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一代偉大的創新藥企長什麼樣

2020-12-22 財新

  【財新網】(專欄作家 李秋實)這兩天開始新一輪的藥品醫保談判,還有剛剛結束被打了骨折價的醫療高值耗材集採,讓產業界和投資圈很擔憂中國創新藥企業的未來。

  剛剛開始三四年的中國創新藥周期就這樣結束了?一邊是剛剛開始如火如荼的創新藥研發,一邊是海水般的商業化醫保降價,中國創新藥企就這樣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怪圈,無法自拔?

  我認為,真正良性的中國創新藥周期才剛剛開始,偉大的新一代創新藥企業將不斷誕生。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貝達藥業為首的中國第一代創新藥企,還有最早堅定轉型的恆瑞醫藥,做了最早的fast follow嘗試,當PD-1的K藥、O藥在美國進入最後臨床階段開始顯示巨大潛力的時候,國內的幾家藥企開始首批PD-1研發。十幾年前,當小分子靶向藥物在EGFR、VEGF等靶點開始顯示巨大市場潛力的時候,恆瑞醫藥開始做阿帕替尼、貝達藥業開始做埃克替尼。

相關焦點

  • 抗病毒創新藥:中外藥企鏖戰新賽道
    新華社上海7月22日電(記者龔雯 何欣榮)《經濟參考報》7月22日刊發題為《抗病毒創新藥:中外藥企鏖戰新賽道》的報導。文章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物醫藥產業備受關注。今年上半年,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生物醫藥的漲幅達到近40%,位居各行業之首。在政策引導和資金推動下,創新藥成為中外藥企的重兵集結地。
  • 復旦張江踐行中國創新藥企使命與擔當
    復旦張江踐行中國創新藥企使命與擔當 2020-07-29 17:52:02
  • 日本創新藥企的崛起與仿製藥企的集中
    根據招商證券統計,2016 年日本以仿製藥為主業的藥企僅剩32家,佔處方藥企業數量的30%左右,佔日本所有藥企數量的11%。從市場份額上看,前六大領軍企業日醫工、澤井製藥、東和藥品、MeijiSeika製藥、陽進堂和日本化學製藥合計佔據了36%左右的市場份額。
  • 微評丨新冠疫苗、跨國藥企數位化創新、首個國產ALK抑制劑
    在當下各家跨國藥企紛紛推進數位化創新之時,億歐大健康也對此事保持長期關注。在前不久的進博會上,億歐大健康聚焦跨國藥企布局,撰寫了跨國藥企的數字醫療「合作經」。與此同時,也通過採訪賽諾菲中國首席數字官賴文德(Ted Lai),試圖窺探賽諾菲在數位化創新布局上的策略。
  • 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疫情促使創新藥企關注抗病毒類藥物,行業...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王曉波11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0第九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經濟論壇之一,本屆中國上市公司高峰論壇以「解碼雙循環 謀局十四五」作為主題,呼應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和新格局。
  • 15家跨國藥企2019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者
    事實上,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 2019年中國的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倒逼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不是價格大跳水,就是市場萎縮,甚至二者同時到來。至此「專利懸崖」正式成為常態。跨國藥企在中國「躺著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
  • 15家跨國藥企去年收入曝光,5家企業兩位數增長,中國是重要貢獻
    事實上,在跨國藥企耀眼的收入背後,來自政策和市場的影響已經發生作用。2019年中國的醫藥衛生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在帶量採購、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倒逼之下,過專利期原研藥不是價格大跳水,就是市場萎縮,甚至二者同時到來。至此「專利懸崖」正式成為常態。跨國藥企在中國「躺著賺錢」的日子宣告結束。
  • 融資中國:高瓴8輪加持,科創板或將迎來第一家三地上市創新藥企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合伙人易諾青表示:百濟神州是一家有靈魂的企業,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堅持做最好的科學和最高質量的創新藥,研發上只做全球最優或最新。通過對百濟神州這樣本土創新領先企業的長期支持,高瓴希望能夠助力中國創新藥企業高質量發展,登上世界一流製藥舞臺。
  • 「高毛利」時代結束 創新成藥企突圍必選項
    創新藥談判鋪開 藥品、耗材帶量採購進入常態「高毛利」時代結束 創新成藥企突圍必選項記者獲悉,國家醫保準入目錄談判日前已告一段落,談判結果或於年底前公布。藥企創新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醫藥行業正在發生極大的變化,在一致性評價、帶量採購、醫保目錄調整,以及註冊制度改革、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快新藥審批等一系列醫藥政策影響下,產業結構加速升級與優化,藥品、耗材原有格局與商業價值鏈被打破重塑,企業轉型已是必然。
