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秒速5釐米到天氣之子,新海誠大師作品的風格走向一直在改變

2021-01-13 喜歡電影和動漫

前幾天,小編剛借著畢業季給大家分享了新海誠大師的《你的名字》,對於這部作品的成功,除了過硬的劇本因素以外,新海誠的作品的價值觀導向也是重要的原因,接觸過新海誠作品系列的漫迷應該都會發現,其實他的作品價值取向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今天小編就從新海誠大師的最新作品《天氣之子》為開頭,一起聊聊:「從秒速5釐米到天氣之子,我們見證了新海誠大師作品的蛻變。」

首先是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PV簡介和上映時間。

《天氣之子》(2019)

日本定檔:7月19日上映。中國香港定檔:8月8日上映。(同時也希望同時引入內地影院)

目前PV版裡的臺詞可以得處的大致內容是:

天氣之子》的故事設定在一個氣象變化混亂的時代,圍繞著一個名叫Hodaka的高中生展開,他離開了島上的家,搬到東京,找到了一份為一家神秘雜誌寫作的工作。

但自從他參加新工作以來,天氣一直很糟,每天都下雨,直到他與一個名叫希娜的年輕女子相遇,生活開始改變。

他發現希娜似乎有控制天氣的超能力,當她祈禱時雨就停了,隨著她合攏的雙手,雨水就會被吸回天空。

(以上內容不涉及劇透,完全是根據已發布PV內容,相關GIF圖也是根據PV視頻製作)

新作介紹完了,接下去我們繼續今天的主題。

積極向的新海誠大師作品

而從已發布的PV劇情上看,小編發現這又是新海誠大師繼《你的名字》以後的又一部積極向作品。是一種願意傾訴並交換心意、敢於追逐的狀態。而不是任由兩個人漸行漸遠,想要抓住什麼卻又沒有力氣,更沒有理由。

而相對於新海誠早期的的消極向作品。從《她與她的貓》到《秒速5釐米》那迂迴婉轉愛而不得的狀態,新海誠將人類晦澀的感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這種風格能夠戳中很多人的點,因為在東亞文化中,大多數人的青春,都是灰濛濛的啊。

因此先讓他火起來的,是《秒速5釐米》這種類型,正是有了過去作比較,我們才能發現到近期作品的明亮所在:就像是放晴的一刻,常年積雨過後的那份久違的豁然開朗。

劇中男女的關係,比起以往的情人,更像「仲間」(在日語裡是有某種共同經歷的夥伴、摯友的意思)。無論最後兩人有沒有在一起,達成世俗意義上的大圓滿的完美結局,但他們一定是充滿各種驚喜和默契的。

這份感情多了一層心靈雞湯的意味。

因此可以說,後期的作品完美的表現了新海誠感情觀中更為積極的一面。

消極的是過往,是抽象美,從一個時間長線看,新海誠的作品是在積極向上和消極接受中變遷的。

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流動的過程。早期的《她與她的貓》呈現的是耐人尋味的晦澀情感——以貓的視覺呈現與獨居女主人的生活點滴。

《她與她的貓》(1999)

很多人看得不明就裡,不懂他到底想表達啥,更不知道貫穿全篇的貓的心理獨白,正是新海誠本人的錄音。

他眼中的女主人,像母親一樣溫柔,像戀人一樣美麗,但這溫柔又美麗的女子自始至終連一個正臉都沒有露,正如她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養的的貓的心理活動。

這種一元世界的低維度戀愛,很失真,更像夢境或遐想。更早的《遙遠的世界》(新海誠作品我最喜歡的一部)更能代表這種意象,全片像是由零零碎碎的片段拼接起來的白日夢,配上漫不經心的藍調音樂,深沉又陰鬱。

《遙遠的世界》(1997)

這些最早期的處女座無疑代表的都是暗處,即便是後來稍稍明朗一些的《秒速5釐米》也虐了不知多少人。

《秒速5釐米》(2007)

兩小無猜最終敗給了時間和空間,慢慢的開始不再聯繫,即便最後相遇了卻只能像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

無論觀眾對遠野貴樹掙扎的心理活動多麼感同身受,卻沒人能知道在電車呼嘯而過的那一刻,筱原明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會有一絲絲懷念的神情嗎?

