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王甜甜:在西藏村小當上了「孩子王」

2020-12-22 新京報網

王甜甜老師人比她的名字還要甜。這個畢業一年的「95後」教師剛剛滿24歲,在西藏最東邊的巖比鄉,她是鄉中心小學唯一的漢族老師,也是年紀最小的教師。剛入學的學生聽不懂漢語,她手舞足蹈地講起了語文課;碰到留守兒童內向寡言,她就把逗樂他們當作每天的目標。同事們說她像孩子們一樣幼稚,而學生說她像姐姐一樣溫柔。教師工作一定意味著「奉獻」嗎?對王甜甜和她的學生們來說,這是一場孩子與「孩子王」之間的「相互成全」。

 

王甜甜(圖片中),1996年出生,甘肅天水市張家川縣人,畢業於拉薩的大學,現任西藏昌都市江達縣巖比鄉小學語文老師。受訪者供圖


需要手舞足蹈的語文課

 

9月第一個星期三,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巖比鄉小學,二年級晚自習是語文老師王甜甜上的。在西藏,小學秋季開學的時間都很早,今年受疫情影響,開學時間錯後到了8月23日,到了9月初,王甜甜的語文課本已經講到了第二單元的第一課。配套的語文練習冊姍姍來遲,前一天晚上才被送到學校,到了當天的晚自習,帶著孩子們做習題趕進度就成了王甜甜上課的重點。

 

好在孩子們已經不會像一年前那樣,對這位學校裡唯一的漢族老師所講的話一知半解了。那時候學生們剛入學,有的還聽不懂漢語,急得王甜甜在講臺上用起了最原始的表達方式——靠肢體動作,對著那些一臉疑惑的孩子,她甚至需要手舞足蹈起來,哪怕一開始只是為了表達「你叫什麼名字」這樣簡單的意思,也需要用手比畫,還要表現出一臉「疑問狀」的表情。

 

王甜甜回想起這段經歷來,倒是覺得自己很難為情,又很好笑,「有時候講課的內容需要通過肢體表演來完成,我當時想,孩子們看我應該就像看戲一樣。」

 

在孩子們最初的印象裡,這個個頭不高的老師雖然有一張稚嫩的娃娃臉,可陌生的氣息,加上初見面時從她細細眉眼裡透露出的嚴肅,還是讓大家覺得王甜甜「好兇」。然而王甜甜剛來時表現出的手足無措,也讓學生們意識到——這位看上去很嚴厲的老師也需要幫忙,於是漢語基礎稍好的學生主動當翻譯,當這一屆的孩子步入二年級後,漢語已經難不倒絕大多數的學生了。

 

學生們在黑板上寫字給王甜甜老師加油打氣。受訪者供圖


不同於能夠慢慢消失的語言屏障,王甜甜覺得孩子們面對的關卡其實更多。二年級語文教材曾有一個課時需要運用量詞描繪場景,在講述課本中的「一叢翠竹」時,課堂進度卡了殼,「孩子們不知道翠竹是什麼,就只是眼神懵懂著望著你,沒辦法嘛,他們都沒見過竹子。」所以即便王甜甜把這個詞語延展開,或者用形容詞去解釋,效果都並不好。

 

好在教室裡的電子屏幕幫了忙,王甜甜把竹林的照片放在屏幕上,「這就是竹子了,是大熊貓最喜歡的食物,對不對?」王甜甜覺得自己在當語文老師的時候,也像是孩子們的常識老師,需要隨時隨地為他們科普,帶他們觸及從未抵達的世界。

 

「我好想當班主任啊。」王甜甜說自己的同事自從當上班主任,就很難再見到她的人,「不是在打掃教室衛生,就是在整理學生的個人衛生,總之一天到晚都圍著教室圍著學生轉。」當班主任這麼辛苦,為什麼還想當班主任?「我天天和他們在一起,就能更了解他們了啊,還可以隨時把我知道的有趣的事物都告訴他們。」

