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奚慧穎 通訊員 劉海弘 劉斯嘉 萬雪琳 張夢彥)近日,在廣州市公安局白雲區分局黃石派出所發生了這樣一幕:一位女士緊緊握著一位老伯黑瘦的手,兩人都哽咽著淌下淚來——十年,她找回了父親,他找到了回家的路。一旁的社區民警李sir看到這一幕也是萬分欣慰,多年努力終有結果,這就是社區警務工作的意義。
原來,老伯是名流浪者,近十年時間裡都一直在白雲區黃石街馬務一帶靠拾荒為生,這裡的居民們對他已經非常熟悉了。因為他蓄髮扎辮子,還愛酒如命,大家都稱他為「大俠」。「大俠」和人們印象中的流浪漢不同,他從不打擾他人,也儘可能地保持衛生,只是從來不提自己是誰、從哪裡來。
李sir從2007年開始,就在黃石馬務做社區民警。「大俠」初來之時,李sir一直設法查證他的身份,或者嘗試送他去救助站,但「大俠」不知為何都十分抗拒。再加上他有一定的勞動能力,也沒有影響到周邊居民,李sir也就沒有強行要求了。之後,李sir在走訪社區的時候,偶爾去看看「大俠」,給他帶去單位積攢下來的可回收飲料瓶,還有米油等日用品,也與他聊聊家常,一來二去的時間長了,也就熟絡了。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李sir更加忙碌了,他義無反顧地投入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根據上級工作要求,他與街道(村、居委)以及衛健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了「三人小組」,對社區進行全面核查走訪,挨家挨戶地講疫情、講政策、講危害。
在繁忙的工作中,李sir心裡始終放不下一個人,那就是「大俠」。疫情期間,他也過得比較窘迫。為此,李sir特意抽時間去給他送上口罩等防疫物資,給他做好登記、體溫檢測等,並再三叮囑了疫情防護相關事項。好在「大俠」在馬務呆得久了,不止李sir,周圍的居民包括治保隊員都很關照他。但眼看疫情仍在繼續,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3月底的一天,李sir帶著治保隊員又去找他「嘮嗑」了。那天「大俠」正好在市場打了玉米酒,也許是酒精的作用,在被打趣地問到:「你鄉裡有酒賣麼,在哪裡呀?」「大俠」喃喃回答道:「有酒有酒,三裡鄉……」
最關鍵的地名有了!李sir再次整理了十年來大家從他隻言片語中獲得的信息,拼湊出了一個大概:「大俠」姓陳,當年負氣離家來到這裡,老家是湖北省一個叫三裡鄉的地方。
三裡鄉在湖北省恩施縣,李sir立即與當地公安還有民政部門取得聯繫。通過多方核實查證,終於弄清了「大俠」的真實身份,並且成功聯繫到了他在廣東惠州打工的女兒,這便有了本文開頭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