但影片的處理是,她連個正臉都沒有。至於她的內心想法,將是動漫史上永恆的謎。

我猜新海誠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想「我討厭這個結局」,於是在後來的《言葉之庭》中,同樣面對分離,給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局。

《言葉之庭》(2013)

隨著雪野百香裡的決堤大哭,這道二元壁壘終於被打破,自此,我們總算看到了維度的升級,看到從單向的二元世界到精神相通的多元世界的轉變,看到一點點黎明拂曉的意味。

「過去的人影模糊,將來的面目清晰」。

新海誠大師系列作品的後感

男性視覺向的作品,總免不了在對女性的刻畫上,加入自己心理的投射。而新海誠敘事視覺的轉變,是把女主角這個角色,從虛無縹緲的「她」,到精神契合的「你」,甚至潛在的未來的「我」,從抽象的剪影到有血有肉的人。

這個形象越來越清晰了。假如把女性視作一個靦腆少年看待大千世界的方式,那麼大抵就是他從迷茫和彷徨,再到撥雲見日、漸趨自信篤定的過程。

除了裝著創作者的靈魂,電影同時也能見證觀者的心路歷程。小的時候,我們固執地希望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有童話般的美好結局,等到灰濛濛的青春時期,我們理解了殘缺美。

總結:

對於這一部作品,小編個人期待是必然的。因為長大後的8090乃至00一代,我們也開始慢慢的喜歡上了那些一定有後來的故事,我們也開始「世俗」的喜歡上了皆大歡喜的團圓式結局。也越來越會被那些青梅竹馬或天生一對的愛情故事所感動。

最後,小編想問,對於新海誠大師的最新作《天氣之子》,你們看好嗎?

