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史上首次合成氟化聚乙炔!|史丹福大學夏巖團隊最新《Nature...

2020-12-27 網易

  近年來,利用高分子的機械化學而促進高分子內反應的發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傳統的高分子機械化學主要側重於研究外界機械力是如何對高分子骨架內特定的化學鍵的活性產生影響。相比之下,利用機械化學的手段,從而實現對高分子從已知骨架向全新未知骨架轉化的例子卻鮮有報導。在今日發表的《Nature Chemistry》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的夏巖教授課題組和Noah Bruns教授課題組,以及來自美國東北大學的Steven A. Lopez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這一領域實現了突破,通過機械力化學實現了史上首次氟化聚乙炔的克級規模合成

  分子設計

  聚乙炔(圖1a)從最初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已經掌握了多種對其的合成方法。儘管聚乙炔的半導體性質是對有機導電材料認知的一次革新,但其溶解度差,在空氣中不穩定等因素限制了聚乙炔的大規模商業化生產。而作為聚乙炔的衍生物,氟化聚乙炔(圖1b)被認為具有更高的穩定性、更規整的固相堆積結構、並且可以通過n型摻雜而進一步提高導電性,因此在有機導電材料領域具有更樂觀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為止,由於已報導的氟化聚乙炔的合成涉及到高自燃性和易爆炸的氟化乙炔,並且所得到的的高分子的結構規整性較差,因此科學家對氟化聚乙炔的研究還主要停留在計算模擬階段。為了實現氟化聚乙炔的可控、安全、規模性的合成,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種以梯烯高分子為前體的高效合成方法。自2017年以來,夏巖教授課題組以梯烯高分子為結構基礎,通過機械力化學製備了具有特定構型的聚乙炔高分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學進展(Science,2017, 357, 475; JACS2018, 140, 12388; JACS2019, 141, 6479; Nat. Chem.2020, 12, 302),對機械力誘導的共軛高分子製備的合成條件、反應機理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闡釋。

  簡要來說,在機械力(例如超聲)的作用下,聚梯烯骨架中的高張力的四元環可以通過逆向[2+2]反應逐級打開(圖1c),形成全反式的聚乙炔片段,並且這一構型特定的開環過程是其他化學試劑或反應條件無法觸發的。受到這一反應的啟發,作者團隊設想,氟化聚乙炔的合成可以以氟化的聚梯烯6為前體而實現。在氟化聚梯烯的合成中,作者首先嘗試了全氟苯與雙鍵之間的光環化反應(圖1e)。該反應可以一步的在雙鍵位置引入六個氟原子,但作者發現所得分子9的氟化雙鍵末端活性過低,無法進一步引發聚合。因此,作者修改了合成路線,擬定的合成路線首先通過控制氟苯與梯烯5的化學計量比為1:1而在5的一端引入氟化單元,再通過另一端的ROMP反應得到聚氟化梯烯6,最後在機械力的作用下通過逐級開環反應合成目標氟化聚乙炔7

  

  圖1.聚乙炔、氟化聚乙炔性質比較,以及基於梯烯的高分子合成策略。

  單體合成及機理探索

  為了證明圖1d中設計的合成路線的可行性,作者選擇了梯烯5系列中最小的分子,即[3]-梯烯分子10作為反應前體。在製備了克級的分子10後,作者通過光環化反應以41%的產率分離了氟化梯烯單體13。值得注意的是,晶體結構確認單體13具有唯一的幾何構型,相鄰橋環上的基團以反式結構排列。作者進一步以分子14為例,通過計算研究了氟苯光環化過程中的立體選擇性。他們發現由於氟原子之間的排斥作用以及氟原子和氫原子之間的吸引作用,梯烯中同側的氟原子傾向以反式結構(分子16)而不是順式結構(分子16a)排布,這也就解釋了作者在單體13的合成中所觀察到的立體選擇性。

  

  圖2.[3]-梯烯10以及對應的氟化梯烯單體13的合成,以及對光環化反應立體選擇性的研究。

  氟化聚乙炔的合成及表徵

  在實現了單體13的克級製備之後,作者進一步嘗試了ROMP聚合。他們驚喜的發現,單體13在室溫條件下在Grubbs三代催化劑的催化下以近乎定量的產率獲得了具有規整聚合度的聚梯烯17。作者嘗試了三種不同的聚合度(200, 400, 1000),均得到了滿意的PDI(圖3a, b)。將聚梯烯17經過超聲處理,作者高效的獲得了氟化聚乙炔18。作者進一步通過對照實驗,證明了聚合的動力源於超聲所產生的機械力而非熱量。氟化聚乙炔18的結構得到了 13C、 1H以及 19F核磁譜的確認,證明了在聚合過程中不存在因氟原子的遷移而形成的無序分布的CF,CF 3基團。

