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造的這幾款武器都很實用!盟軍稱其「戰車噩夢」

2021-01-09 大江觀天下

二戰時期,德國經濟復甦,軍事實力強大,戰爭中使用的武器大多都很好用。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二戰時,德國製造得比較實用的武器吧!

首先要說的就是在二戰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一款手槍。魯格P08手槍是德國改進的半自動手槍,這款槍具有代表性,在停產前,德國至少生產了2百多萬支,由此足以看出,德國對魯格P08手槍真的是十分喜愛了。

這款手槍可以使用兩種子彈,按照槍換長度來來分,魯格P08手槍可分為5種類型,其中炮兵型魯格P08手槍不僅準度高,可以在2百米內準確命中目標,是魯格P08手槍中最好用的一款。而且,這款槍彈匣可裝8發子彈,彈鼓可裝32發子彈,是一款威力較大的自衛型武器。可惜的是,魯格P08手槍結構複雜,生產要求和成本都很高,不適合戰爭大批量生產,因此,1942年,魯格P08手槍就已經不再批量生產了。

說完手槍,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二戰時期,德國士兵使用最多的衝鋒鎗。MP40衝鋒鎗是德國在一戰時期的得意之作,不僅性能良好,而且,還便於大批量生產,在一戰時期發揮了巨大作用。MP40衝鋒鎗有32發子彈,其槍託可以摺疊,拆卸也十分方便,零件互換性也比較好。總體來說,MP40衝鋒鎗體積小,重量輕,火力大,便於步兵和傘兵隨身攜帶,是一款代表性很強的衝鋒鎗。

MG42通用機槍被稱為「希特勒電鋸」,這款槍射速很快,而且,換槍管只需要幾秒鐘,十分方便。MG42通用機槍最快射速可達每分鐘1200發,平均下來1秒可以發射20發,因此,這款槍耗彈量特別大。德國使用MG42通用機槍的士兵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如果貿然使用,不僅浪費子彈,還會損耗槍管。

說到槍,不得不提的就是毛瑟98K步槍。毛瑟步槍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有效射程在8百米左右。毛瑟98K步槍產量巨大,據不完全統計,德國至少生產了1千4百多萬支,是輕武器中產量最多的武器之一。早在一戰時期,德國就已經將毛瑟98K步槍裝備到陸軍中。隨著後期不斷改進,毛瑟步槍火力和供彈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毛瑟98K步槍射擊精準,槍身還可以加裝多種裝置。對於訓練有素的狙擊手來說,如果給毛瑟98K步槍加裝好一點的瞄準鏡,那麼狙擊1千米以內的目標,幾乎沒有太大問題。除了瞄準鏡,毛瑟98K步槍還可以加裝榴彈發射裝置,安裝後,毛瑟98K步槍就可以發射高爆榴彈和穿甲榴彈,威力倍增。

隨著戰爭局勢轉變,毛瑟98K步槍成產越來越簡單,質量也大不如從前。半自動步槍、自動步槍出現後,毛瑟98K步槍逐漸被替代。儘管不在戰場上使用,但是毛瑟98K步槍成為了一款經典武器。

最後要說的這一款武器,是德國在二戰中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發射器,這款武器在戰場上十分實用,盟軍稱其為「戰車噩夢」。這款反坦克武器威力大,射程遠,士兵肩膀扛著就可以發射榴彈。

「戰車噩夢」口徑88mm,重量僅有9公斤,加上火箭彈等,整體重量不超過15公斤,屬於質量較輕的反坦克武器。這款武器射程近2百米,貫穿力較好。一戰期間,步兵想要對抗坦克,只能依靠重型火炮。隨後,反坦克步槍出現,可以擊穿中小型坦克的裝甲,各國也紛紛研發反坦克武器。

德國在與蘇軍對抗時,遭到對方新式坦克攻擊,因此,德國研發了威力特強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實戰中,德國反坦克武器僅需1發子彈就可以摧毀敵方坦克,盟軍採取多種方式開對抗「戰車噩夢」,但收效甚微。儘管這種武器威力強大,但使用時很容易暴露位置,而且發射時會產生大量濃煙,這給操作人員帶來諸多不便。

