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8月3日上午,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新聞發布會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布會上提及到了關於北鬥系統在氣象探測方面的應用。事實上,氣象領域是最早應用北鬥系統的重要領域之一,已形成北鬥全面應用新局面。
其中,我國北鬥探空系統技術達到國際主流技術水平,北鬥水汽探測已經準業務化運行。
在北鬥探空方面,自2008年以來,我國開展了多次探空比對試驗,儲備了大量探空新技術,與此同時,對系統也進行了持續改進。
中國氣象局新型北鬥導航探空系統在2020年7月的「海燕觀測試驗計劃」中得到應用,且得到了顯著效益。在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我國的高空大型無人機海洋綜合氣象觀測試驗也取得重大突破,無人機歷經4小時圓滿完成對颱風「森拉克」外圍雲系的綜合氣象觀測任務。
據介紹,我國最新北鬥探空系統在溫度、溼度和測風等方面的觀測準確性(動態)分別達到0.4℃、5%和0.3m/s,幾乎可以與國際最先進的探空系統進行對標。而進一步優化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則更能提升我國新型衛星導航探空系統在測風和定位方面的整體技術性能。
在水汽探測方面,中國氣象局完成了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氣象行業承擔的氣象行業數據處理中心和35個框架網基準站的建設,開發了「北鬥和GPS導航衛星對流層天頂總延遲和電離層TEC準實時數據處理系統」,初步構建了北鬥水汽解算的準業務系統,準實時處理全國175個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框架網基準站觀測數據,獲取高時空解析度、高精度的準實時對流層和電離層產品。
該系統
對氣象部門GNSS/MET業務系統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其軟硬體全部為國產,改變了數據處理軟體依靠國外的歷史。
在海風海浪探測方面:
研發了北鬥海風海浪探測系統,成功實現了颱風期間海風海浪的準確探測和示範應用,在某種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在海上缺乏有效觀測手段,以及觀測資料匱乏的情況;
構建了北鬥氣象預警發布系統,該系統集災害預警、氣象預報、科普宣傳、監管功能為一體,能夠實現自主運行,可作為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各省份自建預警平臺的發布通道,從而形成立體式一站式全方位服務體系;
北鬥通信已廣泛用於各地氣象部門山洪地質災害氣象站的數據傳輸。
中國氣象局接下來將建造北鬥海風海浪監測站,提升北鬥探空技術,進行地基GNSS/MET站的北鬥升級改造。
隨著北鬥三號系統的建成開通,氣象行業將提供創新和優質的專業應用服務。
來源:今日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