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更是以《被化肥「餵瘦」的土地》為主題報導了當下中國耕地土壤問題的嚴重性與嚴峻性!
(焦點訪談視頻回放)
農民長期不合理的施肥習慣和種植習慣導致土壤問題層出不窮。長江以南的土壤,由於作物單一種植時間長,複種指數高,土壤酸化嚴重;北方瓜果蔬菜等經作區,作物連作種植嚴重,導致土壤板結酸化;複種指數高再加上化肥的大量使用,同時導致了東北黑土有機質大幅度下降;此外,華北耕層變淺,西北耕地鹽漬化問題也非常嚴重。
面對嚴峻形勢,國家提出了耕地質量提升、土壤修復等戰略指導意見和相關支持政策,國內土壤調理劑企業一下子多了起來,登記土壤調理劑的廠家從2014年的40多家直接上升到後來的100多家,還有不少不是土壤調理劑的產品打著概念炒作的,一時風頭無二,似乎春天就要來了。
但是幾年過去了,土壤調理劑品類的發展卻相對冷清,並沒有如想像中的那樣發展起來,推廣十分困難,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為什麼土壤調理劑的推廣和發展如此艱難呢?
一、土壤調理劑產品的功用特性「缺陷」,土壤調理劑是好產品,但是他的效果並不是短期內就能顯現出來的,這一點和生物農藥有些許相似。而且土壤調理和修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土壤耕地質量的提升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農民種植戶的心裡訴求是用下去,當季就要有明顯的效果,這就造成了土壤調理劑的「天然缺陷」,就是長效性,長期使用才會見識它的真正效果和巨大作用。然而中國的土地並不是農戶私有的,他們對土壤和耕地的愛惜程度遠不如日本、歐美等國家的農場主。但是,親愛的農民,我們遲早是要善待耕地土壤的,土壤調理劑是一個長線投入,終會回報。
二、種地成本上升,土壤調理劑價格並不算便宜,農戶接受稍有難度。對於當下農產品低迷和行業和不少農民種地不賺錢的困局來說,土壤調理劑無疑是他們想用但又不捨得用的產品。很多農戶知道耕地面臨的問題,譬如山東壽光蔬菜大棚的一些農戶,他們認識對土壤汙染和破壞的認識很清晰。然而相對較高的成本,導致了土壤調理劑推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土壤調理劑的田間應用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抓手。也就是土壤調理劑的應用開發做得還不夠好,該與什麼樣的產品結合起來使用?什麼樣的土壤該用多少的量?不同作物上用多少的量?哪些作物上適合哪些作物上不適合?怎樣搭配起來使用,能產生最好的效果,不要為了加大銷量,一味地讓農戶使用土壤調理劑產品,用多少,在什麼作物,什麼土壤上應用,應該給農戶有效地指導。也就是說要把土壤調理劑的應用研發做好,應用解決方案做好,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讓種植戶明白土壤調理劑的使用原理,明白使用土壤調理劑的長期意義。
目前有一些土壤調理劑企業在政府採購項目上做得不錯,為了耕地質量提升和土壤修復,不管農戶接不接受,政府和相關農業部門需要大力推廣,所以政府的支持和推動,對土壤調理劑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土壤是作物生存豐產的根本要素之一。使用土壤調理劑養護土壤,通過快速合理地修復土壤結構,配合長期養護工作,讓土壤營養比例及生態環境回歸平衡,就達到了讓土壤回歸健康的目的。
一、土壤調理劑種類
在土壤問題日趨惡化的今天,土壤調理劑也是肥料產品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而在抑制特定的土壤惡化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目前,應用於蔬菜栽培中的土壤調理劑主要集中在礦物源調理劑、降鹽劑、調酸調鹼劑、生物製劑這4類。其他一些如保水劑、疏鬆劑等產品在保護地蔬菜上應用並不廣泛。
1、礦物源調理劑
礦物源調理劑主要有牡蠣殼、石灰石、白雲巖、膨潤土、泥炭、泥炭藍鐵礦、蛭石、硅藻土、沸石、海泡石等。這些礦物常具有特殊物理性質,用於改良土壤。例如,將石灰巖代替石灰改良土壤的酸化。膨潤土能有效地改進土壤的結構性和調節水的交替作用。沸石是一種含水的鹼或鹼土金屬的鋁矽酸鹽礦物,含有鉀、鈉、鈣、鎂等有益元素,並具有強吸附性等。耕作土壤中施入沸石可降低土壤酸度,還具有吸附土壤中的鉻、鉛等有害重金屬的作用。
