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個論壇上偶然看到這樣一個消息,博主原本是就嶽飛被摘下了「民族英雄」一事發出了帖子,以供大家討論。正如,「十八路諸侯」齊聚,大家是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其中一位這樣說:宋朝已是過去,想想現在的全國大團結,顯然不利,是該摘去嶽飛的「民族英雄」稱號了。儘管,這樣的話語看似沒有「毛病」,但為了著重強調,還特意拐到了魯迅那裡,並認為,魯迅的文章也該全部移除課本,原因竟是,魯迅所處的時代已然不同於現在,那些「吶喊」之類的聲音也該停止了,況且在魯迅的文章中,都以自嘲或他嘲為主,將國人描寫的「一無是處」,頗有「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意味。不僅如此,還特意搬出了《藤野先生》中的一段:
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閒看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原文略有改動,恐審核不過)
同時,將這幾句話,細細地講解了一番,大意是:
第一,中國是弱國,毫無爭辯,符合事實,但國家弱,不代表中國人就是低能兒,能力的高低與國家貧弱無直接關係,這不等於將活著的、死了的,通通罵了一遍?
第二,給日本人做了探子,誰能曉得,那位探子是不是替罪羊,又或者是在日本人的誘導下做出了糊塗事。再者,日本人要砍了誰,憑當時的國力,哪裡還需要理由?砍了就是砍了,還顧得上周圍誰來看?中國人跑過去了,又說明了什麼,總得有個收屍的不是?
第三,說到閒看斃犯人的人們會喝彩,這恐怕很早就有了吧,素有青天之稱的包拯,懲治過犯人以後,哪次沒有贏得百姓的喝彩?即便在今天,看到那些罪大惡極的人被法律處罰以後,誰的心裡又不感覺到痛快?難不成,號啕大哭一頓,想必會被亂棍打死吧。
第四,魯迅創作《藤野先生》時,是覺得學醫沒有多大用處,從日本回來後,寫下的回憶散文。這就好比,我們串了一次親戚門子,看到對方家裡富麗堂皇,回到家中,是看哪兒,哪兒不順眼,就這點上來說,倒更像是一個出去聚了聚會的婦女,滿身酒氣,指著自己的老公亂罵一通,哪兒都不如別的男人,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家威風。
一個具有高尚品德的作者,應該是就事論事,直接提出富國強民的看法,不應該冷嘲熱諷,含沙射影,都說自己人是低能兒了,又如何看得懂,那深一腳淺一腳的文章。
不由得說,看過以後心頭一震,一代文學巨匠,竟被這樣的質疑,咋看之下,像是那麼回事,有幾分「道理」,但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
魯迅的文筆,我們很多人了解,針對性很強相對當時的背景,常常使人能感受到,那支筆非常的「鋒利」,直切那時的矛盾,更是對新文化運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難道,我們今天的日子好了起來,就該忘掉先賢們所作出的貢獻?這是不是等同於,老子養大了兒子,翅膀就真的硬了,就可以不要老子了?
看不慣一些人的文風,不看就是了,但就此否定一位文學巨匠,實實的不應該。要知道,否定的不單單是一個魯迅,如若全部移除課本,是對中國文化的不尊重,這樣的冒犯,可不是,打幾個巴掌,就能解決的。
今日話題: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關注小暄暄看世界,每日與您分享不同的教育話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