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噙霜,《知否》中靠自己逆襲的人物,是小妾中的佼佼者,在前半生也算得上成功女人的代表。
她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官家小姐出身,也算得上飽腹才華,貴門淑女,更重要的是長相也不俗。如果不是因為家庭的變故,她不會嫁給盛紘這樣的人,她心比天高,在無奈之下給人做妾,也做出了嫡妻的感覺。
被抄家之後,母親不會盤算,整日靠典當度日,在臨死前將她送進了盛府,養在了盛老太太身邊,讓她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在盛紘與王若弗感情不合之時,她把握時機,趁虛而入,一躍成為盛紘身邊的枕邊人。
古代的男人大多都很難和嫡妻一生一世一雙人,這是和古代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娶妻都想娶一個能幹的名門嫡女,但凡這樣的女人都是十分強勢的,勢必會造成夫妻之間感情不和。但小妾就不一樣了,在她們眼中,男人就是她們的天,哪個男人會不喜歡對自己百依百順溫柔細語的女人呢?
就連盛老太太也不得不承認林小娘是一個自己內心極有主意的人,她瞞著盛老太太和盛紘有了私情,在有了孩子之後才求到盛老太太面前。她渴望幸福,所以靠著自己的籌謀拿下了盛紘,這番心計成算,就非一般女人可行。
小妾在古代處在一個很尷尬的地位,但這也僅限於一般的小妾,像林小娘這樣的,是盛紘自由戀愛的產物。家裡的主君護著,即使嫡母也很難左右,究其根本,女人想要活得幸福的話,還是要看家裡的男人心在哪裡。
嫡妻牽制小妾的地方無非兩處,一是錢財,二是子女。像盛紘這樣對林小娘的,給置辦錢財鋪面,又讓她教養自己子女的,她自然不把嫡妻王若弗放在眼中。
從一無所有的落魄女子,把小妾當成這樣的,林噙霜當屬第一人。所以說,女人成功需要三點特質,而林小娘敗在了最後一點。
心有成算,謀劃自己的未來,她有著正確的婚姻觀。
原著中的林噙霜,並算不得一個太壞的女人,頂多算得上一個正經宅鬥的女人。她沒有想要害死明蘭生母衛氏,只是想讓她落胎,卻不小心讓她也丟失了性命。而明蘭作為一個穿越者,對於生母也沒有太大印象,所以林噙霜和盛明蘭,並沒有深仇大恨。
在自家敗落以後,作為家中嫡女的她受到了牽連,她的母親,沒有她這樣的打算和計謀,她們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是她母親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臨死前將她送到了盛府,讓她養在了盛老太太身邊,遇見了盛紘。
為什麼她選擇盛紘?絕不單單是因為愛。
其一,盛紘是庶子出身,他懂得家中小妾和庶子所承受的苦,她嫁給盛紘,只要自己撒嬌賣慘,就一定會得到庇護。這是最重要的一點,盛紘的生母是妾,所以他並不會看輕小妾。
其二,盛紘的家庭關係。他與王若弗之間當時已經出現了感情問題,盛紘的心中急需一個暖心的人來體貼他作為男人的不易,林小娘的出現,恰恰滿足了盛紘作為男人的虛榮心。而盛紘的嫡母又非親母,在很多事情上管制起來不會那麼簡單隨意。
其三,盛紘的性格。盛紘並不是一個媽寶男或者妻管嚴,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有自己想法的人,如果不能清楚地看透形勢,就容易被人拿捏。事實證明,林小娘在盛家的很多福利,都是通過左右盛紘的想法得來的。
她曾對墨蘭說:嫁給有錢的不一定幸福,但是嫁給窮書生卻也不一定幸福。林小娘的表姐嫁給了窮書生,但最後窮書生有了錢財以後,不僅要納妾,還要休妻,最後活活氣死了她的表姐。換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坐在寶馬車上哭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坐在自行車上還要哭。
