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淺談印象派人體繪畫對攝影藝術的影響!

2020-12-19 美術研究

【摘要】在攝影藝術中,印象派繪畫的形式和畫風,是攝影靈感的重要來源。在上世紀地 60、80 年代時期,西方國家開始盛行印象派畫作,並且出現了諸多的繪畫名家,如莫奈、雷諾瓦等。印象畫中的繪畫語言豐富而生動,對攝影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就印象派繪畫對攝影藝術的影響進行了簡要的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印象派繪畫 攝影藝術 影響

印象派繪畫通過瞬間的印象進行畫面創作,畫家抓住事物的其中一個細節,對其進行描繪,這種創作方式,與攝影藝術的創作方式在性質上具有一致性。

而印象派繪畫出現的時間明顯要早於攝影藝術出現的時間,可以這樣說,攝影藝術的行為模式是借鑑印象派繪畫的創作模式而發展得來的。 由此可以得出,印象派繪畫對於攝影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

01一,攝影的發明和印象派繪畫的發起

繪畫和攝影同屬於二維平面藝術,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是一個情感的表達也是對構圖,色調,光線進行了細膩的設計。 在 16 世紀,畫家進行寫生活動時,通常都會攜帶暗箱,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暗箱逐漸被應用於其他的領域中,攝影術就是由畫家寫生時所攜帶的暗箱而發展得來的。 而印象派繪畫中對光線的描繪以及應用,構成了現代意義上攝影藝術的光線的造型,使得攝影中體現出的光線更具有立體感,也更加具有藝術性。

受到印象派繪畫的影響,攝影藝術在發展初期,其題材的選擇具有紀實性、內容具有瞬間性,這些元素構成了攝影藝術的語言,使得攝影藝術更加的生動形象。 1889 年法國印象畫展在英國首展, 展覽對英國藝術界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影響了搞藝術攝影的代表人物魯濱遜,他在肯定印象主義繪畫的同時第一次提出了「軟攝影」。 他認為「軟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在這樣的美學觀念的指導下,魯濱遜注重將「柔美」的審美意識融入到攝影藝術創作中,開始推崇這種朦朧效果的軟調攝影。

19 世紀的印象派是歐洲繪畫的轉折期,也是現代印象派繪畫的發展初始階段。 在這一時期,印象派繪畫主要體現的是大自然的光色的變化,描繪出大自然的真實場景,畫家對大自然中的某一事物的瞬間印象激發了其繪畫的本能,這一瞬間的印象就是印象派畫家繪畫創作的源泉,著名印象派繪畫莫奈和雷諾瓦重視對大自然光色變化的直接觀察進行風景畫寫生。

在攝影藝術中,大多數的攝影家都追求一種軟調式攝影,這種攝影方式寄託了攝影師的情感,攝影師可以通過這種攝影方式抒發其心中的感受。 這種攝影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其帶有攝影家的思想情感,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印象派繪畫由法國開始盛行,一直言傳至今。 在當時,印象派繪畫出現的原因,在於社會制度的嚴重陋習,使得人們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壓迫,而繪畫的方式也相當陳舊刻板。

因此,很多畫家為了打破這種陳規的繪畫陋習和抒發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在畫作中充分地利用光線來凸顯氣氛,使得事物的視覺效果更加明顯,具有豐富的色彩性。 這一創造性的繪畫轉變形式,就是印象派繪畫產生的來源。 印象派繪畫的發展和實踐對於後期的攝影藝術的出現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攝影技術界得到了極大的反響。 印象派攝影是從印象派繪畫中得到靈感的。雖然現在認可印象派攝影的人微乎其微,這很容易理解,不是所有人在慢快門的時候都能釋放自我情感。

02二,印象派繪畫對攝影藝術的影響

在印象派繪畫發展的初期,真正意義上接受這種繪畫風格的是英國。 在英國,攝影家將印象派理念融入到攝影當中,使得攝影藝術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採用印象派理念創作出的攝影作品,不僅能夠清晰地展示出景物的細節特點,還能夠從細節中體現出整個自然的發展特點。

