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到修心的極致?

2020-12-15 玄奘大師

所謂修心,最好是從根本來入手!如何從根本入手?從生活修行等一切當下,觀照一切外境萬相遷流不住,四大假合之色身在生老病死過程中一刻不能停住,如流水一般,不可住,不可留,不可得。深刻體會,諸行無常。觀照一切心念遷流不住,其中所形成的一切意識、觀念、邏緝、推理、思維、知見等等萬法,皆隨因緣起生,隨因緣而滅,其中並沒有一個真正可以執著為我的。既然萬法無我,不執有一個我,自然不會執著有一個對立的他人、眾生,既然無我,貪嗔痴心從何安立?猶如暴雪入海,既無我筏之身,貪嗔痴之暴雪入海,不見蹤影!

修心者講到極處,還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二語。

此二語三歲孩童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究竟能做到這兩句,便是諸佛地步。所以望一般修心的善男信女,大家注意注意。

千言萬語,總是要修心了生死。若論修心了生死的最要關頭,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願念佛。

望大家將這幾種意思,牢牢謹記。自然生死可了,佛道可證。勉之勉之。

修心的極致,其實就在於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這兩句話,三歲小兒都能知道,但是八十老翁都難以做得圓滿。

如果能夠究竟做到這兩句,那麼就是諸佛的層次了。

所以希望各位修行的善男信女,大家要注意注意啊。

講個小故事,有位師兄問:

我在一家小單位上班,單位裡都是老闆的親戚,我對面坐著老闆的一位親戚,每天看著他貪汙很多錢,我那個心裡憤怒啊,火啊 ,我是個正直的人,看見他這樣,我話都不想跟他說,但是每天看著難受啊,特別的是坐在對面。請問我應該怎麼樣?

我們來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角度分析一下。

諸惡莫作:

一、貪汙的事情,哪怕全單位的人都在做,我們也不要做。

二、發脾氣的事情,哪怕是提婆達多陷害佛祖,我們也不要發脾氣。

眾善奉行:

一、不貪汙不偷盜,不發脾氣,這就是做善事,叫做止善。

二、明辨正邪,是非分明,具足正見,清楚地知道貪汙不好,自己打死也不去貪汙,也不會去直接或間接的宣傳歌頌讚嘆貪汙的行為。

三、看到老闆的親戚貪汙老闆的錢財,知道這是他們之間的因果,知道因果的可怕,知道世間俗事的煩惱重重,所以生出厭離娑婆之心,希望求生極樂淨土。

四、要學習大地一樣容忍。容忍的意思,就是你現在沒有能力影響對方,可以不跟對方接觸,但是心裡不要火冒三丈,不要生出嗔恚心。要發善心,希望對方有朝一日能夠幡然醒悟,不要造惡業。自己現在沒有能力影響他,希望以後去了極樂世界,修成等覺菩薩,以後再回來度化他。

五、老闆管理有漏洞,可以站在老闆的立場上,寫一個改進建議,私下發給老闆,希望通過完善相關制度來減少貪汙的漏洞。

有人說,我是佛弟子,遇到這種情況,能不能向老闆舉報?

這要看你的發心了。發心不同,結果差異很大。

如果你是出於善心,希望讓對方早日停止犯更大的錯,完全沒有私慾,不是希望把對方置於死地之後讓自己獲得某種私利,那麼你可以考慮先用其他更溫和的手段勸阻對方收手,比如先勸老闆改進位度,還可以每天回向給讓對方貪汙的怨親債主,希望三寶加持,讓他們早日歸依三寶,增長福慧,淨除業障,往生淨土。

有人說,這也太繁瑣了吧?

