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攝影藝術中,印象派繪畫的形式和畫風,是攝影靈感的重要來源。在上世紀地 60、80 年代時期,西方國家開始盛行印象派畫作,並且出現了諸多的繪畫名家,如莫奈、雷諾瓦等。印象畫中的繪畫語言豐富而生動,對攝影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就印象派繪畫對攝影藝術的影響進行了簡要的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印象派繪畫 攝影藝術 影響
印象派繪畫通過瞬間的印象進行畫面創作,畫家抓住事物的其中一個細節,對其進行描繪,這種創作方式,與攝影藝術的創作方式在性質上具有一致性。
而印象派繪畫出現的時間明顯要早於攝影藝術出現的時間,可以這樣說,攝影藝術的行為模式是借鑑印象派繪畫的創作模式而發展得來的。 由此可以得出,印象派繪畫對於攝影藝術有著重要的影響。
01一,攝影的發明和印象派繪畫的發起
繪畫和攝影同屬於二維平面藝術,一件完整的藝術作品是一個情感的表達也是對構圖,色調,光線進行了細膩的設計。 在 16 世紀,畫家進行寫生活動時,通常都會攜帶暗箱,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暗箱逐漸被應用於其他的領域中,攝影術就是由畫家寫生時所攜帶的暗箱而發展得來的。 而印象派繪畫中對光線的描繪以及應用,構成了現代意義上攝影藝術的光線的造型,使得攝影中體現出的光線更具有立體感,也更加具有藝術性。
受到印象派繪畫的影響,攝影藝術在發展初期,其題材的選擇具有紀實性、內容具有瞬間性,這些元素構成了攝影藝術的語言,使得攝影藝術更加的生動形象。 1889 年法國印象畫展在英國首展, 展覽對英國藝術界產生一定的影響,也影響了搞藝術攝影的代表人物魯濱遜,他在肯定印象主義繪畫的同時第一次提出了「軟攝影」。 他認為「軟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美」,在這樣的美學觀念的指導下,魯濱遜注重將「柔美」的審美意識融入到攝影藝術創作中,開始推崇這種朦朧效果的軟調攝影。
19 世紀的印象派是歐洲繪畫的轉折期,也是現代印象派繪畫的發展初始階段。 在這一時期,印象派繪畫主要體現的是大自然的光色的變化,描繪出大自然的真實場景,畫家對大自然中的某一事物的瞬間印象激發了其繪畫的本能,這一瞬間的印象就是印象派畫家繪畫創作的源泉,著名印象派繪畫莫奈和雷諾瓦重視對大自然光色變化的直接觀察進行風景畫寫生。
在攝影藝術中,大多數的攝影家都追求一種軟調式攝影,這種攝影方式寄託了攝影師的情感,攝影師可以通過這種攝影方式抒發其心中的感受。 這種攝影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其帶有攝影家的思想情感,因此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印象派繪畫由法國開始盛行,一直言傳至今。 在當時,印象派繪畫出現的原因,在於社會制度的嚴重陋習,使得人們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壓迫,而繪畫的方式也相當陳舊刻板。
因此,很多畫家為了打破這種陳規的繪畫陋習和抒發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在畫作中充分地利用光線來凸顯氣氛,使得事物的視覺效果更加明顯,具有豐富的色彩性。 這一創造性的繪畫轉變形式,就是印象派繪畫產生的來源。 印象派繪畫的發展和實踐對於後期的攝影藝術的出現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攝影技術界得到了極大的反響。 印象派攝影是從印象派繪畫中得到靈感的。雖然現在認可印象派攝影的人微乎其微,這很容易理解,不是所有人在慢快門的時候都能釋放自我情感。
02二,印象派繪畫對攝影藝術的影響
在印象派繪畫發展的初期,真正意義上接受這種繪畫風格的是英國。 在英國,攝影家將印象派理念融入到攝影當中,使得攝影藝術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採用印象派理念創作出的攝影作品,不僅能夠清晰地展示出景物的細節特點,還能夠從細節中體現出整個自然的發展特點。
受印象派攝影影響並身體力行的攝影家主要有:英國攝影家約翰斯頓,法國攝影家羅伯特·德馬奇,奧地利攝影家海因裡希·庫恩等。 除此之外,印象派攝影在美國也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攝影分裂主義中的不少成員如愛德華、蘭登·科伯恩等,於 1900 年在倫敦舉辦了「美國畫意攝影新學派」作品展,儘管同樣是朦朧效果的畫面,和英國人不同的是,他們不是將印象派技巧應用於風景和人像,而是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其作品並不僅僅限於形態與影調的優美安排。 當然,印象派攝影並不都是贏得一片喝彩的,一些評論家也會無情地諷刺這些為「攝影模糊圖像學派」,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印象派攝影藝術的發展。 攝影師還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像照片」,並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
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 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仿畫派」。可以說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鬱,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 受直射光照的景物亮度偏高,而受散射光照明的景物亮度偏低,這樣在作品中形成了強烈的明暗反差,這種巨大的明暗亮度間距會超出膠片的有效寬容度範圍,這樣會使一部分景物的影紋層次不能被表現出來。 逆光的效果更易於被視覺感受到。 逆光中的物體處於陰暗中,其中的明暗層次和色彩變化很是微妙。#美術學#
由於景物收到直射逆光的照明,產生光暈,形成一定漸變和煙霧效果,從而活躍了氣氛,豐富了影調,更有一種能夠激起人聯想的朦朧美。瑞士女攝影師 Vionnet 也掌握這一印象派創作的精髓。她雖然沒有親自遊歷全球,卻創作出了全世界各著名景點的「印象派」攝影作品。 Vionnet 在網上通過【關鍵詞】搜索,從找到的照片中篩選出上百張同一景點的照片,然後把它們疊加合成為一張。 據說需要合成 200-300 張照片才能得到一張令她滿意的結果。 波蘭攝影師 Marcin Sacha 不僅僅是風光攝影大師,更是印象派繪畫主義攝影師,下面這組作品被人譽為「地球的肌膚」。 作者充分利用攝影的記錄特質,生動再現了原野上充滿節奏感和韻律感的機理。 簡約的畫面和強烈的質感,給人無盡的美的享受。
03三,結語
綜上所述,印象派繪畫是印象派攝影的靈感源泉。 印象派攝影是印象派繪畫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縱觀整個印象派的發展時期,攝影術在其中每一個畫家那裡都曾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對他們每個人的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
但藝術的發展讓我們明白,印象派繪畫藝術的發展解放了攝影藝術,使得攝影藝術可以沿著自己的發展方向越走越遠,越走越遠成功。
參考文獻:
[1]何雨聲.當繪畫遭遇攝影[J].皖西學院學報,2005(3).
[2]劉路喜.印象派繪畫的藝術特色及其創新意義[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
[3]劉軍輝.印象派繪畫的現象學分析[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
作者:李辰光,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美術研究|攝影藝術對張大千繪畫藝術的影響!
「繪畫死了」之後一論攝影術的發明對藝術創作思維的影響
美術研究|感悟石濤繪畫思想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美術研究|石濤《畫譜》的美學意義!
美術研究|淺談繪畫的藝術創作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