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探空探水測風浪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2021-01-18 清蒸大螃蟹

2020年8月3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

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儲備了大量探空新技術,與此同時,對系統也進行了持續改進。

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2020年7月的「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且得到了顯著效益。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我國的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也取得重大突破,無人機歷經4小時圓滿完成對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

據介紹,我國最新北鬥探空系統在溫度、溼度和測風等方面的觀測準確性(動態)分別達到0.4℃、5%和0.3m/s,幾乎可以與國際最先進的探空系統進行對標。而進一步優化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則更能提升我國新型衛星導航探空系統在測風和定位方面的整體技術性能。

在水汽探測方面,中國氣象局完成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氣象行業承擔的氣象行業數據處理中心和35個框架網基準站的建設,開發了「北鬥和GPS導航衛星對流層天頂總延遲和電離層TEC準實時數據處理系統」,初步構建了北鬥水汽解算的準業務系統,準實時處理全國175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框架網基準站觀測數據,獲取高時空解析度、高精度的準實時對流層和電離層產品。

該系統

對氣象部門GNSS/MET業務系統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其軟硬體全部為國產,改變了數據處理軟體依靠國外的歷史。

在海風海浪探測方面:

研發了北鬥海風海浪探測系統,成功實現了颱風期間海風海浪的準確探測和示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在海上缺乏有效觀測手段,以及觀測資料匱乏的情況;

構建了北鬥氣象預警發布系統,該系統集災害預警、氣象預報、科普宣傳、監管功能為一體,能夠實現自主運行,可作為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各省份自建預警平臺的發布通道,從而形成立體式一站式全方位服務體系;