2、調酸、調鹼劑
鹼渣是比較有效的酸性土壤調理劑之一。鹼渣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硫酸鈣等鈣鹽和氫氧化鎂等,偏鹼性(pH值在9~12),富含鈣、鎂、硒等作物生長有益元素。以鹼渣為主原料的酸性土壤調理劑含有豐富的鈣和鎂,不僅可以提高土壤pH值,還可補充土壤中的鈣和鎂。而調鹼劑主要是以石膏為主要材料,還有硫酸亞鐵及硫黃等。通過離子間的置換作用,把土壤中的鈉離子置換出來,再結合灌水淋洗出去。另外,矽鈣鎂既能作為土壤補充微量元素,又是土壤結構的主要組成成分,也是常用的調酸劑。
3、含海藻的調理劑
海藻酸含天然化合物如藻朊酸鈉是天然土壤調理劑,能促進土壤形成團粒結構,改善土壤內部孔隙空間,協調土壤中固、液、氣三者比例。恢復由於土壤負擔過重和化學汙染而失去的天然膠質平衡,增加土壤生物活力,促進速效養分釋放。有利於根系生長,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4、含矽元素的調理劑
矽肥是一種新型肥料,被國際土壤界列為繼氮、磷、鉀之後的第四大元素肥料。迄今為止國內外仍然使用緩效溶渣矽肥或者是液體矽酸鉀鈉(泡花鹼),這種傳統矽肥含有20%~30%的二氧化矽,但溶解性差,不溶於水,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率低。必須經多年累積轉化成單矽酸,才能被植物吸收。
近幾年,以水溶性單矽酸為主的矽肥產品在蔬菜栽培上獲得了普遍認可。在茄果類和瓜類蔬菜上的使用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其表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用矽淨化土壤,創造良好土壤環境。大棚土壤中不僅存在著大量的有害菌,同時由於不合理施肥等因素造成的土壤中養分失衡、重金屬殘留等,會對定植後的蔬菜根系形成「毒害」,使蔬菜定植後遲遲不生長或生長緩慢。這就需要在定植之前進行養土排毒。所謂養土,就是把土壤當中的養分平衡到適宜蔬菜生長的狀態。如蔬菜生長前期對磷需求量較大,而現在土壤當中磷的含量雖然較高,但能夠被吸收的較少。而單矽酸能夠促進磷元素的解析,為幼苗根系提供豐富的磷元素。排毒就是利用矽酸鹽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能力,抑制重金屬離子及過高的錳鐵等元素對根系的毒害。
二是用矽蘸盤,護根效果加倍。目前用於蘸盤的產品較多,其中矽肥是最新的一類產品。用矽肥蘸盤,可起到兩方面作用:護根,在根系從基質向土壤中深扎時,可以在根系表皮形成矽化細胞,提高根系對土壤乾濕度、溫度劇烈變化時造成的逆境的抗性,避免根系受較大的環境變化而出現不良生長;趨避根系周圍的有害土壤生物及保護根系細胞不被土傳有害菌侵染。
三是隨水衝矽肥,養分吸收更均衡。矽可以提高土壤當中一些養分的利用率,如磷、鉀等。更重要的是矽被吸收以後,還可以在植株體內平衡各類養分。例如植株體內吸收的矽的含量對氮在植株體內的含量有正相關,即在植株體內隨著矽素的增加,氮素的吸收明顯下降。這對於定植以後植株因氮素供應過多而出現的旺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生產中發現,矽對植株的平衡生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可以使莖、葉的生長達到平衡,同時利於開花坐果。
5、含腐植酸肥料
含腐植酸的肥料產品數量眾多,常見的是含有黃腐酸鉀的系列產品。腐植酸除了在養護根系方面有良好的效果,最關鍵的還是腐植酸對於土壤健康的功效。
腐植酸主要由碳、氧、氫、氮、硫等元素組成。其中,碳元素所佔的比例最大,為48%左右,氧元素佔40%左右,氫元素4%左右,氮元素3%左右。除了碳、氧、氫、氮等主要元素,腐植酸中還有芒香核、羥基、羧基、羰基基、甲氧基等多種官能團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群。官能團是可以作為化合物參與反應的離子團,腐植酸中的這些酸性官能團能和土壤中其他元素產生化學反應,腐植酸對作物的增產作用也正是由於這些化學反應。
