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佛法講修心,這是要點

2020-12-13 然好

在《金剛經》的一開始,須菩提就向佛陀提出了問題「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個問題的意思是發了菩提心之後,那個心要安住在哪裡?我們的妄想心太多了要怎樣把它伏住?佛陀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意思是不能有所住,用布施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了。

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不能有任何分別執著,把一切都統統都布施掉,心就得清淨了。佛法講什麼,這裡就說得清清楚楚了,佛法講修心。

大家試想像一下,假如我們把身心世界統統都放下,內心就是徹底清淨的,無所謂得失,無所謂生滅,那就是菩薩;又假如一個人到達了這樣的心境,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來,與一般人會有什麼區別?在事相可以說沒有任何區別,區別在於心裡,那個心境不一樣。因而,我們學佛,不是要改變生活,而是為了改變心境。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情景,一個不學佛的普通人,生活上就會事事、處處都有分別執著,煩惱必定有,內心難得自在;但一個學佛的人,樣樣都看得破放得下,得失心不會那麼重,煩惱就會少,身心就會相對自在,即使不能做到那麼徹底完全,但道理顯淺易懂。

由於學佛只講修心,也就是說,在現實生活中,菩薩的生活跟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從表面上看,是看不出區別的來的。菩薩是心中無所住,所以清淨自在,而我們普通人心裡是有所住,相對就不那麼清淨自在,這就是區別。

所以我們學佛,不需要改變生活的方式,尋求的是心境上的改變,心態改變過來了,生活還是原來那個生活,但內心清淨自在。

菩薩為什麼得清淨自在?因為菩薩的心大,當一個人心量大到無量無邊的時候,什麼在他眼裡都顯得十分渺小,不會計較,自然也就不會太分別執著,所以他清淨自在,身心健康,幸福快樂。

因為佛法講修心,是叫我們從心裡放下分別執著,其實你什麼也不用失去,當心裡什麼都放下了,哪裡還有什麼煩惱呢?具體反映到現實生活當中來,生活還是原來那個生活,工作還是那個工作,但心裡若無其事,內心始終保持乾淨,這就是所謂的無住;在無 住的心境下生活,內心沒有什麼牽絆,生活工作都如常,但仍然保持身心清淨,行而有實永遠不落於空;這是佛法說的空有兩邊都不住。

綜觀佛法,無住都是修學的宗旨,布施涵蓋一切法,應用到我們平常生活中來,是指從心裡放下一切,所以,學佛並一定非要出家做和尚,也不用失去什麼,求的只是心境上的改變,只要觀念改變過來,心不在事相上,心就解脫了,自然得清淨自在。

總之,佛法是講修心,這個觀念告訴我們,一切從心下手,抓住這個要點,是學佛的關鍵。

現實中有些人一講到學佛,就想到要放棄生活出家做和尚,給錢又舍物,這些都不是重點,即使你什麼也不放棄,什麼也不用失去,只要從心裡統統都放下,也是可以的,道理是一樣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得到事事都完滿,我覺得有兩個詞比較契合學佛的境界,一個是得若無得,行若無行,只要心不在事相上,有這樣的心境,就有了幾分學佛的模樣,這樣的心境又可以用一個詞來歸納,即是一顆平常心,心外無物,隨遇而安。

如果讓我把佛法應用到生活中來,我會認為平常心就能代表佛法,是現實生活中折 衷的佛法,因為平常心裡沒有那麼多的分別執著,也沒有那麼多妄念,只要有利於內心得清淨,有利於自在生活的,我都認為是好佛法。

佛法的要領就「無住」兩個字,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凡事不苛求,我認為接近於得佛法要領。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相關焦點

