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T-39突擊坦克,4座炮塔一起「突突」,還有厚重的裝甲保護

2020-12-24 騰訊網

二戰前很多國家都被多炮塔坦克思想影響,紛紛設計這種張牙舞爪的坦克,蘇聯也不例外,在30年代初期坦克工業取得成就後,許多新型號坦克研製工作也就陸續跟進,其中就有多炮塔坦克,很多朋友知道蘇聯有T-35等多炮塔坦克,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蘇聯還有一款T-39多炮塔坦克。

T-39其實不是標準的戰鬥坦克,它是突擊坦克,其作用類似於三號突擊炮,戰場上主要帶著步兵衝鋒陷陣,用火炮和機槍為步兵打開通道,雖然它也具備與敵人坦克交戰的能力,但不以此為主要任務。

這款突擊坦克本身非常的笨重遲緩,整車重量達到了90噸,在上世紀30年代,還沒有一款如此重量級的坦克正式服役,蘇聯在這方面更是缺少設計經驗,所以很多結構都比較理想化,例如驅動坦克的發動機就是一個大問題,據估計坦克可能只能達到24千米的時速。

坦克的履帶結構分成兩部分,傳統的履帶擁有小直徑負重輪,而在車頭前部另外安裝了傾斜的短履帶,這種設計可能是為了輔助坦克翻越障礙物,就像當時一些裝甲車會在前後安裝額外的無動力小車輪一樣。

T-39擁有4座炮塔,當中為主炮塔,主炮塔前部的車體又安裝另外兩座小型炮塔,主炮塔正後方安裝另外一座炮塔(該炮塔可能是小型炮塔,也可能和主炮塔一樣)。安裝的火炮在當時絕對是一絕,主炮塔內安裝107毫米炮,小炮塔內安裝45毫米炮,其107毫米炮也計劃換成152毫米榴彈炮。

坦克的裝甲讓人哭笑不得,車體和主炮塔正面擁有90毫米厚鋼裝甲,這厚度放在二戰都不算差勁,然而這裝甲卻並沒有保護駕駛員,駕駛員的陣位過於靠前,在車體前部中央突出一個額外的裝甲盒容納駕駛員的上半身,這個盒子可沒有90毫米的厚度,不知道設計師為何這麼不待見駕駛員。在車體和炮塔的側面,裝甲厚度在20~50毫米不等,但車體側面大面積垂直結構,就是一面移動的靶牆。

如此笨重又有這麼多炮塔的T-39坦克,要操作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總共需要12名成員,估計4座炮塔就要分走8人,協調指揮是一個大麻煩。

T-39突擊坦克最終沒有走向實際,或許是覺得它超出了技術承受範圍吧,相關的多炮塔研究讓位給了T-35坦克,最終只有50噸的T-35坦克在1939年前少量生產了60餘輛,也算是有了成果。

