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領先的車規級12英寸晶圓廠落戶上海臨港 預計達產後的年產能為...

2020-12-24 硬派科技

國際領先的車規級12英寸晶圓廠落戶上海臨港 預計達產後的年產能為36萬片晶圓

來源:新華社 2020-08-20 10:32:16

國際領先的車規級12英寸功率半導體自動化晶圓製造中心項目19日下午在此間籤約,正式落戶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人民幣,預計達產後的年產能為36萬片晶圓。

聞天下投資有限公司、聞泰科技董事長張學政19日在上海介紹了聞泰科技收購安世半導體的基本情況及未來發展規劃。他表示,聞天下作為聞泰科技的控股股東,將持續幫助聞泰科技在中國設立新的半導體研發中心、晶圓廠和封測廠。在各個層面上協助聞泰科技在半導體分立器件特別是車規級功率器件領域的研發、晶圓、封測項目在中國的產業落地。

他說:「我們致力於保持安世獨立的歐洲公司屬性,不斷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同時推動車規級半導體領域的研發、晶圓、封測項目在中國的產業落地,推動中國車規級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車規級」指的是國際間的汽車電子產品標準,其標準相對更高。

聞泰科技是全球領先的通訊和半導體企業。2020年7月,聞泰科技完成對安世半導體的跨國收購,交易金額338億元人民幣。聞泰科技目前在全球擁有1萬多名研發人員,主要分布在歐洲的荷蘭、英國、德國等國,以及位於中國的上海、深圳、西安、無錫等城市。

安世半導體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IDM公司,是由飛利浦旗下原半導體標準產品事業部發展而來,有60多年半導體研發和製造經驗,總部位於荷蘭,晶圓製造工廠在德國和英國,封裝測試工廠位於中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

