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朱 琳
編輯 / 錢亞光
設計 /趙昊然
來源 / Autonews,作者:Hans Greimel
有傳言稱,日產正考慮解除其在三菱汽車公司的控股權。目前,三菱作為與雷諾、日產結成的三方聯盟中的「小弟」,正處於一個微妙的時刻。
三菱深陷赤字泥潭,剛剛啟動一項與日產和雷諾的聯合戰略,以瓜分國際市場,這一計劃將大大減少三菱的全球足跡。
而在業界人士看來,整合是成功的關鍵之際,任何放鬆都可能讓三菱這家規模較小的企業失去競爭力——該公司的銷量僅為日產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
彭博社11月報導稱,日產正在研究出售其持有的三菱34%股權的全部或部分方式,此後,兩家公司的高管都在忙著控制局面。在時任日產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和三菱董事長益子修(Osamu Masuko)的撮合下,日產曾於2016年收購了上述股份。
現在這兩個人都走了。戈恩於2018年被捕,在日本被指控犯有各種財務不端行為,並被逐出了該行業。益子修2020年8月死於心力衰竭。
三菱汽車前董事長益子修和CEO加藤隆雄
彭博社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報導稱,日產正考慮拋售股票,部分原因是為了在試圖擺脫連續兩年虧損而將股票變現。該報告稱,懸而未決的問題是,誰將購買這些股份,以及日產是否能承受此次出售的巨大損失。
彭博社稱,日產持有的三菱股份目前價值9.5億美元(合人民幣62億元),還不到當初收購時的一半。
「絕對不會剝離」
即使日產削減了資本關係,也不一定意味著兩家公司在日本微型汽車和平臺共享等項目上的戰略合作將會結束。
但三菱和日產立即出面粉碎了拆分的猜測。
日產營運長阿什瓦尼•古普塔(Ashwani Gupta)表示,公司「絕對不會」進行剝離談判。
日產發表聲明稱,「與文章中的斷言相反,日產沒有計劃改變與三菱的資本結構。」三菱也發表了同樣的聲明,堅稱「我們沒有討論我們的資本關係,也不願發表進一步評論。我們將繼續在聯盟內部合作。」
就在三菱和日產似乎正步步接近之際,外界出現了兩家公司將分道揚鑣的猜測。
三菱汽車北美分公司已將其美國總部從南加州遷至田納西州富蘭克林,這裡位於日產汽車的地區總部附近,這是新訂單的一個跡象。
根據三方聯盟制定的新的領導者-跟隨者戰略,三菱不僅相信與日產的合作關係,也相信與雷諾的合作關係。雷諾本身持有日產43%的控股權。
出於對雷諾的尊重,三菱執行長加藤隆雄(Takao Kato)準備退出歐洲市場,不打算在那裡推出新車型。而在中國和日本,三菱將在很大程度上讓位於日產。三菱已放棄了任何徵服全球的藉口,而是將根據一項新的「小而美」戰略,專注於該公司在東南亞的據點。
三菱汽車CEO加藤隆雄
在彭博社報導之前,日產汽車執行長內田誠(Makoto Uchida)在10月底的講話中談到了與三菱的合作關係,稱兩家公司正在進行深入討論,尋求在微型車、電動汽車和東南亞地區合作之外的進一步協同效應。
但當談到在北美合作的想法時,他卻表示:「現在,我們沒有討論太多。我們是這樣說的——為了三菱的計劃,他們需要在美國建立自己的戰略。如果他們認為需要日產的支持,那麼我們當然可以支持。因此,每個品牌都必須建立自己的戰略。這是首要的。」
萎縮的美國市場
日產正面臨本財年有史以來最大的運營虧損,三菱的狀況也很糟糕。豐田、斯巴魯和本田等日本汽車製造商在7-9月這一財季均顯示出業務好轉的跡象,而三菱則陷入營業虧損。該公司是唯一一家沒有上調全年預期的公司。
在三菱11月4日的財務報告中,營運長矢田部陽一郎(Yoichiro Yatabe)說,三菱正專注於通過減少批量銷售,來提高在美國的盈利能力。
矢田部表示:「直到去年,儘管我們的盈利能力很低,但為了保持整體銷量,我們發運了大量汽車進行批量銷售。但今年,考慮到盈利能力的恢復,我們決定大幅控制出售給經銷商的批發量。因此,我們的整體銷量與去年相比一直在下降。」
他說,三菱還努力將美國的庫存從2019年水平削減一半。
2020年前九個月,三菱汽車在美國的銷量下滑24%至72617輛,整個行業下滑18%。市場份額僅為0.7%。不過,一線希望是,7-9月歐藍德跨界車銷量攀升60%。
33.5億美元淨虧損
三菱預計,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財年中,營運虧損將達到1400億日元(合人民幣88億元),而上一財年營運利潤微薄。該公司的淨虧損預計將從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淨虧損2.402億美元(合人民幣15.78億元)增至33.5億美元(合人民幣220億元)。
本財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27%,至82.4萬輛,原因是美國汽車銷量預計將下降30%,至8萬輛。
三菱的中期目標是,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財年內,將全球固定成本削減20%。三菱希望通過此舉在下一財年恢復微薄的盈利,並使其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財年的營業利潤率達到2.3%,在截至2026年3月31日財年的營業利潤率達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