(以上部分觀點及內容參考百度和網絡,圖片摘自相關影視作品和封面,不喜勿噴,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從《秒5》到《天氣之子》,看新海誠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
    新海誠又特別喜歡在一些小細節上做文章,比如說《秒速5釐米》將作品割裂成了三個小篇章:1、《櫻花抄》;2、《太空人》;3、《秒速5釐米》。這樣的設定甚至延續到了《天氣之子》中。《天氣之子》中的晴女、祭品、神靈等元素同樣是新海誠在使用魔幻現實主義表現手法上的體現。
  • 從《秒5》到《天氣之子》,看新海誠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
    從《秒速5釐米》中的妥協,到《言葉之庭》中的勇氣,再到《天氣之子》的激進,從距離到年齡到時空,從現實主義到批判現實主義。新海誠的作品的變化本身就是新海誠的突破之旅,激進之旅,成長之旅。新海誠,一直都在進步。
  • 《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初露真容
    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近日發布了首批劇照。■本報記者 王筱麗《你的名字。》裡立花瀧和宮水三葉在夢中邂逅帶來的怦然心動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近三年,導演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在眾影迷的盼望下於近日發布了首批劇照。
  • 新海誠的《秒速5釐米》,為什麼是他最經典的早期作品?
    導讀:提到新海誠的作品,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近幾年比較火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但其實,新海誠早期的很多作品,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秒速五釐米》的意難平,使這部作品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新海誠式愛情」經典作品。
  • 新海誠的《秒速5釐米》,為什麼是他最經典的早期作品?
    導讀:提到新海誠的作品,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近幾年比較火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但其實,新海誠早期的很多作品,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秒速五釐米》的意難平,使這部作品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新海誠式愛情」經典作品。
  • 我們都曾是勇敢的少年 |《天氣之子》:新海誠作為成熟導演的叛逆
    一直非常喜歡新海誠,從《秒速五釐米》開始到這部《天氣之子》。當然從《你的名字》開始,新海誠的創作便有了新的嘗試和突破,直到這部《天氣之子》。這部作品很不像新海誠,但仔細品味,卻還是新海誠。原作改編自輕小說,小說本身的劇情我並沒有去了解,因此僅針對這部影片的劇情討論。帆高最後在世界和陽菜中選擇了拯救陽菜,這是被很多人詬病的地方,認為帆高的選擇過於自私。
  • 新海誠《天氣之子》成遺憾,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內票房空間有限
    圖片來源@豆瓣文丨讀娛,作者丨零壹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並沒有重現《你的名字》的熱度。上映17日,票房才過2.7億元,與5.76億元的《你的名字》有很大差距,各平臺口碑同樣無法相比,豆瓣已經下滑到了7.1分,在日漫電影中也處於中下遊水平。這一次,誠哥顯然沒能像之前一樣打動多數國內觀眾的心。
  • 《天氣之子》即將上線~盤點新海誠作品當中那些令人淚目的天氣!
    《天氣之子》預告片夏天早已到來,想必各位熱愛新海誠的小夥伴們也是對這部《天氣之子》翹首以待很久了。從《雲之彼端 約定的地方》、《秒速五釐米》、《她和她的貓》、《言葉之庭》等到近年來的《你的名字》、《天氣之子》,新海誠的作品往往給人以淚目的感覺。而在這些作品超強的表現力背後,天氣是不可或缺的氣氛製造機。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新海誠作品當中那些曾經讓你淚目的天氣吧。(本盤點並不全面,僅供娛樂,不要較真~)一.
  • 當「中二」不再是一種短板,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是否就完美了?
    在新海誠後來的四部主要作品中 — 《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5釐米》和《你的名字。》,「距離」有了時空上的表達。《星之聲》中的距離以「光年」為計算單位。美加子和小昇原是中學同學,後來因為美加子被選為聯合國宇宙部隊的先發成員,需要輾轉於各大行星進行演習,兩人被迫分開,只能通過手機短息交流。
  • 新海誠全新作品《天氣之子》劇場版動畫電影明年上映!