沒讓你必須這樣做,只是告訴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果要想做得究竟圓滿,那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是佛的境界,我們目前當然達不到,可以量力隨緣,循序漸進,選用自己目前能夠做到的方式去做。

印光大師說:千言萬語,總之要修行了脫生死。如果要說修行了脫生死最緊要的關頭,那就是: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願念佛,求生西方。

為什麼呢?因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可以說是自力修行的範疇,當然可以做,但是光靠自力難以了脫生死,所以還要加上佛力,仰仗佛菩薩的願力,往生西方,了脫生死。

就好比我們遇到困難了,比如父母重病,我們竭儘自有所有財物去為父母治病,還是不夠,這時候,有個慈善機構說,你提供一些必要材料,我們給你捐款資助。這個時候,如果你願意申請,那就確實能夠得到慈善機構的捐款。如果你不願意申請,那就沒辦法得到對方的捐助了。

希望大家把這幾種意思,牢牢記住,依教奉行,自然就能了脫生死,圓成佛道,大家相互勉勵啊。

關於印光大師開示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發願念佛,求生西方。

有兩個方面要注意:

一是知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屬於自力,僅憑自力,難以了脫生死,所以在自力的基礎上,還應當加上佛力,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這樣就是萬修萬人往。

二是在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的基礎上,你不能完全廢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自力,如果你以為自己念佛求生西方了,平時泛泛悠悠念十聲佛號,就拿到往生船票了,於是就比以前更加肆無忌憚的做壞事,這種人,屬於誤人誤己的,不屬於有淨土,你臨命終時,能否往生,沒有人保證啊。

為什麼呢?因為你念佛求往生,信願是必要條件。其中的願,叫做厭離娑婆,欣生極樂。

你念佛求生西方之後,如果厭離娑婆欣生極樂之心逐漸增加了,這個說明你的願越來越堅固;

如果你恰恰相反,你念佛求生西方之後,你比之前更加貪圖五欲六塵,那麼說明你厭離娑婆欣生極樂的願望越來越淡薄。

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趨勢不同,直接反映了你厭離娑婆欣生極樂的願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

如果你棄惡向善的行為在增強,這就代表你的厭離娑婆欣生極樂的願望在增強;只要信願在增強,那就能夠往生,萬修萬人往。

如果你棄惡向善的行為在減弱,這就代表你的厭離娑婆欣生極樂的願望在減弱,如果信願逐漸在減弱,那就沒人保證萬修萬人往了。

就好比班上平時測驗,有兩個學生,60分及格,一個考了40分,一個考了80分。

考了40分的學生,越來越勤奮,分數逐漸提高;

考了80分的學生,越來越懈怠,分數逐漸下滑。

到期末考試的時候,誰能及格呢?

老師對40分的學生說,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及格。

老師對80分的學生說,你這樣懈怠下去,期末很可能不及格。

如果有的老師不懂事,把對40分學生的話說給80分的學生聽:

你繼續這樣懈怠下去,期末也一定可以及格。

那麼這個老師就是誤人子弟,因果自負。

好的老師會因材施教,隨機說法。好的學生,要學會領悟老師對機說法的真實含義,不要斷章取義,不要拿著雞毛當令箭,不要給老師惹麻煩。

有的學生喜歡把其他老師在某種場景下對某種根性學生說的某種言論,斷章取義,然後拿去給自己的老師看,請老師點評。

他自己的老師又不是究竟佛,光看這個言論,信息量太小,於是就認為不圓滿。

這位學生就如獲至寶,於是就到處宣揚之前那位老師說錯了。

口業自負,老師說錯了,由老師承擔因果,你自己說錯了,由自己承擔因果。

即便是淨土宗內部,也有類似這樣的紛爭,我們不要去摻和。

末學在精進群分享佛經,相當於學生自發組織的學習小組,由於知見淺薄,錯漏在所難免難免,以後如果有任何人說末學的不對,那麼精進群的所有師兄都不要反駁,這是讓末學消業。