腐植酸能夠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氮肥,是植物生長不可缺少的肥料,當把氮肥施到地裡之後,它們很快就會隨空氣和水流失,作物真正能夠吸收利用的氮元素養分也只有30%。腐植酸中的芳香核、羥基、羧基等酸性官能團能夠與氮元素產生反應,形成很穩定的新的離子團,這些絡合物在土壤中的存留時間比較長,逐漸分解釋放氮元素,讓植物慢慢地吸收。
腐植酸對磷肥有增效作用。速效磷肥施入土壤後,磷元素會被土壤中金屬離子固定,使速效磷轉化成遲效磷或無效磷。腐植酸中芳香核、羥基、羧基等酸性官能團能和磷元素反應成為可溶性磷,增加了磷元素的活性,容易被植物吸收。據統計,增施腐植酸肥料,磷肥的肥效可相對提高5%~10%。
腐植酸對鉀肥有增效作用。腐植酸中官能團還可以吸收儲存鉀離子,既可防止鉀離子在沙土中隨水流失,又可防止黏性土壤的鉀的固定,可以提高鉀肥利用率5%左右。
腐植酸有保水保肥、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作用。腐植酸與土壤中的鈣離子相互作用形成絮狀沉澱的凝膠體,它能把土壤膠結在一起,使土壤顆粒變為一個保水保肥的「小水庫」和肥料庫,增加了土壤空隙,從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6、含甲殼素的調理劑
甲殼素通過對土壤有益菌的維護,讓土壤形成更多團粒結構,理化性狀由惡變優,同時對土壤中的有害菌形成抑制,避免土傳病害的侵染。實踐證明,甲殼素在針對土壤改良和預防土傳病害方面有獨到的優勢。
無論是高溫還是低溫,對根系都是逆境,會影響土壤的理化性狀,更不用說土壤中所含有的有害病蟲對根系的影響了。所以,在實際生產中,無論是對土壤還是對根系,甲殼素都是一個不錯的產品。
首先,甲殼素可以養護根系。秋茬蔬菜定植時多處於高溫階段,較高的土壤溫度不利於根系的生長。若是在前期打不好根系基礎,在盛果期時根系負擔的吸收壓力較大,更容易出現早衰,從而使盛果期時植株出現較多的黃葉、萎蔫情況。若在定植時注重了養護根系,則只需要將根系維持在健壯狀態即可。甲殼素在對根系的養護上的作用是其他類型產品不能比的。
其次,甲殼素可以活化土壤。惡化的土壤對蔬菜根系威脅較大,一方面失調的土壤養分會對根系造成傷害,另一方面土傳病害趁機在根系受傷以後侵染也會導致根系壞死。而甲殼素對以上兩種不良情況均有良好的改善和抑制作用。
7、生物菌類調理劑
生物菌肥由於含有大量的生物菌,通過生物菌的活動,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和轉化效率,而且具有解鉀、釋磷、固氮的功能。生物菌肥施入土壤後,生物菌很快增殖,形成群體優勢,分解土壤中被固定的且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氮、磷、鉀,並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供作物吸收利用。基於生物菌的這些特性,當前含生物菌的調理劑產品越來越多。
二、不同產品搭配使用
只要合理使用以上土壤調理劑,就可達到還土壤健康機體的作用,但是這需要根據不同類產品的特點進行合理搭配使用。
1、礦物源類+大分子聚合物類,快速改良土壤結構。
最具體表性的礦物源類土壤調理劑是矽鈣鎂肥,這3類元素本身就是土壤結構的最主要組成部分。若這些元素缺乏,土壤結構就會被破壞,而要改良土壤結構就必須補充土壤中的矽鈣鎂。大分子聚合物類土壤調理劑的代表產品就是聚丙烯酸,它能夠快速聚合土壤分子,使土壤凝合成團粒結構。但是這類產品的使用量要求非常嚴格,尤其不能過量,過量後會導致土壤膠體化程度加重,起到反作用。
礦物源類結合大分子聚合物類土壤調理產品,能快速恢復土壤團粒結構,從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質。這兩類產品配合使用,跟單一使用一類產品比,效果要高出很多倍。
2、功能性肥料+微生物菌劑
大棚裡的土壤往往多種問題混合發生,如土壤惡化明顯,病害多是同時發生的,有時單靠一種東西很難起到有效的作用。此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功能性肥料,使其發揮1+1>2的作用。