  通過溶液態的表徵,作者發現18在溶液中展現出了比聚乙炔更高的穩定性:其在THF溶液中的氧化電位比聚乙炔提高了195mV,而對氧化反應的半衰期也從聚乙炔的15.7小時延長到了86.6小時(圖3e);在無氧避光的條件下,18可以在溶液中在5 oC的條件下儲存數周。此外,作者成功的分離了氟化聚乙炔的固體,固態18呈金色並具有光澤(圖3d)。作者對通過溶液蒸發而得到的18的薄膜(即未經摻雜、退火或有序排列處理)的電導率進行了測量,發現其數值(6.7 × 10 −7 S cm −1)低於Shirakawa課題組所報導的在表面規整生長的反式聚乙炔薄膜的數值(4.0 × 10 −4 ~1.2 × 10 −5 S cm −1, Makromol. Chem.1978, 179, 1565),與同樣通過機械化學製備的聚乙炔薄膜的導電率(2.6 × 10 −7 S cm −1)相仿。

  

  圖3.機械力誘導的氟化聚乙炔18的合成,固相形態以及溶液穩定性的表徵。

  

  圖4.利用機械力實現含有聚乙炔片段的高分子20的合成,及其光譜表徵。

  結構拓展及展望

  最後,作者證明了非全共軛結構(即含有聚乙炔片段)的高分子也可以通過本文所報導的策略合成。作者以聚梯烯19為例,成功通過超聲得到了含有具有五烯烴片段的高分子20(圖4a),而20的紫外吸收與全反式的癸五烯的吸收位移高度吻合(圖4b, c),從而證明了這一合成策略在底物的結構選擇上具有高度的多樣性。總之,作者在本文的工作中,利用梯烯的獨特結構實現了具有半導體性質的氟化聚乙炔的高效克級合成,證明了機械力化學在合成具有全新結構的高分子方面的實用價值。在未來的工作中,作者將結合計算化學的手段而進一步探索更多未知結構的高分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0-00608-8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上海六院胡海燕團隊首次報導骨肉瘤微環境單細胞圖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胡海燕課題組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該研究 突破了骨腫瘤單細胞樣品處理困難的瓶頸 , 在國際上首次應用單細胞RNA測序 (scRNA-seq
  • 斯坦福駱利群院士2年5篇CNS:3篇Cell,1篇Nature和1篇Science
    駱利群(LIQUN LUO),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史丹福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畢業,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97年起在史丹福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神經生物學課程,並組建實驗室研究神經通路的發育和功能。
  • 史丹福大學的由來
    說起斯坦福,很多人第一次聽這三個字是在《同桌的你》當時的周小梔初來乍到,自我介紹裡就有講到自己的夢校是斯坦福後來因為喜歡的人,失去了唯一一次進入斯坦福的機會之後的周小梔每每申請,都被拒之門外可想而知這所頂級知識殿堂的魅力之大
  • 史丹福大學附近高中推薦
    史丹福大學,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南部帕羅奧多市境內,臨近高科技園區矽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2020-21年度位列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QS世界大學排名第2。普林頓國際教育為大家整理了史丹福大學附近20英裡以內的頂尖私立高中推薦,供計劃申請美高的家庭擇校參考。
  • 登上Nature 封面!「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恐龍獵人」邢立達此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官方稱,2016 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排名在當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中國高校排名榜單中提升迅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上述論文作者邢立達博士畢業並留校,顯著提高了該校學術研究成果。
  • 南京大學張永光教授團隊在全球變暖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由張永光教授領銜的這項研究,基於團隊多年的不斷積澱,將植被遙感與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相結合,首次對近四十年全球CO2施肥效應的時空變化格局進行了定量化評估。該研究成果對深入理解全球變化背景下陸地生態系統的響應機制、更為準確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更為精準預測未來氣候變暖的速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修飾沸石實現乙炔和二氧化碳的高效分離
    修飾沸石實現乙炔和二氧化碳的高效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30:10 近日,南開大學Landong Li領導的一個國際合作小組提出了通過化學修飾沸石分子篩實現乙炔和二氧化碳的高效分離。
  • 短短2周,南京大學最新研究成果再次登上Nature正刊!