 

來校路上曾荒無人煙

 

想當班主任的王甜甜,初到巖比鄉中心學校時,哭了一路。沒什麼特別的原因,王甜甜說就是落差感太大了,「想逃」。

 

王甜甜的家鄉在甘肅天水市張家川縣,2019年王甜甜從拉薩的大學畢業後,直接參加了西藏自治區的公招考試,跟著就來到了位於西藏最東側的鄉鎮——昌都市江達縣巖比鄉。

 

從昌都市到江達縣的這一段距離不算太遠,230公裡,客車卻走了6個小時。在川藏公路北線,國道兩側景色壯闊但也原始,在海拔3500米以上,雲霧在重重山腰間騰起,公路顯得渺小而淡薄。王甜甜沿著國道一路向東,漫長的時間一點點擊潰了她的心理防線,「有的路段太難走了,那些山也都是光禿禿的。來之前我想過這裡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這個地方比我想像中更貧窮。」王甜甜說貧窮到一路上目之所及,荒無人煙。

 

當天傍晚,這輛車堪堪駛入江達縣。這裡距離巖比鄉中心小學還有128公裡,王甜甜暫時落腳在了縣城,晚上她躲在被窩裡哭,眼淚浸溼了耳邊的碎發,心裡想起臨走前親哥哥得知她要去那麼遠的地方,和自己置氣,也想到家裡親戚們的勸告,「他們一個勁兒地讓我在拉薩市找個文職工作。」

 

赤列旺修是巖比鄉小學的副校長,他還記得這位年輕老師初來乍到時的不適應,「去年以前,我們這裡用電很困難,而且信號也不好。鄉鎮很小,直到現在交通也不是很便利,老師們大多數時間是待在學校裡,因為沒有車子嘛。」對於青年教師而言,與其說不適應貧窮,不如說是不適應孤獨。赤列旺修說這是每一位來這裡的青年教師都需要經歷的階段,「對於甜甜老師來說,這個階段可能還會因為她最初不懂藏語的關係,而更難度過。」

 

當一個孩子成為「孩子王」

 

生於1996年的王甜甜是家裡的小女兒,也是巖比鄉中心小學年紀最小的老師。她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提到每天最期待的就是中午放學後端起飯碗,吃自己最喜歡的飯菜,「但在當時,十有八九都會撲空,家裡人都去地裡幹活了。我就只好鑽進廚房,為大家做一些簡單的飯,馬上吃完就要立刻回到學校去。」

 

就是這樣一個一直想要被人照顧的人,也開始需要照顧別人了,當了老師之後的王甜甜也在一點一點改變著。

 

寄宿制的鄉村小學中,孩子需要陪伴,除了批改作業和吃飯睡覺的時間,她就全天和學生們待在一起;碰到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寡言內向,她把每天逗他們笑一次作為目標;一下課了孩子們圍著她想做遊戲,她就乾脆和學生們一起比賽蹦高,在操場上翻跟頭,互相教對方幾首漢語或藏語歌。

 

王甜甜(右二)和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耍。受訪者供圖


王甜甜跟自己的學生們說,「課上的時候我們是師生,但是課下咱們絕對是朋友,你們可以叫我姐姐,但是一定不要叫我『阿姨』!」今年過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她發了一條朋友圈,說這是和孩子們彼此陪伴的第一個兒童節。

 

事實上,全校有238名孩子,連同事們都覺得王甜甜是學校裡的第239個「小朋友」。同事們叫她「傻白甜」,王甜甜孩子氣般地表示不願接受。副校長赤列旺修也覺得這位年輕的教師帶著孩子般的心性,他談及甜甜老師很幼稚,卻也說這並不是件壞事,「青年教師上課對比老教師會更加靈活,課堂上她非常細心、也很認真,課下孩子們追著她,像個孩子王似的,也能看出學生們非常喜歡她。」

