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裝備最為精良的一支中國軍隊

2021-01-08 軍武大本營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軍隊給人的印象,基本都是裝備低劣,訓練不足的印象。但是卻有這麼一支部隊,憑藉著精良的裝備和嚴格的訓練在異國的戰場上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這支部隊就是印緬戰場上的中國駐印軍,這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今天就嘮一嘮,駐印軍的養成記!

一、駐印軍的由來中國駐印軍的前身是1942年2月組建的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敗,中國遠徵軍開始撤退,其中第38師沒有走野人山返回雲南,而是被師長孫立人將軍按照當時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的命令向西撤往印度。5月到達印度東北部的英帕爾。隨後經過中美英的商討,最後決定,英國提供營地、糧食和軍餉;美國提供裝備和訓練,以及醫療;行政和軍紀由中國自行管理的計劃。英國將加爾各答30公裡的小鎮蘭姆加劃為遠徵軍訓練基地。正式開始訓練武裝,8月第22師也到達蘭姆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正式下達命令,組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這支部隊也正式被稱作中國駐印軍。二、兵員剛剛到達的新22和新38師一共只有9000多人,為解決兵員問題。1942年10月開始,國內開始挑選全部精選體格強壯、有文化的青年,美國通過運輸機以每天16架次,運送650人的速度,向印度空運受訓部隊。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有類似情節描寫。第一批到達的新兵,面黃肌瘦,衣衫襤褸。新兵下飛機後一律剃頭洗澡換裝,舊的衣物鞋襪全部焚燒,換上黃色卡其布制服。到1942年年底,駐印軍已經擁有3.2萬人的兵力。

乘機前往印度的新兵三、裝備對於這支部隊,史迪威按照美軍的標準進行了武器配備。軍官都配備白朗寧.45口徑的手槍,班長配湯姆森衝鋒鎗,士兵配備春田式M1903步槍、M1卡賓槍、湯姆遜衝鋒鎗、白朗寧機槍,並配備了M1A1式60毫米火箭筒,也就是巴祖卡,還裝備了一定數量的火焰噴射器。火炮方面,主要是美制M1A1 75毫米榴彈炮,飲食騾馬馱載。駐印軍的軍服裝備初期是英國配發的,使用的也是英國式樣的MK-2型TOMMY鋼盔。後期美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換裝美軍軍服,改用常見的美制M1鋼盔。

早期駐印軍

後期的駐印軍同期國內部隊按照裝備通常劃分為美械、國械、日械三類。其中裝備水平最好的是美械,以師為單位進行提供。所謂的美械還不是和美軍部隊一個標準,屬於美械輕裝師。抗戰時期美國想中國提供了30個師的裝備,中國用這個武裝了13個軍。其中裝備最好的就是駐印軍的新22和新38師,原因是原計劃空運印度的第8師未能實施。新22師和新38師就瓜分了原屬第8師的裝備。

駐印軍裝備的M2型105毫米榴彈炮這兩個師裝備情況如下:師屬炮兵:1個M2型105毫米榴彈炮營(12門)、2個75毫米山炮營(共24門);團屬炮兵:1個M1型81毫米迫擊炮連(12門)、1個37毫米戰防炮連(12門);營屬:1個7.62毫米重機槍連(8挺)、1個火箭筒排(4具);連屬:1個60毫米迫擊炮排(2門);每個步兵排:輕機槍3挺每個步兵班:湯姆森衝鋒鎗2支、步槍8支;全師12500人裝備: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24門、M1型81毫米迫擊炮36門、37毫米戰防炮36門、60毫米迫擊炮54門、重機槍72挺、輕機槍243門,衝鋒鎗與卡賓槍各400支,步槍4500支。此外駐印軍還編制了4個炮兵團;炮兵第4團:105毫米榴彈炮36門;炮兵第5團:105毫米榴彈炮36門;炮兵第12團:155毫米榴彈炮36門;重迫擊炮團:150毫米重迫擊炮48門。從配屬的火力上來看,雖然和美軍重裝師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即使面對日軍甲種師團,駐印軍也有火力上的絕對優勢。無論是從步兵火力還是大口徑火炮等各個方面,都已經對日本軍隊形成了壓到性的優勢。此外駐印軍還有2個戰車營分別裝備M4A2和M3A3坦克 ,更可以得到美軍的空中火力支援,這樣的火力是當時國內戰場的部隊望塵莫及。

