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之所以稱為科幻,是因為它具有科學性。
當然,「科學」並不是只有時間機器、反重力飛船、粒子大炮與改造怪獸,還包括一系列以「科學」為方法的其他學科——比如《你一生的故事》中涉及到的語言學與數學。
《你一生的故事》改編影片《降臨》中外星種族「七肢桶」的文字
歷史,作為一門極具科學性的學科,對「歷史」的合理推測與幻想,自然可以稱為「科幻」。
於是,艾薩克·阿西莫夫,這位和牛頓同名的作家,才能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幻作家」之一。
艾薩克·阿西莫夫
他的《基地》系列,除了提出「機器人三定律」外,還提出了一門歷史類學科——心理史學。
這並不是阿西莫夫編造的名詞,而是弗洛伊德嘗試用一種新的方法研究人類。
弗洛伊德認為,單憑「事件」記錄的歷史,存在偏差與缺陷,且對未來的預測幫助不大,於是,他提出從人類的心理行為,來分析歷史事件,於是就產生了心理史學。
心理史學包含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研究偉大人物的童年經歷,推導出偉大人物為什麼會做出相應的成就。比如弗洛伊德的《萊奧納多·達·文西和他童年的一個記憶》和美國學者奧託·弗萊茲1972年發表的《俾斯麥心理分析》。
二是通過一段時間內某個區域或團體的心理變化,來推導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變革。比如法國歷史學家喬治·勒費弗爾的《1789年的大恐慌》,和法國年鑑學派的先驅呂西安·費弗爾的《十六世紀的不信神問題:拉伯雷的宗教》。
呂西安·費弗爾
心理史學,不光可以知道歷史上的人幹了什麼,還可以知道「為什麼這麼幹」。
比如犯罪,在某段時間,辱罵上帝是犯罪,會被處以刑罰;然而另一段時間,僅僅是輕微的道德問題。兩種截然相反的社會態度,反映了兩個時代的人的心態。
同時,心理史學的案例研究多了,我們就會發現規律,知道某一社會狀態出現時,之後會發生什麼。比如我國的心理史學著作《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闡述了當時知識分子階層的心態變化與明末社會動蕩的關係。然而這還是建立在「已知」的歷史上,阿西莫夫的偉大之處,在於他把「已知」的學問用來研究「未知」的事物。
既然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可以通過幻想的形式預測,那麼歷史,這門人文科學,也可以通過幻想來預測。
於是,在大師的筆下,就塑造了「烏鴉嘴謝頓」這一形象,即銀河帝國首都川陀大學數學系主任哈裡·謝頓教授。
哈裡·謝頓
為什麼要叫他「烏鴉嘴」?因為他通過心理史學的方法,預測了帝國將要在不久的將來覆滅,而且人類會進入長達幾萬年的黑暗時期。
一個數學家,怎麼會研究「心理史學」?
因為在謝頓教授的理論中——其實是阿西莫夫的理論——他認為,歷史是可以被「計算」出來的。
至此,又一次體現出阿西莫夫的偉大之處。
阿西莫夫預測的自然科學的東西,有些可以說是不值一提——比如還需要通過膠捲方式儲存的影像、在金屬帶上存儲的文件等。但「計算歷史」這種方式,不得不說是大數據的先驅。
而且早在上世紀40年代,他就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類人工智慧的概念。
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這豈不是眼下最熱的「高科技」企業?
