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魯迅先生回望民國

2020-08-26 書蟲懶小宅

讀完陳丹青先生的《笑談大先生》,一直縈繞腦海的問題就是「我們是誰?」,這也是陳丹青先生在紀念魯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講演中拋出的命題。

從大先生說開去

魯迅先生出生於1881年,逝世於1936年,之所以被稱為「大先生」,一方面是因為他在家中行大,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足夠高大偉岸。

1903年的魯迅

其實,在我的記憶中,魯迅先生並不討人歡喜,因為從教材裡認識的他,未免也太尖銳、犀利、嚴肅了,即使有百草園裡的童真,也會覺得他只是位讓人遠遠敬重的長輩而已。

「我坐在廈門的墳中間」,1927年1月2日攝於廈門

而在陳丹青先生的講述裡,卻發現他是「絕望而好玩的」,絕望是因為對當時的混亂局勢看得足夠透徹,好玩則是源於對生命、生活的熱愛。恰如書中引用的導演伍迪·艾倫的話:「你這樣的悲觀絕望,這樣的看破一切,你唯一的反應就是放聲大笑。」所以,他一面深刻地揭露黑暗、醜陋和死亡,一面深情地紀念朋友、幫助青年,二者毫不違和。

魯迅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鏡頭.沙飛攝於1936年10月8日

大先生的天賦和學問是一等一的。他能寫頗具氣勢的文言文,又是白話文小說的開篇第一人,他在兩種文體中自由切換,讓人既羨慕又佩服。在左翼木刻板畫方面,他也有著獨特的喜愛、視野和貢獻,他大量收集美術作品,主動幫助畫家出畫集、辦活動、寫評論。他的一篇著力介紹中國版畫史的《<北平箋譜>序》,足見其文字功力,又彰顯其學問深厚,可謂精妙絕倫、朗朗上口。

魯迅.《狂人日記》

魯迅著.《吶喊》

魯迅著.《且介亭雜文》

魯迅譯.《近代美術史潮論》

大先生還深具師者風範。他自我要求嚴格,做學問、寫文章,認真而紮實;他善於審時度勢,主張腳踏實地做事,對宏大的命題、熱鬧的局勢、西方的文明,保有理性的警醒力和評判力。他總是熱情的幫助青年,對他們的作品給予真誠的意見,鼓勵他們堅持創新和不斷提升技藝,為他們的發展前景指明方向。

1931年8月22日,魯迅與木刻講習會會員合影

1936年10月,魯迅與青年交談

民國那些人、那些事

民國時期,文人縱橫,幾近「百家爭鳴」,當時的中國不僅有魯迅,還有梁啓超、孫中山、蔡元培、胡適、陳獨秀、梁漱溟、馬寅初……

蕭伯納到訪問中國,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人

因為歷史發展的原因,大先生的政治價值被放大,他豐富的人格被簡化為一種符號,回望過去,如陳丹青先生所言,&34;。但是,伴隨著大先生回歸文化領域和民眾視野,他的完整魅力和價值有待我們不斷挖掘和認知。因為他代表著民國時期,以及民國的那些人們。

吳宓、王國維、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

去了解民國的那些人、那些事,可以看到眾多有血有肉、豐富、複雜的人物,也可以在相對跌宕的真實中,識得人的才華、思想、堅守、膽識、詼諧、掙扎、糾結、妥協、隱忍、無奈和怯懦等。活生生的他們,構成了民國的真實圖景。了解他們,就是了解我們自己,也是為了更順暢地接續中國文化,從而更好地助力未來發展。正如陳丹青先生所言「因為他的光焰需要我們的世代作有效的映襯。」

在傳承中前行

陳丹青著.《笑談大先生》

十餘年間,陳丹青先生做了關於魯迅先生的七篇訪談錄+一篇補記+一篇附錄,從他的文字中,我們既可以看到他希望我們重新認知魯迅價值、民國圖景的迫切,也可以看到他對當代青年是否能夠保有獨立意識、批判精神和家國情懷的關切和期盼。

