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用數字趣談無錫老地名

2020-12-18 我們的時光ppg

無錫,作為地名,這一詞最早可能來源於春申君黃歇「立無錫塘,治無錫湖」。漢高祖五年,即公園202年建縣,因無錫湖而名無錫縣。

今天,我們用以數字為線索,去找尋無錫的那些有趣的地名。

一:一裡街

在無錫北柵口附近,有一條百年老街,名為一裡街。清朝時,梨花莊的延聖殿香火非常旺盛,很多錫城市民前往燒香拜佛,從北閘口走到延聖殿,大約一裡的路程,又因梨花莊農民都在此處出售農產品而形成了一個集市,故取名一裡街。很不幸的是一裡街菜市場已經關閉,只留下了一個古老的地名給後人。

二:二泉、二泉路

相比一裡街來說,二泉可謂是大名鼎鼎。所謂「天下第二泉」,就是這裡,後來瞎子阿炳創作出了世界聞名的《二泉映月》,讓更多的人知道了「二泉」這個地名的存在。

惠山泉,惠山泉為唐大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無錫令敬澄所開鑿,被唐代「茶聖」陸羽稱為「天下第二」,也被唐代詩人李坤稱為「人間靈液」。

當然,在無錫,二泉路也頗為有名,各位老無錫應該知道天一中學的存在,使得二泉路在無錫市民心中加深了印象。

三:三裡橋、三鳳橋、三皇街、三山島

三裡橋:無錫在古代名列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而所謂的米市就是在三裡橋。無錫因運河而生,也因運河而興。依靠這條大運河,無錫躋身四大米市之列。三裡橋位於無錫城北,出勝利門,沿著運河走上一公裡多的路,就到了三裡橋一帶。三裡橋為什麼叫「三裡橋」?有種說法是從無錫北門也就是今天的勝利門出發,到這座橋大約有三裡地的路程。如今的三裡橋,早已沒有了往日米市的繁華與熱鬧,留下的「米市」二字,或許就在默默訴說著它的往日歲月吧!

三鳳橋:說起無錫三鳳橋,大部分吃貨應該會想到「三鳳橋肉莊」,三鳳橋的醬排骨已有140餘年的歷史,屬於無錫三大特產之一。其實啊,三鳳橋曾經還真的是一座橋,橋的西邊是三皇街,橋的東邊叫做風光橋,而中間的橋呢,便被取名為「三鳳橋」了。

三皇街:三皇街的得名,其實源自於街上藥皇廟裡供奉的「三皇」(伏羲氏、神農氏、燧人氏),在清代,三皇街曾叫城隍街,後來與後西溪合併。

三山島:被譽為「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無錫人應該都去過了吧。景區不遠處的湖中有一座島,名叫「三山島」仙島牌坊、天都仙府、月老洞、天街、凌霄宮以及島上的猴子,想必給大家留下了不小的印象吧。

四:泗堡橋

泗堡橋現在已經被改造成了住宅小區頤和灣,而這座橋也已經整體搬遷到了黿頭渚景區的充山門口。看著寬廣的河面,你是否能夠仿佛聽到轉水河上的大小船隻咿咿呀呀的搖擼聲呢?

五:五愛、五裡湖、五裡街

五愛:無錫人應該都知道五愛小學吧,那麼五愛小學為什麼叫「五愛」?1953年,由中共華東局領導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社會公德內容而命名。所謂的「五愛」,在現在的時代裡依舊是值得提倡的,五愛廣場、五愛路都是時代精神的象徵。

五裡湖:提起五裡湖的另一個名字,或許大家都會知道。五裡湖又名蠡湖,是太湖在無錫城區的一個內湖。它的得名與春秋時期,西施與範蠡泛舟湖上而得名。

五裡街:舊時的五裡街是通往惠山的唯一通道,曾經熙熙攘攘的街上已然變成了如今的冷冷清清的小街,令人感慨萬千。

六:六步橋

在新安鎮的淨慧寺內有個六步橋,淨慧寺屬於「無錫十大名剎」之一。明朝朱元璋軍師劉伯溫曾到淨慧寺,有香花橋上踱六步河水倒轉向西流之傳說。寺內香火十分旺盛,六步橋的傳說依舊在流傳。

