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戰期間德國空軍這個話題,德國在二戰期間的空軍是專注於發展戰術空軍,其戰術使用是以空中支援和空域防衛為主。在二戰前期,德國的戰術空軍配合著陸地部隊作戰,快速突破了歐洲很多國家的防線,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德國納粹高層為了轟炸的精準度,更是選著了俯衝轟炸機,從而忽略了重型遠程轟炸機。因此,德國在二戰期間很少遂行深入敵腹地戰略目標的行動。
反觀二戰期間盟軍的空軍,美國、英國等國家非常注重戰略空軍,問世了一大批性能優異的重型轟炸機,比如美國的B-29轟炸機、B-24轟炸機、B-17轟炸機,英國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哈利法克斯」轟炸機等,這些轟炸機都是四發重型轟炸機,對戰勝德國、日本法西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實德國在二戰期間不注重戰略空軍,到也研製了幾款重型轟炸機,只有He-177重型轟炸機大批量生產了。其實德國還有一款重型轟炸機在二戰期間對英國的海上運輸商船進行了打擊,這款轟炸機就是FW-200遠程轟炸機。其實FW-200還被稱為偵察機。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看下Fw-200。
最早的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在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威脅之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的內容就是從新劃分德國的國界、賠償大量的金錢、不允許德國擁有軍隊等。美國、英國等國家原本以為《凡爾賽條約》能夠限制德國,但是卻更加激起了德國人的憤怒。隨著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上臺之後,更是大力的擴展軍備,希特勒鼓勵各大飛機製造商研發戰鬥機、轟炸機等。在前期,由於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國並沒有明目張胆的研製,而是借著研製民用客機的名義在秘密研製軍用飛機,以至於二戰時期德國參戰的很多軍用飛機都有著民用飛機的背景。
其實Fw-200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二戰爆發前的1936年,當時德國航空部向德國航空界提出招標需求,要求漢莎航空公司設計一款四發遠程客機。並且要求四發遠程客機能夠搭載26名乘客、乘員4人,巡航速度每小時不得低於300千米,航程最好能達到3000千米,能夠在中途不加油就飛到紐約。招標之後,立即就有幾個公司參加,其中有容克斯公司、福克-沃爾夫公司,這兩個公司分別提提出了設計方案。
據悉,容克斯公司提出的方案為Ju-90方案,該方案是在Ju-89方案上發展而來的,機身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機翼、氣動控制面、和起落架則是採用了Ju-89方案上,沒有做任何改動。在當時來說,福克-沃爾夫公司則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公司,在之前提供給德意志國家航空漢莎公司的則是不超過10座的小型客機,由於該公司生產了BF-109以及BF-110戰機,則是積累了大量的金屬結構的飛機。再加上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庫特·譚克,福克-沃爾夫公司成功設計出了Fw-200方案。由於這個方案的翼展比較大,達到200英尺,設計人員才將該項目命名為Fw-200。
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200方案是一個25座的四發遠程飛機,該機採用了全鉚接製程、全鋁合金硬殼結構,傳統的後三輪起落架,在發動機上計劃使用4臺美國的惠普「黃蜂」發動機,設計速度每小時300千米。經過德國航空部評估決定,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200方案戰勝了容克斯公司提出的方案為Ju-90方案。航空部立即就向福克-沃爾夫公司訂購了兩架原型機進行測試。
獲得原型機的訂單之後,福克-沃爾夫公司立即就開始建造進行原型機的建造工作,由於福克-沃爾夫公司沒有建造全金屬結構機的經驗,在進度上比較緩慢,後來首架原型機終於在1937年7月19日下線,首架原型機採用了美國惠普「黃蜂」發動機,每臺功率為875馬力,各驅動一副兩葉螺旋槳。首架原型機在7月底也進行了首飛。首飛之後德國航空部對其是非常的滿意,立即就開始讓該機進行小規模試產。
Fw-200被日本採購
