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金服招股書正式披露!重要財務數據全曝光:
據招股書,支付寶APP服務超過10億用戶和超過8000萬商家,合作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為全球最大的生活服務/商業類APP。按規模計,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數字支付提供商和領先的數字金融平臺,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在國內的總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18萬億元,微貸科技平臺促成的貸款餘額與理財科技平臺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分別達到2.1萬億元和4.1萬億元。
從招股書來看,螞蟻金服最賺錢的業務,居然是花唄等小貸服務!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支付寶依然是螞蟻金服最核心的資產!畢竟花唄等業務的引流,基本都來自支付寶。
但支付寶這塊優質資產,當年是如何從阿里巴巴公司剝離出來的,卻依然充滿爭議。
事情簡單來說,就是以馬云為首的阿里巴巴管理層,就支付寶能否順利獲得央行牌照的判斷,與外資股東雅虎、軟銀產生了巨大分歧:
雅虎、軟銀認為通過協議控制可以,但馬雲判斷「央行不會通過」。
於是馬雲「先斬後奏」,未獲公司有權機關明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進行了他自認為最合適的處理。
2010年,人民銀行出臺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2號令),其中對於外商投資的支付機構做出了限制性規定,這意味著有外資背景的阿里可能無法合法持有支付牌照,這也成為剝離的契機,在2009年6月、2010年8月份馬雲團隊分兩次成立全內資公司,將支付寶的資產從集團剝離出來。
當初,資本方是想通過VIE結構對支付寶公司進行實質控制,這樣迴避了有關限制外資的法律,形成「真外資,假內資」的局面。
不過,在支付寶被剝離出來之後,馬雲在未獲有權機關明確批准的情況下,宣布斬斷VIE協議。
因為阿里主要股東包括美國和日本的知名公司,因此該事件這在全世界範圍都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此,馬雲自己評價稱:
「雖然不完美,但是唯一併且正確!」
「如果支付寶沒有拿到牌照就變成非法機構,6億用戶都在用,結果不可設想。馬雲表示,「沒有資格,支付寶就癱瘓掉了,淘寶就癱瘓掉了,整個阿里就癱瘓掉了」。
當時不少大佬也支持馬雲。
比如史玉柱公開力挺,稱「為了愛國可以流氓」:
但也有很多人不認同:
《華爾街日報》就言辭激烈地說:馬雲「偷走」了支付寶。
財新胡舒立發文稱:
「即便事後補償協議最終達成並得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的同意,仍不能改變一個基本事實:管理層的單方面行動沒有遵守股東之間、股東與經理人之間的契約,違反了商業社會的基本原則。契約意味著誠信。違背契約導致極大不公正,傷害企業之本。
不僅如此。用經濟學的話說,此舉還有很大的「負外部性」。因為契約與產權一道構成市場經濟的基石,踐踏契約原則就傷害了市場之本。如果契約得不到尊重,必將平添全社會商業風險,徒增交易成本。中國企業常有「契約軟肋」,由內部人控制的資產騰挪並不鮮見,而事情發生在國內外深受尊重、被視為中國企業家標杆人物的馬雲身上,發生在中國引以為豪的成功企業阿里巴巴,其「負示範作用」就更為顯著,可能直接影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任,形成大範圍的「支付寶折扣」。這也是許多往昔喜愛馬雲、寄望馬雲的識者們備覺痛心疾首的原因。」
雖然馬雲和雅虎、軟銀等當事方早已握手言和、重新談笑風生。
但是這件事情的影響,則沒有那麼容易煙消雲散。
事過多年後,依然有人拿此事來諷刺馬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