 

很多稚嫩和純真在成人的視角下,難免會覺得幼稚。而在孩子們心裡,卻會因她感受到無限的溫柔。教師公寓距離教學樓很近,學生們追著追著就到了王甜甜的宿舍,王甜甜會順手給孩子們做飯吃,「他們有的第一次來,一進門就會誇我,說『老師你家好好』、『你家好香啊』。」孩子們完全放鬆下來,會跟王甜甜分享自己家裡的日常,「我有個小弟弟,年紀特別小,他可可愛了」;也會置氣一樣說自己和班裡哪位同學鬧了彆扭,「他不好好學習,老師你明天是不是要說說他?」

 

王甜甜有時候假裝抱怨,說「小朋友們一天吵吵鬧鬧,好煩呀!」但聽上去,會發現那仍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嫌棄」。沒有人和王甜甜說過,這所學校的鄉村教師會不會一直需要守護在這裡,老師們又會有怎樣的出路,王甜甜也從來沒問過別人,「那我是不是要了解一下啊?其實我還沒想過自己的未來在哪。」

 

所有付出和收穫都是相互的

 

王甜甜曾經因為工作原因寫過一份自述自己教師經歷的材料。在這份材料中,她語氣輕快,談及原生家庭的部分,也被她簡短帶過,只留下一句「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

 

「幸運有家人的愛護,也幸運於夢想成真,當上了老師。我覺得我父母還是挺懂我的,一直支持我做的選擇。後來再來到這裡遇到這一幫孩子,我們一起生活。唉,所有的一切都煙消雲散了。」王甜甜說,感覺自己也在被孩子們治癒,之前那些經歷,好的、壞的,都被全部拋諸腦後。

 

在這裡,她覺得教育是相互的。她說自己和孩子在相互學習、相互進步,就像她教孩子們漢字,孩子們教她藏語、當她的小翻譯,而那些被她愛護著的柔軟、稚嫩的心靈,也轉化為千百種開朗、淳樸的笑臉,同樣慰藉著自己的心田。

 

王甜甜(右一)和學生們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在自己未曾想過的高原大山裡待了一年,王甜甜發現好像對於自己來說,教師與學生之間其實並沒有哪一方付出的更多,她絕不主動談及「奉獻」,「因為如果說我是在教育孩子『奉獻』了什麼的話,那孩子們也為我『奉獻』著他們的開心。所有的收穫和付出,都是相互的。」

 

當面對「在當下,最希望發生改變的是什麼」這道開放題時,王甜甜的「希望」有好多,有的甚至很具象,她說希望可以讓學生們擁有更加開闊的眼界,希望孩子們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半途而廢,也希望自己的藏語再精進一些,可以和家長們交流。緊接著,她還提到自己的家庭,「希望爸爸媽媽和哥哥們,因為我而生活得更好」。

 

在王甜甜的觀念裡,教育似乎不僅僅是教師們的單向付出,教師的工作也可以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個價值是自己對於學生而言,同時,也是自己對於個體家庭而言的。

 

因為當上教師,王甜甜成了家裡爸爸媽媽的主心骨,支撐著家庭的希望。而在當上巖比鄉中心小學教師的那一刻起,她也寄託著學生們走向更廣闊世界的希望。

 

【同題問答】

 

新京報:目前,你最希望發生的改變是什麼?

