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為何如此出名?為何憑藉這一場戰爭,就能奠定三國鼎立?

2020-12-14 彪子在線

前言

在風起雲湧的三國時期,是個戰亂的年代。在這一時期裡發生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這些戰爭無一不是為了爭奪地盤和糧食。我們今天不說那個時候的慘亂,說一說在那個年代發生了的著名戰爭。"赤壁之戰"就是在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的,典型的聯合戰爭;也是因為這場戰爭奠定了後來的"三國鼎立"的局面。

我們先來說一說這赤壁戰爭的主要背景。雄踞在北方的曹操是後來三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陣營,在黃河以北基本上都是曹操所在的地盤。而曹操也是這赤壁戰爭中的獨立陣營,一個強大的軍團面對的是劉備和孫權的組合陣營。

而在當時的孫權和劉備呢?孫權連年徵戰黃祖不成,而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成功擊潰了黃祖,打開了荊州的東大門,這是為了奪取荊州的第一站打下了基礎。而此時的劉備則是自己慢慢的發展,在有了新野,並且招募到了有著"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後,實力也正在慢慢的增強,他們此時也是盯著荊州這塊肥肉。當時駐紮在荊州的是劉表等人,而他身體每況愈下,已經無法主持荊州的一切事務。而次正中曹操下懷,在北方玄武湖緊急操練了水軍之後,便揮軍南下,開始了搶奪荊州的計劃。

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操的百萬雄師揮軍南下,有著勢不可擋的氣勢。劉備在聽聞曹操要南下的時候,便棄城逃跑。與關羽帶領的水軍一同前往江夏和劉琦匯合。曹操大軍則是乘勢而下,與劉備交戰後,便奪得了江陵。此時的諸葛亮則是認識到了,想要對抗曹操便要和孫權一起聯手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但是想要說服孫權談何容易,諸葛亮便親自前去,才有了三國中著名的"舌戰群儒"的典故了。

曹操的軍隊大部分生在北方,不是很習慣南方的水性。這次曹操帶領的部隊也不是自己的精銳。在劉宗投降後就收服了荊州的大部分水軍,是之後的赤壁之戰的主力。孫權和劉備聯合之後,兩家的兵力並不是很足,大約在五萬左右。曹操此次揮軍南下,加上收服的荊州水軍實際上不到二十萬。孫劉聯軍商議了之後便認為可以主動出擊,在赤壁的位置開始了交戰。

在後來的赤壁之戰中,孫劉聯合以少勝多,火燒赤壁贏下了這次的戰爭。在戰爭中發生了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有黃蓋的苦肉計等。由於曹操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北方出生,而抗擊孫劉聯軍主要是在海戰中進行,很多的士兵開始水土不服。而曹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採用了謀士的建議,把船隻用鐵鏈鎖在一起,達到了平穩船隻的效果。曹操和孫劉聯軍苦戰下,並沒有對戰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在孫權部下大都督周瑜思考了之後,決定採用火攻的戰術來擊退曹軍。可是想要接近曹軍不容易,便讓部下黃蓋使用苦肉計假裝投敵曹操。果然剛愎自用的曹操便相信了黃蓋的苦肉計,贏得了信任。而黃蓋也趁此機會在投敵的船上裝滿硫磺等易燃的東西,讓曹操的軍船接連發生大火。而曹操的船因為之前士兵水性不足而連接在一起,此時開始亂了手腳,無法及時分開船隻的大船立馬被熊熊烈火給包圍。守在一旁的孫劉聯軍便趁這個機會開始反擊。

之後曹操敗走華容道,遇到了關羽放走了曹操。這次大敗的曹操並沒有傷到自己的本身軍隊,火燒連營的計謀雖然達到了效果,但並沒有真正地把曹操的船隻全部燒著,大部分的船隻都掙脫了鎖鏈,失去了對船隻的控制權自然沒有能力去對抗孫劉聯軍了。而後因為士兵水土不服失去了戰鬥力才大敗的。

逃到北方的曹操便開始了很久的休養生息,此時三國鼎立的局面才慢慢拉開帷幕。隨後周瑜和曹操剩下的軍隊在江陵發生爭鬥,將近一年的時間才重新奪回江陵。失去了江陵的曹操意味著失去了對南方控制的主動權。

此時的劉備在看到周瑜奪得了江陵之後,便指派大軍出徵荊南四郡,佔領了武陵,長沙,零陵,貴陽等地並以此為自己的休養生息的地方,開始了漫長的恢復大漢王朝之路。曹操仍然佔據了南陽郡,章凌郡和江夏的一部分;孫權則是把江夏的大部分都佔領了還有一個南郡,三個人把荊州都瓜分完了。