待命出發的駐印軍戰車部隊

正遭開進的駐印軍部隊 空中美軍戰鬥機四、訓練及後勤駐印軍總部下屬5個訓練基地,設置步兵、炮兵、工兵、通訊、汽車、裝甲、衛生、獸醫馱載等一大批專門的學校由美軍教官授課,分門別類對軍官們進行針對性培訓,主要是熟悉美軍的戰法和武器裝備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經過講解、示範、實習、考核四個階段才能結業,講解通過包括模型、電影等直觀手段來進行,重點在實習,這樣訓練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這些學校都有自己的訓練場,主要用來訓練士兵,教官都是美國人,管理由中國軍官負責。美國人對士兵的訓練也通過多種手段來幫助理解,士兵素質的作用這時就顯現出來了,他們的提高異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裡就學會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譯電員訓練7星期後就已經達到美國譯電員需13星期才能達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擊炮的技巧也到了讓教官們讚不絕口的程度。

駐印軍官兵學習戰車維修戰術訓練內容包括:山地戰、叢林戰、遭遇戰,具體有攀登、開路、架橋、武裝泅渡、操舟、搜索、偵查、埋伏等一些列戰術動作。

駐印軍接受野外求生訓練訓練都是真槍實彈,有一個重要指標是耗彈量。像炮兵指揮員,就一定要實實在在親自指揮大炮發射到400發炮彈才算達到訓練量,槍聲則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似乎永遠用不完的美國彈藥幫助駐印軍培訓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官兵。幾乎同樣裝備的國內美械部隊步兵分隊就享受不了這種待遇。

駐印軍官兵正在進行射擊訓練駐印軍的後勤供給極為優厚:軍官每餐有麵包、水果、火腿、雞肉、牛奶和雞蛋;士兵每餐一個牛肉罐頭、兩包麥片、餅乾、茶葉、香菸、維他命丸。執行的是補給到連,供給到人的追送補給制度。此外駐印軍還有專門的運輸部隊。更可以像美軍一樣呼叫空投補給。五、強悍戰力優秀的兵員、精良的在裝備和嚴格的訓練以及充分的後勤補給。駐印軍的戰鬥力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國內各部隊,包括重組的第二次遠徵軍部隊。1943年11月新38師一個加強連在緬甸於邦遭遇日軍一個聯隊包圍,經過激戰日軍被擊退。此役日軍驚呼:「中國軍隊戰力已達到不可與昔日相別的精強程度」。1944年4月的西同截擊戰,駐印軍新38師112團僅以持步兵武器的不到500人阻擊日軍5000,投入兵力對比1:10,歷時3天,傷亡百餘人,而日軍傷亡達2500餘,敵我傷亡比為20:1以上。