北鬥通信已廣泛用於各地氣象部門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站的數據傳輸。

中國氣象局接下來將建造北鬥海風海浪監測站,提升北鬥探空技術,進行地基GNSS/MET站的北鬥升級改造。

隨著北鬥三號系統的建成開通,氣象行業將提供創新和優質的專業應用服務。

來源:今日北鬥

相關焦點

  • 北鬥探空探水測風浪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北鬥探空、水汽探測、海風海浪探測...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以下簡稱「北鬥探空」)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準業務化運行。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積累了大量探空新技術儲備,並對系統持續改進完善。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今年7月「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效益顯著。
  • 「北鬥+氣象」應用廣效益顯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明祿 簡菊芳 通訊員郭啟雲 塗滿紅報導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運行。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氣象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 【應用】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氣象領域大有可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衛星導航中心研究員楊元喜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迅猛,其應用領域迅速拓展,在氣象領域的應用也將大有可為。       楊元喜對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在氣象領域的應用趨勢做出分析。
  • 「北鬥+」與「+北鬥」 北鬥雙向應用未來助力各領域發展
    今年7月,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向全球開通使用。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鬥系統對國家的國防、經濟、科技等各個層面發展都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在昨天(22日)舉辦的北鬥應用領域相關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未來除了我們常見的導航應用外,北鬥的應用將滲透到社會生活各領域,並發揮其巨大作用。
  • 「北鬥+」與「+北鬥」!北鬥雙向應用未來助力各領域發展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今年7月,由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向全球開通使用。作為國家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北鬥系統對國家的國防、經濟、科技等各個層面發展都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
  • 【導航圈】北鬥氣象監測提高災害預警和應對能力
    同時氣象觀測及數據傳輸又具有採集區域廣闊、觀測點數量龐大;全天候、實時性要求高(尤其是極端環境下);數據量單次少、累計多等特點。且氣象水文數據,關係國計民生、國家安全,還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要求。為此作為對國家地面氣象觀測網的補充,全國各地相繼建成以不同氣象要素為觀測對象的區域自動氣象觀測站。也正是基於以上特點,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越來越多的被應用於氣象數據傳輸監測。
  • 湖南北鬥產業相關企業數量過百家 「北鬥+地質災害」應用趨於成熟
    與會人員現場考察了湖南北鬥微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湖南聯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北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北鬥安全監測預警方面各自的特色和應用情況,通過相關應用案例了解了北鬥安全監測預警在自然災害防治中的優越性和精準性。會上,三家企業代表做了產品推介,望城區應急管理局作為用戶單位,圍繞「望城區北鬥+公共安全綜合監測預警平臺」的運維情況和應用感受做了細緻講解。與會人員進行了廣泛深入地交流探討。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5G賦能北鬥,應用前景可期
    11月26日消息(林想)在今天召開的「2020世界5G大會」上,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表示,北鬥系統已經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氣象測繪、通信系統等領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惠及國計民生。同時,他指出,隨著5G時代的到來,衛星導航和移動通信這兩大基礎設施的融合加速,前景可期。
  • 「北鬥」來了!舟曲氣象監測更「智慧」
    「北鬥」來了!這是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舟曲氣象現代化水平發展的重要標誌,氣象監測能力現代化的飛速發展,也是近10年來舟曲氣象發展變化最大的地方。」原舟曲縣氣象局局長魏新功感慨地說。 據甘南藏族自治州氣象局《關於舟曲「8·8」 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局地強降水引起山洪暴發,是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發生的直接原因。
  • 「北鬥+大健康」應用生態體系逐步完善
    來源:中國新聞網「醫療設備生產端如果融合北鬥等智能系統,可以開發出更多的功能,實現更多的應用。」12月22日,北鬥+大健康產業專家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相關話題,共同為北鬥與衛生健康領域未來的深度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 基於北鬥技術的無人駕駛或在成都率先得到應用
    「未來,北鬥應用會嵌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場景,甚至像水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11月23日,為期3天的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成都舉行。應用越來越廣泛「北鬥」就在你我身邊北鬥衛星遠在天外,應用卻近在身旁。首先,「北鬥」的定位、導航功能廣泛應用在地圖導航、外賣點餐、網約車等領域。因此,一部智慧型手機,可能就包含不少基於北鬥的應用。
  • 《原神》北鬥背景是什麼 北鬥背景介紹
    她性格耿直豪爽,行事乾淨利落,在璃月港有著相當高的人望,出身漁家,北鬥卻擁有不輸任何領導者的氣魄,是深受下屬信賴的大姐頭。她雷鳴般的威嚴之氣,甚至能與狂風巨浪匹敵。 北鬥和她的船隊成名已久,卻始終保持著最初的個性和原則。她是性情中人,只要他人誠摯相待,她也會將全部真心交付予你。 對北鬥來說,朋友、逸聞,美食美酒,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寶藏。
  • 綿陽加速打造北鬥衛星應用產業功能區
    在先人一步地推動北鬥衛星應用產業發展中,作為我省衛星應用產業發展重點區域的綿陽,繪就北鬥衛星應用產業2020—2022三年培育方案,意欲在推進「北鬥+」融合創新與「+北鬥」時空應用中,打造西南第一、國內一流的北鬥產業集聚地。●九洲領銜:綿陽北鬥衛星應用產業初步建成了從「市場跟蹤—產品研製—應用服務」的產業發展模式。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講座紀實在本次的講座中,陳良博士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為主題,從衛星導航系統的科普開題,循序漸進地為在場師生回顧了北鬥系統的發展之路,最後落腳於北鬥的應用發展展望。目前的衛星導航系統主要分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區域衛星導航系統。
  • 北鬥耀星城
    「隨著北鬥三號全球組網,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也將迎來歷史性機遇。長沙北鬥企業在應用上『搶佔先機』。」長沙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沙市航空航天(含北鬥)產業鏈鏈長張智勇指出。政策保障方面,長沙出臺《長沙市關於深化北鬥應用的若干政策》,將每年設立1億元北鬥應用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北鬥在智能網聯汽車、地理信息兩個領域的應用示範、市場拓展、研發創新和平臺建設。產業布局方面,長沙市基本形成了以「長沙創建北鬥產業示範園區」為目標,以長沙高新區為核心,天心經開區、開福區均衡分布的產業發展布局。
  • 面向未來,北鬥應用只受想像力限制
    北鬥二號系統首發衛星上便搭載全國產化星載原子鐘,並實現「雙鍾」相互備份,衛星可靠性和在軌壽命大幅提升。——消除缺「芯」之憂。缺少「中國芯」,一直是困擾我國高科技領域的一塊「心病」。對於北鬥系統應用和產業化來說,擁有國產晶片,對於確保應用安全和獲得產業發展主動權至關重要。
  • 北鬥RDSS短報文應用於氣象監測站解決方案
    利用氣象監測站監測氣象的實時變化是必不可少的。而利用物聯網雲平臺可以實現實時的監測,智能、精確穩定。為智慧城市建設、運行、管理提供氣象保障服務。北鬥物聯網監測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傳感器、北鬥系統等信息感知設備,按約定的協議連接起來,利用北鬥RDSS實現無距離限制的數據傳輸,數據監控,實時的採集和控制管理。
  • 中國—東協北鬥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行
    中新網廣西新聞11月27日電 11月26日,中國—東協北鬥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行。  本次論壇以「產業新發展,融合新生態」為主題,聚焦衛星通信、北鬥導航等技術創新、融合應用、產業發展等重要話題,謀求產業發展新思路,推動中國和東協各國衛星應用領域的深度交流合作。
  • 中國-東協北鬥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行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26日(記者 謝琳琳)11月26日,中國-東協北鬥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論壇在南寧舉行。本次論壇以「產業新發展,融合新生態」為主題,聚焦衛星通信、北鬥導航等技術創新、融合應用、產業發展等重要話題,謀求產業發展新思路,推動中國和東協各國衛星應用領域的深度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