  • 《金剛經》講了什麼?大乘佛法的奧秘是什麼?
    《金剛經》的全名叫做《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經典,是佛學的根本大法。金剛是什麼意思?金剛有兩種意義:一為能穿透一切的迅猛的閃電,二為最堅固的鑽石。《金剛經》講般若,所以在佛教裡屬於般若經,就是講大智慧的經,出自《大般若經》。唐代玄奘編譯的《大般若經》有六百卷,收入了十六種經典,《金剛經》是其中的一種,而且很可能是最早的般若經。印度王子悉達多,是如何變成佛陀釋迦摩尼?
  • 金剛經:如何聽聞佛法?這句話已經講透了
    眾所周知,《金剛經》跟其它的佛經一樣,都是記載佛陀住世時的言傳身教,也就是說,這些經文,大部分都是佛弟子憶念佛陀講法時的文字記錄,即他們聽聞佛陀宣說佛法的再現。佛像那麼,對於修行者而言,我們應該如何聽聞佛法呢?
  • 《金剛經》中的這五句話,對修身修心都有著很大的指導意義
    在《金剛經》中,這五句話其實可以作為修身養性的參悟。一,所作福德,不應貪著從字面來看就是一個人所做的事情得到的福報和功德,不應該有據為己有的私心。就是說你不能想著把這些功勞都自己受著。而應該是有好處了,分給大家,讓所有人都可以得到一些這個好處。
  • 佛法:想獲得《金剛經》的殊勝功德,在讀誦之前先要搞清楚4個要點
    作為佛門的無上聖典,《金剛經》以其殊勝的般若波羅蜜多之智,歷來是所有想要證入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修行者所研參的重要法門。千百年來,無論僧凡,確實也有許多的人因為參究《金剛經》而獲得了證道的契機,有些人雖然沒有直接悟入如來法藏,但是也獲得了《金剛經》的感應而使自己長足了生活的智慧,可以透過迷霧而看清生活的本質之實相。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金剛經》主要講什麼?
    這是佛陀開悟成道後發生的驚嘆,用三聲奇哉加重驚嘆語氣,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證悟空性的條件和可能,只要不被妄想執著牽制,就有可能開悟成道。《金剛經》主要講什麼?法師認為,《金剛經》正是圍繞佛陀開悟成道後發出的這句驚嘆句而宣講的,認為遣除妄想執著,實乃念佛淨心之樞要,也是《金剛經》之綱要,人只要把妄想執著去掉,自性就恢復,就是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
  • 看《金剛經》,要完整的去看
    後世弟子根據他講的佛法,得度者,不計其數。特別是佛法流傳到中國來之後,許多譯經大師經過艱苦不懈的努力,近乎完美的將佛陀在世講的法,翻譯成漢文,使數不清的人們依照佛陀的教導,不斷修行、修心,最終修成。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譯經大師們,也是功德無量的。
  • 金剛經主要講什麼?
    從深處說,《金剛經》談的是宇宙真理、時空等大問題,這些問題對於全人類來說亦是很重要的。在傳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經典中,《金剛經》是譯介最早、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經典之一。這部經跟中國人特別有緣,念經者,喜歡念金剛經;講經者,喜歡講金剛經;注經者,喜歡注金剛。
  •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四
    這篇文章之前已發表三篇: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一、二、三)。原文十: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云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
  • 《金剛經》要點提煉:破除執著,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破除執著:大家都知道,《金剛經》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佛經,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非常地巨大。這主要緣於此經是大乘佛學般若部的重要經典,也如《心經》一般傳播廣泛、智慧究竟。《金剛經》破除一切執著,也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破除一切執著是《金剛經》的要點與精神。《金剛經》以破執為其精義,它要破除一切執著的情事或說要破除一切法。
  • 佛法:金剛經的核心思想,只有這三句話!
    金剛經到底說了什麼?這是很多學習金剛經的人,都想要知道的,雖然金剛經只有短短幾千字,但卻包羅萬象,讓人難以琢磨透,金剛經到底要講什麼?不同的人讀金剛經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但大部分人,讀金剛經都可以總結出三條感悟,這也是整部經書的核心所在。雖然佛在金剛經中說了很多話,但這些話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圍繞幾個話題來展開論述的。若能悟透這三句話,整個金剛經的核心思想,也就大概了解了。
  • 《金剛經》中這3句話,若能悟透,可斷除一切煩惱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的經典之作。它是佛教大智慧的結晶,讀懂悟透《金剛經》,能讓我們遠離是非妄想。《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它有多種版本在我國流傳,最為普遍的是秦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我們目前看到的金剛經大部分是這個版本。
  • 《金剛經》是有力的否定了佛與佛法