史迪威(左)正在查看駐印軍繳獲的日軍戰旗結語:威武霸氣的駐印軍就是這麼養成的,今時今日,回國頭去看,在那個烽火激蕩的年代中,中國有這樣一直堂堂威武之師!是國家之幸!資料來源:《戰爭藝術:閃電雄風第一輯》鳳凰網鐵血網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抗戰之中國軍隊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中國是使用捷克式輕機槍數量最多的國家。抗戰中,捷克式是中國步兵班排的絕對火力支柱。 布倫式輕機槍 該槍採用弧形彈匣供彈,是與捷克式輕機槍明顯的區別,布倫式輕機槍在抗戰期間裝備了中國軍隊。
  • 抗戰之中國軍隊衝鋒鎗
    湯姆森衝鋒鎗該槍國內最早裝備孫中山的衛隊,後來閻錫山的山西兵工廠也仿造了數萬把,稱為「晉造衝鋒鎗」,該槍口徑11.43毫米,彈丸殺傷威力非常大。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主要裝備的兩款衝鋒鎗簡介
    衝鋒鎗在一戰中為了應對塹壕戰而被發明出來,卻並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重視,在一戰後的對華武器禁運中也沒有將衝鋒鎗列入其中,因此大量的德國Mp-18衝鋒鎗得以進入中國,這種短小精悍火力持續的武器迅速在中國走紅,各路軍閥紛紛大量採購並仿造。
  • 抗戰時,中日軍隊的夥食都什麼樣?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導語:抗戰時,中日軍隊的夥食都什麼樣?不要再被電視劇給騙了受到現在很多影視劇的影響,不少人都認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都是非常的精神飽滿,雖然作戰艱難但起碼在食物問題上不會發愁。畢竟以現代人去飾演那時的戰士,總會給人一種軍糧充足、飽食果腹的錯覺,認為那時的中國軍隊就僅僅是武器裝備不如人,但是如果看到那時的抗日軍隊真正吃得什麼,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軍隊戰鬥力那麼低了,也知道電視劇有多扯淡了。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的德制火炮,中德合作的結晶之作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人員素質、後勤補給、戰場指揮等各個方面幾乎都落後於對手日本,其中在火炮支援這一項就極為突出,這也是中國軍隊最早患上火力不足恐懼症的時候。不過在抗戰爆發前,中國就曾向德國購買過不少火炮,這些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優於日本的火炮,那為什麼在炮火支援當中比不上日本呢?
  • 抗戰前中國最精銳的一支德械部隊,南京保衛戰四萬人全軍覆沒
    民國時期,當時國民政府和德國的軍事合作很密切,一支都有德國高級將領在中國訓練,指導部隊,當時國民黨軍還派出了一大批軍事將領到德國軍校學習,蔣介石的此子蔣緯國在全面抗戰前也在德國軍校學習。全面抗戰期間,中國曾以德國軍隊為範本建立了幾支德械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 抗戰中國軍隊廣泛使用九種步槍盤點,曾有一款使用超半世紀
    在1935年被正式確定為中國陸軍的標準制式步槍,這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款標準制式武器,也是抗戰期間我國生產最多的步槍槍型,也是抗戰中國民黨中央軍的象徵裝備。漢陽造步槍的早期型號沿用德國委員會步槍的槍管包裹設計,被稱為「老套筒步槍」,是中國近代裝備時間最長,生產數量最多,使用範圍最廣的一支步槍,見證了中國近代超半個世紀的歷史。從辛亥革命到土地革命,從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漢陽造步槍一直活躍在戰爭前臺,部分漢陽造步槍甚至隨著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一展餘威力,裝備在民兵部隊的步槍一直到70年代才被完全淘汰。
  • 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卻只有幾百萬
    不過雖然兩國都在拼命的爆兵,但中國軍隊數量始終維持在400-500萬,巔峰時期也不過540萬,而日本軍隊數量卻高達700多萬,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中國。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抗戰時中國有好幾億人口,為何軍隊只有幾百萬,還沒有7000多萬人口的日本多?第一,中國雖然人口數量多,但幾乎全是樸實的農民。他們既沒有受過文化教育,也沒有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合格的高素質兵員數量遠沒有日本多。
  • 最真實抗戰經歷:一支為數不多的日本騎兵,一團人躲著走
    一支鬼子騎兵發現了他們,在第8團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這下糟了!要是擱在現在的抗日神劇,那肯定是主角大放光彩的時候,雙手持槍,飛簷走壁,三下五除二就把鬼子給解決了。不過現實總是很殘酷,影視劇中的劇情在現實中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 抗戰中最適合中國軍隊的火炮,真正的義大利造,可惜只裝備了100門
    抗日戰爭中,由於我國脆弱的工業體系,也就造成了裝備無法自主生產的窘境。我國連迫擊炮製造都困難,更不用說要求更高的火炮技術了。而在抗戰中,大量購買的外來武器中,有一款武器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亮劍》中的梗,義大利炮,其實是門法國炮。而中國有一款真正的義大利炮,百祿47炮。那它到底強在哪裡。
  • 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
