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的一個小小舉動,學生畢業後,用7頁紙寫了一封信,來表達對我的感謝,更重要的是,這個舉動改變了學生的內心。」在廈門海滄區「教育閱讀節」上,《教育無非服務》的作者姚躍林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12月19日,第七屆「教育閱讀節」高峰論壇暨「大夏書系2020年讀書節」廈門海滄專場活動,在廈門海滄教師進修學校舉行。
作者現場講述自己的育人故事
《教育無非服務》是海滄區多個教師閱讀共同體最近正在研讀的一本書。閱讀節上,本書作者姚躍林來到現場,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育人故事。
姚躍林是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校長。他在學校無意間看到一個學生臉上長滿痘痘,且非常嚴重。於是他主動牽線,找自己往日的學生為這位同學進行醫治。姚躍林認為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但是卻改變了這名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心態。
這名學生因為臉上長痘,經常被同學圍觀,有時甚至被嘲笑,這讓他與同學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想與同學拳腳相向。校長的暖心幫助緩解了他的病情,更消除了他的心結。
畢業離校後,這名學生專門來到學校,親手向校長遞上用7頁紙手寫的一封長信,講述了自己讀高中時的心路歷程。
姚躍林用自己的「實戰」故事對《教育無非服務》進行了詮釋,這讓大家明白真心服務學生成長,做有溫度和溫情的教育是教師的職責所在。
智能時代,教育該有哪些智慧?已出版四本教育專著的魏忠博士講解了自己在《教育正悄悄發生一場革命》《教育正悄悄發生一場怎樣的革命》《靜悄悄的教育變革——創造的思維半徑》《智能時代的教育智慧》四部專著中的主要觀點。
魏忠反覆向教師強調,人工智慧可以代替人做很多事情,但是人的創造力在人工智慧時代顯得更為重要。
《福建教育》雜誌社編輯部副主任吳煒旻作為嘉賓也參加了讀書節。他認為,海滄區教育局把書的作者請到現場,與教師面對面對話,能加深他們對讀書內容的理解。他說:「老師讀到的不只是文本,還有作者的內心世界。」
教師分享閱讀後的「實戰」案例
「對一個長期上課打瞌睡的學生,我認為我很有耐心,做到了苦口婆心,分析利弊,但最後還是收效甚微。」在讀書節上,海滄區鰲冠學校教師唐玲燕分享了自己通過讀書解決困惑的「實戰」案例。
在與這名頑固的打瞌睡的學生溝通失敗後,唐玲燕讀了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其中「要掌握與學生個別談話的藝術」中的內容,讓她懂得了「孩子在本質上具有向你敞開心靈的精神需求」,以及耐心傾聽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今天比昨天有長進的重要性。此後,唐玲燕改變了與學生的對話方式,開始關注這名學生的健康,關注他的點滴進步,在弄清學生是因為每天夜裡看漫畫書,缺少睡眠導致上課睡覺後,她因勢利導,徹底讓學生告別了不良習慣。
閱讀加上實踐,唐玲燕明白了建立和保持秩序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個成功的班級管理者,應把重點放在管理學生團體,而不是管理單個的學生上。按照這些理念去管理班級,唐玲燕的班主任工作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小孩不是小孩,小孩也不是大人,小孩是戴著乾淨的眼鏡,懷抱著想了解世界的好奇心,用腦筋思考,是小小的哲學家。」這是海滄幼兒園教師施蓓做的讀書摘錄。
讀書有感悟之後,施蓓更加理解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她想方設法激發孩子們很多「怪怪的想法」,讓孩子們說出更多自己內心的想法,從而讓他們創造與想像的天性得到釋放。
七年不改初心推動教師專業成長
從2014年開始,海滄區教育局就啟動了「書香海滄,教師領航」為主題的教師全員閱讀行動,這一年,區教育局聯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舉辦了首屆「教育閱讀節」。如今,教育閱讀節已成為品牌活動,堅持辦到了第七屆。
在本屆閱讀節現場, 合作方代表華東師大出版社北京分社社長李永梅在致辭中說,閱讀如登山,風景在高處,我們向閱讀者致敬,其實也是向攀登者致敬。海滄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海滄區教育局局長田雲慧特別提到,她本人也是一個「閱讀者」,並且是一個閱讀的受益人。經過7年的閱讀推廣,海滄區從教育局的機關幹部到校領導,再到普通老師,已經形成了全員閱讀的氛圍。
早在2011年初,海滄區就以「書香校園」建設為載體,圍繞推薦一本好書、開展讀書故事徵文、評選最愛讀書家庭等活動,開展了為期一年的讀書活動。海滄區教育局副局長孫民雲說,之所以要舉辦這項活動,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關注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了教師的人文素養、精神成長,但閱讀能補上這一課。
2011年的閱讀活動,雖然用行政的方式喚起教師對閱讀的興趣,但教師讀什麼書、怎樣讀書依然缺乏有效的指導與幫助。如何讓教師閱讀走向自主?教師如何進行深度的專業閱讀?孫民雲從「廈門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的閱讀活動中受到啟發,他學習市教科院段豔霞老師的方法,組建了閱讀共同體,在經過指定書目、個人閱讀、按提綱精讀的前期閱讀後,再聚在一起,進行「世界咖啡式交流分享」,通過個人與文本對話、閱讀者之間的分享,不斷碰撞思想的火花。
2016年4月,海滄區教育局向全區教師發出倡議書,號召教師自主申報組建「教師閱讀共同體」。倡議發出後,有42位教師申報。這些共同體中的許多成員,除參與共同體活動外,還將閱讀帶進自己所在的年段、學科組、班級,有的還組織了家長閱讀會。
據介紹,現在海滄區孵化出近200個閱讀共同體,許多學校的閱讀共同體已經延伸到家庭、社區,有不少家長在教師的帶動影響下成立了閱讀共同體,閱讀逐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黃麗紅是海滄區芸美小學的語文老師,也是閱讀共同體的成員。三年前,她在海滄區教育基金會幫助下創辦了「藍葉書屋」。這是一個完全免費開放的閱覽室,每本書都由黃麗紅親手選定。現在,書屋由40位家長志願者參與輪流值日,來進行管理。通過與家長志願者合作,更多的孩子喜歡上了閱讀。
家住海滄區東孚街道東埔社區的小劉是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她的媽媽是「藍葉書屋」的志願者,她也經常跟媽媽一起參與輪流值日,還和媽媽一起閱讀。小劉說:「我最喜歡看繪本故事。走進藍葉書屋,就像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吳煒旻說,海滄區的閱讀,讓他看到了海滄教育的變化。他說:「我所能看到的是,區裡的教師在《福建教育》上發表的文章多了,教改成果多了,在媒體上被報導的經驗也多了。」(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熊杰 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