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後把正宮墓碑移位,和死人爭寵只此一人,想做正室想了一輩子
葉赫氏不顧自己側室身份,將慈安墓碑移位,違反祖制在所不惜
葉赫氏進宮時候的身份只是一個貴人,丈夫死後也是直接由貴妃跳到了皇太后的身份。期間身份一直在提升,但是始終都是妾室。而正宮鈕祜祿氏從一開始就是正宮皇后,也是鹹豐皇帝名正言順的妻子。但是,兩人百年之後,偏偏是前者的墓碑坐落在了丈夫的旁邊,這原本就是不合禮法的事情,但是沒有任何人反對這件事!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了。
一、慈禧沒當過皇后,但是對於與正室平起平坐有執念
或許這就是每一個有野心的貧家女想要得到的權力之一,與正室平起平坐。從秀女、貴人、嬪、妃、貴妃,葉赫氏只用了五年時間。而根據她前後的所作所為,她的野心也不僅僅如此。她想要達到的位置,不僅是超越正宮皇后,一統後宮,而且還包括前朝,當然前朝政事方面都是後話了,現在我們談及的還是女人之間的相爭。因為有野心,所以從一開始,葉赫氏就把正宮孝貞太后當作是競爭對手。所以從一開始她就想要去拴住皇帝的心,當自己懷孕期間發現丈夫長達半年的時間都宿在鈕祜祿氏那裡,那拉氏的心裡其實是萬分嫉妒的。當然後宮女人爭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只不過爭寵的她們一般只會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真愛,另一個則只是為了權勢,而葉赫氏顯然是後者。
生下兒子載淳後,皇帝因為忌諱經常不到葉赫氏宮中,這個時候她不是百般研究如何討皇帝歡心,而是開始鑽心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政事,這也為她後面在朝堂之上叱吒風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丈夫死後,兩宮為了皇家利益聯合在一起,共同除掉了外敵,但是很快葉赫氏就開始排斥那個正宮。因為當上皇帝的是自己的兒子,而正宮雖然沒有子嗣,還是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母后皇太后,佔領東宮位置,而自己卻只是一個小小的西宮太后,一定程度上她是嫉妒了。根據清朝的禮法,正宮永遠是正宮,即使到老依舊沒有子嗣,她依舊可以尊享最高殊榮。然而葉赫氏感到不平衡了,畢竟出力的是自己,她憑什麼和自己搶兒子分榮譽?而且位置還比自己高,怎麼說都咽不下這口氣。
二、為了證明自己的地位,對正室的喪事跪拜禮都予以拒絕
曾經兩人共同祭天的時候,按照規矩側室的坐墊應該後退正室一點點,以顯示身份上的差距。畢竟兩人初始身份天差地別,一個是明媒正娶的皇后,另一個只是選秀入宮的貴人。封建王朝最在意禮法制度,一絲一毫都毫不懈怠。但是就是這樣一次小小的祭天,葉赫氏堅持要跟鈕祜祿氏同一平線,最後兩人不歡而散了。
正宮鈕祜祿氏歸西的時候才四十多歲,據說死因和葉赫氏有直接關係,只是那時候的人們迫於西太后淫威,不敢多說。當然這也就罷了,關鍵禮部官員宣讀朝臣后妃們行禮的時候,那拉氏甚至公然發怒:自己和東宮都是太后,憑什麼自己要給對方下跪?她一個勁地忽視自己的出身,反覆強調自己是太后的身份,都是想要和皇后在同一位置。當然最後她還是妥協了,因為自己的大敵終於死了,假意行禮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最過分的行為,莫過於遷皇后墳墓
葉赫氏死那年73歲,正宮先自己近三十年西去。因為鹹豐死之前指定的太后就她們兩人,所以最後能和他葬在一起的也只能是她們兩個。但是對於位置順序上就需要花大心思。按理來說正宮應該直接排在丈夫旁邊,下一個才到她西太后。而另外那些沒有子嗣又沒什麼身份的妃嬪甚至連和皇帝同在一個陵墓的資格都沒有,由此可見這對於一個連側室都算不上的貴人出身的葉赫氏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殊榮了。那時候埋葬慈安太后的時候,西太后的確安排其在鹹豐旁邊本來來的位置,而她自己的陵墓也從那時候開始修建。
但是等到她葉赫氏真正入葬的時候,卻是把正宮的墳墓早早移了位置,自己佔在了原本屬於正宮皇后的位置,而鈕祜祿氏只能被挪到了原本屬於西太后的位置。
私自挪動后妃墳墓的事都能做出來,試問當時的禮法官員真的對此不管不顧嗎?袁世凱葬母的時候還因為嫡系哥哥不應允進祖墳,自己只能把身為妾室的母親另遷到其他地方。那麼身為皇室就允許這種不符合禮法的事情發生?看來葉赫氏是真的已經暴政到臣子不敢上書勸阻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