    115師的底子,武器裝備精良第四野戰軍在我軍歷史上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存在,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島。原七大軍區中的廣州軍區、瀋陽軍區,都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不僅如此,我軍現有的13個集團軍,也有不少集團軍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最為出名的當屬82集團軍,前身為原北京軍區38集團軍,是第四野戰軍的主力王牌。那麼,第四野戰軍戰鬥力為何如此強悍?
  • 抗戰期間中日軍隊實力對比:武器裝備差距驚人
    前期清一色德械武器,是當時中國軍隊中最好的,也強於日軍。那麼,中央軍武器裝備真的勝過日軍嗎?中國軍隊的軍事實力與日軍到底相差多大呢?極度缺少重武器和炮彈的中國軍隊早在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就開始擴充軍備、整編部隊。
  • 抗戰前東北軍的裝備何其強大,抗戰後為啥很少有他們的消息了?
    眾所周知,東北軍在民國時期是一支非常強大的隊伍。在張作霖的領導下,它是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力量。張作霖被日本人暗害後,張學良接管了東北軍。憑藉強大的底蘊,張學良也成為最大的軍閥。後來,在中原戰爭中,東北軍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人們對這支軍隊的印象卻很是平常,因為除了中原大戰外,他們似乎是打一次輸一次,即使在中原戰爭中,他們也只贏了一次,基本上屬於在打醬油。今天,我們討論一下抗日戰爭之前東北軍的實力。
  • 八年抗戰,中國軍隊為啥在陣地戰中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
    抗日戰爭初期,日軍處攻勢,中國處守勢,但是,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整體配合方面,遠遠落後於日軍,所以,中國軍隊雖然數量上佔優勢,也只能守,不敢主動進攻。 即使是守,中國軍隊的戰術運用也十分窘迫。最典型的例子是淞滬會戰。中國軍隊一個師防守的正面非常狹窄,平均只有二三公裡,日軍一發炮彈落下來,就能炸死很多人。
  • 中國軍隊抗戰時期列裝火炮盤點,萬國牌武器集中地!
    歡迎來到硬核科普頻道,本期內容是抗戰時期中國火炮盤點。1937年8月21日,中國與蘇聯籤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向中國提供2.5億美元低利貸款以購買蘇聯物資裝備,其中就有50門19-K反坦克炮。1938年初,這些火炮抵達廣州,全部裝配於獨立炮兵第56團,但因為數量不多,因此史書並未留下過多記載。
  • 抗日王牌第五軍:中國最早的一支裝甲部隊,被譽為「鐵馬雄師」
    至此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機械化軍正式誕生,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支現代化裝甲部隊。第五軍下轄3個師:第200師,駐防廣西全州,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駐防湖南零陵,師長鄭洞國; 新編第二十二師,駐防湖南東安,師長邱清泉。第五軍為抗戰時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被譽為鐵馬雄獅,它由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直接掌握,是抗日戰場上的一張王牌,並且戰績彪炳。
  • 全面抗戰初期中日兩國軍隊輕武器對比
    相比之下, 日軍三八式步槍在常見的200-600米距離上的殺傷威力遜於中正式甚多。但由於起步較晚,加上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鞏縣兵工廠只生產了11萬餘支,因日軍入侵而不得不中斷生產。當時全部裝備中正式步騎槍的中國部隊只有屬於調整師的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以及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另有同屬調整師的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部分裝備中正式步騎槍。
  • 中國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一支驍勇無比的海軍陸戰隊
    在世界各國中,海軍陸戰隊都是各國的精銳,是各國軍隊壓箱底的寶貝。而中國的海軍陸戰隊,更是精銳中的精銳,中國海軍陸戰隊所向披靡,敵人一觸即潰。中國的南海艦隊海軍陸戰隊,更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的,能夠打硬仗的超強的特種部隊,其戰鬥力不弱於「三角洲部隊」和「海豹突擊隊」,其裝備之精良。
  • 日本最短命的一個特種部隊,兇殘強悍,上戰場就被中國軍隊消滅
    在長城抗戰中,日軍有一支神秘而又詭異的特種部隊曾活躍在長城一線作戰,這支部隊的旗幟非常獨特,並不是日軍常用的日章旗,其軍旗中除了有日本的「紅太陽」外,還帶有骷髏和「死」、「必勝」字樣。
  • 抗戰時期,中國規模最大的軍級部隊是哪一支?總兵力超過30萬人!
    但新四軍在巔峰時期也達到了30萬人的龐大規模,甚至是當時中國軍隊中真實人數最多的軍一級組織,規模超過任何一支國民黨軍級部隊。我們來了解一下。先區別一下「八路軍」和「新四軍」,前者在定位上高於後者。歷史淵源方面八路軍的前身是主力紅軍,而新四軍前身是我軍在南方留守的遊擊隊;番號性質來看,八路軍學名「第18集團軍」,抗戰時的集團軍是高於軍一級的,相當於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軍的兵團級別,而新四軍就是軍一級,和74軍、新1軍等國民黨部隊級別上一樣;就抗戰初期編制而言,八路軍有4.5萬人(紙面實力),新四軍滿打滿算只有1萬人左右。所以雖然同為我軍主力,八路軍方方面面是要強過新四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