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成長 - 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1-01-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在《中華讀書報》上看到侯藝兵《永遠的懷念》攝影專欄。黑白照肖像,配以百字生平和畢生業績。再仔細看,照片上的人物均是當年逝世的著名學者,很震撼,瞬間就定格在腦海中。

今年春節期間,因疫情宅在家裡,我又讀到了侯藝兵作品《院士怎樣讀書》。這麼多年來,作者依然滿懷激情,鏡頭對準院士,關注科學事業的發展。《院士怎樣讀書》是一本圖文並茂、文採飛揚的攝影作品。這本影集收錄了56位院士的書房圖片,同時配以院士們關於讀書心得的親筆贈言,字字珠璣,字裡行間有很多關於讀書的耐人尋味的故事,發人深省,啟迪良多。

透過照片,我走進院士們的書房。院士的書房很普通,看上去都是「陋室」「蝸居」,極其簡單、樸實。既沒有富麗堂皇的設計,也沒有精雕細刻的裝飾,所用的書架和書桌,有的是父輩遺留下來的,有的是跟隨了自己幾十年,朝夕相處,須臾不離。最讓我難忘的是電機工程學家丁舜年院士,由於三代同堂,他把書房搬到不足五平方米的陽臺上,用玻璃隔出一個小巧精緻的書屋,加上書櫃、書桌,僅有容膝之地,但院士的論文就是在這裡一篇一篇寫出來的。或許對於丁院士來說,只要有書看,窗外喧譁鬧市、車水馬龍,皆是過眼煙雲。

院士之所以成為院士,在於他們讀書方法的獨特。土木工程和結構力學專家龍馭球歸納出「加、減、問、用、創」五字讀書法。「加」——廣採厚積,織網生根;「減」——去粗取精,棄形取神;「問」——勤思善問,開啟迷宮;「用」——實踐檢驗,多用巧生;「創」——求實創新,樂在其中。核武器工程專家胡思得鼓勵青年人要精讀幾本經典,哪怕吃透一本經典,熟悉運用基本概念,任何時候都有益處。

然而大多數院士都表達了「由博返約」這個觀點。讀書如同做學問,要厚積薄發,初讀時要博覽,越讀越厚,但是養成習慣後,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會越讀越薄。由薄到厚易,由厚到薄難。由博返約,需要透過字面提煉精華,非下一番功夫不可,其實一個人把書讀得越薄,說明他越有能力把知識運用於實踐,進而創新和創造。

在這本書中,院士們都談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院士都是在遇見一本有趣的書以後,從而喜歡上某個學科,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地質學家王鴻禎在北大上學期間讀到葛利普《地史學教程》時,為他打開了千奇百怪的地球奧秘,把他引進了地質大門。數學家吳文俊在高中時讀到了德國數學大師柯朗《微積分》,愛不釋手,從此迷上了數學。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在大學時讀到《軍用原子能》(又稱《史密斯報告》),震動極大,直接改變了他的擇業方向。有人說,人與書是有緣分的。我始終相信,一個人只要肯讀書,一定會遇見他想要的書。好書,就像一盞燈,永遠在那裡等有緣之人。

在這超長假期裡,每天晚上,我會在睡前翻一翻這本攝影作品集。看圖、看字、看人,揣摩院士們對於讀書的真知灼見,聆聽院士們人生的肺腑之言,我常常會莫名感動,這種無聲無言的感動,或許就是一種成長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教體局教研室)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17日第4版