胡頌平著.《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

伴隨著民國史料大量面世,他主張不止是通過魯迅個人交往去了解民國的「文化版圖」,還推薦我們去讀魯迅、胡適的著作、梁實秋的散文、沈從文與張愛玲的小說、胡適秘書胡頌平編寫的《胡適晚年談話錄》、廈門大學謝泳教授研究民國學者的書籍、上海老中醫陳存仁先生的《銀元時代生活史》等等。

謝泳著.《西南聯大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是的,現在的青年也許活得更「顧自己」了,不再糾結於文化爭論,而更篤定實際的真實,並時刻準備著將情懷綻放在需要的關鍵時刻,恰如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現,萬千青年衝在一線,沒有遲疑。這得益於中國這些年的飛速發展,得益於這個好的時代。當然,在腳踏實地做好自己事情的當下,也許我們需要更經常地仰望星空,跟先輩們對話,然後儘可能地將我們民族文化中寶貴的東西,都有力的傳承下去。

仰望星空

在歷史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嶄新的個體,卻也都流淌著承載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熱血。為了更確切地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將去向何方,&34;會是一個契機。期待我們每個人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都能不斷探索腳下的路,又時不時地仰望星空,關注世界和國家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民國文學大師之魯迅先生
    過去對民國時期的文人的認知真是一團模糊,近期受編輯《魯迅的夫人朱安》的影響,對民國時期的文人故事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民國時期都有哪些耳熟能詳的大師呢?他們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帶著這些問題我搜集了一些相關材料,按出生年月的先後順序列出以下17位民國時期的文學大師(魯迅、胡適、郭沫若、林語堂、沈從文、徐志摩等),並儘量的尋找他們之間的聯繫,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望多提寶貴意見。我們今天先從魯迅先生講起,首先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最後講一講他與其他民國文人之間的故事。
  • 一個人罵遍了整個民國:那些年被魯迅先生罵過的民國大師們
    魯迅先生也算得上是民國第一妙人了,自古以來文人之間對罵乃是常事,但是像魯迅先生這樣罵出了風格、罵出了水平、罵出了特色的實乃少數,而且魯迅先生罵過的人涵蓋政界、軍界、學界等各個領域,從民國那些有名的人中隨便提溜出一個,基本都被魯迅先生罵過
  • 【跟著詩人讀固原】回望家鄉
    【跟著詩人讀固原】回望家鄉 回望家鄉 文/聞 桑(湖北)
  • 民國時期大文豪,魯迅先生臨終遺言,不讓子孫從事文學
    民國時期,才人輩出,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魯迅先生早年在日本學習醫學,留學期間,魯迅先生學習成績優秀卻頗受日本人的歧視。有一次解剖學考試,魯迅先生的考試成績高達59.3分,同班同學的日本人懷疑是老師將考題洩露給了魯迅。
  • 百年回望:魯迅先生和雲岡石窟的故事
    一代大文豪魯迅先生沒有來過雲岡石窟,但是,他卻在所著的《小品文危機》的文章中寫下了讚嘆雲岡石窟偉大的語句。讓我感到不解的是,魯迅先生為何會對從未涉足的雲岡石窟發出那般由衷的讚嘆呢?此次,就是在《魯迅日記》(按:《魯迅全集》第十四卷),我意外地在先生早期寫下的四則日記裡發現了&34;。原來日記中記述了魯迅先生在八十年前先後四次與雲岡石窟&34;的經歷。籍此,我也了卻了一樁剪不斷的&34;。
