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頭條】中小銀行迎大考:會計新準則轉換大限倒計時 業內人士...

2020-12-07 和訊銀行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黃蕾 年關將至,中小銀行「財務語言」大統一進入倒計時。

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的路線圖,所有非上市銀行(主要為中小銀行)將於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我們正在按照財政部要求穩步推進中。」12月4日,一家北方的城商行人士說。此時距離大限還有不到一個月,留給中小銀行調整適用新準則的時間不多。「今年8月,銀行業協會對700餘家中小銀行、村鎮銀行進行了問卷調查,94%的受調查機構已著手開展新準則的轉換工作,但是各機構的進展存在較大差異。」中國銀行業協會總監、財務會計專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艾亞萍告訴經濟觀察報。

艾亞萍介紹,具體來看,有15%的機構已完成轉換工作,53%的機構已開始步入實施準備階段,26%的機構已計劃但尚未實施,6%的機構對準則轉換尚未計劃。

記者了解到,新準則轉換的困難程度因區域及銀行情況而異,部分地區的省聯社、城商行、農商行等存在和反饋的問題更多一些。

基於此,今年9月,艾亞萍所在的財務會計專業委員會已將這份針對中小銀行的調研報告報送至財政部及銀保監會,並向財政部發函,建議政策制定部門充分考慮銀行業實際情況,給予非上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或部分確有困難的機構)延期1至2年執行新準則的過渡安排。

轉換由來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2009年11月頒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資產的分類與計量》(IFRS9)。這一新規從2013年開始執行,簡化了資產分類,即從原來的交易性資產、可供出售投資、持有到期時資產、貸款及應收款4大類變為攤餘成本、公允價值兩大分類。

借鑑IFRS9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需要,我國財政部修訂了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2017年3月31日,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等三項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即「新準則」)。要求境外上市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對於銀行業來說,新準則的實施既符合我國銀行業強化金融監管的方向,也有利於銀行業更好地管理金融工具和更恰當地披露金融工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提高銀行的競爭力。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財務會計系副主任何頂表示,IFRS9的出臺並非偶然。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多國監管層普遍認為此前實施的金融會計準則存在滯後性等問題,為此呼籲建立一套高質量的全球會計新準則,以更好地反映經濟下行現狀並起到危機預警信號的作用。

根據安排,目前上市銀行已全面實施新準則。情況如何?艾亞萍表示已實施商業銀行執行新準則過程中主要存在四方面問題:一是關於金融資產「分類」,部分複雜業務的合同現金流測試較為困難。二是新準則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的計量更多依賴於模型,模型的合理性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銀行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三是金融工具準則修訂後,部分重要財務指標口徑需要進行調整和統一,例如撥備餘額、生息資產、付息負債、淨息差、淨利差等,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四是預期損失模型下的三階段劃分缺乏監管指引,與五級分類之間的關係尚待統一明確。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告訴經濟觀察報,新準則對於創新業務依賴較大的銀行影響會稍大一些,因為本質來講銀行的很多金融資產都是創新業務的產物,如果創新業務規模較大,則新準則帶來的影響自然也更大。不過2019年(新準則)各銀行披露的年報對比2018年(舊準則)來看,會計準則變更帶來的整體影響不會太大,因為銀行(不分大小)的主要利潤是存貸款利差。

非上市銀行實施難在哪

新準則轉換的困難程度或因區域和銀行情況而異。有東部省份的省聯社相關項目組成員告訴記者,他們主要負責IFRS9(即新準則)改造之後的接入項目。12月初在進行模擬數據測試,各個前端系統像資金、財管、票管等都已經基本改造完成,「12月同步測試,計劃是明年1月1日上線。」「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實施進度放緩,但截至目前IFRS9轉換工作進展順利。」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按照規劃,該行應該能按期於2020年12月31日完成新舊準則的切換。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地區的省聯社、城商行、農商行等存在和反饋的問題更多一些。艾亞萍認為,當前新會計準則能否在非上市銀行全面實施,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疫情和國際環境變化給銀行帶來的風險還未得到充分暴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小銀行將面臨資產質量持續下降的可能。我國非上市中小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下屬法人機構眾多(目前全國35家省級農合機構,平均每家下轄法人機構數量64家,河北、河南、雲南、山東、山西等省份下屬法人機構多達上百家),資產質量參差不齊,時值疫情影響期間,部分資產質量較差的機構在切換新準則時因撥備增提,會對淨資產產生較大的轉換壓力,撥備覆蓋率和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一次性達標基本無法實現;我國現有村鎮銀行1640家,大部分村鎮銀行成立時間較短、規模小、業務較為單一,貸款佔資產比例較大,無大型商業銀行以中間業務收入做為緩衝。新準則減值測算中硬性定量指標佔比較大,若按新準則計提資產損失準備,增加幅度較大,對資產質量影響突出,將導致監管指標惡化。

