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積壓由來已經很久了。可能自從改革開放或者家庭承包責任制開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被極大的鼓勵起來開始。隨著品種的改良,畝產的水果、或者糧食已經可以滿足國人基本的溫飽需要了。然後加上進口水果、糧食的調劑,可以說,十分豐富。但是,溫飽階段過後,也顯現一個死循環的問題。那就是,做農業,豐年豐產不豐收。
於是,有一些人開始嘗試幫助農民賣農產品。大家幫助賣農產品的故事,可以說非常多了。我們猶記得農戶山泉到江西種臍橙已經一二十年了。某想、某東、某寶、某多多也紛紛出臺幫扶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業務。還有種類型不同公司,乃至個人介入農產品的銷售,希望能幫助農民多賣出一些農產品,也能藉此機會開拓最後一塊農產品生鮮的奶酪。下面分享一個感人的故事,藉以了解打愛心牌,靠直播手段賣農產品的手段。並進一步分析此收單,對農民的利弊。
01 我是靜靜,我在等你
誰是靜靜呢?這裡的靜靜在一篇文章裡。靜靜化身為一個出了意外車禍,暫時失明的女孩靜靜。靜靜在醫院的時候,有一個病友患有嚴重的疾病,但是依然用十分陽光的聲音和激勵的語句激勵靜靜。並且給了靜靜一盒瓜子。靜靜,走過了人生失明的時光,轉過頭來尋找這個陽光的男孩。
於是發動全城叫做靜靜的人,幫助自己尋找這個陽光男孩。當然,這個故事到這裡並沒有完。這篇靜靜的軟文幫助作者某姑娘,賣掉了5000萬的瓜子的銷售額。接下來是某姑娘的真實經歷。
02某姑娘賣農產品的真實經歷
某姑娘,因為這次賣瓜子的事件被家裡人知道了。某姑娘是私下辭掉了公務員的工作,瞞著家裡人在賣農產品的。家裡人之前一直反對某姑娘賣農產品。
經過這次之後,某姑娘組建了電商運營團隊,幫助農民賣水果。某姑娘做農產品的銷售與運營與其他運營不同,某姑娘是深入場地,在地裡了解和試吃農產品的。這樣能更準確的了解農產品的信息。
有一次,到陝西某縣,看到有農民在砍蘋果樹。某姑娘覺得十分的震驚,因為,蘋果樹是家家賴以生存的,一年的勞作和收入全靠蘋果樹。然而,這次的蘋果品種是,十多年前被淘汰的老蘋果瓶中。雖然味道甜,但是沒有賣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姑娘不顧團隊的反對,堅持要幫助果農賣蘋果。
最終以每斤0.83元的價格,幫助農名賣出1000多噸蘋果。然而,這次蘋果的售後率非常高,達到了15%,而且復購率也非常之低下。類似的事情,某姑娘還做了很多了。某姑娘總結說,做愛心賣農產品這事情,只能做一兩次,農產品還是需要與市場掛鈎。只有,農民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又能掙到錢,才能真正實現行業的良好循環。
03 小編的分析,希望能幫助到從事農產品的朋友們
直播帶貨,只是一種賣貨形式的補充,嚴格意義上來講,是網絡賣貨的一種補充形式。雖然,由於直觀,帶有娛樂性和互動性,有不少消費者追捧。但是 下單的並不多。下單的消費者往往是衝著性價比下單的。
通過直播下單,能帶來比較大的單量,但是由於集中發貨,也會增加運營上的難度和產品品質把控上的難度。往往,復購率會比較低。
直播下單,壓榨的是其他網絡渠道的訂單。比如,線上的訂單,是搶的線下的訂單,而直播的訂單增長則是搶的普通網絡購物的訂單。只有,開創新的產品品類或者品牌,才能真正是一個良好的生態,致使良性循環下去。
一味的排斥中間商、批發商是不對的。隨著社會分工的加劇。中間商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起到更加專業的作用。比如物流運輸、比如產品儲存、比如銷售渠道。中間商的存在,可以讓農民可以專心種植。
農業的核心問題可能是沒有人。農村有學歷有知識的年輕人都去了大城市打工,或者創業。而留下,50歲以上的老人留在村裡種地種果樹,所種植的作物,缺乏對市場行情的判斷,同事銷售和採收模式也很可能違背市場的預期。
農業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研發資金的投入確實。我們都知道,全國的最大的電商平臺和最小的電商平臺都是通過燒錢,建立起來的,才有了如今如此龐大的體量。而農業研發上的投入極其少。至少,作為農民們是沒有享受到實際的好處的。
農業問題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只有靜下心來,少發展浮躁的房地產的等行業,專著農產品的研發、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我們自然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農產品供應體系。
關於直播、打愛心牌,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