相關焦點

  • 史達林的大號雜貨鋪,蘇聯超級重型多炮塔坦克,T—42超重型坦克
    史達林的大號雜貨鋪,蘇聯超級重型多炮塔坦克,T—42超重型坦克 從二十年代末開始,蘇聯在早期的坦克研發上,曾經一度走上了奇葩的多炮塔坦克歪路。
  • 擁有5個炮塔、堪稱陸地巡洋艦的蘇聯坦克——T-35重型坦克
    無論是出於實際戰場需要,還是應對未來的威脅,蘇聯認為自己也需要一款擁有多炮塔和強大突擊能力的重型坦克。但實際上這只是美好想像,T-35除主炮塔能360度旋轉,另外四個炮塔都存在70度的射擊盲區,無法將火力全部集中到一個點上,使得火力突擊能力打了個折扣;而且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何協同指揮5個炮塔作戰,也非常考驗車長的水平和車內乘員的默契;裝甲也是個問題,正面35毫米、側面25毫米的裝甲基本跟一戰水平差不多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正式亮相之後,這種陸上鋼鐵利器-坦克作為一種強大的突擊武器得到了迅速發展。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
  • 「雞肋」般的蘇聯T-35坦克,為何在二戰中沒有組建?
    作為陸戰中的利器,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坦克就得到了發展,世界各國也開始在這一新型武器的後續發展過程中投入巨資。坦克的發源地英國在這些裝甲猛獸上下足了功夫,上世紀20年代中期,英國開始設計多炮塔坦克,以便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提升這些"大傢伙"的火力突擊能力。1926年,英國"獨立式"多炮塔坦克研製成功,進入試驗階段。
  • 新炮塔,新底盤,國產新型輪式裝甲突擊車曝光,一身黑科技
    這款新型戰車與現役裝備相比,外形改動非常大,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外表更威武,整體顯得更厚重。中國現役批量裝備的ZLT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是8X8的底盤,裝備一門低後坐的105線膛坦克炮。全重23噸,長度8米,寬3米,高2.1米。通過水上推進器可在江河進行浮渡。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較強的火力。這次公開曝光的新型突擊車與11式相比,底盤依然採用8X8驅動。
  • 二戰蘇聯KV-4重型坦克,坦克炮都造好了,你卻告訴我沒有底盤?
    蘇聯在1941年4月決定設計建造一款新的重型坦克,這就是後來夭折的KV-4重型坦克的開端,這種想法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在實戰和情報雙重促進下產生的。當時蘇軍總結冬季戰爭經驗,認為蘇軍缺少一種能夠抵擋反坦克武器的重甲坦克,並且這種坦克還要搭載更大口徑的火炮,可以擔負起突擊炮的任務,既可以完成坦克戰,又能充當突擊炮配合步兵作戰。另一件讓蘇軍揪心的事情是情報部門獲得的消息,那就是德國正在研發一種重約90噸級的重型坦克,它將配備105毫米主炮。
  • 英國維克斯坦克的蘇聯衍生版,蘇聯裝甲部隊中堅,T26輕型坦克
    T-26/M1931輕型坦克的基礎參數如下:車長4.88米,寬度3.41米,高度為2.41米,戰鬥全重10.5噸,乘員人數3人,車體和炮塔正面與兩側的裝甲厚度均為15毫米,後部均為10毫米。雖然說數據比較一般,但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還是足夠了。
  • KV1的雙胞胎,蘇聯的KV2重型坦克,突破防線移動掩體誕生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3364字,閱讀約7分鐘KV-2坦克它是蘇聯在二戰初期裝備的一種重型坦克,它全身穿著厚重的裝甲,它體力充沛,它充滿力量感的巨大炮筒,而在衛國戰爭開始的時候它們大部分都被消耗掉了
  • 永遠的經典,前蘇聯T72主戰坦克
    前蘇聯T72主戰坦克在上個世紀被認為是經典的設計。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以說,這款坦克是前蘇聯軍隊大縱深裝甲突擊戰術的影響下的坦克。在這種思路下,前蘇聯認為,除了T64重型高端戰車外,它還需要性能更可靠、更便宜的突擊戰車。
  • 蘇聯BT-SV坦克,除T-34以外另一款傾斜裝甲坦克
