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笑談美味,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美食是清真菜系中頗為受歡迎的紅燒牛尾!
紅燒牛尾是清真菜之一,以牛尾為製作主科,紅燒牛尾的烹飪技巧以紅燒為主,口味屬於家常味,色澤油潤,肉爛汁濃,鮮香醇厚。
「紅燒牛尾」是陝西傳統名菜,早在周朝就是關中人的主要肉食。相傳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一次出巡路上,感到腹中空空,便走進一家餐館。事有湊巧,此日店裡牛肉已賣完,只有一條牛尾,店主人燉在鍋裡,準備自己食用,此時只得膽戰心驚地端出來進獻給秦始皇。誰知歪打正著,秦始皇從來未吃過這樣味美的牛尾,不但不怪罪店主,反而給予重賞。此菜後經歷代不斷改進,流傳至今。
我以前做牛肉幾乎都是做純肉的部分,很少會做牛尾等其他部位,因為我不會做。我記得我學會做這道菜,還是因為一次出差回老家看父母,媽媽給我做的這道美味紅燒牛尾,一開始我還不吃感覺看著怪怪的,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我就索性嘗了嘗,感覺味道非常好,不知不覺一盤被我啃完。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道美味的清真菜:紅燒牛尾!
牛尾,是牛身上活動最為頻繁的部分,黃牛或水牛的尾部,營養價值極高,宜燉食。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成分。具有有補氣、養血、強筋骨的功效。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道美味的紅燒牛尾究竟如何製作!
紅燒牛尾做法:
食材:牛尾、洋蔥、胡蘿蔔、小蔥、大蒜、青蒜
輔料:高度白酒、白醋、油、生抽、老抽、高湯、鹽、糖、香葉、香油、黑胡椒粉
第一步:將牛尾洗淨剁成小塊,提前浸泡2~3小時或者過夜,中間換2~3次水,直至水色澄清,基本沒有血沫溢出。將牛尾洗淨,瀝乾水分備用。
然後在鍋中倒入清水,將牛尾冷水下鍋,加入適量的白酒,然後開大火將水煮沸後繼續煮十分鐘,撇乾淨浮沫,撈出牛尾用溫水將就位清洗乾淨別用。
第二步:將洗好的牛尾重新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溫水,將小蔥用清水衝洗乾淨打結放入砂鍋中,然後大火將水煮開,表面有浮沫繼續撇乾淨,再滴入幾滴白醋,蓋上蓋子轉小火慢慢燉煮。
第三步:2小時左右之後,牛尾已經煮至7成熟,湯色濃白,將牛尾巴撈出,再將洋蔥洗淨切成片,胡蘿蔔用清水洗淨後去皮後切滾刀塊,大蒜去皮備用。
鍋中放少許油,將牛尾巴煎到表面焦黃,盛出備用。在放入蒜瓣,洋蔥,胡蘿蔔塊,翻炒至洋蔥透明出香,表面微微發焦加入剛才煎好的牛尾。
快速的翻炒均勻依次加入生抽、老抽、高湯、香葉、冰糖、鹽,湯汁的量和食材齊平即可,快速的翻炒均勻,轉大火煮沸,轉小火,加蓋燉煮大約30分鐘後,煮至牛尾熟爛後,大火收汁淋上幾滴香油,裝盤,撒上些青蒜葉碎,美味的紅燒牛尾就完成了。
小貼士:
1. 牛尾最好提前讓賣家幫忙剁好,並且去除多餘的油脂;
2. 牛尾提前浸泡,能夠去除一部分的血水,是牛尾的腥羶味減弱;
3. 牛尾要用溫水清洗,才能洗淨表面的油汙;
4. 第一次燉煮牛尾時,只要燉至牛尾上面的肉質鬆軟,不需脫骨;
5. 各種調味料的用量,根據自己喜好調整;
6. 最後大火收汁,讓湯汁均勻的裹在牛尾上。出鍋前滴幾滴香油,既能提味又能為才是增色。
美食小課堂:
在挑選牛尾時,首先,我們要選色澤紅亮的牛尾,這樣的牛尾才是新鮮的。然後,看看牛尾的斷面,質量好的牛尾應該有奶白色的脂肪和深紅色的肉,肉和骨頭的比例相同。 其次,牛尾的粗細也是有講究的。粗牛尾的骨多肉多,細牛尾骨少肉也少,所以,越細條的牛尾越不好,吃起來味道也差。 接下來,要用手摸摸牛尾的表面是不是潤滑,如果有發粘的感覺,可能是已經開始變質了。 最後,還要聞聞牛尾有沒有異味,有異味的牛尾不能要。
你學會了麼?喜歡的話歡迎關注轉發,有什麼疑問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