 

王甜甜:當然是希望能夠和家長們溝通得更順暢,我的藏語水平還沒有那麼好,每次都需要學生以及藏族老師幫忙溝通翻譯,和家長交流起來特別困難。這點讓我非常挫敗,當然這一點更多的是需要我自己努力。

 

其實想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主要還是希望能夠通過交流,影響到家長們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前幾年我還沒有來學校,聽說每年五六月份,孩子們都會被家長叫回家去挖蟲草,學業也耽擱了。最近這兩年因為鄉鎮政府的一些措施,這類情況有了很大的好轉。我想如果我自己也能和家長們交流,或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些什麼。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陳荻雁

相關焦點

  • 陪伴在鄉村教師身邊的都市白領
    他們起初也曾擔心,僅憑一腔熱情,真的能幫到這些鄉村教師嗎?直到兩種近乎平行的生活交匯在一起,他們發現,這種陪伴就是最大的意義所在。66位陪伴者晚上7點的杭州天色漸暗,寫字樓依舊燈火通明。戴卓偉打開視頻通話,和屏幕對面的王甜甜確認網絡是否暢通。王甜甜遠在四千多公裡外的西藏巖比鄉,這裡信號不好,網絡常常中斷。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訪女「艄公」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尋訪女「艄公」——記海南省儋州市蘭洋鎮番打小學教師王金花  聽說儋州市蘭洋鎮番打小學有位30年划船接送孩子們上下學的女「艄公」王金花,一大早,記者就驅車從海口直奔儋州市蘭洋鎮番雅村採訪她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點亮萬千鄉村孩子的人生夢想 特崗教師的奉獻與堅守
    資料照片 圖③:河北省滄州市孟村回族自治縣肖莊子完全小學,特崗教師翟小飛給孩子們上體育課。新華社記者王民攝 數據來源:教育部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始於2006年,每年公開招考選聘數萬名高校畢業生到中西部貧困縣農村學校任教。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 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很棒
    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1440課時在線英語和音樂課視頻中的小男孩正在做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在線英語課的口語練習。
  • 西海岸新區首屆海村蟹逅·島耳河螃蟹節活動暨「美麗鄉村遊」王臺...
    魯網9月12日訊(記者 劉玉娜)秋日河畔觀盛景,蟹鄉肥美至王臺。9月12日,2020「海村蟹逅·島耳河螃蟹節」暨青島西海岸「美麗鄉村遊·王臺站」活動在王臺街道魏家島耳河精彩開啟。  除此之外,青島西海岸旅遊投資集團還將助力扶持進一步做到實處,在當天啟動儀式上,該集團度假平臺公司與魏家島耳河合作社籤訂線上銷售協議,採用現捕撈-現包裝模式,增添線上銷售渠道,還與京東快遞籤訂戰略合同,多維拉動銷售力度。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
    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圖說:老師線上教學。項目計劃第一年選取道真縣20所鄉村小學試點,為25名優秀的縣鎮教師提供100多節網上示範課和10多天教育專家現場培訓,再由縣鎮優秀老師通過線上支教的方式,為鄉村小學開設960課時在線英語課和480課時在線音樂課,讓鄉村小學課程實現「從無到有」,讓當地師資力量實現「從弱到強」,逐步實現縣內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內部循環。圖說:老師線上教學。
  • 西藏冒險王是「作死」嗎?
    喜歡探險的人對「西藏冒險王」王相軍一定不陌生,他在短視頻平臺上人氣極高。曾經在7年內,無保護自由攀登薩普神山、梅裡雪山、來古冰川、布加雪山等70多座冰川,而這些冰川大多位於艱險的喜馬拉雅山脈上。憑著鏡頭下難得一見的冰川美景和獨特的探險經歷,他的短視頻帳號下,吸引了300多萬粉絲。但近日,傳出他意外墜入冰川失蹤的消息。
  • 千村萬戶看小康|即墨王演莊北村:家門口「奔」出小康路
