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字當頭,柔之一統
——李晚君其人其詩簡述
文/軒揚
(一)引言:罪與最的個性與張揚
李晚君十大之罪:
美女李晚君
詩人李晚君
道法李晚君
情感李晚君
媚者李晚君
慈善李晚君
慷慨李晚君
愛情李晚君
好色李晚君
自由李晚君
這是李晚君給我的為人為詩的,最深印象。
(二)媚是職業,也是藝術
答應李晚君已經很久了,但一直沒有動筆。除了懶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最近確實很忙。忙工作,忙生活,也忙孩子,哪一個忙都讓我累的氣喘籲籲,有點透不過氣來。特別是疫情的蔓延,更是讓人整日繃著神經,不敢有我行我素的自由度。這對一個喜歡自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心靈和精神上的煎熬和災難。
作為詩人的李晚君是孤獨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尤其是詩人更是如此。美女詩人李晚君,在她的詩歌中,反覆地吟唱著:望著窗外/如同望著將來//你說黃昏就來/我從黎明開始等待……
——《窗外》
孤獨有的是與生俱來的,有的是後天養成的,有的是「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或者說因為優秀所以不合群,有的是愛情給予的,有的是生活壓抑的,而晚君的孤獨,屬於哪一種呢?讓我們來看看她的《問天》,也許可以知道一些蛛絲馬跡——原來和宇宙萬物有關:
什麼樣的筆
才能畫出不流淚的眼睛!
什麼聲音
能讓愛情如星光永恆!
走進潮溼冷風的路
深沉的倒影
讓月亮更加孤獨
什麼樣的天空
能抹去昨日的江海
什麼樣的容顏
能重現低頭的花紅
血濺歲月的洗禮
在燭光中
晃動
出生北京,身居北京的李晚君,因為詩人的因素,其心靈也是漂泊的:
如《呼吸夜晚》的喃喃自語,一句句道出美女詩人的情之漂泊,愛之漂泊。
假如放下一切、我必成佛西去……
假如傷害成災、怎能沉默無言……
一個人的漂泊往往不是肉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一個人的痛苦往往不是身體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因此,便不難看出,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肉體上的創傷,而是心靈上的孤寂——那個看似無憂無慮的「公主」李晚君,嘻嘻呵呵的李晚君,每天瘋瘋癲癲的李晚君,呼朋喚友一起喝茶聊詩的李晚君;那個有幾分姿色,幾分嫵媚;幾分知性,幾分純純的李晚君,其內心,除了文字上的慰籍和寄託,便是一望無際的茫茫黑暗……那黑暗不是夜色,不是溫柔,不是物質,而是心的寄託,情的渴望,同時,也是一個女人(無論事業如何風風光光)對小小肩膀的「依靠」。因之,我們便可知曉,一個人在生活中,無論她多麼八面玲瓏,事業上如何蒸蒸日上,政治上如何「高大上、白富美」,其骨子裡,都是一隻小鳥依人的心態,希望有一個肩膀的強大,作為自己情感的港灣——供自己撒嬌,供自己柔情蜜意……
關於李晚君詩歌之媚,我比較喜歡《呼吸夜晚》中的句子。她們最能打動我的心:低吟的呼喚,蕩放向無際擴散……
這媚,媚的自然,媚的不動聲色,媚的天然混成,媚的無比溫柔,又媚的天地融為一體。試問天下情聖,誰能經得起,這媚的誘惑。對世界一媚,天地就小了,對生活一媚,愁雲就不見了,對自己一媚,心就愉悅了,對他人一媚,友誼就開花了,對愛情一媚,是什麼樣的,我不知道?也許,答案只有「獲得媚之幸福的人」,才能道出媚的自由和媚的心靈。
李晚君作為女人,當屬其中之一,沒有例外。
(三)詩是佛賜的寂寞之酒