  • 跨國藥企接連設立網際網路醫療部門,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能產生怎樣...
    原創 郝翰 動脈網前不久,具相關爆料,輝瑞普強調整了自己的業務結構,重新劃分為三個業務部門,分別是醫院銷售業務、零售業務和創新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業務,直接向大中華區總裁匯報。這也是繼阿斯利康的網際網路醫療戰略項目之後,今年又一家直接推動網際網路醫療項目的跨國藥企。
  • 最新排名出爐,全球1000強藥企恆瑞醫藥位列第21位
    近日,全球投行Torreya公布《全球1000強藥企報告》,報告按估值對全球前1000家藥企進行了排名,恆瑞醫藥以估值690億美元從去年的30名提升至21名,不僅是上榜中國藥企的首位,也是唯一一家闖入前25名的中國藥企。
  • 臨床試驗不理想就轉給中國,跨國藥企拿患者當小白鼠?
    (Bristol-Myers Squibb)向中國醫藥企業轉讓了一款肝癌新藥布立尼布(Brivanib)的中國境內研發和銷售權利。消息一出,不少中國網民紛紛懷疑藥企是在將中國患者當成「小白鼠」,甚至開始批評中國的藥品審評制度。實際上,這純屬不了解醫藥行業而產生的誤解,藥企在向監管機構遞交藥物上市申請前,往往要考慮除了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之外的多種因素:臨床試驗結果不理想,不代表這個藥沒有療效;不在歐美上市,不代表這種藥就有問題。而這種在業內司空見慣的「權利轉讓」,也和藥物最終申請上市沒有必然聯繫。
  • 搶灘登陸高端製劑:中國醫藥創新的諾曼第
    但如同狹窄的敦刻爾克容納不下40萬盟軍,被規範後的市場空間也無法再容納5000家藥企的魚龍混雜。面對50%被淘汰出局的概率,這些藥企開始了生死賽跑與各種轉型實驗。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4年後,當年潰敗英倫三島的30萬聯軍,成了登陸諾曼第成功反攻歐洲大陸的主力。從仿製藥領域大撤退的中國藥企,靠什麼來反攻?
  • 跨國藥企打折季,默沙東、羅氏、AZ在華增速位居第三!
    分拆之後,默沙東優化運營,集中於突破和創新的模式為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前景。羅氏在中國市場,去年兩次擦身「4+7」,卻通過進醫保補位「4+7」所帶來的市場空缺,另闢蹊徑,奪得市場。重心押注,中國成跨國藥企研發重心隨著中國市場與經濟的發展,跨國藥企逐漸將研發重心設立在中國,加速本土新藥研發進程。
  • 好消息:24家藥企加入抗病毒研發後,中國製藥取得三大突破!
    國內已有不少知名藥企採取行動加入抗病毒藥物研發當中,同時,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緊隨其後。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球共同與病毒競速的一系列行動之後,近期中國在COVID-19研發方面率先取得了三大突破。
  • 跨國CRO眼中的中國新藥研發:成本攀升、創新採納率低、患者不足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雖然精鼎醫藥在1999年便進入中國,但這家35歲的跨國CRO企業在近三年的感受最為明顯:之前本土藥企更關注藥物註冊,價格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但現在,本土藥企會更多考慮CRO的品質,以及在全球做臨床試驗的能力。
  • 浪潮之巔,中國創新藥迎來黃金時期
    505(b)(2)屬於改良型新藥申請,由於其研發風險低,投資回報確定性高,深受藥企青睞,其在2019年FDA的NDA/BLA申報中佔比達到57%。CAR-T、基因治療新興療法快速興起,中國是重要參與者。目前中國註冊 357 項 CAR-T 臨床實驗項目,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CAR-T項目林研究最多的國家,未來有望躋身國際第一研發梯隊。在基因治療方面,中國的深圳賽百諾基因在全球第一家獲批基因療法。
  • 武田製藥管線被藥企新秀海森收購,背後有怎樣的戰略新布局
    根據公開的財報信息,作為賣方的武田製藥在收購夏爾之後,已經超過阿斯利康、安進等,成功擠進全球十大藥企。而本次交易中的買方卻是一家鮮為人知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海森生物醫藥。罕見病領域的關鍵在於創新。因此在可預見的將來,武田製藥仍然會將自己的戰略重心落在創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方面。武田製藥自己也在新聞稿中表示,將繼續加碼中國市場,未來5年內將上市超過15款創新藥物。
  • 資本市場成推動藥物創新重要動力
    2020年,對外授權的新藥或在研項目交易總額在1億元美金以上的中國藥企就超過18家。如果說,2006年石藥集團向美國轉讓恩必普軟膠囊專利使用權還是個例,如今中國藥企對外授權已是多點開花,並呈現出多樣性。   展望2021年,我國創新藥審評審批有望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人民金融·創新藥指數」處於上市申請階段的成分樣本中,預計有19個有望在2021年獲批上市。
  • 28個重磅藥進醫保,涉10大藥企
    如今,諾華有超過80多個創新藥物在華獲批(自1987年以來),共計30個藥物(不含新適應症)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17-2020年),未來將在中國提交50個新藥申請(2020-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