    □記者 付玉婷 張曉帆 報導 上圖:去年王演莊北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3600元,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 這對夫妻教師紮根我國最北村小,陪著僅剩下的7名孩子
    ——記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北紅小學教師夫妻王忠雷、於晶中國教育報「萬裡邊疆教育行」特別報導組看青年教師夫妻溫暖祖國最北學校學生的故事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北紅小學——我國地理位置最北的村小。王忠雷和於晶,這對平凡的教師夫妻,是學校僅有的兩名教師。王忠雷,10年;於晶,7年。
  • 「西藏冒險王」最後墜入冰瀑畫面曝光!同行人回應質疑
    30 16:25:49 來源: 南方都市報 舉報    昨天(12月29日),話題「西藏冒險王墜入冰川畫面曝光
  • 【2018國務院大督查】國務院第二十六督查組走訪西藏鄉村督查村民...
    &nbsp&nbsp&nbsp&nbsp央廣網拉薩9月6日消息(記者羅布次仁)國務院第二十六督查組8月31日抵達西藏以來,先後奔赴拉薩市多個農牧區,實地調查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以及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 《榜樣·西藏(2020)》第二集——格桑德吉:「秘境墨脫」的築夢人
    她,就是全國最美鄉村教師、被譽為「秘境墨脫」築夢人的格桑德吉。《榜樣·西藏(2020)》第二集:《格桑德吉:「秘境墨脫」的築夢人》在西藏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秘境墨脫」做「學生媽媽」,格桑德吉需要更多的付出——那些年,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在滿是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
  • 鄉村愛情12:經典愛情變了味,3朵花敗給愛情,漂亮村花成為陪襯
    然而美麗如花的4人,在編劇的筆下並沒有收穫完美的愛情,3朵花敗給了愛情,而最漂亮的村花早早下線,戲份少到可憐,只能成為陪襯。王香秀:婚姻反反覆覆成了兒戲《鄉村愛情》系列中,王香秀面對愛情是最現實也是功利心最強的一個人。
  • 示範課教研受鄉村教師孩子喜愛
    2020年12月29日-30日,由廣東省青少年基金會與卓越教育聯手承辦的護燭公益項目·關愛鄉村教師行動,特邀卓越教育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授課名師和教研專家,分別來到派潭鎮中心小學、第二小學開展送教活動,將優質示範課堂帶到鄉村學校,幫助鄉村教師解決期末課程教研問題。
  • 【教師節特輯】餘仁輝:回憶我曾經的鄉村教師生活
    【教師節特輯】餘仁輝:回憶我曾經的鄉村教師生活 2020-09-1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藏冒險王王相軍的遺憾:人生30年愛情沒來過,只有流浪狗相伴
    21:17 來源: 飯小面 舉報   這兩天,千萬網友悲痛萬分、心碎不已,那個大家喜愛的西藏冒險王走了
  • 原來王老七叫王忠誠,《鄉村愛情》中人物的真名你知道幾個?
    從首部《鄉村愛情》開播至今,十多年過去了,劇中的人物像劉能、謝廣坤、王大拿等觀眾早已耳熟能詳。還有一些人物的名字出現得比較少,或者並非真名,比如「徐會計」「趙四」「永強娘」等,他們的真名你又知道多少呢?謝大腳謝大腳是象牙山的「村花」,大腳超市的老闆,也是十裡八村有名的媒婆,最擅長的就是保媒拉縴。只是感情和婚姻放在她自己身上卻有些玩不轉了。
  • 南通通州:飛鴻南傳書 點讚鄉村教師
    他在家陪兒子上網課,耳聞目睹老師們線上教學的智慧、敬業和博愛,感慨萬分,自己就是當年村小裡那些紮根基層,甘為螺絲釘的教育者的受益人。在來信中,他點讚了老師們潛心鑽研、甘於奉獻的精神,細緻列舉了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感人細節,感謝老師紮根鄉村教育,為培養鄉村學子傾注滿腔熱情。這封信早在4月份就已寫好,因為種種原因,直至7月中旬才發出。
  • 宣講進鄉村 慰問暖人心 |阿壩州婦聯赴「兩聯一進」聯繫村、鄉村...
    宣講進鄉村 慰問暖人心 |阿壩州婦聯赴「兩聯一進」聯繫村、鄉村振興指導村開展宣講及走訪慰問活動 2020-11-03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