詩歌創造有多種風格多種手法,然而媚和柔是李晚君詩歌的兩大特色。
關於李晚君的情,我知道的很少,僅從詩歌中的「若隱若現」,以我個人的理解,可以用一句古詩概括為十字:情有千千結,愛有萬層浪。
至於她的真,給我的印象是:善為朋友兩肋插刀,好為愛情飛蛾撲火,然放蕩不羈裡,又多為虎妞之虎,純真之純,另外還有幾分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
僅以她的詩來分析,她是這樣一個女人:人走三山五嶽,心行萬裡鵬程——在詩的世界裡,有點魔,有點媚,有點花,有點情,有點愛,有點熱烈……
總之,李晚君的詩,是柔中帶剛,詩中含情,文中帶刺,如:
有時很想做個魔鬼
集中所有的惡人
挖開地球的肚子
解剖內部的器官
是否真的
存在地獄
有時
真的想死去
看看西天的盡頭
是否
有幻想的天堂
上帝
是否
下著棋局
也有倦意
我想讀你
讀到逃離
苦澀的面壁
對應著流星
思潮暗湧
才知
修行
需要一生
——《有時》
世界是繁華的,詩歌形式是多姿多彩的,詩人的寫作風格也是百家爭鳴的。李晚君的詩歌風格,在我看來,當繼承了李白的衣缽,把熱烈奔放和大膽的想像,發揮的淋漓盡致。在世界炫彩瞬變的多重性擠壓下,詩人的內心也是多重性的——詩人李晚君的情緒也是複雜的,時而糾結的,如:
死滅的精神
被詛咒的戰火激活
赤裸的屍體
以忠誠的描繪
同情的眼淚
真理下的罪惡
都為了誰……
時而掙扎,如:
他以聖人的憐憫
點擊人性的貪婪
初舞的狂亂
引燃天路的飛鳥
夕陽下的恢宏
為誰成星……
以上均選自《為誰稱臣》一詩。
時而幸福,如:
痴迷於你
十指相扣
奔赴向死的旅程,
將多麼美妙……
——《十指相扣》
時而豪放與柔情蜜意,如:
迎接奔來的流星
種在天空之城
疊起柔軟的土壤
繁殖無數個瘋狂的細胞
看著它慢慢長大……
染紅經典的血色
浪漫成心底的秘密
溫柔的臉龐
是我故鄉的少女
頭頂的宇宙
曾是我們共同的搖籃……
——《天空之城》
(四)新是風格,亦是一切藝術的創新之本
詩是無技巧的,但是又是有一定規律的。詩的無技巧在於情感的自然宣洩,詩的規律,又在於有選擇、有節奏地控制情感與意境的跳躍。既要做到「靜動相宜」「收縮有度」,又要做到情感的自然外洩(露),更要講究緊、急、快、慢的出場順序。
一首好詩,最為重要的,當屬她的「新」,這裡的新,不是標新立異,而是角度新、立意新、意境新、選材新。一個新字往往是一首詩的靈魂。這種新不僅存在於表面文字和格式上的眼前一亮,更是角度的新,語言的新,突破常規化的創造之新。當這些新匯聚在一首詩中的時候,她就會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新奇感,容易抓住讀者的閱讀好奇及探秘心。從而牽引讀者去讀下去。因為新,則會使讀者讀時或之後有種心情愉悅,豁然開朗的敞亮,有種發現新大陸的興奮點。
讀李晚君的詩,我的內心湧動的就有這種新的況味感在裡面。
其實李晚君的詩,也不是美玉無瑕的。她今後應該注意的就是,對用詞和語音的把控上要多下功夫。那樣,她的作品就會更加優秀,更加精益求精,詩和人也就更加接近一流水平。
(五)情是一切藝術之魂
讀李晚君的詩,首先離不開一個情字,對世界的情,對生活的情,對自然的情,對社會大眾的情,對親朋好友的情,當然還有她自己對情感和內心波動的情。
其實每個人的藝術作品,都離不開一個情字,情是所有藝術作品的血液。只是有人注重小我之情,有人注重大我之情,(比如國家情懷,愛國思想)而有人則將「綠肥紅瘦」寫的刻骨銘心,芳香四溢。而李晚君的情之特色是將多種情感,糅合在一起,寫出一個屬於她自己的情之世界,情之繽紛,情之五彩……這種情的自由,情的擴展,必然會使詩的生命力,充滿了無限陽光,無限寬闊,無限細緻,無限自由,又無限浩淼。這種無限之情的渲染,又必將成為一種不拘一格的情之生命圖。這情的圖騰,其實就是詩人的思想在飛躍,情感在翱翔。詩人李晚君就是在情的自由天地裡,以她美女詩人的敏感與脆弱在環視宇宙,鳥瞰世態百相。