  • 你不知道的魯迅先生:民國大拿,還是版畫收藏家,撿漏古錢幣
    如果你只在教科書裡看過魯迅,那麼他可能是在書桌上刻「早」字的上進學生,是棄醫從文的熱血青年,是針砭時弊的文學大家。但其實,民國大拿魯迅先生遠不止在文學領域,他還是一位超級的藝術收藏家。魯迅藏品《色町街上的夕》(鳥居清長 湘西美術、文學「鬼才」,黃永玉大師1956年創作的木刻版畫《魯迅和木刻青年》。
  • 魯迅先生的煙
    魯迅先生有兩樣東西從不離手,一個是筆,一個是煙。他尤其喜歡寫作時吸菸,長期熬夜寫作、吸菸,以致他後來得了嚴重的肺氣腫,但不顧醫生和親友的勸誡,他依然拒絕戒菸。直到去世之前他一直都在吸。有人說魯迅是為了省錢,其實應該不至於此,只是他對香菸不挑剔而已。1912年到1926年,魯迅先生在南京臨時政府裡的教育部任僉事,級別相當於現在的正處級,月薪300大洋。辭職後,魯迅先生來到北京在北大、北師大和女師大兼課,還有文章稿酬和翻譯版稅,每個月大概有300到500大洋的收入。
  • 這個青春少女是民國時期公認的北大校花,就連魯迅先生都為之傾心
    這個青春少女是民國時期公認的北大校花,就連魯迅先生都為之傾心文/影小影說事兒大家在平時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想法,那就是我們現在看慣了網紅臉,想不想穿越回民國時期,看看那些長相漂亮的天然美女。說起這個民國的美人可是數不勝數,小編真的很想穿越回民國時期看一看那種天香國色的美女。像林徽因,陸小曼。蝴蝶、趙一荻這樣的美女,大家都非常熟悉。也能在平時的歷史資料或者電視劇當中看到她們的名字和照片。雖然當時的像素沒有現在這麼高,但是卻把一副副美麗的臉孔留了下來。
  • 民國吃貨(一) 魯迅
    清末到民國時期,湧現了一大批文(chi)人(huo),他們不僅以文章著作顯世,也因為吃貨事跡出名,看看哪些文人,能當之無愧的登上民國文人吃貨榜。這個菜胡適非常喜歡吃,但他好奇菜裡有辣,便問魯迅:「據我所知江浙一帶人愛甜不愛辣,先生好像是個例外?」魯迅答:「紹興人確無吃辣椒之好,獨魯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支辣椒來,分成幾段放進嘴裡咀嚼,只咀嚼得額頭冒汗,周身發軟,睡意頓消,於是捧書再讀。適之先生可以一試。」胡適聽了大笑。
  • 用魯迅先生原配朱安,來構陷魯迅先生是「渣男」,究竟有多荒謬?
    不僅是當代的一些藝術家,已經作古的人物也未倖免,而魯迅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所謂的"黑料",也不過是他對待原配的態度,一些人因此說他"薄情寡恩",是個渣男。可是這樣的理論實在是荒謬。魯迅先生原配民國時期,一批受過新時代教育的人,開始紛紛要求婚姻自由,這原本是沒有錯的。
  • 論魯迅先生的愛情
    有人在論及魯迅先生的愛情說是最失敗的愛情,說林語堂才算得上完美愛情的代表。但我認為愛情雖神聖,但國難當頭,如果魯迅先生像林語堂這麼平穩過完一生,那麼魯迅先生不是魯迅先生了,是林語堂第二。最近我在喜馬拉雅聽書,聽有人說魯迅先生對朱安不負責,純粹借魯迅先生的缺點來炒作來提高自已的播放量。然對這種每天活在瓊瑤劇的朗讀者,我只想對他說,你去播當年瓊瑤阿姨紅極一時的言情小說《情深深雨濛濛》,幹嘛非得借黑魯迅先生來求得播放量。
  • 梁文道:陳丹青笑談魯迅先生
    之前我們介紹陳丹青其他散文的時候,其實也曾經讀過他一些關於魯迅的看法,比如說講魯迅的樣子如何好看這些等等,現在他已經把過去這麼多年,關於魯迅的一些想法、說法、演講、對談訪問結成我今天手上的這本《笑談大先生》。大先生是誰呢?大先生其實就是當年魯迅在世的時候,許多年輕朋友們就稱他為大先生,所以他這本書也叫做《笑談大先生》。而這個笑談,為什麼是笑談呢?
  • 從《藤野先生》中看魯迅先生的尊師重道