相關焦點

  • 4/100:怎樣才能把工作做到更極致?
    說透100個常見問題之第4個極致,這個詞我第一次聽說是因為一個人,大家都知道他。他叫賈伯斯,因為他做出來的蘋果手機,是他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真正的智慧型手機!相比於當時稱霸全球的諾基亞的智慧型手機,蘋果手機簡直像仙女下凡一樣的驚豔,簡直像破天荒一般。緊接著,「極致用戶體驗」這個口號也跟著火了!那到底什麼是極致用戶體驗?
  • 管理者的第一步——修心的方法
    總體思想就是,凡事沒有善惡好壞之分,而是我們以怎樣的態度看待這件事。看看上面這張圖,再看下面這幅圖,我們站在同一個位置,看向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風景也不一樣。管理也雷同,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去理解同一件事。而修心,就可以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 「出馬仙」要如何「修心」
    文 | 羽少爺圖 | 映山紅晚輩小生又來了,跟大家交流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出馬仙如何修心。很多弟子立堂之後出不來,找到自己師傅的時候,總有師傅不負責的甩下一句「你要修心」。「修心」本來是好事,是每一個修行者都應該做的,但屢屢被神棍拿出來做自己騙錢的擋箭牌,現在反而成了反面詞語。雖然現在在出馬仙的圈子裡談「心」色變,但小生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修心的問題。
  • 就是把喜歡的事做到極致
    你對待生活的態度怎樣,你現在的人生就過得怎樣。你對生活一味地敷衍搪塞、得過且過,自然也就活得鼠目寸光、平庸無常;你對小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自然也就過得無可挑剔、光芒萬丈。小區門口有很多家水果店,但常年生意興隆旺盛的,只有一家。
  • 修心有「三不」,做到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生活就有芬芳
    修行先修心,在《修心三不》這本書中詳細闡明了修心的內容。修心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做到並不容易。修心要求做到三不,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只說第一點,能做到的人就寥寥。一.不生氣,掌控住自己的情感,做到這一點,才稱得上是強者。人為什麼會生氣?
  • 把讀書做到極致
    其實,他就是一個讀書人,只是他不是普通的讀書人,而是一個把讀書做到極致的人。   原標題:把讀書做到極致  金宏達  提起錢鍾書,我們不止一處見過「泰鬥」的名頭,但在他的紀念文集上有「崑崙」二字,似乎更具重量與體積。不過,若是錢先生九泉有知,一定不會同意,他一生最厭浮名虛譽。
  • 一心一意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所謂的偉大,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一生去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對事情專心,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並非不求上進,也非懶惰。它是一種契而不舍、全神貫注的追求。不但需要魄力,更要有定力,擺脫外物的誘惑,不為一切名利權位兒中途改道。
  • 成功的秘訣:把工作做到極致!
    不管什麼職業,要想旺起來,不二法門都是:把你的工作做到極致。你每一次認認真真的付出,都照亮著你人生的路。你做不到的,別人卻做到了,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你難,其實別人也難。把工作做到極致,這就是工作態度,也是責任擔當,更能反映你的能力!人與人之間之所以大不同,在此就能找到答案!創業初期,不要一上來就想做大事,想要走對每一步!馬雲講過:成功的秘訣就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成功需要不斷練習自己的實力,當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後,你不想成功都難。
  • 懂得這三點,讓你學會修心
    對於內心,其實我們是可以管理的,如何調整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歸根到底就是如何修心的問題,那麼究竟怎樣修心?需要做到這幾點、一、不計較有人總是悶悶不樂、總是心神不寧、總是感到身心俱疲,其實就是對待人和事太過於計較了。
  • 人生五大修心法門,看你能做到第幾門
    提到修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修行,想像自己在偏安一隅的山林間,幕天席地,於清靜之中,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其實修心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修心並非獨善其身,而應是在生活之中修行,坦然面對生活的一切苦難。人活著,最重要的便是修心。心好了,一切才會好!那麼何為修心?在哪兒修心?如何修心?一、何謂修心修心,意即淨化心靈,修養心性。