其實一款好的客機,想要被訂購,需要不停地進行測試,展現出優異的性能。在1938年8月份,德國的首架Fw-200原型機在測試當中,直接從柏林起飛橫跨大西洋,在中途沒有進行加油就飛到了紐約。後來該機又從柏林起飛,在中途進行過加油之後,飛到了日本東京。Fw-200在全球飛行測試當中,更是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很多國家的訂單。其中日本更是看中了Fw-200的遠航程以及長航程時間,直接訂購了5架Fw-200。
日本認為Fw-200具備非常大的軍事潛力,決定將Fw-200軍用。日本就向福克-沃爾夫公司訂購了5架Fw-200,但是日本卻沒讓Fw-200當成客機來使用,而是要求福克-沃爾夫公司對這五架Fw-200進行改裝,改裝成海上偵察機。正是因為日本的這個要求,Fw-200開始由民用轉向軍用。轉為軍用之後的Fw-200更是在二戰期間得了巨大的戰績,英國首相邱吉爾更是對其恨之入骨。該機在二戰還被稱為「大西洋上的禍害」。
民用開始轉向軍用
日本提出將Fw-200改為軍用偵察型號之後,為了滿足日本提出的海上巡邏,福克-沃爾夫公司的設計師庫特·譚克立即就開始對Fw-200進行改進,從而推出了軍用型第一架原型機。主要改進的地方就是庫特·譚克將Fw-200機身內的座椅全部拆除,在背部加裝了炮塔,並且在機身的下方安裝了一個短艙,裡面裝上兩臺照相機,短艙還能容納觀測員以及逃生設備。除此之外,短艙前面有挺7.92毫米的自衛機槍。由於是巡邏機,該機就加裝上了無線通訊設備,加裝了油箱等。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德國在當時之後中型雙發轟炸機,比較缺乏大型轟炸機,無法對英國皇家海軍的軍艦進行打擊,這個時候He-177還在設計當中,因此德國急需一種海上偵察機,這時候只有容克斯公司Ju-90以及福克-沃爾夫公司的Fw-200,由於容克斯公司Ju-90才有兩架原型機,而福克-沃爾夫公司已經將Fw-200改成了軍用海上偵察機,因此德國航空部再次選擇了Fw-200。
德國航空部選中Fw-200之後,福克-沃爾夫公司又在為日本建造的Fw-200偵察機上做出了改進,主要是在機腹下方安裝上炸彈掛架,可以掛載兩枚250千克的炸彈,同時在機翼上各安裝一個炸彈掛架,並且對機身的結構進行了加固,換裝更先進的雷達等,有五位乘員,分別是正駕駛、副駕駛、無線電員、炮手以及機械師。這時候的Fw-200一共可以攜帶1噸左右的炸彈,能以每小時290千米的速度飛行,航程達到5000千米。
據悉,前面生產的5架Fw-200海上偵察機原本是打算交給盟友日本的,但是德國航空部卻將這5架海上偵察機拉起來,在下達了一批訂單,組成第一支Fw-200偵察機部隊。這支Fw-200偵察機部隊成立之後,主要的任務就是英國的三島轉圈,一方面偵察敵情,另一方面就是投放水雷。後來,隨著福克-沃爾夫公司對Fw-200進行改進,這時候的Fw-200可以載彈4.4噸左右,並且還加裝了20毫米的機炮,讓火力更加的強。這時候的Fw-200讓德國航空部非常的滿意,下令開始批量生產該機型。到1944年停產,一共生產了276架Fw-200。
戰場上的表現
Fw-200參加二戰之後,德國將這種飛機當成海上偵察機來使用,前期活動範圍非常的小,法國投降之後,Fw-200開始活躍在大西洋上,開始對盟軍的商船(在二戰期間很多商船被改成運兵船、運輸物質船來使用)進行偵查,然後配合德國的潛艇部隊擊沉商船。而Fw-200偵察機上攜帶炸彈,當然也能獨立作戰。僅在1941年前三個月,德國的Fw-200「禿鷹」就取得擊沉盟軍各種類軍艦88艘的戰績。
德國的Fw-200「禿鷹」更是成為了英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對付德國的Fw-200「禿鷹」,英國可是費勁了心思,為商船加裝20毫米炮,然後又裝備了「土豆炮」以及火箭彈,這些武器裝備到商船之後,更是對德國的Fw-200「禿鷹」形成了一定的威脅。德國的Fw-200「禿鷹」再也不能為所欲為地對盟軍的商船發動襲擊了。後來再加上盟軍先進的戰鬥機出現,德國的Fw-200「禿鷹」開始被當成運輸機使用,為東線運送大量的物資以及作戰人員。
總體評價
縱觀德國的Fw-200「禿鷹」,該機是納粹德國的一種全金屬4引擎單翼機,在二戰前期可是一款性能優異的偵察\轟炸機,在二戰前期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足足折磨了英國兩年,讓英國損失了大量的商船,英國首相邱吉爾更是對其恨之入骨,很多人都稱該機為「大西洋上的禍害」。後來Fw-200「禿鷹」由於速度慢等缺點,被He-177重型轟炸機所取代。
其實在二戰期間由於德國重視戰術空軍,從而忽略了戰略空軍,導致Fw-200「禿鷹」並沒有得到德國空軍高層的認可。雖然說Fw-200「禿鷹」在二戰期間並沒有取得非常驚人的戰績,但是它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為德國獲取了大量的情報,還擊沉了盟軍很多的運輸船。。總體來說,Fw-200「禿鷹」在二戰的表現一般,但是它在民用機型上卻是光彩奪目的,為後期的飛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