赤壁之戰之所以如此出名,就是因為這場戰役是之後的三國鼎立的開端之戰。不僅阻擾了曹操想一統南方的計劃,更是讓劉備能夠有時間喘息發展自己。所以在後來劉備更是沿著長江向西部挺進,收復了兩川,佔領了有"天府之國"的巴蜀之地。而孫權則是藉此戰爭消耗了曹操的軍隊實力,也借著曹操休養生息的時間大力的發展自己地盤的實力。可以說這赤壁之戰就是之後三國爭霸的開端。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曹操在此戰中損失了哪些將領?
    01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赤壁之戰,這場戰役在三國非常出名,直接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這一戰,曹操本是想著殲滅劉備,大敗孫權,然後一統天下。但是現實給他上了一課,他沒有想到孫權和劉備會聯合起來抗曹。最終結果就是曹操大敗,甚至差點丟了命。這一戰役,堪稱是曹操最為恥辱的一戰。
  • 曾經孫劉聯盟、後來三國鼎立,到最後還是讓晉國一家獨大,為何?
    細細品讀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相信每一次你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曾經三國鼎立的局面如今早已看不見,但通過懷戀和想像中的歷史場面仿佛還在眼前、歷歷在目。三家獨大的勢力始終沒有堅持到建立一個新王朝的時刻,為何?
  • 《全面戰爭:三國》發布赤壁之戰動畫
    近日《全面戰爭:三國(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官方發布了一段「赤壁之戰」戰役的動畫。「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 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為何要哭郭嘉,是因為他想起了郭嘉的那條計謀
    這一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三國演義》中,對這一戰役進行了精彩的描寫。為了實現這個戰役,以周瑜、諸葛亮為首的孫劉聯軍,使盡了全身解數。他們又是使用反間計,讓蔣幹盜書,使得曹操殺死善於水戰的蔡瑁張允。又是草船借箭,奪取曹操的箭支。最後使出了連環計,把曹操的戰船鎖成一體。在創造好一切條件後,周瑜命令黃蓋詐降,火燒曹操戰船,終於完成了這一以少勝多的壯舉。
  • 赤壁之戰,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
    三國這段歷史提供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有些簡直達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比如說赤壁之戰中,曹操擁兵百萬,為何不敵孫劉聯軍?我們都知道,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三國歷史人物之一的魏國國主曹操。官渡之戰後,曹操的勢力不斷地擴大,大有勢如破竹之勢,北方影響曹操發展趨勢的各種割據勢力基本上都被曹操劃入了自己的版圖之下,消滅烏桓集團,呂布集團,張繡集團以及最大的號稱四世三公的,袁術,袁紹及其袁紹的兒子集團。
  • 赤壁之戰在黃州?
    一場公益學習會引發的思考專家論證:赤壁之戰在黃州?「江漢之間,稱作『赤壁』的有五處,即漢川赤壁草市、漢陽臨嶂山、武昌赤磯山、蒲圻石頭口和黃州赤鼻山。當年大戰究竟是在哪一個赤壁?」11月14日上午,在「赤壁之戰與黃州」公益學習會上,我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琳祥的發問,引發了現場聽眾的思考。當日,黃岡各縣市(區)專家、教授、學者、學生、市民等各界170餘人齊聚一堂,參加了這場公益學習會。王琳祥作了題為《周郎赤壁辨析——兼說黃州赤壁文武雙全》的演講。
  • 「Sasa的奇妙塔羅」正義 –「萌三國」赤壁之戰
    有這麼一種說法比斯努也相當贊同,露出的腳背喻指著「行動」,在這點解讀上,這兒的「正義女神」就不單單是審判他人,而還有層自我審判的意味在,寓意為「在自我行動之前,要先用理性的頭腦來判斷行動的正確性」,這樣的自省是非常重要的。
  •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
    三國志戰略版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赤壁之戰中,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的是哪位吳國將領,一起來看看吧!
  • 回首歷史上那些激蕩人心的著名戰爭
    這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在很多節點上出現了劇烈的內外紛爭,而戰爭作為解決紛爭的最激烈最有效的方式,也給悠悠歷史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如果不算近現代史上(也即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的那些戰爭,在中國的古代史上(1840年之前),有一些關鍵戰爭直接或間接決定了歷史的走向,也產生了重大歷史意義。下面,我們逐一來看看這些戰爭是哪些。
  • 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歷史上總有很多特別傳奇的人物,就算這些人已經去世上千年,依舊有人在猜測和假設各種如果,尤其是關於三國的歷史,假設實在太多,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有人又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可事實上真的如此麼?法正的名氣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雖然這個人也確實是有些能力的,不過比起諸葛亮的名氣,似乎要小很多,那麼為何諸葛亮都無法改變的現實,法正就有希望改變呢?真實歷史是否會如此呢?
