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學過《趵突泉》,後過知道了大明湖,直到如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仍是一個常用的梗。
說的,都是濟南。
今天,我們就來看幾張濟南老照片,說點有文化的故事。
大明湖
當乾隆皇帝徜徉湖邊,湖中之蓮,湖邊之柳,盡入其詩的時候,他有沒有想過,大明湖這名字,不適合啊。
大明?
大明?
難道不該像北京的城門一樣,由大明門改成大清門?
顯然,沒改。在影院劇裡,人家還在湖邊碰上個美女呢。
大明湖入了詩,入了詞,我就想著,若只以「大明湖」三字作為上聯,要求以濟南的地位做下聯,哪三個字為比較好呢?
小清河
小清河,應該還算不錯。
大明湖
小清河
大對小,明對清,河對湖。
明對清不是朝代,而是明亮,清澈。
不過,三個字的平仄,就有點問題了。
但,吟詩作賦時,形式與韻律固然重要,還有一條更為關鍵的標準——
不因辭害意。
詩言志,重要的是其意義,而非其外在。
既然說到了對聯,我就想起看過的一本書裡,有好幾幅關於泉城的佳對,不如邊看老照片,邊來說一說。
千佛山遠望
書中寫到,濟南城北有北極閣,枕城而立,遠對千佛山,俯瞰大明湖,為一地之最高處。
這裡的對聯是:
宮中下見南山盡
城上平臨北鬥懸
千佛山中還有碧霞宮,這裡的對聯長一些:
山高則配天,陽魯陰齊資化育
坤厚故載物,西河東海仰生成
(呂祖廟 旁有泉眼)
最著名的趵突泉一帶,對聯自然更多。但論者以為:
濟南勝景,以趵突泉為最奇,而楹聯語多粘滯。惟石琢堂廉訪一聯云:畫閣鏡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飛泉雲外,聽寫成山水清音。尚不泥於跡象也。
也就是說,對聯雖多,未必都寫得好,只有這一幅,還算可的。
(太公望遺蹟)
書中還說,自己十幾歲時常去玩,至今已有五十五年了。不知何時還能再去,但還記得一幅對聯:
平地忽堆三尺雪
四時長吼半空雷
依我看來,這幅比起上面那幅更加貼切。
上面的,放之四海皆準,貼於何處都可以,下面這幅,則只在天下名泉的趵突合適,唯這裡的泉水,爆發時方有如此的氣勢。
大明湖後有鍾離樓,聽名字就知道,是紀念八仙之一漢鍾離的,所掛對聯為:
養性承天,仙教源流通聖教
修真得地,濟南風景賽終南
此處說的是濟南比終南山風景還好,多少有些照顧主人之意。
江南會館的門聯,則既說主人好,又不卑不亢:
表海溯雄風,今樂何如古樂
明湖聯舊雨,濟南勝似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