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武侯祠在老百姓口中一直被稱做諸葛亮庵。諸葛亮庵曾經長期被道士託管。民國25年,主持南陽玄妙觀的道長名叫李宗陽,他嫌玄妙觀事務繁雜,辭去玄妙觀主事,來到臥龍崗武侯祠修養身心。我們千萬別小看了這位道士,他和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是好友,1928年馮玉祥要拆玄妙觀辦學,結果李宗陽率眾抗議,並且打贏了官司。
1936年,李宗陽到諸葛亮庵主持事務,1939年病逝。
就在李宗陽病重的時候,中日隨棗會戰,戰事正緊,戰場就在臥龍崗數十裡之外,大炮和飛機的轟鳴聲,讓臥龍崗的鳥兒盤旋不敢棲落。第二年春暖花開,李宗陽的墳墓旁邊立了一座漢白玉紀念碑——「新唐抗戰勝利紀念碑」。這座碑的意義重大,它是由于右任親書,揭碑儀式非常隆重,李宗仁、湯恩伯、孫連仲都到場了。
1941年春天,日本鬼子端著刺刀闖入武侯祠。
1945年3月,日軍再次大舉進攻南陽,企圖打通西南通道,南壓重慶,北窺西安。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命國民黨第68軍黃樵松143師固守南陽。28日拂曉,日軍偷襲臥龍崗,佔領武侯祠。143師429團2連1排奮起反擊,將據點奪回。
日軍又增調300餘人把武侯祠團團圍住,在機槍大炮的掩護下發起猛攻。守軍在排長趙新芳指揮下頑強抵抗,擊斃日軍百人。後來一發炮彈落在寧願樓上,將屋頂炸塌,趙新芳犧牲。
從上午一直打到下午3點多,一排守軍只剩下5名傷兵。日軍最終衝入武侯祠,殺死道長張宗建和避難的百姓。5名傷病被道士藏入半月臺下老龍洞內,倖免於難。
日本人這次佔領武侯祠,並沒有進行大肆破壞。他們殺完人後,竟也在諸葛亮神像前肅立致敬。
另外,奇怪的是,那通新唐抗戰勝利紀念碑,也沒有被破壞。但是,這通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推倒。1967年,鄭州大學南陽的學友將此碑運到鄭州,試圖將內容改掉,幸而沒有找到雕刻工。1980年,南陽市博物館將此碑運回,立在原處。
南陽武侯祠幾度經歷戰火,竟然巋然不動,就連日本鐵蹄,也沒有將它焚毀,實屬奇蹟。這裡邊恐怕是因為諸葛亮的人格精神超越了一切。諸葛亮是忠武的化身,一個忠字,一個武字,讓他成為兵匪的共同神祗,享受著世人共同的歌唱。
——據殷德傑《我們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