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穩健前行 多項指標升至年內最好

2020-12-22 哈爾濱新聞網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凌姝 李佳)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今年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全局,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抗疫情、保民生、抓發展。前11個月,我國經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項指標升至年內最好,各行各業加快復甦,顯示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在浙江寧波一家新能源汽車鋁製零部件生產企業的數字車間裡,多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該企業財務總監盧建波說,在全球產業鏈遭遇疫情衝擊情況下,他們的業績反而出現逆勢增長,前三季度淨利潤超過2.3億元。他介紹:「我們今年的銷售情況和利潤情況非常良好,銷售增長40%,利潤同比增長70%。」

這些從寧波舟山港走向海外的貨物,構成了中國經濟指標中亮眼的一筆。

11月份,全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8%,增速比10月加快3.2個百分點;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超過2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2019年增長1.8%,已連續6個月保持正增長。

與此同時,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9514億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長5.0%,增速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市場銷售已連續四個月同比正增長;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2019年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12.8%和10.0%。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投資的數據仍然在不斷攀高。12月15日上午,武漢工業港項目正式啟動,計劃大量引進5G、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武漢鋼鐵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喬說,這個依託於長江黃金水道的智慧港區將在五年內建成,未來將實現「雲端」轉型。「利用武漢工業港國家開放口岸的資質,連通國際跟國內、輻射華中地區,鐵水公空在這裡匯集,未來武漢工業港要從現在的吞吐量6000萬噸建成1億噸的園區吞吐量。」

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從-6.8%到3.2%,再到4.9%,展現出從負增長到不斷向上的V字反轉,彰顯的是中國經濟的韌性。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劉偉說,投資、消費全方面回暖,是中國經濟復甦的底氣。他指出:「中國經濟反周期能力強,抗擊打能力強,投資這一塊作用大,我們現在處於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加速成長期。」

作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的良性循環加速恢復,市場潛力充分激發。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說,未來中國市場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有望進一步加強,將對來自世界各地更加多樣化高品質的產品、技術、服務產生更多需求。他表示:「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產品和行業增長面擴大,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穩就業保民生舉措成效明顯,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增長新動能顯著增強,發展活力持續提升。未來,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多用改革的辦法擴大消費需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能。」