相關焦點

  • ...芯英伏羲對標英偉達;國產特斯拉出口歐洲;首片國產6英寸SiC晶圓...
    3、上海臨港出臺人工智慧產業專項政策,最高扶持資金達1億元近期,上海臨港印發修訂後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集聚發展人工智慧產業若干政策》。該項目的落成和通線投產標誌著有研半導體實現了年產6、8英寸矽片456萬片和12-18英寸矽單晶300噸能力,並為後續12英寸矽片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山東有研集成電路用大尺寸矽材料規模化生產項目是由有研科技集團、日本RST株式會社控股的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出資,山東有研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建設。
  • 【落戶】中微艾為等項目落戶上海臨港;萬業企業旗下凱世通等入股芯...
    1.覆蓋晶片製造、設備製造等產業,中微半導體、艾為、概倫電子等企業項目落戶上海臨港;2.萬業企業旗下凱世通等入股芯鏈,領投北方創新中心助力產業生態;3.國家智能裝備聯盟高端晶片專委會落戶重慶涪陵;4.上海: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等重點領域,探索給予人才住房、戶籍等支持;5.涉及半導體、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富士康
  • 除了中芯國際(00981)內地還有哪些晶圓代工廠?
    華虹半導體在上海金橋和張江建有三座8英寸(200mm)晶圓廠(華虹一廠、二廠及三廠),月產能約18萬片;在無錫建有一座12英寸(300mm)晶圓廠(華虹七廠),月產能規劃為4萬片,以支持5G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應用。其中,華虹七廠已於2019年正式落成並邁入生產運營期,成為中國大陸領先的12英寸特色工藝生產線,也是大陸第一條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產線。
  • 【落戶】預計投資達22億美元!格科微電子12英寸項目正式籤約落戶...
    【落戶】預計投資達22億美元!格科微電子12英寸項目正式籤約落戶上海臨港
  • 缺貨潮下中芯國際順勢布局 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有望鎖定更...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上周五(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 協鑫集成:參股公司首批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成功下線
    「徐州發布」18日消息稱,徐州市委、市政府16日向徐州鑫晶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首批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成功下線發出賀信,賀信中表示12英寸半導體大矽片的下線是我國半導體製造  當前,我國半導體矽片需求隨著晶圓產能的擴張持續增長,但國產化比例低,目前能夠量產的國產12英寸矽片以測試片為主,無法滿足正片需求,特別是28nm以下先進集成電路製造工藝的要求
  • SiC晶圓爭奪戰開打|sic晶圓|英飛凌公司|山東天嶽公司|特斯拉|si...
    車廠逐漸導入,SiC晶圓供不應求今年6月底,美國工程材料和光電元件領先企業II-VI宣布與通用電氣(GE)籤署合作協議,通用電氣授權II-VI利用其專利技術進入碳化矽功率器件和模塊製造領域。這意味著碳化矽革命應在電動車市場開啟燎原之勢。
  • 【產業年終盤點】2019中國63座晶圓製造廠最新情況跟蹤
    預估2018年9月正式投產,到2019年底一廠一期項目可實現月產6萬片12英寸晶圓的產能,到2020年底一廠二期也將達產6萬片。並適時啟動二廠的建設,到二廠達產時,總產能將達24萬片。tvgEETC-電子工程專輯2015年年底,臺積電宣布,已向臺灣「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英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設立地點確定為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投資金額大約在30億美元;2016年3月28日臺積電南京項目正式落戶南京,2016年7月7日項目一期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9月12日,臺積電南京公司舉行了機臺MOVE-IN典禮;2018年5月晶圓廠開始試投產
  • 比亞迪半導體和斯達半導體為國產車規級IGBT的發展增添實力
    據東莞證券的調研報告顯示,在小尺寸矽片方面,我國能大規模生產 4-6 英寸矽片,基 本滿足國內需求。但大矽片(8、12 英寸)方面則存在較大缺口。雖然8英寸矽片我國能自主進行生產,但仍不能滿足下遊生產需求;而 12 英寸矽片則幾乎依賴於進口。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大矽片也成為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重點。
  • 12英寸晶圓產能開始緊缺?
    一方面,8英寸產能緊缺已從下遊傳至下遊,儘管在建或新建的Fab廠也使出渾身解數,力圖趕上這一波難得的紅利,但8英寸二手設備特別是核心設備已然一機難求,就算好不容易有貨源,有的甚至比12英寸設備還貴,難免心塞。 之所以如此,也有歷史淵源。多年前向12英寸晶圓廠邁進已成主流,眾多8英寸晶圓廠或關閉或升級為12英寸廠。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使得8英寸廠產能跟不上。
  • 傳廣州海芯12吋晶圓廠已停擺...
    消息最早在12日傳出,有媒體報導稱,張汝京在今年3月參與開工動土儀式的廣州海芯集成半導體項目傳出「暴雷」信號,新建的12吋廠房僅動工建設數月,就傳出停擺消息,具體原因不明。
  • 【芯事記】11月13個地區超25個「芯」項目籤約落戶,總投資超640億元
    該項目一期投資21億元,達產後可形成年產24萬片導電型碳化矽襯底片和5萬片外延片的生產能力。籤約項目11月,超25個項目落戶,總投資超640億元,涉及7個省份、13個地區,包括300億元的康佳半導體產業園暨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項目。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群創等回應;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
    行業人士指出,10日晚間地震,新竹市3級、新竹縣4級,竹科內半導體廠測的都是3級,依半導體廠流程,黃光製程要重新試運行,曝光機回線會比較慢,爐管要重新重啟,測試運作大概要6小時,其餘機臺相對正常。至於進一步細節需要11日才會較清楚。至於半導體相關供應鏈,封測廠稱,基本上封測廠要到震度五級以上才會有相關的反應,目前看來沒有斷電、較無生產上的問題。
  • 硬科技投向標|中芯國際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聯發科正和美國...
    《科創板日報》(上海,宋子喬)訊,本周,硬科技領域重要消息包括:中芯國際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2021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正在籌劃;多方正加緊制定和出臺2021年5G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聯發科正和美國商務部就恢復榮耀供貨進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