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演繹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2021-01-20 紅網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中有一句著名臺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如果太宰治對「生而為人」沒有那麼強大的怨恨、愧疚、厭惡,也不會一次又一次地選擇自殺,經五次而未遂。最終,他帶著最後一部作品《人間失格》,與情人牽手離開了世界。或許我們能夠想像到他唇邊揚起滿足與幸福的微笑,既然他無法決定自己如何為「人」,就只有選擇離開凡間這條路。

  相較於煎熬的太宰治,影片《驢得水》中的知識分子完全有更多的選擇,放下欺騙,就是另一種生活。但他們仍抱著僥倖,貪婪的人啊,這種幻境一旦被打破,在權力與武力的威逼下,惜身的他們最終會選擇做一條依偎主人的狗,震動般在地上一遍遍地敲響頭顱,等待那塊扔向他們的骨頭。或許,從一開始,他們團隊的建立就埋下了「烏託邦」的種子,只不過等待教育部特派員來打破而已。

  可誰曾想到,特派員也同他們一樣,在欺騙與謊言中越陷越深。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食物鏈清晰地映在眼前,而弱者相欺的悲劇一再上演。

  而電影中每一個經歷了掙扎到妥協的人,都在低級地演繹「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無奈。荒誕、誇張的故事背後,是對人性之惡的深深鞭笞。但我們能夠看到,戲裡,校長以教育者和領導者的身份一直重複著「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臺詞。其實,電影想要表達的恐怕不是對「性善」還是「性惡」的討論,而是一群「性本善」的人,為什麼逐漸地披上了惡的外衣,還覺得很無奈、很無辜?

  誘惑這幾位知識分子墮落變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想這應該是電影最有力的發問。「做好人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人。」是啊,環境在變,各種誘因累計,難免會引發人性大改變。但終究還是變化中的某些因子觸動到了人性至柔的一面,激活了惡,人不過是向內心的邪念妥協了,終究敗給了自己。

  或許有人會記得,當《驢得水》以話劇的身份首次公演時,海報上有這樣一行字,「一切知識分子都是紙老虎」。我們熟知毛主席「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但給知識分子貼上這樣一個標籤,我還是很驚訝。

  或許,這並不是電影想直接表達的,而是大多數觀眾看完後的心理反應。然而我們必須思考,他們算知識分子嗎?什麼是知識分子?

  美國艾森豪總統曾以滿腔鄙夷的口吻提供了一個定義,即「一個人用比必要的詞語更多的詞語,說出比他知道的東西更多的東西」。而瓦爾特·本雅明以一種更奇特的定義說到,「眼鏡在鼻子上,秋天在心中」。一個是對賣弄的嫌惡,一個著眼於情調的老套,說到底也不過是因個人喜好的偏見。

  但英國學者C.P.斯諾將知識分子概括成「天生的勒代特」倒有幾分神似。勒代特是指19世紀初用搗毀機器等手段反對企業主的工人運動參加者,一種具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使命並決意與資本主義制度為敵的人。

  我國則直接以一種籠統的身份,歸類為「大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如果陳寅恪、錢學森等人可以算「大知識分子」,那隨便哪個中學老師、公司會計、博客寫手、微信公眾號的發布者都可以算成「小知識分子」。

  這樣一來,針對知識分子的討論將失去意義,因為,一個兼容中學老師與陳寅恪的定義,已經無限趨近人類整體的定義了。所以,以「一切知識分子都是紙老虎」的吶喊,顯然是棒子打歪了,淪為當空的一聲噓嘆。

  但電影中的四位主人公,又是導演心中關於知識分子的定義。「做大事不拘小節」,富有抱負卻性格軟弱、容易妥協的校長;鋒芒畢露、罵罵咧咧,充滿反叛精神的「憤青」周鐵男;精明、務實、小心謹慎的裴魁山;渴望自由、不受拘束、以實用主義為信條且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張一曼。

  每個人都似乎是一個單獨的角色,卻又與集體捆綁在一起,其實是貌合神離。在金錢和利益的誘惑下,無不例外地一一倒戈,最終走向了共同的墮落結局。

  而這其中,最讓人悲戚的莫過於唯一的女教師張一曼。對於這個角色,恐怕沒有比當代著名女作家池莉《懷念聲名狼藉的日子》中的苦菜花更貼切了。內心單純善良、自由樂觀,卻給人以輕浮、浪蕩、風騷的印象,不願傷害別人,更不願被別人約束。其實她骨子裡比那些成天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更能夠堅持道德底線,或者說,她比其他人活得更真實。