相關焦點

  • 一季度GDP或為年內低點 經濟先行指標現回暖信號
    4月17日,中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將陸續發布。各種經濟先行指標顯示,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將出現改善,經濟回暖信號明顯。無獨有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的同時,卻逆勢將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6.2%上調至6.3%,認為中國的減稅等財政政策將刺激增長。
  • 主要指標依然穩健 中國債市穩健格局不會改變
    會議指出,中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持續增強,市場整體穩健運行。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周期性、體制性、行為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隨著監管措施不斷落地與宏觀經濟進一步向好,中國債券市場總體穩健向好的格局不會發生改變。
  • 1—11月衡陽多項經濟指標表現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祝敏報導 近日,記者獲悉,1至11月,衡陽市工業、投資、財政、消費等多項經濟指標表現給力,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態勢,生產穩中有升,需求持續回暖,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工業生產逐月加快。
  • 國際專家:2021,中國經濟穩健增長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2020年,全球經濟遭到新冠疫情重創。不過,隨著新冠疫苗研發取得進展,人們對全球增長產生樂觀預期。儘管全球疫苗推出速度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是2021年社交距離方面的限制預計將持續放鬆,因此全球經濟活動必然會反彈。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坐穩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外媒關注年末中國多項...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均高於10月增速。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快於前10個月增速;民間投資增長0.2%,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PMI指數創3年來新高,中國經濟迎來暖冬?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宋笛 杜濤 國家統計局披露的11月PMI(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2.1%,創2017年9月以來的新高,財新11月PMI指數54.9%則達到十年來的高點。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處於擴張區間的達19個,生產指數、新訂單數、新出口訂單和進口指數等多項指標均處於擴張區間且進一步增長。更重要的是,此前恢復不及預期的小型企業PMI指數也在11月出現了0.7個百分點的增長,大中小型企業均處於景氣區間。作為先行指標之一,PMI指數的新高顯示了經歷了近7個月的修復後,中國經濟似乎正在迎來一個「暖冬」。
  • 中國電影 穩健前行(文化市場新觀察)
    核心閱讀  2019年,中國電影再獲豐收。在客觀因素造成的壓力下,中國電影市場規模仍保持增量發展,電影創作水平獲得較大提升。許多題材多樣、風格各異的國產影片實現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在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裡,隨著市場泡沫逐漸消退,積極因素不斷孕育,中國電影將繼續穩健前行。
  • 「中國穩健前行」發揮基本經濟制度優勢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統籌」穩步走向「雙勝利」,彰顯「中國之治」生動實踐和顯著優勢。為進一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更好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網信辦與求是雜誌社共同組織「中國穩健前行」網上理論傳播專欄,邀請思想理論界專家學者撰寫系列理論文章,在求是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
  • 「中國經濟穩健運行將助力世界經濟復甦」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謀劃中國經濟發展大計,提出2021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部署重點任務,為開局「十四五」、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定向領航。
  • 九方金融:2021年中國經濟周期與大類資產配置建議
    我們發現衡量中國經濟周期的三項指標存在40個月至50個月的波動周期。其中,流動性指標領先增長指標大約10個月左右,領先通脹指標12個月左右。我們認為中國正處於擴張前期,流動性即將進入拐點。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近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年度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在2019年申請的專利數量達140萬件,位居世界第一。整個亞洲的專利申請量佔世界總量的近2/3,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
  • 多項指標逆勢增長 我國開放再向關鍵領域挺進
    從著力「企穩」向「高質量」邁進 多項指標逆勢增長蹄疾步穩 開放再向關鍵領域挺進  2020年即將收官,我國對外貿易投資以連續數月正增長的走勢,穩住了基本盤。  指標的逆勢增長是我國經濟活力韌性的體現,也是我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展望2021年,開放施工藍圖已經躍然紙上,從開放平臺建設,到制度創新力度,再到高水平商籤區域合作協定,我國正在構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格局,也在推動更多高新技術領域開放和配套制度改革,推動開放向更多關鍵領域挺進。
  • 11月製造業PMI創三年新高 穩健貨幣政策或仍將是主基調
    這一走勢與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一致:12月1日公布的11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升至54.9,高於10月1.3個百分點,也創下2010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而經濟正常化節奏加快,製造業供給、需求復甦同步加速,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錄得十年來最高值。
  • 鑑證2020 中奧於志:穩健前行 對2021年市場謹慎樂觀
    1月開始,疫情圍城,中奧地產已開始在土地市場頻繁出手;至12月,中奧地產單月拿地12塊。據億翰智庫數據顯示,中奧地產全年新增土儲貨值超540.3億元,位列「2020年1-12月中國典型房企新增貨值」百強榜單第56位。11月底,中奧地產正式在大虹橋啟用上海經營中心,這亦是其深化全國布局的標誌性節點。在此前後,中奧地產引入標杆房企明星高管加盟,並與多家品牌房企籤訂戰略合作。
  • ...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多項環境保護指標完成較好
    國務院盤點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多項環境保護指標完成較好 2020-08-10 21: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駕馬車全面復甦 大唐財富:2021年中國經濟成全球引擎
    憑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2020年我國進出口貿易不降反升。但是面對整體萎縮的全球市場,我們不得不高度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我國超大規模內需市場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定海神針。並且中國即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無論從投資還是消費角度看,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的主戰場。
  • 各項指標均好,榮盛發展獲「2020年度穩健增長地產品牌」|2020年度...
    12月1日,由華夏時報主辦,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住房大數據聯合實驗室、華夏地產專家顧問團、緯房指數研究小組進行學術支持的「新秩序·新生活·新未來——2020年(第四屆)華夏房地產投融資高峰論壇暨金瓴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 朱瑪-哈梅利:阿布達比正打造穩健的知識型經濟
    來源:新浪財經12月2日消息,阿布達比國際金融中心與阿聯中央銀行在兩國首都聯合舉辦「2020中國-阿聯創新投資大會」。本次大會是中東北非最大金融科技和創新盛會「阿布達比金融科技節」(Fintech Abu Dhabi)的中國平行會議。
  • 袁吉偉:從先行指標看我國經濟增長趨勢
    但不能迴避的是,月份宏觀經濟基本面依然較為疲弱,當前內外需仍較為低迷的現狀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觀。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速僅為%,仍處於較低水平,如果考慮工作日的增加,月份工業增產狀況可能跟月份差不多。同時,民間投資進一步下滑,經濟自主增長動力依然不足。    市場上關於中國經濟逐步見底的共識逐步形成,那麼中國經濟走勢會怎樣呢?是否會逐步見底反彈呢?
  • OMAHA的2016:向著開放穩健前行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怎樣總結OMAHA的2016?鄭傑脫口而出:向著開放前行。作為一個推動醫療和健康產業信息開放、共享、開源的NGO組織,OMAHA在過去一年的表現可謂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