來可以隨便改,讓生產什麼生產什麼,你多試幾次看看什麼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