  或許是國內很少有這種揭示人性的作品,所以給我的感覺是大膽,看完後一種火辣辣的羞恥,因為自己或許也做不到。而這離我們並不遠,就在身邊。或許在豔陽底下,或許在某個陽光照不到的角落,這樣的人、這樣的事依然苟且存在。

  或許,在反腐敗雷厲風行的當下,應該多一些這樣的作品。只有把醜陋和腐朽亮出來,社會環境才能變得更好。其實日本有很多這樣的作品,如攝影大師荒木經緯的《迷色》,「性狂藝術家」佐伯俊男的《佐伯俊男畫集》,還有日本異派漫畫家丸尾末廣,尤其是丸尾末廣在知名度最高的作品《少女椿》中用性、權力、謊言等,把人類最不堪、最底層的一面赤裸裸地挖掘出來,以一種極端誇張與尖銳的方式攻擊讀者。

  其實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樣的主題與內容,畢竟與可愛美滿、熱血勵志的世界相去太遠,也因此他的作品永遠無法成為檯面上被鼓勵的主流。其實撕破社會虛假的一面,將社會底層的腐敗墮落、與人類的殘忍和獸性展現出來,不正是一個真實的現實世界嗎?而過度的掩蓋只會讓「惡」慢慢的蠶食掉「善」。

  從另一角度來看,《驢得水》就是一部偽裝成喜劇的作品。如果讓我對這部電影作個概括,或許我會這樣寫道:「每個人都在輸出自己對生活的看法,也被生活無情地教育,每個人表達的看似都是完全獨立的東西,卻與生活的環境、人與人的關係息息相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生活,也被生活所塑造,當我們不再過分幻想,回歸到現實,便多了幾分真實。」