相關焦點

  • 二戰德意志的鐵拳,盟軍坦克的噩夢,現代反坦克火箭筒的鼻祖
    而德軍步兵師只有數量很少的自行火炮和反坦克炮,因此在很多的時候,德國步兵在沒有任何重武器的情況下遭遇強大的蘇聯坦克部隊,傷亡累累。德國軍方強烈需要能夠由步兵攜帶的輕型反坦克武器。其中「鐵拳」60使用最為廣泛,它有了更加實用的60米最大射程,但初速僅為45米/秒。為了達到更高的速度,後來其身管的直徑增加到了5釐米,發射藥增加到134克,並改進了準星和扳機結構。「鐵拳」60型全重6.1公斤。
  • 二戰德國K-5型列車炮,讓盟軍害怕的鐵道怪物
    而所有這些列車炮中,德國的K-5型列車炮無疑是列車炮家族中的佼佼者,在二戰的戰場上,德國軍隊曾經憑藉K-5列車炮在義大利安齊奧抵抗盟軍進攻長達4個月,差一點把登陸的盟軍全部趕下海去。而當時被盟軍稱為"安齊奧快車"的,正是這樣一門K-5列車炮。
  • 這把希特勒的電鋸,綽號德國撕布機,成了盟軍步兵的最大夢魘!
    近代以來,槍械成為了戰爭陸軍所使用的核心武器,步兵手中的步槍精度和殺傷力也在逐漸提升,而槍械除了殺傷性和精準度外,另外一項可以大幅強化的性能方面就是射速了,強調射速的槍械類武器代表就是機槍。而在人類最大的一場衝突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人就曾將機槍射速提升到了極致,這就是大名鼎鼎的:MG-42通用機槍。MG-42是納粹德國於1942年開始在軍中服役的一款機槍,採取和前一代MG-34通用的7.92mm子彈,即使這款槍械僅僅只在德軍軍中服役了3年,但是給盟軍士兵帶來的恐懼是任何一款其他槍枝所不能帶來的,其衍生型至今都仍然還在世界範圍內的某些國家或地區所使用。
  • 二戰時,德國有哪些較先進的武器?「希特勒的電鋸」必是其中之一
    說到二戰時德國的先進武器,就不得不說一下德軍的通用機槍。一戰的失敗不僅讓德國的軍隊人員編制受限,還失去了領土的歸屬權和武器的使用權,受約於一戰後《凡爾賽條約》的影響,水冷式的馬克沁機槍不再被允許製造,這樣一款大殺器被禁止使用,可以想像一下德軍的心理陰影面積。
  • 盤點二戰德國8輪重型裝甲車的幾個變型:輪式步戰車的先驅
    最終,德國兵器局挑中了布森廠的設計,兩輛原型車於1942年面世。該車基本達到了德軍方的要求,全重12噸,最高時速80-90千米,原型車安裝有20毫米機關炮和MG34/42機槍。被命名為Sd.Kfz.234重型裝甲車,後來在它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各種改裝,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變種。這些重型輪式裝甲車可以說是現代輪式戰車的先驅,影響極為深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 二戰德國的E系列戰車計劃,小到牽引車,大到140噸的移動要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坦克不管是在裝甲防護還是火力方面,都有著過人之處,其實力是不容小覷的。但凡事都有相反的一面,德國人在精益求精的同時,也造成了坦克生產緩慢、成本高、維修困難等問題,到了戰爭後期,這中現象則更為明顯。
  • 怠速運行:二戰德國戰車柴油機的艱難發展
    原創 鍋爐房老王 尼伯龍根工廠 今天  與汽油機相比,柴油機具有扭矩大、結構簡單、油耗低、冬季不易凍結等諸多優點,更適合作為戰車發動機使用。然而,二戰期間的德國坦克卻沒有任何一款裝備柴油機的型號,很多軍迷對此頗有微詞——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德國將大部分的柴油都調撥給了海軍,滿足船用發動機的需求,其實並不是這樣。
  • 傳奇色彩戰車成品展示 - 德國虎式①型戰車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最著名、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坦克之一。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德軍乘員之間稱其為「無敵坦克」。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敵軍坦克和其它裝備,在對手心中樹立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
  • 德國二戰就能製造重達1.8巨型炸彈,工業強國值得我們思考
    從德國二戰軍事力量,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真正的強國必然是工業強國和實業強國,虛擬經濟或地產經濟是無法製造出優秀戰鬥機和軍艦的,美國軍事專家戴維斯裡卡曾如此評價。當我們驚訝德國竟然可以製造出逆天的v2飛彈時,其實我們忽視了他背後無數的工業專家和實體在支撐其誕生如此多的科學家和設計大師。
  • 二戰德國九號、十號坦克,為了忽悠盟軍編造的坦克
    二戰打到1944年時,德國國內的工業生產已經很難支應前線了,尤其是坦克部隊,在盟軍的數量攻勢面前損失慘重,工廠生產難以補足前線的損失。不過德國坦克並非完全沒有優勢,更強的單車戰鬥力就是最明顯的長處,這也是盟軍最忌憚的地方,一直在緊密的關注德國新式裝甲武器的研發。
  • 二戰最費時費力的無用產物,德國豹式炮塔碉堡,雞肋般的武器