受印象派攝影影響並身體力行的攝影家主要有:英國攝影家約翰斯頓,法國攝影家羅伯特·德馬奇,奧地利攝影家海因裡希·庫恩等。 除此之外,印象派攝影在美國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攝影分裂主義中的不少成員如愛德華、蘭登·科伯恩等,於 1900 年在倫敦舉辦了「美國畫意攝影新學派」作品展,儘管同樣是朦朧效果的畫面,和英國人不同的是,他們不是將印象派技巧應用於風景和人像,而是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其作品並不僅僅限於形態與影調的優美安排。 當然,印象派攝影並不都是贏得一片喝彩的,一些評論家也會無情地諷刺這些為「攝影模糊圖像學派」,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印象派攝影藝術的發展。 攝影師還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像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

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 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仿畫派」。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 受直射光照的景物亮度偏高,而受散射光照明的景物亮度偏低,這樣在作品中形成了強烈的明暗反差,這種巨大的明暗亮度間距會超出膠片的有效寬容度範圍,這樣會使一部分景物的影紋層次不能被表現出來。 逆光的效果更易於被視覺感受到。 逆光中的物體處於陰暗中,其中的明暗層次和色彩變化很是微妙。#美術學#

由於景物收到直射逆光的照明,產生光暈,形成一定漸變和煙霧效果,從而活躍了氣氛,豐富了影調,更有一種能夠激起人聯想的朦朧美。瑞士女攝影師 Vionnet 也掌握這一印象派創作的精髓。她雖然沒有親自遊歷全球,卻創作出了全世界各著名景點的「印象派」攝影作品。 Vionnet 在網上通過【關鍵詞】搜索,從找到的照片中篩選出上百張同一景點的照片,然後把它們疊加合成為一張。 據說需要合成 200-300 張照片才能得到一張令她滿意的結果。 波蘭攝影師 Marcin Sacha 不僅僅是風光攝影大師,更是印象派繪畫主義攝影師,下面這組作品被人譽為「地球的肌膚」。 作者充分利用攝影的記錄特質,生動再現了原野上充滿節奏感和韻律感的機理。 簡約的畫面和強烈的質感,給人無盡的美的享受。

03三,結語

綜上所述,印象派繪畫是印象派攝影的靈感源泉。 印象派攝影是印象派繪畫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縱觀整個印象派的發展時期,攝影術在其中每一個畫家那裡都曾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對他們每個人的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

但藝術的發展讓我們明白,印象派繪畫藝術的發展解放了攝影藝術,使得攝影藝術可以沿著自己的發展方向越走越遠,越走越遠成功。

參考文獻:

[1]何雨聲.當繪畫遭遇攝影[J].皖西學院學報,2005(3).

[2]劉路喜.印象派繪畫的藝術特色及其創新意義[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

[3]劉軍輝.印象派繪畫的現象學分析[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作者:李辰光,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美術研究|攝影藝術對張大千繪畫藝術的影響!

「繪畫死了」之後一論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創作思維的影響

美術研究|感悟石濤繪畫思想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美術研究|石濤《畫譜》的美學意義!

美術研究|淺談繪畫的藝術創作意識!