  文/陸玄同

來源:紅網

作者:陸玄同

編輯:夏熊飛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6/11/09/4669328.html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那感覺便是: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之前了解《人間失格》是一部關於解剖人性的書,很有名,以為又是一本心理學方面的科學著作,卻沒想到是一部小說。那麼這些——愛的能力,信任,自我掌控力,是不是就是「生而為人,不為其他」而需要滿足的資格?我們都「生而為人」,但細細翻查記憶,我們是否都滿足了這些資格?我想,我會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比藝術荒誕這裡是電影與詩創作~關於情感與理想,你想要的全都有我們應該向第一個在評論區打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也有借用生而為人,對不起。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導演:中島哲也網抑雲,是最近比較流行的一個梗,是諷刺那些喜歡「喪文化」,並且跟風抑鬱的一個群體。
  • 【感悟生活】生而為人的抱歉
    曾幾何時,讀到太宰治的《人間失格》,至今還記得,書的開篇第一句話便是「回首前塵,儘是可恥的過往」,我的心一顫,這樣的人經歷了什麼,怎麼會對前塵往事如此決絕的否定?我讀完了《人間失格》,讀不懂,很沉重,但是,我又被那種幻滅的美所震撼。之後,我很少再敢去觸碰類似的文字。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8-06 17:3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什麼意思什麼梗?後來很多人用這句話表示傷心、絕   原標題: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這句話出自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後來在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中被借用並廣泛傳播,用來表示自己存在給這個世界帶來麻煩,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
  • 人間失格丨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如果從歷史往回看,日本喪文化的代表大概便是太宰治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吧。如果你本身對創作背景不太了解,或者本身性格偏內向,其實並不推薦閱讀這本書,因為全書傳達的情感確實偏喪,讀完後也許你要花一段時間來平復自己情緒。但很矛盾的一點是,恰恰是大多數有一定社交缺陷的,或者性格內向的,或者對社會悲觀的,在閱讀文章最能引發共鳴,頗有一見如故的感覺。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以前我常聽人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也常聽人說起《人間失格》。那時雖不知「生而為人,為何抱歉」?也不知《人間失格》究竟是怎樣的書。單這寥寥幾字,便使我感到一種悽涼從文字裡侵襲而來。
  • 18年自殺5次,《人間失格》太宰治為死而生: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當時就在想:一個人得卑微到什麼程度,低落到什麼地步,才會覺得連做人都是一件應該道歉的事情。於是,我去仔細搜索了太宰治,翻閱了《人間失格》,卻都沒找到這句話。
  • 電影推薦《驢得水》
    大家都知道西北地區都比較缺水,學校就養了一頭驢用來挑水,可是誰都不樂意照看這頭驢。於是校長就謊報了這頭驢是一名教師,以一頭驢冒充老師,亂用他的教育經費。一曼:(念帳本)「民國三十一年上半年度,驢得水老師實收工資共計法幣1800元。扣除驢得水的生活支出,包括飼料費、驢棚維修費、驢掌更換費、假牙費……」校長:啊?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我擔心這部電影的垮臺足以感染和吞噬我的「玻璃心」的精神世界。但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平靜。松子是在單親家庭和生病的姐妹中長大的孩子。她父親對她生病的妹妹給予了她所有的溫柔、關心和愛戴。當然,她被忽視了。她不得不不斷展示自己,甚至做鬼臉讓她父親微笑。有了這一點,我想到了「人」之前,只有先愛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愛這種東西,是錦上添花,不,是正常生活。這個觀點對她來說並不成立。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太宰治曾引用的名句,《人間失格》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所代表的意義。人間失格的意思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這本書是由序、三篇手札、後記組成的,序和後記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稱講述的,其餘是以主人公大庭葉藏的口吻敘述的。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十分抱歉
    《人間失格》我是看的青之文學動漫系列。在此之前,我並沒有從任何的途徑了解太宰治這個人。初次觀看的時候,我只覺得太宰治他只是個不認同自己的可憐蟲,我深深地為他的選擇和行為可恥。這樣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他憑什麼受到那麼多姑娘的喜愛,又憑什麼讓那些女孩為他送命。可是過了許久,我再回看。我只是覺得悲哀而已。
  • 生而為人,你不必感到抱歉
    大家好,我是音樂分享人一隻小天。作為一個音樂分享人,前段時間出了「網抑雲」事件,其實有很多想說的。本來看到一個大號寫了很多,個人覺得也表達出了我的意思,就想轉載來著,結果一直到現在也沒有客服通過我的申請。
  • 書評,《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僅僅一夜,我的心竟判若兩人倘若沒有猛烈的歡喜,自然不會有悲痛來襲。這三句話是人間失格中最為經典的三個句子,也是一直被後世人所記得的句子。第一次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就是被那第一句話吸引過來的,那時我高二,正在讀意林。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是影片裡松子說了很多遍的一句話,這也讓我想起被年輕人傳閱非常之火的《人間失格》。《人間失格》這部作品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03或許很多人看到這裡會覺得葉藏真的是一個喪失做人資格的人,但我卻覺得他應該只是看透人性,不願與之為伍的人。他自小就深諳身邊人的偽善。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人間失格》帶給我們了什麼?
    從每個人生過程中都可以見得他心智和思想的成熟,以及自己越來越迷茫的一種狀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也是出自主人公葉藏之口,這句話也成為這部小說的代表句之一。從這句話中體現出作者和葉藏的人生態度,現有今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引用這句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狀態。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罪是什麼?惡是什麼?是在廣告電視裡播放的幾則殺人新聞?是偷,是搶,是騙!僅僅只有這些嗎?不,不止於此,更多的是隨手在鍵盤上敲下的幾句否定別人人生的話,是啊,你又沒犯下罪,一句話毀掉了多少心靈,本來他們都有新生的機會。
  • 《人間失格》10句經典唯美語錄,令人深思: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他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從這句話中看出來濃濃的自卑感,當時我在想一個人究竟要怎樣的低微,才會如此的道歉,直到我了解了太宰治才明白,他所有經典的語錄,不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就是他的生活,他的人生經歷。
  • 《人間失格》最喪的20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在其中
    說到這本書,很多人想到的就是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但是這句話並沒有出現在《人間失格》中,這句話最早出自詩人寺內壽太郎之口,後來被太宰治在《二十世紀旗手》中所引用。「生命、夢幻、死亡」是太宰治一生的主題,並貫穿了他的所有創作。
  • 網易雲熱評: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網易雲熱評:「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前面四苦,是命,後面四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