腐植酸、海藻酸、甲殼素等功能性物質都具有一定促進有益菌增殖的作用。如腐植酸改良土壤結構後,通透性增強,土壤微生物自然會增加;海藻酸肥料養分豐富,活性強,同樣可增加有益菌數量;在促進微生物增殖方面,甲殼素的作用最為明顯,可使放線菌增殖速度增加30倍,芽孢桿菌增殖速度增加6倍,效果極為突出。
通過功能性肥料與微生物菌劑合理搭配,可起到更加神奇的作用。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生物菌產品。如病害多時可選擇枯草芽孢桿菌、多粘類芽孢桿菌、放線菌等為主的生物菌劑;線蟲發生時可選擇蠟質芽孢桿菌、淡紫擬青黴等為主的生物菌劑。腐熟糞肥可以選擇放線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桿菌等為主的生物菌劑。選擇生物菌劑時,一定要選擇菌種名稱、生產日期、含量等合乎規範的產品。
3、有機肥+生物菌肥,養護土壤健康
土壤改良後如不維護,用不了多久就會重新被破壞,而且土壤的健康機體不僅包括土壤的物理結構,還包括養分跟生態的平衡。因此,在完成土壤的快速改良之後,要合理使用有機肥以及生物菌肥。
首先,有機質的分解過程就是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但是長期下來能夠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而有機質的分解是需要生物菌來完成的,因此長期合理使用這兩類產品,能夠對土壤起到很好的養護作用。
其次,土壤養分失衡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有機質匱乏,而氮、磷、鉀等元素超標,補充有機質可以改善土壤養分失衡問題。生物菌能加快土壤中被固定的氮、磷、鉀的吸收利用,從而降低土壤中氮、磷、鉀含量,起到調整土壤養分的作用。
另外,有機質跟生物菌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有機質分解利用需要生物菌,而生物菌的存活離了有機質根本不可能。因此兩者需要配合使用,通過加大兩者的使用量,能夠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長期下來能夠解決土壤生態失衡的問題。
三、注意事項
1、確定土壤已出現了惡化的情況。
了解和判斷土壤是否有惡化的趨向或者已經惡化就必須通過正規的檢測部門對土壤進行檢測。當檢測結果不適宜蔬菜生長的時候,就應該使用相應的土壤調理劑進行適當的調理,將土壤各項指標恢復到正常的範圍內。
2、不能長期使用,避免調節過度。
土壤調理劑的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的偏酸、偏鹼、鹽漬化以及板結狀態,不能長期使用。因此,土壤調理劑應根據不同的惡化情況使用不同的數量及次數。而對於市場上的如有益菌、海藻酸、腐殖酸、甲殼素等肥料可適當延長使用次數。
3、日常栽培應注意合理使用各類肥料,避免土壤出現惡化。
土壤出現問題要合理使用土壤調理劑,快速脫離不健康狀態,恢復土壤功能。
土壤調理劑的春天將要到來!
2019年,土壤調理劑將迎來自身真正的發展時機,因為201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次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範防治土壤汙染。那麼作為修復土壤和提升耕地質量的重要產品的土壤調理劑必將迎來自己的春天。
《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實施,意味著誰汙染土壤,哪個區域的土壤汙染嚴重,沒有防治好,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也就是藉助法律的手段,來促使種植者和當地的相關部門重視土壤修復。
也就是說,區域農業相關部門、農資經銷商、農資廠家都有責任有義務引導和指導種植戶使用對土壤修復和耕地質量提升有幫助的產品;政府在資金補貼、政策支持和土壤修復產品採購等方面必將會加大力度。
所以,2021年,蟄伏已久的土壤調理劑品類必將會再次火起來,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來源:農資與市場雜誌,農資導報,土壤改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