    二戰期間,為了將武器能力發揮到最大化,"廢物利用"一直都是各國軍隊戰鬥第一法則。除了財大氣粗的美國,其他的國家都希望將武器運用到最關鍵、最實用的地方中去。不過在這些"廢物利用"的武器當中,有一款武器卻一直被後世稱為雞肋。雖然在實戰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總體上依然是被外界稱為無用之物,它就是著名的豹式炮塔碉堡。
  • 二戰德國Flak 41高射炮,為何盟軍慶幸它沒能完善並大量服役?
    二戰德國軍隊儘管有37手拉機這樣「蹩腳」的高射炮,但他們的20毫米、88毫米、128毫米等幾個口徑高射炮卻出乎預料的強,綜合作戰性能在當時也是世界前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二戰德軍防空炮體系中幾乎沒有提到中口徑偏小的防空炮,難道德軍在37~88毫米之間不存在這類口徑防空炮嗎?
  • 二戰德國「黑科技」,一架被盟軍稱之為「地獄蝙蝠」的火箭戰機
    儘管它們並不成熟,也不實用,但這些未來科技卻為後世武器發展奠定了基礎,使戰後軍事技術出現井噴。如馮·布勞恩的V2飛彈,成為後世飛彈的鼻祖;梅塞施密特的Me-262戰鬥機,將飛機帶入噴氣時代。當然,這裡還有一位身材胖胖萌萌,速度一鳴驚人,兼具先進科技與設計,被盟軍驚呼為「地獄蝙蝠」的Me-163 Komet(彗星)火箭戰鬥機,也同樣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 誰知盟軍「諾曼第」傷亡巨大,都是登陸速度惹的禍
    據英國軍事專家分析說,其造成盟軍傷亡最大原因就是搶灘速度過慢,時間太長,搶灘的步戰車和艦艇被彈面積太大,造成了士兵長時間暴露在德國火力之下。英國軍事專家稱,雖然當時美軍和盟軍都有裝備LVT1兩棲車,但是,該車戰鬥全重14噸,水上最大行駛速度僅10千米每小時,陸上最大行駛速度也才19千米每小時,所以,從兩棲攻擊艦下水到攻上灘頭,海上行駛時間多達20分鐘以上,暴露給德軍火力時間太長。
  • 性價比極高的裝甲獵手,德軍38式驅逐戰車
    Pz.38(t)輕型坦克在二戰前期的實戰中表現出了十分優秀的性能,在德軍標誌性的「閃電戰」中,這種坦克憑藉其超強機動能力每天可推進百裡左右,幫助德軍裝甲部隊衝擊敵軍陣地,並在防線處於撕裂狀態時迅速對慌亂的士兵進行分割包圍。然而在二戰中期面對盟軍的重型坦克時,38T坦克表現出了明顯的無力感,德軍只能將這款坦克放在倉庫裡積灰。
  • 德國發動二戰時的底氣在哪?看看二戰時期德國的工業產能
    50%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發展再一次的陷入僵局,則德國不得不選擇貿易擴張,這就意味著要搶奪他國現有的殖民地和市場,於是戰爭爆發了,處於長年累月的壓迫之下的德國在戰爭打響之時就向世人展示了其可怕的戰鬥力,而一直處於安了之中的法國自然無法與之抗衡。
  • 二戰期間日本最著名的97式中型坦克,遇到盟軍戰車被秒成渣!
    二戰中,坦克是運用最為廣泛的武器之一,各國研製出的坦克對戰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而在亞洲戰場上最著名的中型坦克當屬日本97式!由於當時亞洲各國國力孱弱,而日本生產出這款武器自然少不了一番耀武揚威,但這也讓它自信過頭,導致一遇到美蘇盟軍的戰機就瞬間慫了!
  • 二戰末期,日本妄圖用這4大黑科技武器翻盤,結果淪為笑柄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倒騰出不少堪稱是那個年代的「黑科技武器」。作為二戰亞洲策源地的日本也沒閒著,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跟美軍交手吃了大虧,便寄希望於研發一些獨門武器,來扭轉戰局。決定戰爭勝負的絕不僅僅是幾件先進的武器,況且臨時抱佛腳,日本研發出的武器,不但沒能發揮作用,反而淪為了笑柄。超重型戰車諾門罕戰役的失利讓日本見識到了裝甲武器的重要性,加上在東南亞戰場上面對英美坦克的缺乏應對。日本陸軍才徹底認識到自身的落後,開始加速發展裝甲武器,於是便有了匪夷所思的超重型戰車研發計劃。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二戰德國著實很強大,但其強大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其工業基礎的雄厚,一戰後的德國,德國雖然是戰敗國,國內的經濟政治軍事量等都嚴重受損,但是德國在工業能力這一領域,依舊拿捏的死死的,主要是因為戰爭的戰火沒有燒到德國本土,正是憑藉著這一巨大優勢,讓德國才能夠在戰後依然能夠迅速崛起,在德國的飛速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得不要提及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就是美國。
  • 為何有人認為二戰德國元首是「穿越者」?德國黑科技武器確實罕見
    德軍總部德國軍工廠在當時是世界一流的,每天的產能都可以為戰場源源不斷地提供各種現代武器,即使到了二戰後期,德國捉襟見肘,只能被迫防禦,但其軍工廠的產能與武器裝備的研發依然處於巔峰狀態德國投降後,盟軍佔領德國一處造船廠,8艘「U型」潛艇已完成大半部的組裝,如果戰爭沒有結束,這八艘大殺器下水,不知會有多少盟軍海軍丟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