另一方面,非上市銀行技術層面存在的難點導致新準則實施速度減緩,主要反映在系統改造量大、設計改造範圍較廣、數據積累不足、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等方面,另外還有無法準確應用計算模型、投入成本過高、數據質量不高、準確性核對存在難度等問題,因此逐步過渡消化壓力、分段達標,比較有利於銀行未來發展。

財務專家、註冊會計師王耀武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新準則對中小銀行影響最大的應該是信用減值損失。會計科目名稱由之前的資產減值損失變為信用減值損失,即由之前的已發生損失法變成了預期損失法,需要金融企業更加足額提取信用減值損失。換句話說,金融企業提取的信用減值損失可能會比之前的資產減值損失要高,金融資產減值損失會對中小銀行的業績壓力增大。「這樣更加符合會計核算的謹慎性要求,同時也有利於樹立防範金融風險的意識。」

即將實施新準則的非銀金融機構,同樣有著相應的顧慮。「新準則的實施,將使資本充足率等指標在一夜之間發生劇烈的變化。許多金融機構可能突然面臨監管指標不達標的困境。假如監管機構配套措施沒有到位,不知道企業將面臨怎樣的處罰。」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戴林表示,同時他認為當融資合作夥伴看到企業資本充足率突然大幅下跌,也會對公司情況產生擔憂,進而可能瞬間引起影響流動性的連鎖反應。

戴林坦言,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高度依賴實體經濟和消費的捷信消費金融和業內其它機構一樣,今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貸款發放額明顯下跌,融資來源也受到影響。雖然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已明顯企穩回升,但微觀主體的風險還沒有完全暴露出來,「很多微觀企業還沒恢復元氣。」

業內建議設過渡期安排

中小銀行作為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主要提供方,在經濟持續下行、疫情影響升級的嚴峻形勢下,風險正向銀行端聚集。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銀行行長黃毅曾呼籲推遲中小銀行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時間。按現行規定,非上市銀行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從已切換為IFRS9的上市銀行公布的財報來看,許多銀行在不良貸款率下降的情況下,撥備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實施IFRS9將會顯著加大中小銀行的撥備計提。此前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因新冠疫情已宣布推遲巴III的執行時間,因此建議將中小銀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施時間後延1年。

對於如何推進中小銀行實施新準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學院院長、會計學教授李百興在國是論壇專題研討會上表示,會計規則的制定與實施強調信息的可比性,基於此,對於非上市公司建議可以分類推進實施新的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例如非上市企業裡的銀行等金融企業由於系統改造難度較大,實施新準則的影響也較大,可以推遲實施;其他企業,由於系統改造難度並不大,新準則實施的影響相對也較小,並且已經預留了足夠的適應時間,實際上可以統一執行。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則認為延緩新的會計準則實施很有必要。疫情防控形勢下,全球供應鏈產業鏈面臨挑戰。如果明年初實施新的會計準則,會給相關企業增加資金流動性壓力,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中小銀行會面臨資本充足率不足等壓力。同時,一些企業仍受疫情影響,新的會計準則實施會增加企業負擔,影響其還貸能力、償債能力,進而會使金融業如銀行業、信貸業等出現不良貸款率提升和壞帳等情況。設置政策緩衝期有助於經濟穩健復甦,更好地防控金融風險,促進中小金融機構和企業健康成長。

艾亞萍表示,今年9月已將針對中小銀行的調研報告報送財政部及銀保監會,並向財政部發函,建議政策制定部門充分考慮銀行業實際情況,給予非上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或部分確有困難的機構)延期1至2年執行新準則的過渡安排。