而且,阿西莫夫通過哈裡·謝頓的「烏鴉嘴」,狠狠嘲諷了現在做大數據研究的所謂「工程師」們,死摳現代是沒有用的,真想把大數據發揮到極致,必須研究歷史。
然而悲哀的是,現在大多數歷史學者,都是一副「老學究」面孔,深深的埋在故紙堆裡,考證著幾百幾千年前的人的對與錯,卻極少有人願意學習數學,通過「大數據」的方法來「計算」歷史。
謝頓教授並不是單純的烏鴉嘴,阿西莫夫也不是消極的作家,在他的《基地》系列中寫道:雖然謝頓教授預測到人類將進入幾萬年的黑暗時期,但他通過計算,得知某種方法,可以將黑暗時期壓縮在一個千年之內。
雖然一千年很久,但在歷史的縱軸上,它仍然比幾萬年短得多。
這個可以讓人類提早結束黑暗的方法,就是編纂《銀河百科全書》,通過百科全書的記載,總結歷史經驗,讓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儘可能的少走彎路。
前面已經說過,現實中的心理史學,奠基人是弗洛伊德。然而弗洛伊德只致力於個人心理史的研究,比如達·文西因為沒有父親,過於依賴母親而產生了女性化及同性戀傾向,他的代表作《蒙娜麗莎》即童年時代母親對他的心裡烙印……等等。
但謝頓教授——當然還是阿西莫夫——認為這種只通過對單個案例的觀察的研究方法,毫無意義,因為個體行為充滿了隨機性。只有樣本數目足夠大,從群體中分析出行為軌跡,才是心理史學的正確發展歷程。
謝頓教授通過對心理史學的研究,成功的將自己的學說發展成一種類似宗教的信仰,因此建立了「第一基地」,成為保存人類文明的火種。
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插畫
然而,阿西莫夫自己,又推翻了「謝頓心理史學」的理論——當然是通過小說人物——基地議員崔維茲之口,說出「心理史學」的理論基礎,建立在「人類是銀河中唯一的智慧物種。假使有一種本質迥異的智慧物種,其行為便無法以心理史學的數學精確描述,謝頓計劃因此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於是,這裡小編夾帶私貨的推一下自己的女神——戰場原黑儀。
戰場原黑儀
戰場原黑儀,日本輕小說家西尾維新著作《物語系列》的女主角,「垃圾君」阿良良木歷的正牌女友。
順便吐槽,「垃圾君」和「烏鴉嘴」還真是異曲同工。
這裡嚴肅的澄清一點,絕沒有拿西尾維新與阿西莫夫比較的意思,《基地》系列在日本影響巨大,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也是向《基地》系列致敬,而西尾維新的作品,同樣以弗洛伊德心理學為基礎,致敬阿西莫夫也很自然。
弗洛伊德通過個體研究,提出了「心理史學」這一概念。阿西莫夫在小說中,讓謝頓教授推翻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因為人類行為的隨機性,個體案例毫無意義。隨後又讓議員崔維茲推翻了謝頓教授:除人類之外的物種,無法用心理史學推測。
西尾維新抓住了這一點:運用精神分析法,來分析「怪異」。
戰場原黑儀,本身剛出場的時候,是妖怪「重蟹」,即全身重量只有五公斤的高中女生。
而引來妖怪「重蟹」的原因,是幼年時目睹母親遭遇邪教坑騙的心理創傷,給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她向神祈求,帶走她所有的「壓力」,但是被路過的妖神「重蟹」聽到,理解錯誤,帶走了她所有的「重量」。
在《物語系列》中,所有妖怪的產生,都是來源於幼年的心理創傷。
於是給了讀者很好的思考:到底是妖怪幹涉了人類的思想,還是人類思想的波動產生了妖怪呢?
不管怎麼說,《物語系列》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即使妖怪,只要樣本數據足夠龐大,也可以通過心理史學的方式分析。
難道柳田國男、小泉八雲等人,豈不就是在建立日本妖怪們的歷史資料庫?
我國做這項工作的,恐怕只有袁珂老師了。
在西方,也有一些學者,將「怪異」當做一門嚴肅的學問,認真去研究的。
比如《魔戒》的作者託爾金,不僅認真地撰寫了獸人、精靈和霍比特人的歷史,還為其發明了語言。託爾金以其豐富的語言學知識,將精靈語發展成為帶口音、帶方言的能使用的語言,因此吸引了大批擁躉,並形成了「精靈語」族群,目前全球約有兩百萬人,已經完全可以形成一個小國家。
《魔戒》中的精靈語:昆雅語
而在蔣特德《你一生的故事》中寫道:熟悉了某個民族的語言,即具備了那個民族的思維模式,女主人公正是學會了「七肢桶」種族的語言,具備了同「七肢桶」一樣能預測未來的能力。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推測:學習了「精靈語」的人類,他們的行為會不會越來越貼近於精靈而不是人類?
如果說託爾金筆下的精靈,還與人類有相似之處的話,那麼學習獸人語的呢……
從《物語系列》的女主角姓氏上來看,「戰場原」這個姓,就意味著不同種族之間的思想衝突,就是一個戰場。
看到這裡,有人大概會輕蔑的說,《物語系列》?只是一個賣肉的後宮番罷了,有那麼深奧?
好吧,讓我們來看其中一則故事,《終物語》中那個酷愛數學的女生——老倉育,其姓氏諧音「歐拉」就是指的那位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
老倉育
歐拉曾經擔任過柏林科學院數學部主任,但並不受普魯士國王腓烈特大帝的歡迎,腓烈特大帝將其驅逐到寒冷的聖彼得堡——這經歷,豈不是像在川陀大學擔任數學部主任的哈裡·謝頓被銀河帝國驅逐到邊遠的端點星?
也許有一天,人類能夠運用數學、心理學與歷史,不僅成功預測所謂「人類」的未來,還能找到人類與「怪異」——即與人類不同的智慧生物——之間和平相處的方法。
到那個時候,才算是黑暗時期的結束,光明的未來吧!
@影史志,提供高質量的文化、藝術、歷史、科技、影視內容,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