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應如何理解

2020-12-12 鈺姐的書屋

一、「此心安處是吾鄉」的來源出處

說到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不得不引出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其實真正道出此句的是王定國歌妓寓娘,蘇軾感同身受,將其引用詞中。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宋.蘇軾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的這首詞,我們不難理解:

我經常羨慕世間如玉雕琢般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都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讓世界都變得清涼了。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笑容依舊了,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這首詞的背景:蘇軾好友王定國因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謫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他的歌妓寓娘與之隨行。元豐六年,王定國北歸,寓娘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嶺南風土,寓娘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作此詞以贊。

二、「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共同感受

蘇軾一生宦海浮沉,數次被貶,四方奔走,顛沛流離。如此遭際而又奔忙的人生閱歷,讓他從中總結經驗,找出規律。在他眼中,極為平常的生活內容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因而他能被寓娘的「此心安處便是故鄉」所領悟和感動。

同是天涯淪落人,只有擁有共同遭際的人感同身受了,才會產生同樣的共鳴王定國如此,寓娘如此,蘇軾同樣如此。貶謫並不可怕,流放也不意味著末日,最可怕的是心不安定,就此沉淪,一蹶不振。牛奶既已打翻,一直哭泣又有何用?

蘇軾也曾說:「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蘇軾四處奔走潦倒的「逆旅」一生,便是很好的說明。其實,我們的一生莫不如此。蘇軾還有一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同樣安慰和激勱了世間無數躁動不安的心。

所以,林語堂曾評價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等等,我認為,更多時候,蘇軾更象是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

三、「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哲學思考

蘇軾的詩詞常為世人所推崇,含義雋永,耐人尋味,讓人醍醐灌頂,大多是源於蘇軾對人生命運的理性思考,這樣便增強了詩詞的哲理意蘊。雖然他深感人生如夢、世事無常,卻並未因此否定人生、懷疑人生,而是力求超脫,始終保持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此心安處是吾鄉」,只有讓內心泰然自若、安定神閒下來,真正的安靜下來,感受到來自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般的溫馨和真切,才能讓自己處於超脫的狀態,才能洞悉自己的本性,才能擺脫名利誘惑,才能關注那些看似稀鬆平常,實際卻有著巨大美感的事物。

如同王維的「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並不是說人至閒花兒才凋落,而是說人真正安下來心,靜下心來,才能關注到花開花落這些稀鬆之事,才能意識到世間之美往往在於心安心靜的那一刻。所以但凡世間事,「心安」才是前提。

四、「此心安處是吾鄉",隨遇而安

西方哲學家諾瓦利斯說過,哲學就是懷著永恆的鄉愁尋找家園。從莊子那裡,我們知道了這種致命的鄉愁與致命的尋找,諾瓦利斯的哲學無疑是對失去家園的懷念。

不可否認,故鄉之於任何人,都是溫馨又神聖的存在,躺在故鄉的懷抱中徜徉,那多美好。蘇軾所見之寓娘美麗如初,笑容依舊,是把嶺南當成了故鄉,因而容光煥發。

人的一生,起伏不定,飄零如萍,總在不斷的輾轉奔波,顛沛流離。如果我們總把自己當成異鄉人,難以融入其中,最後的結局終將形容枯槁。而且,入過我們窮盡一生心力,都無法回歸故鄉,一生都在尋找故鄉,那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這時,淡定從容,隨遇而安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人總不能一根筋的認為只有生於斯長於斯之地才是故鄉吧,因為有時我們無法左右我們的棲息之地。蘇軾這裡的「故鄉」,我認為更多是指「心靈的回歸之地」,而不一定指真正的故鄉。

結語

人最怕的就是心靈的無處安放、飄泊無依,甚至沒有歸宿之地。所以,我認為,這裡的隨遇而安更多的是讓心靈隨遇而安,讓心靈擁有永久的安放之所。

如今,於我們而言,面對任何的改變或變動,譬如升遷、降職、遠調等等,則更要學學老蘇的淡定從容、隨遇而安和樂觀向上了。唯有這樣,才能笑對人生,無往不勝。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END)