相關焦點

  • 都是視覺藝術,為何有人認為人體油畫是藝術?而人體攝影不是
    文·段宏剛一說到藝術,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繪畫、雕塑、建築、書法、攝影、音樂、舞蹈、戲劇等具體的門類,它們有的屬於造型藝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美術」,以直觀的視覺感受作為主要欣賞手段。有的屬於表演藝術,主要通過聽覺來完成審美過程。
  • 簡述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印象派是19世紀晚期在法國興起的一種藝術風格,強調捕捉轉瞬即逝的印象,常以自然為主題,色彩純正、用色斷斷續續,形成明烈而幻化的效果。印象派畫家一改前人忠實於原物的傳統,而抓取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在頭腦裡留下的獨一無二的印象。
  • 美術研究|論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與印象派風景油畫的共同性!
    摘 要: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下, 當代藝術表現為對藝術的汲取、 傳承和創新的發展形勢。 中國畫的寫意山水藝術作品繪畫主導理念為表現論和表現性, 強調筆墨、 意境以及線條。 印象派風景油畫將西方國家繪畫中的表現論和表現性繪畫帶向一個巔峰, 在西方繪畫領域中佔據重要地位。
  • 人體攝影的藝術魅力在哪裡?
    人體攝影藝術與人體油畫藝術一樣,是攝影藝術家們最為熱衷的藝術表現題材之一。當然,人體攝影也面臨著諸多的爭議,因為傳統思想和審美能力的影響,大眾對於人體攝影作品的廣泛接受和認可還需要一個過程。從藝術內涵的角度來看,人體攝影藝術是人體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與人體油畫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實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郎靜山等中國優秀的攝影藝術家便開始涉足於人體攝影領域,並且拍出不少出色的人體攝影作品,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力。可惜的是,受到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和人體油畫藝術一樣,人體攝影藝術至今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很難大大方方地出現在公眾面前。
  • 「想·見」2020首屆繪畫與攝影藝術研究展下月開展
    記者 孫樂怡 9月10日—10月9日,「想·見」2020首屆繪畫與攝影藝術研究展將在杭州東街6號藝術館展出。展覽將展出來源、房翔、劉永春、蔡傑等4位藝術家的油畫、攝影作品。 來源,1995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199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具象表現工作室,師從楊參軍教授、焦小健教授、章曉明教授。
  • 19世紀,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變革的印象派
    印象主義繪畫是19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成就,該流派給歐洲繪畫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揭開了現代藝術的開端。印象派畫家讚美沐浴在自然光線下的各種微妙的自然景觀。該流派倡導藝術家應該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對繪畫形象進行再創造,徹底擺脫客觀物象的束縛,拋棄作品中情節化的因素和文學情感,只通過繪畫語言本身來表現大千世界的美感。直到今天,印象派大師們的作品仍然是人們喜愛的藝術珍寶。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 法國印象派繪畫大師克勞德·莫奈,一生都在探索光與影的繪畫技法
    克勞德·莫奈肖像我們回顧一下歐洲繪畫藝術史就會發現,始於文藝復興的近代繪畫,確立了科學的素描造型體系,把明暗、透視、解剖等知識運用到了造型藝術之中。睡蓮了解了這些,對我們欣賞印象派藝術作品非常有幫助。其實印象派只是一個同傳統藝術一脈相承的畫派。
  • 美術研究|視覺敘事與繪畫史句法新探! - 美術研究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藝術史研究著述不斷被譯介進入中國,國內無論是西方美術史還是中國美術史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響。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藝術史家無疑是貢布裡希(E.H.Gombrich)、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和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而潘氏圖像學和沃氏形式分析的應用更為廣泛和普遍。
  • 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後印象派淺談
    現代主義的起源——後印象主義畫派「後印象主義」(Post—Impresionsm)一詞,是由英國美術批評家羅傑弗萊(RogerFry)發明的。據說,1910年在倫敦準備舉辦一個「現代」法國畫展,但是臨近開幕,畫展的名稱還沒有確定下來。