七:七尺場

七尺場方圓百米內出現了眾多無錫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聲名遠揚的大家。七尺場的地名現在早已被「錢鍾書故居」所替代。1923年,錢家結束了租房的歷史,搬入屬於自己的七尺場宅子。

寫在最後:地名其實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記住老地名,記住鄉愁!無錫有趣的地名還不止這麼多,如果這些地名能夠給你帶來一段難忘的回憶,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會罵人」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才是精華
    在中國歷史上,只要提到對聯,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紀曉嵐與和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世上最會罵人的對聯,上聯非常簡單一二三四五六七,看起來非常普通,但它是要結合上下文一起看的。
  • 無錫最好聽的地名之一,四個字,猜猜是哪一處?
    地名是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的一個載體。無錫有著不少歷史悠久的老地名,而這一處則盡顯優雅,可以說是無錫最好聽的一個地名。那麼這個地方是哪裡呢?或許,已經有不少老無錫已經有了答案!老無錫們對留芳聲巷是難以忘卻的。
  • 「一二三四五六七」,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
    這首詩很淺顯,主要是開頭一句居然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我想很多人都會驚訝的。羅隱流傳到今天的詩有幾百首,質量算得上乘,算得上是唐朝詩人中的佼佼者。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郭朝林 ‖ 漢源地名趣談(上)
    漢源地名趣談 郭朝林地名,是指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地域範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有名稱。漢源2300多平方公裡土地上,在飛越嶺之東,蓑衣嶺之西,大相嶺之南,大渡河南北兩岸深山河谷間,大大小小地名數以千計,這些地名有以下明顯特點。一、少數民族居住區地名 漢源所處位置是「西拒吐蕃,南控夷獠」,故有「民族走廊」之稱。 「笮都」,歷史上就指今漢源東北。
  • 餘杭,句容,無錫,江浙地名中有多少是來自「古越語」的?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的一些地名,也存在的古代越人部族語言的痕跡。 首先在江南一帶,江南江浙一帶的越人屬於「于越人」,春秋時期的吳越兩國便是由此部族建立的,何休《公羊傳》註疏記載,越國當地人自稱于越,但中原華夏諸國稱其為越,在文獻中,吳國國名為句吳、吳。在金文中,寫為「工敔」、「攻吾」、「句敔」等。
  • 漢字趣談:叕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叕 "叕"(zhuo)字,是甲骨文中一個長期未能得到確釋的疑難字,有多款不同的寫法。
  • 一二三四五六七,數字帶您行!
    婉約柔美是TA 閒適從容是TA 精緻典雅也是TA …… 那麼 若是用數字來形容宿遷
  • 漢字趣談:宿(271)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宿 "宿"(su),這是一個會意字。
  • 照母山原叫照墓山 與南宋狀元有關 老地名藏故事
    記者將帶你追溯這座山水之城中,與山水相關的地名,一起用腳丈量這幅色彩斑駁的時光捲軸。  來自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的消息,改革開放30多年來,重慶市主城約500個老地名已消失,而目前留存的1000多個老地名,許多也正在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  1 為何消失?
  • 數字詩(二):那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愛情「數字詩詞」
    今天繼續聊聊「數字詩」,與上篇(數字詩(一):詩歌中的數字經歷,連「一二三四五」也成詩)不同,這篇,將帶給大家的是纏綿悱惻的愛情「數字」詩詞。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常為人津津樂道,且流傳在中國文學史上以及民間愛情故事中。
  • 盤點|「一二•九」歌會裡的數字與故事
    原創 回聲嘹亮的 北大新青年2020以疫情防控阻擊戰開頭在「一二·九」歌會的旋律中漸近尾聲師生引吭高歌 回聲嘹亮在今年的北方寒夜尤顯珍貴與溫情很多年後我們不再記得拿了第幾名