    說到新海誠,資深動漫迷們對其的印象絕對頗為深刻,有些網友也喜愛將之與宮崎駿做比較,因為他們兩位所做的動畫作品都充滿了一些極為相似的特質——優秀精緻、視角獨特、夢幻童真、浪漫溫馨且充滿了想像力,他們確實都是當代最成功的動畫大師之一。
  • ...觀影指南,邀你欣賞新海誠的七部電影,他可不僅僅只有《天氣之子》
    大家好呀,有著「百億導演」之稱的新海誠,在2016年憑藉一部《你的名字》收割了一大波粉絲,時隔三年之後,新海誠的最新作《天氣之子》也上映了,今天就和大家回顧一下新海誠的7部電影吧!
  • 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秒速5釐米」
    是由新海誠執導的一部原創日本動畫電影。作品於2016年8月26日在日本上映。中國內地於2016年12月2日上映。作品講述了男女高中生在夢中相遇,並尋找彼此的故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每千年回歸一次的彗星造訪過一個月之前,日本飛驒市的鄉下小町糸守町。在這裡女高中生三葉每天都過著憂鬱的生活,而她煩惱的不光有擔任町長的父親所舉行的選舉運動,還有家傳神社的古老習俗。
  • 你的名字、天氣之子:被譽為宮崎駿接班人的新海誠,作品豈止唯美
    提到新海誠,人們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他作品裡唯美的畫風,清新的線條,柔美的音樂,是幾乎每一幀都可以取作壁紙的精緻畫面。《秒速五釐米》中的絢爛櫻花,《言葉之庭》中的幽靜亭臺,《你的名字》裡的璀璨流星,《天氣之子》裡的雨後初晴……影片裡場景的描畫與色彩的搭配,堪稱美輪美奐。
  • 屢創奇蹟的新海誠奇蹟不再,《天氣之子》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
    在《你的名字》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新海誠以往的作品也被更多的影迷們所熟知,諸如《言葉之庭》、《追逐繁星的孩子》、《秒速五釐米》等等有了越來越高的知名度。白駒過隙,一轉眼,距離新海誠的上一部作品上映已經過去了三年之久。
  • 《天氣之子》:滂沱大雨中的新海誠世界系
    首先《天氣之子》比《你的名字》更寡淡了,或者說,缺少了後者關於不同時間線和身體交互的新鮮感。就像是把《你的名字》比作一片薄荷,剛入口時清涼,且後勁足。而《天氣之子》則像一份常食,就餐之前便知道是什麼味,吃起來也不過如此。於是為了讓我們吃起來夠味,新海誠費盡心思從民俗學神秘學那兒挪了一套可以操縱天氣的超能力設定來。
  • 新海誠新片《天氣之子》觀感亂談
    總體的感覺,《天氣之子》的劇情、畫面甚至音樂,都一如既往保持著新海誠一貫的風格,尤其跟前作《你的名字》風格很像,新海誠算得上日本輕小說文化的集大成者了,從小說原作到編劇再到動畫導演,全都親自操刀。從2001年新海誠的獨立原創作品《星之聲》開始,只除了《追星星的小孩》不是新海誠原創劇情,也不是初戀劇情,《星之聲》、《秒速五釐米》、《雲之彼端》、《你的名字》、《天氣之子》都是新海誠原著,並且都帶有初戀的劇情,《言葉之庭》雖是改編,但也有初戀劇情……新海誠怎麼那麼喜歡初戀劇情呢?大概他也有個甜蜜的初戀吧。
  • 求求你們別罵《天氣之子》了,新海誠真的學會講故事了
    今天我們聊一個剛上映的新片《天氣之子》。其實在觀影之前我對於這部電影是沒有太大期待的,因為看了內地首映的觀眾對於這部片子評價普遍不怎麼樣。然而今天看過後我徹底傻眼了,咱可能看的不是一部電影,我覺得《天氣之子》很好看啊。
  • 我們都曾是勇敢的少年《天氣之子》
    一直非常喜歡新海誠,從《秒速五釐米》開始到這部《天氣之子》。《你的名字》讓新海誠走向神壇,讓人們誤以為他的作品就應該像這部一樣,劇情豐滿、情節曲折,一個近乎完美的商業動畫片。但新海誠的作品從來不是以劇情見長,他擅長的是刻畫內心,描繪情緒和氛圍,尤其是孤獨感的營造,讓人仿佛身處其中,每個人物的內心狀態、精神世界都表現得非常細膩、生動,我一直認為新海誠的作品以及裡面的思維更成人化。當然從《你的名字》開始,新海誠的創作便有了新的嘗試和突破,直到這部《天氣之子》。
  • 兩顆心靠近的距離,新海誠式的溫柔—《秒速5釐米》
    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我該用怎樣的速度才能與你重逢。5釐米》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故事至少作者新海誠在劇情方面並沒有表現出讓我感到出乎意料的地方但這並不能阻礙這部作品成為我心中優秀作品。宮崎駿大師的動漫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魔幻跳躍的劇情模式。而新海誠則更擅長用相對普通的劇情節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新海誠的動畫同樣是獨樹一幟的我個人也十分偏愛這種風格。
  • 新海誠《天氣之子》亂入《你的名字》,其實三葉的老師也是亂入
    在這兩年只要是接觸過日漫的小夥伴應該都聽說過新海誠的名字,剛開始的時候新海誠就是虐的代表,因為《秒速五釐米》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5釐米這句話不知道讓多少人淚目。而2016的新作《你的名字》更是讓新海誠的名字重新刻在了大家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