  • 美術研究|晚清時期西方繪畫對中國畫的影響!
    這些看上去明顯受西方藝術影響以至於風格頗為異樣的圖畫構成了幾乎一百年中國南方有西方人生活與工作的區域的特殊趣味。鼎盛時期,數十間店鋪,僱傭了數千畫工製作外銷畫,規模讓人吃驚。另一方面,人們不清楚那些來自歐洲的畫家是如何影響中國的畫家乃至作坊工人的,顯然,由西方人帶來的大量西方藝術複製品肯定也是太多的無名中國畫家學習的範本。
  • 北鴻印象派和徐悲鴻現實派馬的藝術特色比較研究
    北鴻印象派和徐悲鴻現實派馬的藝術特色比較研究。徐悲鴻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
  • 簡述後印象派繪畫的特點
    後印象派是19世紀末法國美術史上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其代表人物有保羅·塞尚、保羅·高更、文特森·梵谷等。後印象派畫家受印象派吸引,但最終又脫離印象派,走上了自己的創作道路。他們的藝術理論和實踐都不同於印象派,他們不滿印象派過於客觀的描繪世界,停留於對物體表面光色的興趣上。與印象派不同,在藝術表現上,他們主張表現藝術家的主觀世界,認為藝術應當忠實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以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去改造客觀形象,並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
  • 法國文學與繪畫藝術:對話與融合
    19世紀時期,法國蓬勃發展的文化環境促進了各種藝術之間的交匯,當時許多畫家從事寫作,文人熱衷於藝術評論和實踐,文豪雨果便是優秀的水彩畫家。沙龍美術展覽與報刊印刷業的發達促進了繪畫批評的發展,詩人波德萊爾的沙龍評論涉及了詩歌、小說、戲劇、繪畫、雕塑和音樂。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和象徵主義等文學流派均受到繪畫藝術的有力滲透和影響。
  • 「印象派之父」畢沙羅的素描作品
    然而,藝術家們從未放棄過對素描藝術語言的探索與關注。它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工具的簡單多樣,藝術語言的自由,而且仍然作為捕捉自然稍縱即逝的光與影的最直接表達方式。因此有學者開始找尋印象派與東亞美術乃至中國美術的內在關聯性,其中素描在與中國水墨畫的黑白交互作用的畫面效果方面的異同已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 攝影史筆記丨早期攝影與繪畫
    雖然攝影術的發明讓一些畫家感到了一種威脅,有一些畫家也真的放棄繪畫轉而從事攝影,但另一些畫家卻能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攝影這個新生事物,並儘可能地去學會運用,使之為自已的繪畫創作服務。大畫家安格爾就在參與上書禁止攝影的同時,卻也悄悄地使用照片作為繪畫的素材。
  • 美術研究|以色彩為中心及構圖的變化論重彩山水畫創作研究!
    其中西方印象派與日本畫在當時傳入,對當代重彩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印象派的形式語言是對西方幾百年來「再現"的視覺經驗的一種挑戰。在中國開始於二、三十年代的「西畫熱潮」,以豐子愷和劉海粟對印象派的文字介紹最多。印象派的「表現性"豐富了色彩的表達手法,江宏偉的色彩經驗就來自於這種啟發,在純色的組合和疊加中調和成豐富色彩關係的灰色。
  • 古典油畫風格的人體藝術攝影——法國藝術家蒂埃裡·班斯朗特作品
    文| 大雨798法國藝術家蒂埃裡·班斯朗特(Thierry Bansront 1975— ),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人像攝影師,45歲的他對於文學、造型藝術有著深入的研究,並做過製片人和導演,他深得古典主義油畫藝術的精髓,將藝術巨匠倫勃朗(1606-1669年)的光束油畫處理方式——倫勃朗光線法(Rembrandt lighting)運用於現代的人體攝影藝術,光線投射於模特兒主體的四分之三,其餘及背景隱入黑暗之中。
  • 美術研究|論文|從莫羅的繪畫作品看象徵主義!
    儘管莫羅在生前從未承認過自己的繪畫風格和象徵主義有什麼關係,但是他所表現的繪畫作品中的形象和象徵主義所宣揚的那些通過個人的象徵喚起某些情感和情緒,以創造出一種非理性的圖像來引發一種來自觀眾自己的反應的特點卻很類似,這和他所處的藝術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
  • 《讀懂繪畫》:一本理解西方700年繪畫藝術的科普指南
    作者之一的派屈克·德·萊恩克是英國當代著名藝術史論家,對西方古典美術有著深入的研究,曾出版《如何閱讀一幅畫》《如何閱讀藝術中的聖經故事與神話》等圖書;而另一位作者瓊·湯普森則是密德薩斯大學的名譽教授兩位專長於古典美術和現代藝術的學者,強強聯手打造了這樣一本精彩的藝術史普及讀物。
  • 可以先迷戀印象派,從色彩開啟藝術的大門
    無論科學家如何研究探討,都很難破解色彩這個簡單的問題。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更客觀。更符合自然的色彩答案。在荷蘭這個國家有一個畫家靠自學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的色彩大師。他就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谷!八歲初學油畫之時,我就特別的迷戀印象派的作品。玲瓏剔透,色彩斑斕並復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