上述城商行人士認為如在2020年末切換IFRS9,將對銀行的撥備和資本造成較大影響。「據統計,適用新準則後,28家上市銀行在新準則首次實施日增提撥備比例達到平均15.1%;同時,在首次實施日,上市銀行股東權益皆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鑑於前述原因,希望監管部門將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施時間適當延後,給銀行一定的緩衝時間以實現平穩過渡。」

戴林表示,實施新準則時,監管機構應該考慮社會心理和制度安排方面的影響,做好相應的配套措施,並加大宣傳,給行業相關主體一個更充分的認識時間,提高心理接受度。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新會計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常見問題簡析
    版權聲明 會計雅苑-會計審計資訊平臺。微信公眾號:CHNCPAS,歡迎關注。 會計雅苑轉載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豐言豐語.劉。 2021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全面開始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
  • 上海市財政局關於2021年非上市企業貫徹實施企業會計準則若干問題...
    根據財政部相關規定,已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應當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新收入準則、新金融工具相關準則和新租賃準則等新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收入等系列會計準則」);根據財政部《關於保險公司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有關過渡辦法的通知》(財會〔2017〕20號)規定,符合暫緩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條件的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保險公司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保險公司和其他保險公司
  • 【中小商業銀行專題研究系列四】中小銀行盈利能力分析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逐步應用將使資產減值計提壓力加大。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即企業會計準則22號、23號、24號和37號)實施之前,商業銀行是基於已經發生或者已有逾期前兆的信貸或投資資產來進行減值計提的。2017年,中國財政部修訂發布的新金融工具準則要求企業在金融工具減值準備方面採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意味著商業銀行除了對已發生逾期的金融資產計提減值外,還要根據金融資產信用風險水平引入「三階段法」計提減值,以預測未來將要發生的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來計提準備金。
  • 金融機構數位化轉型成大趨勢 中小銀行為何望而卻步?
    根據中小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深圳)聯盟聯合金融壹帳通、金融科技50人論壇發布的《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20)》(下稱「《報告》」),中小銀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困境,如人才匱乏、組織體系滯後、數據治理能力薄弱等。
  • 用友政務楊小龍 政府儲備物資會計準則意義特殊
    他建議:單位應制定流程並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將各政府會計主體和承儲單位緊密連接起來,以保障準則的順利實施。  以下為中國會計報頭版頭條專題文章《政府會計改革開啟儲備物資核算「新徵程」》的原文摘錄。  近日,財政部發布《政府會計準則第6號——政府儲備物資》(下稱「政府儲備物資會計準則」),規範了政府儲備物資的確認主體和確認條件、計量以及披露原則等會計處理要求,標誌著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 中小銀行覺醒了!70%已成立金融科技一級部門
    這其中,中小銀行面臨的困境更為明顯。中小銀行該如何突破這種被兩面夾擊的困境?《2020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金融科技成為不少中小銀行轉型的突破口,有超七成的銀行設有金融科技一級部門。不過,如何從自身資源稟賦和業務特點出發,找到一條差異化、特色化的道路,中小銀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會計頭條:固定資產一次性稅前扣除倒計時,政策末班車錯過就沒有了
    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2、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稅前扣除,這麼說我們會計人員就不用計提折舊了?別忙著高興。
  • 新收入準則下模具產品的不同會計處理
    自2021年開始,所有企業都將執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下稱「新收入準則」)給企業財務報告帶來諸多影響,財務人員需要根據新收入準則重新規劃會計核算方法。
  • 《中國金融》|周學東:中小銀行金融風險主要源於公司治理失靈...