作者:唐偉

相關焦點

  • 一場「實戰型」閱讀分享會-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廈門海滄區「教育閱讀節」上,《教育無非服務》的作者姚躍林分享了自己的故事。12月19日,第七屆「教育閱讀節」高峰論壇暨「大夏書系2020年讀書節」廈門海滄專場活動,在廈門海滄教師進修學校舉行。作者現場講述自己的育人故事《教育無非服務》是海滄區多個教師閱讀共同體最近正在研讀的一本書。
  • 閱讀推廣是「立己達人」之舉-中國教育新聞網
    「立己達人」是自己10多年來在教師閱讀推廣中最深刻的感悟,也是今後自己繼續扮演好閱讀推廣人的動力之源。可以說,我的專業成長史就是我的專業閱讀史。從教伊始,我就依託大學最後一個學期在圖書館複印的本學科的近五年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在專業閱讀上下了「先手棋」,並從學科專業閱讀走向綜合教育閱讀,逐步走上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閱讀之路。
  • 從興趣開始,閱讀才能拾階而上-中國教育新聞網
    《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諸如《鎧甲勇士》《查理九世》之類,都是如我一般的「一本正經」的語文老師們沒有讀過的,甚至沒有聽說過的,或者是不屑一顧嗤之以鼻的。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是讀得津津有味的,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這篇文章,我是被吸引住了。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兒童閱讀的力量》    李懷源/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3.《兒童早期的數學學習與教育:基於學習路徑的研究》    [美]道格拉斯·H.克萊門茨 [美]朱莉·薩拉馬/著 張俊 陶瑩 李正清 等/譯 張俊/審校 教育科學出版社    14.
  • 用閱讀的「微光」照亮自己,溫暖別人-中國教育新聞網
    後來,踏上三尺講臺,我就一直希望能將自己閱讀的快樂傳遞給我的學生,讓他們也能縱享那份獨特的愉悅。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嘗試著讓閱讀成為學生們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內容,讓書香氤氳他們的童年。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首先從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上下功夫,堅持每天課前講一個小故事,一方面激發他們聽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另一方面讓學生的閱讀有了保底量。
  • 教育服務產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魯皖龍)近日,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好未來教育研究院聯合發布了《中國教育服務產業市場分析與就業效應測算報告》。
  • 中國交通新聞網 :首座校園中郵閱讀數字圖書館落戶京城
    中國交通新聞網 :首座校園中郵閱讀數字圖書館落戶京城記者 閻語 通訊員 楊曉鳳 劉守平2020-12-09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近日,北京首座校園中郵閱讀數字圖書館在北京市西城區展覽路第一小學上線,中郵閱讀數字圖書館服務內容包含向服務對象提供1000冊電子圖書、1000種精品電子期刊和100種報紙的正版同步數字讀物,滿足學校180名教職工隨時在
  • 圖書角-中國教育新聞網
    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總會不由自主地發散出天馬行空的思維,渴望著自己能夠遇到不同尋常的歷險。在《幻影遊船》的「夢域世界」裡,花朵變成了精靈,月亮會唱歌,老鼠一家痴迷於參加各種舞會……奇妙的夢域世界等待著孩子們來暢遊,也等待著孩子們來一探究竟。
  • 山東交通工匠學院成立-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牟海林)山東交通工匠學院日前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成立。作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和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單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與諸多企業建立密切校企合作關係,共建生產型實訓基地,成立建立產業學院、海外學院、學徒班、訂單班等,形成校企深度合作,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近年來,該校學生獲得國賽一等獎23項、二等獎25項、三等獎10項,獲省賽各類獎項118項。
  • 視域為境可讀書-中國教育新聞網
    作為語文教研員,首選的書自然是教育類的,寧夏教育廳教研室主任嶽維鵬的《語文視域的名師研究》(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接《經典與樹人》一書,由過去探索到未來,如果說尋找一條可以續接的線索,那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一條脈絡一直在延續不斷,必須有人試著完成這個思路下的研究和探索。
  • 呵護學子在戰「疫」中成長,芒果TV縱深推進大屏教育升級
    來源:芒果TV3月9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省教育廳主辦、湖南教育電視臺承辦、芒果TV參與實施的「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網絡大課堂《在戰「疫」中成長》最後一課《致敬未來》在芒果TV、湖南省IPTV、芒果網際網路電視全平臺以及湖南教育電視臺同步上線
  • 中國新聞網:梅裡斯開展拒絕浪費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活動
    中國新聞網:梅裡斯開展拒絕浪費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活動 2020-12-19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中國兒童與家庭英語閱讀研討會在京召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1月26日訊(記者 林煥新)今天,由Scholastic學樂出版集團舉辦的「中國兒童與家庭英語閱讀研討會暨KFRR(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並發布了2020年《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中國版》。
  • 【戰「疫」志願服務】中國教育新聞網:天津大學愛心家教為一線醫護...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陳欣然)中國教育新聞網: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3/t20200307_304348.html(編輯 焦德芳 陳錚傑)
  • 讓膠東大地的紅色歌曲在大學校園裡傳唱起來-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興華 通訊員 亓健生)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一段段動聽的旋律,一組組師生的傳唱,配合著大屏幕上老兵的陳述、歷史照片的展示,讓所有觀眾的思緒重新回到那段充滿熱血的革命歲月
  • 精心組織,打造企業教培「新地標」—中國鋼鐵新聞網
    同時發揮馮建斌技能大師工作室在教育培訓中的引領作用,將工作室人員納入教師隊伍。通過積極引進先進、優秀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力量,逐步形成「名師站臺、大咖授課」的良好局面,為公司後續發展奠定師資基礎。(路芙蓉)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網站實習3
  • 潛江新聞網再獲中國網際網路品牌大獎
    潛江新聞網又獲獎啦! >潛江新聞網 與人民網、新華網等一同躋身 2019-2020中國新媒體最具公信力50強
  • 在雪域播種希望-中國教育新聞網
    據統計,從2007年至今,共有439名東林學子在西藏就業,工作覆蓋林業、教育、金融等多個行業。    培養優秀的定向生隊伍在一批批教師的努力下,通過積極、貼心的措施,東北林業大學培養出了一支優秀的西藏定向生隊伍。2003年以來,學校錄取西藏定向生346人,涵蓋了十幾個專業。
  • 在「淬鍊」中重生-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2019年全國高等體育職業教育教師技能大賽中,該校高爾夫教育學院副教授黃代華獲得說專業比賽一等獎,副教授鄭青獲得說課程比賽二等獎,楊華峰、王紹建、鄧丕超3名教師獲得教學能力比賽團體一等獎。其他教師在省市級各項比賽中共獲一、二等獎46人次。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我認出了風暴》的作者代表、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在沙龍中說,散文作品不僅是看抵達了什麼,讓我們看見了什麼,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讓我們重新體會到漢語的美、漢語的力量,漢語不是一個瓷器,漢語還應該是一個劍、鋤頭,它同時還是一種力量。專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