林姨娘聲音漸漸低柔:「女人這一輩子不就是靠個男人,男人是個窩囊廢,再強的女人也直不起腰來,那時我就想,不論做大做小,夫婿一定要人品出眾,重情義,有才幹,能給家裡遮風避雨……跟了你父親,雖說是妾,卻也不必擔驚受怕,至少能有一份安耽日子可過,兒女也有個依靠。」
她這一點正確的婚姻觀:人品出眾,重情義,有才幹,能給家裡遮風避雨,讓她有了二十多年的幸福生活。選對了人生的第一步路,林小娘在盛家順風順水的生兒育女,快意人生。
懂時局,有自知之明,軟硬有度,是她在盛家生活的有力武器。
林噙霜對於女兒墨蘭雖然並沒有自知之明,但是對於當初沒落的她卻很有自知之明,並沒有因為養在盛老太太身邊而覺得自己身份有所不一樣。按照盛老太太的意思,本可以將她嫁入清白門第做正妻,以盛家老太太的眼光,自然也不會錯。
但她卻選擇了做妾,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即使有盛老太太的依仗,她也嫁不進豪門貴族,而出身官家小姐的她,不願與吃苦,權衡之下,她選擇在盛府做小妾。
作為小妾的她,卻過得比嫡妻還要氣派,源於她懂得誰才是她最大的依仗。盛家能夠挾制王若弗的不過兩個,一個是盛老太太,一個是盛紘,因她靠自己籌謀嫁給了盛紘,她已然得罪了盛老太太,所以她便將全部的心思放在了盛紘身上。
反觀王若弗,因她氣憤盛老太太養的林小娘給盛紘做了妾,多年不與盛老太太請安伺候,她和盛老太太的關係並不融洽。而作為嫡妻的她,卻也沒有把握住丈夫盛紘的心,一心想要將權力握在手中,治理盛紘身邊的通房小妾。
如果宅鬥是考試,那王若弗明顯劃錯了重點。
林小娘她懂得什麼時候放低姿態,什麼時候強硬起來。每每盛紘不在身邊,她可以表現出不把王若弗放在眼中的樣子。但是只要盛紘在場,她就立馬表現出弱小的一面,同情弱者,本就是人的天性,何況是身邊人。
王若弗這樣的紙老虎,是最吃虧的一種人,虛張聲勢,實則沒有半點殺傷力,而林小娘的綿裡藏針,才是招招致命。王若弗在盛家被小妾欺壓了二十多年,與她本人的性格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
林小娘的聰慧,在於很好地把握了度,最擅長看盛紘的臉色行事,稍稍探出自己的意圖,然後再攻城掠地,這樣的心計,讓她成了一名成功的小妾。
錯誤的三觀,毀掉林小娘只是時間問題。
劇中的林小娘,是被明蘭設計才跳進了圈套,被盛紘打了板子之後,最終慘死在莊子裡。但是原著中的她卻並不是這樣的結局,明蘭和林小娘並沒有深仇大恨,她沒有必要去與一個小妾爭鬥不止。
原著中林小娘的敗局,源於她自己錯誤的三觀。
相夫教子,一個女人活得是否幸福,主要看丈夫和子女是否成功。倒不是說女人依仗男人和子女而活,而是丈夫和兒子成功了,女人的幸福感也就會更強烈一點。但在教育子女這件事情上,註定了林小娘的敗局。
她自己是寄情詩文之人,且深受好處,所以對於子女的教養,她也重在詩文。看長楓和墨蘭,都是喜好詩文之人,長楓更是有「嘉楓公子」的美稱,盛長楓的性子最像盛紘和林小娘。不僅有遺傳的因素,更有林小娘教養之功,常常趁著盛紘給長楓輔導功課給盛紘傳遞寄情詩句,這樣的模範,對於長楓來說是錯誤的示範。
而對於墨蘭的教養,她完全忘記了自己曾經說過的人品貴重,不願意讓墨蘭嫁給文炎敬。因為自己的路子成功了,就交給墨蘭,盛墨蘭本也是懂廉恥知進退之人,但因林小娘的教導,並且有成功的先例,才犯下大錯。
對待齊衡,林小娘和王若弗是不同的態度,王若弗責罵如蘭要懂得廉恥,並不允許她以後再見齊衡,但是林小娘卻不一樣,她讓墨蘭主動靠近齊衡,只要做隱蔽些,不會被人發現的。
林小娘本是謹慎之人,卻懂得自知。在盛家的好日子,讓她恢復了原本的本性。設計自己女兒與梁晗私會,最終害人害己,墨蘭婚後不幸福,而她也被送去了莊子裡,在莊子裡老死一生。而她的一雙子女也沒有能力將她救出來,在長楓有了妻子以後,這位小娘也被拋諸腦後。
作為女人,林小娘憑藉自己的智慧在盛家站穩腳跟,有了自己的一份天地,最終的落敗,是因為她錯誤的三觀。這是本性,更是藏不住的,前半生靠丈夫,後半生靠子女,她贏了前半生卻輸了後半生。
林小娘的一生,足夠聰慧,進退有度,卻敗在了最基本的三觀上。
自以為是,是人類的原罪。我們自以為是的正確三觀,可能並不是為人處事的原則。
正確三觀的養成,要靠時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