    為了深化對金融企業公司治理的理解和認識,本刊編輯部策劃「持續完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專題,約請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領導以及專家學者多角度、全方位對如何完善金融企業公司治理進行深入分析。諸多中小銀行的風險,其背後的根源在於公司治理失靈,以及與之相關的金融腐敗和違法犯罪。本文通過深入剖析接管包商銀行這個典型案例,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析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失範的突出表現,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有效範式的幾點建議。
  • 國際會計準則IAS40號關於投資的標準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今天公布了國際會計IAS40號決議《關於投資資產的標準》。IAS40號文件規定了投資資產的會計處理方式及有關要求。  2) cost model: cost model是IAS16號《資產、廠房和設備》的基本處理準則。IAS16號規定,投資資產應貶低價值(少於累計損失)計算。以cost value記帳的企業應公開其投資資產的fair value.  除以增值為前提的情況外,記帳模式不得轉換。《標準》中說,這種轉 換不一定非是從fair value模式轉向cost模式。
  • 回顧「鑫合金融家俱樂部」這7年,中小銀行都經歷了什麼?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銀行之間的相互交流、共享共建顯得尤為重要。於是,2013年10月31日,在南京銀行的倡議下, 65家中小銀行以「資金聯合投資項目」為基礎,共同發起成立了「紫金山·鑫合金融家俱樂部」。
  • 九卦|中小銀行突圍之路:金融科技玩轉新電商
    新一代「虛擬銀行」體系,以及基於銀行自有客戶的電商體系,成為商業銀行頗具客戶經營的突破口。以新網銀行、騰訊系的微眾銀行、阿里系的網商銀行、百度系的百信銀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銀行,自誕生開始就有著很強的技術支撐和創新能力,坐擁天然傳承的網際網路基因和流量優勢,正積極布局非物理網點的「虛擬銀行」搶佔市場和金融用戶。
  • 初級會計知識點匯總!
    初級會計已經進入備考時期。那麼,針對初級會計實務與經濟法基礎,考生又應該著重從哪些知識點入手呢? 結合曆年考情以及今年新大綱的內容,建議考生重點關注以下知識點!
  • 中小銀行上雲「縮影」:花四個月敲定雲平臺,開發周期縮短30%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涵 「今年一季度,華瑞的新移動銀行獲客大幅度提升達468%。」日前,上海華瑞銀行科技部總經理葉寧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倚靠阿里雲的金融科技技術,搭建專屬金融平臺,成效是提升應用系統開發效率,將開發周期縮短30%以上。
  • 【首席視野】西澤研究院趙建:金融周期末端裡的中小銀行——誰將勝...
    這是2016年金融嚴監管之前,中小銀行表內外資產負債表「大躍進」的主導邏輯。中央和監管層當然要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這與長期以來對地方債務的約束和規範是一樣的道理。因此一場轟轟烈烈的金融嚴監管運動就此開始,直接改變了中小銀行的生態。進入2017年之後,銀行業的經營就開始發生嚴重分化。
  • 拉卡拉多維度整合輸出,助力中小銀行打好數位化「翻身仗」
    對於很多中小銀行而言,在內外部壓力不斷加大,生存發展空間被大行擠壓的行業背景下,藉助金融科技加快數位化轉型步伐,成為改善生存環境、實現突圍的必經之路。相較於大中型銀行和新型網際網路銀行,我國地方中小銀行數位化轉型總體處於初步探索階段,在體制機制、技術應用、數據治理、生態合作、風險疊加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
  • 中關村銀行行長楊新軍:場景智慧金融 中小銀行的「思變」之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中關村銀行行長楊新軍:場景智慧金融,中小銀行的「思變」之路11月11日,北京中關村銀行行長楊新軍出席「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中小機構主題論壇」,發表題為《場景智慧金融:中小銀行的「思變」之路》的主題演講。
  • acca和會計證那個值得考?
    acca和會計證那個值得考?  最近有同學在問acca和會計證考哪個比較好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一、acca和會計證哪個值得考?>  6 科專業課+1 科大綜合  約2 年至 5 年考完(3 至4 年為多數)  參加考試條件:本科畢業  成本:培訓+教材+考試+考試相關差旅等=¥3,000  最大優勢:中國審計報告須由 CICPA 籤字生效  適合人群:無ACCA 證書者,欲在中國大陸跳槽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大型外企、大型國企、優秀民企;已考
  • 周學東:中小銀行金融風險主要源於公司治理失靈——從接管包商銀行...
    諸多中小銀行的風險,其背後的根源在於公司治理失靈,以及與之相關的金融腐敗和違法犯罪。本文通過深入剖析接管包商銀行這個典型案例,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析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失範的突出表現,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有效範式的幾點建議。
  • 會計專碩是不是很難考?想考個211院校大概需要多少分?
    會計專碩是培養能夠系統掌握現代會計理論與實務,具備會計工作領導能力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專業。由於適用崗位廣泛,薪資待遇高,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考研專業之一。會計專碩考兩門課,包含英語二和管理綜合(初數、邏輯、寫作)。滿分是3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