    南京大學朱嘉、周林、祝世寧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馬仁敏、喬治亞理工蔡文衫等研究組合作,在鈉金屬薄膜和等離激元光子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喬治亞理工、浙江工商大學等單位研究人員參與合作。成果簡介表面等離激元,是光與金屬中自由電子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新型元激發,因其對光場具有亞波長尺度的約束能力和突破衍射極限的傳輸特性,在微納光子器件和光子集成、超分辨成像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一般的等離激元器件如雷射器、諧振腔等,其特徵尺寸可以小到亞微米、深亞微米,而等離激元波導甚至可以小到納米量級。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然而 5 月 12 日,著名國際「學術打假人」——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 博士在 PubPeer 和其 Twitter 上質疑該 Nature 論文不端,存在圖片內容重疊問題。
  • 東京大學與島津製作所田中耕一團隊研究成果在Nature Chemistry發表
    國際前沿利用質譜新技術發現新天然產物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尾仲宏康特聘教授、研究生院藥學系研究科阿部鬱朗教授、島津製作所田中耕一紀念質譜研究所團隊發現了PK/RiPP雜交脂肽 。
  • 快訊:山東大學在《Nature》發表論文!
    1月7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孫金鵬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精誠合作,全力攻關,在山東大學易凡教授團隊和於曉教授團隊的協助下,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 2020年中國地質大學在世界頂級綜合期刊NS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創造兩個首次和第一因為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傳播,2020年轉瞬即逝,新冠病毒隨著全球病毒樣本科研檢測溯源,逐步建立了全球流行大模型,中國武漢快速地向世界報告新冠疫情,並控制住新冠疫情,也讓世界感受到來自中國的科研實力。
  • 機械力化學合成一種難製備的含氟聚乙炔
    機械力化學合成一種難製備的含氟聚乙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29:19 近日,一個由美國史丹福大學Noah Z.
  • Nature突破|史上第一個哺乳動物線粒體NAD+轉運蛋白
    雖然研究發現線粒體煙醯胺單核苷酸腺苷轉移酶(NMNAT3)可以在體外催化NAD+的生物合成,也有研究表明線粒體內可能擁有一個完整的通路促進煙醯胺直接合成NAD+,但是研究證實這並不是哺乳動物線粒體NAD+來源的普遍機制【3,4】。似乎哺乳動物的線粒體也存在著某種轉運體,可以將胞質中的NAD+運輸進線粒體,但是是誰肩負著這一重任呢?
  • 中國團隊 Nature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
    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當地時間 2020 年 5 月 7 日,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包括其肇慶分中心)、廣州動物園、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研究團隊於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為 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模擬木脂素生物合成的氧化自由基環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1:37:25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Jean-Philip Lumb研究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提出利用氧化還原中性的光催化
  • 《Nature》發文!來看山大基礎醫學院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
    1月7日,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孫金鵬教授研究團隊與浙江大學張巖教授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徐華強研究員團隊精誠合作,全力攻關,在山東大學易凡教授團隊和於曉教授團隊的協助下,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sion receptor GPR97-Go complex」最新的研究成果。
  • 夏仁巍:史丹福大學難容不同意見將導致學術走向衰落
    【翻譯/觀察者網青年觀察者張成】 我受到加州夏日美景和世界級學術水準的誘惑,於2016年9月開始了在史丹福大學的學習生活。誠然,這是來到「農場大學」(當地人對史丹福大學的戲稱)的完美時刻。史丹福大學曾經歷了一段黃金歲月,它稱雄福布斯世界大學排行榜,並創造了美國大學史上最低的錄取率(4.7%)。
  • 耀夢CAMPUS TOUR-史丹福大學法學院
    01 優異的師資比 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的師生比相當低,由於斯坦福法學院的教學主要以小班和此外,學院還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法律診所(Clinic),以積累學生應對真實案例和客戶的經驗,並提供個性化的反饋,某種程度上也讓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的學生在進入真實的法律實操之前,就體驗了律師的一貫生活。
  • 暨南大學李丹教授團隊JACS:高核銅富勒烯核殼結構配合物
    找化工醫藥原料,用化學加搜索 導讀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李丹教授研究團隊在高核銅(I)富勒烯核殼結構配合物研究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J. Am. Chem. S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