相關焦點

  • 此心安處是吾鄉——讀樊錦詩有感
    蘇東坡有一首《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寫得清新雅致,頗有情味。「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是蘇軾的好友王鞏(字定國)因為受到蘇軾「烏臺詩案」的牽連,被貶到地處嶺南荒僻之地的賓州。王鞏被貶時,其歌妓柔奴毅然隨行。1083年(元豐六年)王鞏北歸,出柔奴為蘇軾勸酒。蘇軾問及嶺南風土,柔奴答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後,大受感動,做此詞以贊。好一個「此心安處是吾鄉」!
  • 宋詞《定風波》「此心安處是吾鄉」,願你我歸來仍是少年
    宋詞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蘇軾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蘇軾最有哲理宋詞,「此心安處是吾鄉」,這裡的「心安」是啥意思
    「此心安處是吾鄉」,是蘇軾的一句精彩宋詞,原詞題目是《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雖然出自柔奴(王定國侍女,即寓娘)之口,但是卻表達出了蘇軾內心所想的。對於這一句宋詞的翻譯,大多數都認為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但是卻並沒有搞清楚蘇軾所說的「心安」究竟是什麼?
  • 「此心安處是吾鄉」:一個豁達、恬淡女子的愛情觀和人生觀
    「此心安處是吾鄉」五年後,王鞏奉旨還京,宴請蘇軾,蘇軾本以為在哪裡南疆偏僻的小地方,王鞏只怕早已是憔悴滄桑的模樣,沒想到王鞏依然丰神俊朗,比五年之前相見時還要神採奕奕,就連一塊跟王鞏奔波去濱州的歌妓柔奴,也是帶著嶺南的梅花香氣,光彩照人。
  • 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名作背後,藏著一段感人至深的唯美愛情
    」柔奴莞爾一笑,回答道:「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柔奴雖為女子,卻有如此豁達的心胸,如此深刻的領悟,這讓蘇軾不禁肅然起敬,靈感大發,當即填了一首《定風波·常羨人間琢玉郎》: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 此心安處是吾鄉!千年前一名歌姬,為無處安放的靈魂指明了方向
    其中大文豪蘇軾就是典型的代表。蘇軾一生坎坷,因不贊同王安石變法遭到排擠,自請外放到杭州,後又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還因為烏臺詩案被捕入獄。此刻的他,內心一定是不安焦慮鬱悶的,自己就像一葉浮萍,任何一場政治風雨都可以讓自己飄走甚至沉淪。
  • 「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蘇軾一生追求的生命歸宿
    結果柔奴淡淡的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聽了感嘆不已,曠達如蘇軾者仍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從貶謫黃州的逆境中走出來,而柔奴只淡淡一句話,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對於困苦的生活一點都不以為意。京師繁華也罷,賓州瘴癘也罷,只要一顆心安定坦然了,便能歡歡喜喜過日子,便能感受周遭的溫暖美好,那麼任何地方也就都能成為安居的家。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致良知四合院
    此心安處,即是吾鄉 原創 吾鄉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蘇軾的詞中有一句: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 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
    文丨曹鏡明題丨你知道網紅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出處嗎?一段令蘇軾羨慕的愛情《定風波》:究竟是什麼樣的愛情,居然讓蘇軾寫下這首千古名篇!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詩詞已經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舞臺,成為少數人的愛好。
  • 那香海——暖陽閒景悅時光,此心安處是吾鄉
    時至今日,掙脫固化模式的裹挾,去遠方尋一處歸宿,沉浸其中去生活,一段看似游離的時光,卻能尋覓到更為健康、更為理想的新型生活方式。那香海,給人們提供的正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來到這裡,不只是歸家,也是歸心。雖然做不到歸隱,但這裡的人們卻可以擁有一個遠離喧囂、回歸初始的溫情生活。
  • 「此心安處是吾鄉」——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展驚豔深圳
    9月26日下午,由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市領躍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獻禮特區40周年中國當代名家書畫展在深圳市福田區長富金茂大廈開幕。
  • 【來賓金秀作家朱澤瑞新作】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我與金秀的情緣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朱澤瑞我常想,或許我與金秀邂逅是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聖堂雲海。比如世界瑤都、中國天然氧吧、中國長壽之鄉、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而這種追溯本源的了解恰如茫茫人海中的知己從相遇、相識、相知的過程。想必這就是緣分,是我與金秀前世種下的情緣,今生的造化,雖歷經波折但終有幸一睹她的芳華!
  • 此心安處是吾鄉,心安無故土無他鄉
    此心安處是吾鄉。
  • 蘇東坡詩詞:「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要讀懂這首詞,就需要了解他的寫作背景。這首詞在龍榆生的《東坡樂府箋》裡未作編年,準確寫作時間需要推算,好在顧隨先生《東坡詞說》中說這首詞跟《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所抒寫的感情接近,並且這首詞有「忘卻成都來十載」的話,同樣是十年,所以他推斷兩詞屬稿日不會相差很遠。
  • 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心安處是吾鄉,蘇軾的詩蘊含著怎樣的人生智慧?
    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這首詩的前四句巧妙地以形象、生動、新穎、奇警的鴻雪意象,譬,喻人生漂泊無定、聚散難憑的經歷,蘊含著深刻的哲思,此為全詩的重心所在。
  • 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了東坡先生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換個角度論...
    蘇軾 作為千百年來家喻戶曉的大文豪,蘇軾的生平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熟知你的鄉人中,一言一行都被放大,你可能成為這一簇人關注的焦點,禮節須周全,謙恭少芥蒂,以維持鄉人的認同和接納。當你低頭獨行、目不旁顧,或擠出笑意、點頭示好時,還有歸鄉的溫馨與自適?老家的熟人,鄰裡鄉親,當然是要見,都是熟悉的陌生人;新年的吉語,祈福求安之類的話,當然是要說,都是重複的老套話。
  • 賞析丨蘇東坡,定風波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人生有定氣,處順境不喜,處逆境不懼,該盡時自然盡,不用過分多慮。但蘇軾想不到的是,這只是他在黃州遇到的第一個風波。【 身 定 】吾心安處是吾鄉「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時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此心安處是吾鄉:在顛沛流離中活出生命的色彩
    新黨變法,他看到對人民的盤剝和傷害,他仗義執言上書直言,被貼上舊黨標籤,他被貶;舊黨廢法,他認為變法也有好的地方,應予以保留,新黨不容他,他依然被貶。東坡以其獨立見解,務實精神,為民情懷,成功地把自己置身於兩難境地:老鼠鑽進風箱裡,裡外不是人,兩頭受氣。在政治上,他成功地把自己弄成了一個異類。
  •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此心安是吾鄉
    【閔行之美-誰不憶江南】粉牆黛瓦——此心安是吾鄉 2020-11-24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