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患免疫性疾病排出「醬油尿」,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亞...

2020-12-14 臺海網

家住泉州的小娟(化名)在花一樣的年紀卻患上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臉色泛黃,血色素低,還排出「醬油尿」,性命危在旦夕。好在,今年7月初,泉州市第一醫院成立重症醫學亞專科,緊急搶救的同時,啟動一站式診療服務,終於將她從死神手中奪回。

19歲女子患免疫性疾病排出「醬油尿」

小娟今年19歲,是泉州當地的一名學生,由於父母患有先天性殘疾,從小,她和8歲的妹妹就一直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不幸的是,前不久,小娟突然出現反覆頭暈、乏力等症狀,且持續了10餘天。在當地醫院治療未見明顯改善後,被家人送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急診。經檢查發現,小娟的血紅蛋白達到28g/L的危急值,抽出來的血呈粉紅色。同時彩超提示脾臟腫大,排出的尿液呈醬油色。很快,經過初步判斷,小娟患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考慮小娟病情危重,醫院立即將她收治入院觀察。

林天來主任(左一)正在為小娟做檢查

入院第二天,小娟出現高熱、血尿以及意識障礙,化驗檢查提示嚴重失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合併乳酸性酸中毒以及高鉀血症。值班醫生立即為她做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通氣、降鉀、抗感染等處理。隨後,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診斷出小娟患有溫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溶血危象)」。

「溶血危象是溶血性貧血的重症,起病急劇,由於短期大量的溶血導致的最嚴重的一種表現。」林天來主任解釋,小娟的情況應儘量避免或減少輸血,但她又出現了溶血危象,同時存在意識障礙、嚴重酸中毒等危及生命情況,權衡利弊後,最後決定緊急輸血以配合搶救,同時考慮其病情危重,常規治療效果欠佳,可行血漿置換清除抗體以挽救患者生命。

幸運的是,在輸血科堅持不懈地對每一份O型血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後,終於篩選出一份與小娟交叉配血反應最弱的紅細胞。後經過家屬同意,小娟的搶救工作有條不紊開展,重症醫學科各亞專科為小娟的治療提供專業診療方案。眼下,小娟的病情逐漸穩定,正在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重症醫學亞專科打造一站式服務新模式

據了解,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立於1995年,是泉州市乃至福建省最早建立的綜合ICU之一。近年來,面臨著人才梯隊建設不夠、核心技術有待深入研究、重症患者亟需精細化管理等問題。泉州市衛健委著力推進重症醫學提質擴容,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亞專科建設應運而生。

成立亞專科以後,按照器官支持部位及重症救治特點,結合醫院實際情況,設置為心肺重症、神經重症、腹部、創傷與產科重症亞專業及重症康復4個亞專業治療組,重症病人按照專業組收治,在按流程評估、核對的基礎上精細化、個體化管理,進一步優化了急危重症的搶救流程。

作為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症醫學亞專科的學科帶頭人,林天來介紹,亞專科成立後,提供一站式診療服務,小娟轉入專科病房,亞專業治療組醫生全程參與,持續跟蹤病人的情況,並與相關專科交流,提供救治方案,直至痊癒出院。

與此同時,亞專科還在科內遴選及考核,組建成立重症康復治療、重症感染、重症營養等十個技能小組,選拔技能小組組長及副組長,負責科內治療技術和內部培訓、質控及學術交流、科研教學工作,運用PDCA循環質量管理,不斷提高應急救治水平。

據統計,今年7月成立至今,該科室就已經成功收治近300名急危重症患者。林天來指出,作為省級區域重症醫學中心,接下來將不斷提高醫生的綜合救治能力,造福更多閩南當地急危重症患者。

