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聞宋朝對外戰爭勝率達70%,遠超盛唐」對於此事很多人都是互相不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宋朝的軍事實力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弱,看看南宋能在當時仿佛開了外掛的蒙古騎兵的輪番攻擊下堅持45年就知道了。

那麼南宋憑什麼堅持了45年呢?憑藉「勇氣」「信念」麼?當然不是,憑藉的是武器裝備,今天就讓我們看一件直到今天都沒能復原出來的南宋軍事裝備——八牛弩。

八牛弩又叫三弓床弩,宋史魏丕傳》記:「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這是古代射遠武器所達到的射程最高紀錄之一。

這麼說可能大家沒什麼概念,我們用1935年開始面世的毛瑟98K狙擊步槍做一下比較,98K能確保在300m距離上擊中目標頭部,在600m距離上擊中胸部,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也就是說宋朝發明的八牛弩射擊距離和1935年面世的98K基本相同,並且威力要遠大於98K,畢竟八牛弩發射的不是7.62的子彈,而是一桿「標槍」。
那麼八牛弩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據傳:八牛弩需要8個力士才能操縱所以才叫「八牛弩」(也有說需要30頭牛才能操縱,獅子是不信的,要知道牛在古代可是很珍貴的)。
現在讓我們說一下八牛弩在歷史上的一次驚才絕豔的表現。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遼國攻擊宋朝,連下數城,打到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距離宋都城開封不遠。今天的高速距離全程約154.7公裡。),宋朝朝野震動。宋真宗害怕敵人,想要遷都南逃,宋朝大臣王欽若主張遷都昇州(今江蘇南京),陳堯叟主張遷都益州(今四川成都);宰相寇準力請宋真宗趙恆親徵。宋真宗被迫北上。宋軍在澶州前線以八牛弩意外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一作覽),遼軍士氣受挫。之後籤訂了「澶淵之盟」,宋朝總算是不至於遷都了。

直到今天我們仍然不能夠復原八牛弩,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