    《金剛經》是有力的否定了佛與佛法,可惜,甚少人能醒悟到這點。《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都如夢幻泡影…應該捨棄一切佛法…」誠然,所謂佛法其實便是因緣和合而具有「生住異滅」之四相的有為法,所以佛法才有著正法、像法、末法等變化,而且也是有生有滅的…可見,佛法作為有為法也都是如夢幻泡影而沒有恆常有效性的,時過境遷之後,古老佛法其實也早已不是渡人的舟筏,也早已變成為一堆應該廢棄的東西了…佛祖講學四十多年不立一文,並強調他無一法可說,且又立「諸行無常」為法印,其意其實也已自明矣
  • 《金剛經》講什麼?
    翻譯過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不但整部《金剛經》就講這六個字,甚至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在講這六個字。相傳,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目睹啟明星悟道成佛時,就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不他怎麼能在《金剛經》裡講得出呢?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後,曾發出過一聲感嘆,曰:「奇哉!奇哉!奇哉!
  • 修持《金剛經》,你到底圖什麼?
    - 修持《金剛經》,你到底圖什麼?- 佛又跟須菩提說:要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從此以下都是講金剛經的功德,跟你世間其他的比喻來做證明。到底是哪一個的功德更大,拿生命來對比,金剛經的功德更大一些,世間善男善女以生命來布施,與佛經相對比,信仰受持金剛經不單單是得到解脫更是一種功德。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了。在婆娑世界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只有一次,在釋迦摩尼佛的經綸上講,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一微塵,菩薩為法獻身而傳播和弘揚佛法精神,源遠流長。
  • 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三
    看這篇文章,需要先看另二篇:金剛經.簡譯.佛法說明書.(一、二)。原文九:「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 讀《金剛經》|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如何理解?
    這是學佛人最容易執著的兩個問題。在正修行的過程中,哪怕是著無上正等正覺之相、著佛所說經之相,也是沾染相塵。須菩提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只有不著相之無為法,方可成聖成賢。在第八品《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中,佛陀在宣說《金剛經》的重要性的同時,也特別指出:「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須菩提!
  • 《金剛經》:從六祖慧能的解義裡看生活中的佛法
    說到解讀《金剛經》,大概沒有人比得上六祖慧能了,相傳六祖慧能就是因為聽到五祖宏忍大師講解《金剛經》而頓悟的。慧能大師在《金剛經》的解義裡明確指出:「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這是慧能大師教我們看事物的方法,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要從相、體、用三個方面同時進行觀察,三方面具足才是事實的真相。體即性,性是因,起用而成相,假如沒有性這個因,就無法起用成相。
  • 誦讀《金剛經》數十年,夢參長老從中悟得了什麼?
    夢中他給人講經,廣傳佛法。但講臺太高他無法攀登,一位老者告訴他:「不要急,我會送你上去。」夢參仿佛從此夢中參透了些許,他告訴自己這是佛祖給他的指點,此後便以《華嚴經》「假使熱鐵輪,在汝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時刻提醒自己,直到一九八二年他被平反出獄。出獄後他告知信眾:「我受的並非是苦,而是過去幾世自己做的業,一切的都是事出有因。」
  • 清涼學堂丨不可不讀的佛經:《金剛經》
    我們身處在高速發展、節奏繁忙的現代生活中,能夠聽到佛法、誦讀佛經,並且按照佛所說的去修行,是不容易的事。我們並不清楚自己會在什麼時候與佛法相遇,繼而生起深信,在生活中的點滴中去踐行佛法。 佛經是佛陀留給我們的法寶,正如《三皈依文》所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當我們能夠見到佛經、聽聞佛法,並且接受佛陀的教導,就要努力精進,不會再悖離佛法,而要深入經藏,接受佛陀的教法,學習用大海般廣闊的智慧,來破除我執煩惱。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釋迦牟尼佛
    本文系我看(聽)了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經整理而成,純屬個人心得體悟。讀者自明。諸位,我們時常聽到一個佛字,但你知道這個佛字的真正含義嗎?我們人生感到的痛苦煩惱,類似於我們得了病,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應病與藥,佛法就是那個藥方。我們眾生的痛苦煩惱這個病,原因大致可歸納為兩種:一種是我們沒有慈悲心,即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另一種是我們的心不清淨,妄想很多,執著很重,心不清淨。「釋迦」的意思就是慈悲,對應的是前者;「牟尼」就是清淨、寂滅的意思,對應的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