    在中學的時候學習過魯迅先生的文章,還看過由魯迅先生寫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可以說阿Q與祥林嫂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許有許多人並不知道,魯迅先生為什麼會棄醫從文,我想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尋找到答案。從文中看到先生對那些往事的記述,讓我也仿佛進到了那個紹興的民宅,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也跟著作者的筆觸回到了那蟋蟀鳴叫的夏夜。
  • 魯迅先生傳
    民國元年,臨時政府始立,百廢待興,應教育總長蔡元培邀,任職教育署。其後五年,為繼學文化,多抄古碑,輯錄金石碑帖,校對古籍,間有習佛學。值勤教育署,樹人每日適時下直,沿途商肆認為時鐘,見其乘人力車過,乃曰:「可炊矣。」七年(1918)五月,以"魯迅"為筆號發短小說《狂人日記》,諷封建舊制。文章始驚海內,廟堂街巷之人竟相傳閱,皆謂"魯迅者誰"。時年三十七歲餘。
  • 看魯迅先生罵人
    特意又買了一大套《魯迅全集》。說起來有些慚愧,我看先生的文章,主要是看先生罵人的文章。魯迅先生罵人,穩、準、狠,向來一語中的,花樣百出,無人能及。相比之下,再看郭沫若等人的罵,有些隔靴搔癢,總是罵不到痛處,能把人急死。
  • 在草菅人命的年代,魯迅為何敢痛罵民國後,還能全身而退?
    無論什麼時候魯迅在網絡上出現,大家都是嘻嘻哈哈地覺得先生說得很對;但當他出現在語文課本上,大家都開始煩惱,畢竟魯迅先生的文章名不見經傳,又有很多「假字」,默寫起來很困難。然而學生們的一些抱怨,卻影響不了魯迅先生作品對後世的影響。魯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因而受到高度評價。
  • 原來是這樣的魯迅先生!
    倘若剝離「革命家」這樣的字眼,以更寬泛更人性化的目光去看待魯迅先生,我們會發現——咦?原來是這樣的魯迅先生!NO.2 一言不合誰都懟。嘴強高手。魯迅先生自然是嘴強高手的代表,若非筆下真有尖刀般的功力,怕也寫不出那麼多觸痛時人、驚醒後世的諷刺文章。
  • 在那個草菅人命的年代,魯迅為何敢痛罵民國,還能全身而退?
    每當魯迅在網上的段子裡出現時,大家總是嘻嘻哈哈覺得先生說的果然沒錯;但當他出現在語文課本裡,大家就開始犯愁了,畢竟魯迅先生的文章出了名的難背誦,又有許多「通假字」,默寫都很難。不過,學生們的些許抱怨,並不能影響魯迅先生作品對於後世的影響。
  • 一代文豪——魯迅先生
    畫家空行道人李振凱先生筆下的魯迅   民國七年(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改組,任編委。   民主戰士   民國十四年(1925年),「女師大風潮」進一步升級,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正義鬥爭被教育總長章士釗免除僉事職務,同年,魯迅向平政院狀告章士釗。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慘案」發生。
  •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值多少錢?不妨來看看魯迅的收入
    時至今日,魯迅先生的作品對於我們來說依然有著極高的價值,在現代社會魯迅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精神。在當下,很多人都容易被「符號化」,提起英雄,大家的第一感覺就是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在大家看來英雄的生活往往都是困苦的。提起魯迅先生,大部分中國人也會覺得,他在民國生活的很是清苦,但事實究竟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