  • 肖超舉:將服務做到極致
    那碧桂園服務河南區域在這場防疫攻堅戰中,經歷了怎樣的考驗?近日,樂居財經專訪了肖超舉。 一切以客戶高興為中心 當問道業主滿意度在公司運營中有多重要時,肖超舉開門見山地說,一切以客戶高興為中心,將服務做到極致
  • 明如居士:修心修心再修心
    安樂因絕對不是存在於外境上的金錢、地位、名聲和美食等,痛苦因也絕對不是存在於外境上的貧窮、低賤、誹謗和受用的匱乏等;安樂因和痛苦因存在於人們的心靈之上,是人心對待外境的一種態度——當我們用包容、接納、慈悲、安祥等「善的態度」對待外境時,則無論外境怎樣,我們的內心都將獲得安樂;當我們用苛求、挑剔、抱怨、不滿、嫉妒、貪婪等「惡的態度」對待外境時,則無論外境如何,我們的內心都將收穫痛苦。
  • 《金剛經》:佛法講修心,這是要點
    我們的妄想心太多了要怎樣把它伏住?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意思是不能有所住,用布施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了。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不能有任何分別執著,把一切都統統都布施掉,心就得清淨了。佛法講什麼,這裡就說得清清楚楚了,佛法講修心。
  • 修行不如修心
    這本書裡面有一句話說「修行就是修心」。由此,很多人把加措活佛這句話理解為「修行」與「修心」是一回事。其實,這種理解是不準確的。我相信加措活佛的本意絕不是這個意思。他的意思應該是「修行的本質在於修心」。「修行」與「修心」不是一回事。為什麼我們看到好多人做了不少善事,甚至常年吃齋念佛,成天禱告,卻沒有得到「善報」?究其原因就是他(她)沒有把心修好。
  • 如何在生活中覺照修心?
    如何在生活中覺照修心?個人學習心得,僅供參考,請以佛菩薩經論和祖師大德開示為準!覺得快,但迷得更快,因為早已輕車熟路,積重難返,所以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覺照修心。《大乘心地觀經》說:「汝等凡夫,不觀自心,是故漂流生死海中」。又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 專心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是一種什麼體驗?也說「敬業」
    不由也想到其他幾個經典的故事,比如庖丁解牛,比如賣油翁,他們所做的事都是我們世俗中很平凡的事,但是卻做到了極致,做到了讓人驚嘆的程度。我常常想,是什麼讓這些人能夠把一件看起來很平凡的事做到這樣的境界呢?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可是這樣一個俗語的道理幾乎人人知道,為什麼成為狀元的人卻極少呢?是人們下不起這樣的功夫嗎?
  • 103歲高僧:好色之人,當斷「邪淫」,怎樣修行修心?
    103歲高僧:好色之人,當斷「邪淫」,怎樣修行修心?眾所周知,在佛教修行之路上,佛門中人是要戒「邪淫」的,若是「邪淫」之人修行勢必會前功盡棄。而普通人更需要斷「邪淫」,在事業和情感上都需要把握好自己對異性的態度和尺度。否則「邪淫」的果報是非常嚴重的。
  • 心理學家:追求一個人,沒有那麼難,只需將「兩件事」做到極致
    戀愛的年紀,怎樣把握住愛情?這是一件考驗人的事情,要知道,世上有緣相遇,卻無緣相守的人不在少數。愛情的到來,固然需要緣分的支持,但是,兩個人若想讓情感升華,順利牽手成功,卻離不開一定的戀愛技巧,以及談情說愛的智慧。
  • 修心三不 看淡人生
    做到寵辱不驚,心如止水談何容易,唯有不生氣、不計較、不抱怨。修心的第一大原則就是不生氣小的時候最熟悉的一篇寫在紙扇的詩你可曾記得《 莫生氣》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在這期間,你是不是做到不生氣了呢?當你被別人冤枉的時候,當上司、老師批評的時候、當朋友對你不真誠的時候等等。或許你做到了冷靜面對,沒有做出過激行為,但你是否真的從自己找原因了呢?別人冤枉時,我不生氣,因為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解說者,不用非要爭論的耳紅面赤。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的時候,他應該會為自己的無知感到慚愧。
  • 修心,可以改變命運,4個方法,助你修心
    這裡有4個修心的方法,助你修心:第一個方法:保持積極的心態。第一個方法雖然是老生常談的「積極」,但確實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好方法,因此,還是要放在第一的位置,再強調一遍。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狀態不好的時候,心智動搖的時候,給自己打氣,告訴自己:「加油,我一定能做到」。越是遇到問題了,人的心就會變得越亂,更容易胡思亂想,消極的、焦慮的、質疑的聲音會從四面八方湧入你的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