請讀她的詩:《飛旋的雪花》
走進春天的陽光
呼吸新鮮的空氣
走向竹林深處的山坡
你拉著我
登上道觀的聖地
俯視都江堰的激流
回眸古人的智慧
在細雨霏霏中
延展我們的故事
遠方的涼山觸目
遠途的風景靜待我們的心
迷戀在自然的胸口
天池的藍色
已誘惑
靈魂飛度
裸浴在自由的渴求
一步步
踩過冰川的懸崖
共享美的召喚
祈禱經文的紙
如雪花旋飛進山谷
無聲中
頓悟輪轉
幻滅遙遠的思想
這詩這情的美,猶如藍藍的天空下,有一朵嬌豔的花,正以其美的姿態迎風盛開。那是李晚君的詩歌,正在盛開,正在綻放,正在升起,讓我們拭目以待,靜等佳音傳播神州大地……
生活、事業、愛情……誰不希望大同。
下面讓我們再來看看,李晚君作為美女,是如何運用她的溫柔捕獲讀者的:
依附在
罌粟花的懷裡
薰染遍體的毒素
衝進
人潮湧動的激流
擊退血腥的圍剿
(——摘自《逃脫》)
以柔克剛這是女人慣用的伎倆,李晚君作為女性,也不例外,而且她的媚功,比別人用的更嫻熟和極致。
柔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也是一種生命的品相。然而在詩歌的世界裡,這種柔既是生命的柔軟,心靈的善良,又是一種文學的血液和靈魂。
在情的世界裡,李晚君帶我們走進了這麼一個如火燃燒的人間天堂。正如她在《天堂燃燒的火焰》寫到:在深秋的夜裡
敞開人性的自由
奔馳在山林裡
你的歌聲
點燃——我的饑渴
在靈魂的角逐中
拋棄理智的外衣
奔赴你的胸口
擁舔你的背脊
如此熱辣辣的文字,無不給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這想像的空間裡,又備足了留白和詩歌該有的張弛之度。這些暗含的隱喻正是詩歌的魅力所在,也是詩歌作品的高妙之所在:以最短的文字,呈現最深的情感和作者想要傳達的寓意。
(六)結束語:善的傳承與福報
關於李晚君的善,在現實中,在朋友間,不需要羅列,可謂是遍地開花,比比皆是……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是福音普世的,大愛中的李晚君更是美麗而動人的,嫵媚而魅力四射的。
這裡就不再多贅她的生活故事,作為詩評,僅以詩為例。看她詩歌中是如何呈現她文筆之下的善良。如《愛之囈語》,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善的「公益廣告」。
優美的旋律,他愛了——愛之極致,
她轉身,只是他的愛人……
因為愛,即使轉身也是一種默默的祝福。
愛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善良,是對人的寬容和給予,同時也是一種對己的「善待」。這善待的微笑裡有對友情的雪中送炭;有對錯誤或誤解的寬宏大量;有對自己和世界的沉默是金。當然,也有比友誼更值得珍惜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是對愛之善,最好的註解和詮釋。
邊走邊愛的李晚君也在人生和詩歌的陽光大道上,正時而張望,時而祝福,時而收穫……
最後祝媚功傳承人李晚君這個大美人,以她千嬌百媚的嫵媚,慈悲為懷的佛心,花開四季的心態,讓生命之樹常開。
願她未來的歲月,一切靜好,願她的詩和人一樣永遠美麗,永遠收穫多多……
2020.6.6日於北京
軒揚 ,原名:曹浩。安徽臨泉人,現居北京,今日作家文叢編輯中心總策劃兼主編。曾就讀於西北大學文學院、魯迅文學院研修班。
曾出版圖書《最後的門》《一腳門裡 一腳門外》《水樣年華》《贏在心態與智慧》《極度領悟》《軒揚詩選》等18部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