  • 三國時期,袁紹扮演著什麼角色?
    準確的說袁紹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他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著名人物。但是袁紹卻是引出三國時期的重要角色。袁紹靠著四世三公的顯赫家世背景,在東漢末年的亂世迅速聚集了一撥和他一起打拼的文臣武將,經過多年的發展,袁紹接連拿下并州、青州和冀州,最後在和公孫瓚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拿下幽州,至此袁紹拿下四州之地,成為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
  • 大家都知道除掉關羽對三國鼎立沒有好處,可孫權與呂蒙還是下了手
    在三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關羽的死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一點不僅僅是因為關羽擁有的特殊軍事才能,也因為整個時代的局勢,在關羽死後迅速發生了變化,以至於三國迅速結束了。明明關羽死去會有這麼多嚴重的影響,可是為何當時呂蒙還執意要殺了關羽呢?有人說孫權都明確說明不讓呂蒙殺關羽了,為何還要殺,難道是兩人之間有私人恩怨麼?
  • 三國後期再劉備和曹操去世後,孫權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
    三國之所以叫三國是因為,漢末的亂世最後是以為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勝利作為了結的,最終因為他們三人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三人的實力相當。那麼為何孫權在劉備曹操去世後沒有依靠自己的實力而統一全國呢?
  • 周瑜的生死影響著三國歷史,他為何不顧劉備反對,也要遠徵西川?
    蘇東坡的這首《赤壁懷古》,讓我們對當年周瑜的英姿,有著無限的嚮往。我們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一直將「羽扇綸巾」的形象賦予了諸葛亮。其實,在歷史上,周瑜的形象正是「羽扇綸巾」。在赤壁之戰中,在周瑜的指揮下,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在《三國演義》中,為了樹立諸葛亮的形象,作者將周瑜樹立為諸葛亮的對立面。他和諸葛亮多次鬥智,都落於下風。
  • 三國三大著名戰役,兩戰全勝的東吳,為何無法統一?
    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都是對東吳的用兵,這兩勝也是在措手不及之時,被迫採取守勢,說明東吳一方在戰爭初期戰場實力明顯較弱。發動這種戰爭,往往是攻守雙方的勢力懸殊,攻方多是守方力量的幾倍,例如赤壁大戰曹操比東吳要強勢許多,帶甲百萬,飲馬長江。劉琮束手,虎吞荊襄。
  • 神兵覺醒《三國鼎立online》諸葛開學獻福禮
    三國之下群雄輩出,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各位主公招兵買馬擴充實力之時,若是擁有一位更加強力的武將,將能事半功倍!由網龍授權目標在線推出的三國戰爭策略遊戲《三國鼎立online》最新版本中,武將神兵系統全方位覺醒!全新神兵培養功能——神兵覺醒能使主公獲得強力屬性技能收益,讓你實力大幅度提高!同時,主公帳下其他武將也不會落下,通過簡單試煉他們將擁有自己不同的屬性加成,這些屬性將決定戰爭的局勢。
  • 為什麼張郃在赤壁之戰之前不出名,在三國後期突然成為名將
    就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張郃率部投靠了曹操,這對袁紹來說可是致命一擊,張郃投操後,烏巢就失去了援軍,曹操就這樣輕鬆的襲擊了袁紹大營,就這樣袁紹大敗於官渡。在投靠曹操後張郃不僅得到了曹操的重用,而且還還得到了曹操充分的認可。官渡之戰後,曹操繼續向北剿滅袁紹殘餘勢力。張郃一直跟隨。在攻擊袁潭的戰鬥過程中,張郃也是屢建奇功,非常得到曹操的賞識與重用。
  • 赤壁之戰一場大火就嚇走了曹操?真相其實沒那麼簡單!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提到赤壁之戰,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往往會想到蔣幹盜書、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華容道等事件。
  • 赤壁之戰,周瑜大智大勇贏得千秋盛名,劉備卻自私自利其心可誅
    三國歷史上有很多大型戰役,但能深刻影響歷史走向的,則非赤壁之戰莫屬。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統一中原後,旌麾南指,席捲荊州,長江以北幾乎已經盡入囊中。劉備和孫權這兩大武力集團,成為曹操的新目標。如果曹操能順利打贏這一仗,擊滅劉備、孫權,則漢末亂世將會提前結束,三國鼎立的局面也不會形成。危急時刻,劉備和孫權為情勢所迫,終於攜起手來結成孫劉聯盟,共同對抗曹操。孫劉聯軍在赤壁與曹軍相遇,一場大戰之後,孫劉聯軍以弱勝強,創造戰場奇蹟,擊敗了強大的曹操。此戰成為三國歷史發展的轉折點,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奠定。
  • 若當年劉封帶人救下關羽,三國局勢會受到什麼影響?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都有著改變歷史格局的重要意義。官渡之戰,曹操大敗袁紹,奠定了他一統中國北方的堅實基礎,使得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操,曹操至此再無力南下,只能鞏固北方的勢力。而三國鼎立的局勢初顯彌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