  • 地名學有什麼用——牛汝辰《中國地名掌故詞典》序
    地名學體系主要包括理論地名學和應用地名學。理論地名學包括:(1)普通地名學;(2)地名學史;(3)地名學方法論;(4)地名語源學等;(5)地名學與交叉學科。應用地名學包括:(1)地名標準化,如地名規範、地名政策的制訂等;(2)地名工具書的編纂;(2)技術地名學,包括新技術的應用,如地名資料庫、數字地名、數字城市地名資料庫的建立和運用等;(3)地名檔案管理;(4)地名普查。在我國,地名研究源遠流長。在甲骨文中就有500多處地名的記述。
  • 720度全景航拍「上天入地」,深圳地名志用高科技來講新故事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苑偉斌12月8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舉行「深圳市地名圖錄典志新書發布會」,《深圳市地名志》《深圳市標準地名詞典》《深圳市標準地名圖錄》系列叢書正式出版發行。記者了解到,首本《深圳市地名志》於1987年1月出版。時隔三十三年,《深圳市地名志》等新版系列叢書出版發行,立體化、全景式展現當代深圳地名特點,回溯地名歷史沿革。該叢書著重突出深圳的區域特色,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地名文化特色,希望能在推廣深圳本土文化、普及地名知識、建設家園理念上具有積極作用,也能為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打造為深圳城市發展的閃亮名片。
  • 王炎:地名背後有文章——「以色列地名希伯來化」運動
    從1950 年到1958 年,地名委員會一共勘定了地名3000 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官方正式出版了1∶100000希伯來化的國家地圖。到20 世紀60 年代初,委員會勘定的地名達5000 個。在這些數字和成果的背後,以色列境內阿拉伯人的日常經驗和記憶被改寫或取消。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5G賦能 科技造夢 無錫開拓數字文化產業...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數字文化產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無錫以數字影視為龍頭,以數位技術為依託,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優化服務保障等一系列舉措,加快促進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國際化、數位化的現代影視產業發展之路。
  • 以老地名命名,北京地鐵站為何採用「公主墳」「大瓦窯」等名字?
    北京是有著3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都,而作為標誌性稱謂的地名,則伴隨著北京的發展而發展,變化而變化。北京的地名不但由來已久,且涵蓋範圍廣泛,獨具地方特色。地鐵車站的命名可以說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續,是地鐵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 楊蔭瀏舊藏古琴「現身」 無錫琴人再續梁溪清音
    上周末,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的一間專業錄音棚內,天韻社的陳倩,江南琴社的顧穎、王曉軍、杜冬英等人在此撫琴,錄製唱片。大家手中彈撥的這把古琴大有來頭。它的主人就是中國民族音樂學的奠基者、無錫人楊蔭瀏。在楊蔭瀏的外孫榮申宏先生的見證下,這張塵封了數十年的名人用琴,再次傳出了汩汩清音。
  • 小隅口、九道彎、木牌坊、插花巷,宿州市埇橋這些老地名令人難忘
    由於歷史變遷,行政區劃變動,宿城以外的老地名我難以記述。只是對宿城的老街老巷比較熟悉,至今難以忘懷。宿縣老縣城有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四條大街。那時我的家住在小東門,對面南邊是長途汽車站,向東就是火車站和東關大街。
  • 高安地名中的「五七」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高安地名志》裡,載有幾個帶「五七」字樣的地名,例如楊圩的「五七橋農場」、相城的「渡埠五七農場」、荷嶺的國營「五七林場」、太陽的「五七彈簧廠」、楊圩的江西「交通五七幹校」等等。其實,還有些名帶「五七」的地名沒有入載,比如筆者比較熟悉的「祥符文教五七幹校」。「五七」是一組數字。在《高安地名志》裡,用數字作地名可說是不乏實例。以單個數字入名的較多,比如荷嶺的「二裡塘」、獨城的「三皇圩」、祥符的「四房裡」、灰埠的「五裡諶」、黃沙的「六合山」、瑞州的「七裡橋」「八裡巷」、「九曲橋」「十裡牌」等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