來源:福建衛生報

相關焦點

  • 臍帶血助力花季少女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近幾十年的醫學實踐證明,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已應用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血紅蛋白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體腫瘤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 臍帶血助力花季少女走向新生,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臍帶結紮並離斷後殘留在胎盤和臍帶中的血液,近幾十年的醫學實踐證明,臍帶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已應用於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血紅蛋白病、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實體腫瘤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 淄博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亞重症病區啟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奉娟 通訊員 馬磊淄博報導為了更好地給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療技術,為重症病人的後續治療服務「保駕護航」,日前,淄博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西院重症醫學科亞重症病區正式啟用並接診患者。淄博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立於1999年,是全市成立最早的綜合性ICU。建科21年來,重症醫學科不斷突破、不斷創新,從最初只有11名醫護人員、6張床位,到如今兩個院區,79張床位、155名專業醫療護理團隊,鑄造出了一支優秀的重症專業團隊。該團隊積累出豐富的經驗,救治了無數個危重病人,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的好評,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
  • 長沙市第一醫院舉辦2020年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重症...
    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胡立強、醫務科科長陳東、科教科科長宋小雲,長沙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鄧湘輝、長沙市八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朱澤湘、長沙市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蔡豔蓉、長沙市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胡賽以及長沙地區各級醫療機構重症醫學專家同仁100餘人參會。本次會議由長沙市醫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長沙市第一醫院承辦,專業委員會主委呂愛蓮主持。
  • ——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張「重症八仙」照片廣為流傳,照片中八位國內重症醫學界頂尖專家在武漢艱苦戰疫,攻堅「重症堡壘」,直至新冠肺炎病亡率大幅下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管向東就是「重症八仙」之一。結束武漢戰疫之後,管向東又奔赴綏芬河戰疫一線。  「到武漢去!到湖北去!」
  • 男孩尿出「醬油尿」住進ICU,就因吃了它!
    (化名)送到PICU(兒科重症監護病房)時,孩子臉色蒼黃,口唇蒼白,更嚇人的是,小男孩的小便顏色呈醬油樣。 蠶豆病在醫學上又稱為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簡稱G-6-PD缺乏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在進食蠶豆或蠶豆製品後易誘發急性溶血性貧血,因此稱為蠶豆病。
  • 幹細胞療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類由於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紊亂而致多臟器、多系統損害的慢性疾病,種類繁多且發病機制至今未明,常累及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常見的疾病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溼性關節炎(RA)、乾燥症候群(SS)、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DM)等。
  • 自身免疫性肝病醫生排名2.0
    【診療特長】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臨床疾患頗有研究,尤其擅長對頑固性肝腹水、酒精性肝病、B肝病毒變異的中醫治療,療效顯著。 在學術上注重顧護正氣,扶正祛邪,尤其注重中焦脾胃的調理,輔以活血化痰,並結合現代醫學研究,全面調整機體免疫能力。
  • 175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張霜 用漫畫記錄ICU工作點滴
    重症醫學科護士張霜通過簡單明了的9個漫畫場景,真實地再現了ICU的不同尋常之處。ICU是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縮寫,一般譯作「監護病房」或「加強治療病房」。重症醫學科作為醫院的「 ICU」,地位特殊、責任重大,收治的患者共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已經發生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如重度昏迷、休克、需要心肺復甦的危重患者;一類是有可能發 生器官衰竭的患者,如一些大手術、大創傷的患者。1988年出生的張霜是吉林省松原市人,從小就喜歡塗塗畫畫,曾獲得過全國青少年繪畫大賽金獎。
  • 與死神搶人,中大醫院成功搶救危急重症產婦
    就在32歲的孕婦麗麗(化名)命懸一線之時,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火速趕到當地醫院為她上ECMO(人工心肺),經過多學科緊急搶救,終於轉危為安。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回想起整個生病過程,麗麗及家人還有些心有餘悸。前段時間,麗麗檢查發現有兇險性前置胎盤,懷孕22周時出現陰道流血的先兆流產症狀,到當地醫院保胎治療。
  • 花季少女患重疾,妹妹臍帶血幫其重燃生命之光
    噩耗突傳 花季少女身患重疾11歲的小晴(化名)是一名花季少女,本應在校園裡享受幸福學習生活的年齡,卻因疾病打破了所有的美好。如今,小晴正躺在千佛山醫院的移植倉裡,和病魔做抗爭。8歲的時候小晴突然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
  • 狼瘡性腎炎是免疫性疾病,病變會累及全身器官,需要進行一些檢查
    01狼瘡性腎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會出現一些症狀,具體包括這三種1、SLE全身表現2、血尿、蛋白尿患者除了會發生SLE全身表現外,還可能會出現血尿、蛋白尿以及腎功能不全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出現,會讓患者不能很好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根據這些症狀,從而進行有效的診斷,而狼瘡性腎炎的
  • 名院周報 | 多家醫院發力全科醫學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科技⊙ 湘雅二醫院: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基因原創性研究成果
  • 新冠重症患者防禦力驟降?骨髓細胞中的異常調節,或是免疫失效的...
    新冠病情持續加重,不僅會導致強烈的免疫反應,而且免疫反應會陷入一個持續的激活和抑制循環中,進而導致防禦力大大降低。來自德國柏林夏裡特醫學院、波恩大學、德國神經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亥姆霍茲感染研究中心(HZI)和德國感染研究中心(DZIF)的專家們一起組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網絡。
  • 走進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確認你的眼神是最美!
    走進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確認你的眼神是最美!202002/18/1c268443-88a1-4531-efc3-ebf973ee43ab/keyframe/1582020764671.jpg&isPlayAd=1&isPlaySubtitle=0&nodeId=120     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科
  • 思變·院長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醫學教育如何應變...
    思變·院長說|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肖海鵬:醫學教育如何應變局開新局 2021-01-07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金曉東主任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其中,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金曉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四川省本次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的參會代表共94名,都通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並廣泛接受了社會監督,是近年來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貢獻突出、成績顯著的先進典型,是四川省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的傑出代表。
  • 戰疫情|「重症醫學,本就是一場逆行」江蘇省中醫重症醫學科抗疫紀實
    雖然正值新春佳節、萬家團圓之際,但疫情就是命令,江蘇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報名支援湖北抗疫,並主動加班加點,積極救治本院ICU內的危重患者,打響了一場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病情、積極救治每一個患者、不辜負每一份重託的戰「疫」。
  • 人醫力量|金牌名醫: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縉
    楊縉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科室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收治病人疾病類型增多,年病人收治量及搶救成功率不斷增高,成功創建重慶市臨床重點專科;擅長多臟器衰竭、嚴重感染、急性重症胰腺炎、各種內分泌疾病危象、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等疑難、危重、大手術後患者的搶救和治療。每年共診治危重症患者約1000名,是醫院重症患者搶救的主要指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