    2021-01-15 21:10:53 來源: 旅途中得丹丹 舉報   二戰時蘇聯的
  • 珍寶島的歷史錯覺:T-62坦克裝甲很厚?其實和59式差不多
    與59式等坦克的對比 T-62坦克的裝甲是否厚重,用數據對比一下,就能清晰知曉。對比的坦克,包括T-62坦克、T-54A/59式坦克、T-55坦克和美國M-48A1坦克。 對比這幾種坦克的裝甲防護數據,我們就能發現一個真相——T-62坦克的裝甲防護能力其實和T-54/55、59式相差無幾,僅炮塔正面厚了14毫米(214毫米對200毫米),側面裝甲甚至還薄弱了一點(153毫米對160毫米)。
  • 戰爭末期,盟軍空襲對德國突擊炮設計的影響
    二戰時期,盟軍對德國本土發動了大量空襲,製造坦克裝甲車輛的工廠自然成為了德軍空襲的重點目標。戰爭中後期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也多多少少受到了盟軍空襲的影響。相對於蘇聯坦克來說,德國的同類武器在設計上更為精密,這種思路帶來的好處就是武器規格協調統一,同時期的德國坦克火炮精度也相對較高。德國坦克在很早的時候就裝設了電臺,適合進行大規模裝甲作戰。
  • 珍寶島之戰被繳獲,蘇聯T-62主戰坦克性能如何?
    M60A1越境向蘇聯投降,經過對這輛美制坦克拆解分析,蘇聯專家認為西方坦克在很多性能上已經超越了T55,尤其是火炮威力方面。炮塔同樣採用半球形的鑄造炮塔,只是火炮更大了,炮塔也跟著放大了一圈。發動機也是繼承自T55塔克改型,連裝甲厚度也都差不多!由於重量加大,為了減小對地面壓強,T62的履帶在T55基礎上加寬了一些,這就是T62整個車體設計的基本情況。
  • 15式主戰坦克炮塔用特種裝甲鋼,機器人焊接,方便布置複合裝甲
    最近高原局勢趨緊,雖說各種牽引式火炮、輪式卡車炮和大口徑火箭彈齊備,但是主戰坦克在高海拔地區依然不可獲卻。雖然不能大規模使用,但畢竟在二線地區需要保有一定實力的裝甲預備隊反突擊。
  • 「T-34衝擊」和「虎式恐懼症」輪流上演,蘇聯坦克王牌不如德國?
    不過蘇聯坦克王牌卻有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較弱的T-34/76坦克湧現了多數坦克王牌,而火力裝甲最強的IS-2重型坦克出現的王牌卻少得可憐。這個現象與德國截然相反,後者近一半坦克王牌都出自「虎」式重型坦克部隊。 據歷史資料統計,蘇聯坦克部隊戰績在5輛坦克(和突擊炮)以上的王牌至少有249人,戰績超過10輛的有105人,戰績超過20輛的有29人。
  • 法國FCM F4突擊坦克,針對齊格菲防線研發,最後成了超重型坦克
    在上世紀20年代後期,法國提起了重型坦克的研製計劃,後來考慮到邊界另一邊正在修建的齊格菲防線,重型坦克的一支向突擊坦克發展,預計未來將用於步坦協同作戰,專門攻擊防線上的堅固目標,這就是FCM F4突擊坦克,不過這項研製計劃後來走偏了,發展成了超過百噸的超重型坦克。
  • 它曾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夢魘,有鋼鐵巨獸之稱號——KV-1重型坦克
    1939年初,蘇聯陸軍部為抵禦歐洲戰場的軍事威脅,便授命基洛夫工廠研製重型坦克供一線裝甲部隊使用。同年4月,基洛夫工廠以先前的SMK雙炮塔原型坦克車作為技術藍本,並以提升新式坦克的履帶和炮塔結構作為技術補充,順利開發出KV-1重型坦克。
  • 冬季戰爭中的父子大戰,芬蘭維克斯6噸坦克大戰蘇聯T—26坦克
    冬季戰爭中的父子大戰,芬蘭維克斯6噸坦克大戰蘇聯T—26坦克 蘇聯的t-26坦克是從英國的維克斯坦克延伸而來的山寨貨,而芬蘭的6噸坦克也是購買自英國的維克斯坦克。可以說,它們幾乎是父子關係。
  • 堅硬的鱗都給你:通俗方式解讀蘇聯複合裝甲發展
    所以當時的西方坦克基本上放棄了厚重的裝甲防護,例如豹1,AMX-30等戰後研製的主戰坦克,它們幾乎放棄了裝甲防護,轉而以極高的機動性作為防禦。只有英國人仍然堅持研製並裝備「酋長」這樣的重型坦克。蘇聯人發現,他們裝備的T-64主戰坦克無論是在火力上還是防護能力上都與英國的「酋長」有著很大的差距。
  • 重甲龜速輕坦克,蘇軍眼中的英國「情人節」坦克,瓦倫丁步兵坦克
    這個方案大體上是沿用之前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進行修改的,稍微加強了坦克的正面裝甲,使得坦克總量增加到了8噸。 然後坦克裝備了2座炮塔,主武器是兩挺7.7毫米機槍,引擎依然使用維克斯6噸坦克的阿姆斯特朗4衝程4缸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