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曾經拜師這些人學習書法,他們究竟啥來頭,書法水平到底如何

2020-08-23 文人相愛

前不久,來到山東青島地處黃島區的上海路7號,參觀了一所老學校,在進門的石頭臺階下,樹立木牌坊一座,正面上書「禮賢中學校」,背面上書「禮門義路」,從上面的題字可以看出,寫這校門書法的名叫劉廷琛。

劉廷琛,字幼雲,晚號潛樓老人,江西德化縣人,清末探花,光緒十九年(1893年)舉於鄉,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陝西提學使,後任學部右參議,京師大學總監督(北大校長),學部副大臣等職,曾於宣統元年向宣統皇帝進講,是著名的大書法家,清朝滅亡後晚年寓居青島,曾在該校任教。

禮賢中學是德國侵佔青島之後,由德國同善教會牧師理察.衛立姆創辦的,當年,侵略者為加強文化侵略的效果,除直接宣傳基督教之外,還打起了信奉中國儒學的旗號,實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方針,推崇儒學的同時,以數學、物理、化學等內容,他甚至為自己起了一個帶有儒學味道的名字。其名叫衛禮賢,是從「禮賢下士」四字中取來的。

學校除了聘請劉廷琛探花任教外,還請了一位名氣更大的人講學,那便是晚清狀元陸潤庠,其人字鳳石,號雲灑、固叟,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狀元,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當過光緒的老師,宣統三年(1911)皇族內閣成立時,任弼德院院長。

辛亥後,留清宮,任溥儀老師,作為清朝遺老的陸潤庠鬱鬱不樂,便來到了青島定居,受聘於禮賢學校,陸潤庠的書法寫得好,書法造詣頗深,那是有口皆碑的,他擅長行楷,風格近歐陽詢、虞世南。

陸潤庠是守舊的典型,反對變法,忠於清廷,捍衛舊道德、老規矩,而且,是個城府極深的人,喜怒不形於色,對於老一套的修煉已經到了極深的境界。

就在這些清朝遺老雲集禮賢中學的時候,這裡來了一個學生,青島黃島區膠南經濟開發區大臺村(當時歸屬諸誠縣)人,名叫張宗可,便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康生。

康生的家庭是名副其實的書香門第,曾祖父張鴻儀是貢生。貢生是由府、州和縣升入京師國子監讀書的讀書人,在清代屬於高級知識分子階層。康生祖父一代兄弟兩人,兄張抱先、弟張葆元,都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的忠實信徒。康生的伯父張呈祥是個廩生。廩生,清代由府、州、縣按時發給銀子、糧食以補助生活的讀書人。

康生的父親張發祥是一位通過鄉試的秀才,屬於縣級認可的知識分子。張家大門上貼著耕讀傳家的常見對聯「家有餘糧雞犬飽,家上書多子孫賢」。不過,他家可不是只有餘糧,儘管經過幾次分家,到了康生父輩這代,父張發祥,堂號「南樹德堂」,有地近兩千畝地和一座有三十二間屋子的平房,房子周圍還砌有土牆,遠看宛如一座神秘威嚴的城堡。

康生沒進這個學校之前,因家庭條件好,又是縉紳書香的門風,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甚至於苛刻的傳統教育。家裡請來一位學問純熟高深的私塾先生,從《三字經》、《百家姓》、《千文字》到四書五經,接受了5年私塾教育,還學會了刻圖章、繪畫、臨寫過各種字帖,也學習各家的詩詞歌賦,有了堅實的國學基礎。

有了一定藝術造詣的他,到了學校算是上了「洋學堂」,也恰恰在這個時候,該校剛剛由書院改為中學,也是禮賢收羅清朝殘渣餘孽於藏書樓,陸潤庠、劉廷琛等來此任教。專心致志跟著這些名師大腕學了幾年,從而打下了深厚的文化、藝術底子。

因此,後來成名後的康生,曾談到自己在禮賢中學的情況時,津津樂道地說:「我在青島曾結識過宣統的老師陸潤庠、山東狀元王壽彭、曹鴻勳以及劉探花等清末民初的一些遺老遺少」。其實,這些人未必認識康生其人,但是從康生興致勃勃的回憶來看,他當時對這些人確實寄予了無限的崇拜和敬仰。

不過,我們從康生後來的書法來看,真草隸篆﹐能畫能書,樣樣精通,尤擅章草﹐精通篆刻。康生書法 「高處何如低處好,下來還比上來難」 ,寫得飄逸,人稱是自成叫「康體」,其章草手札尤佳,被譽為「無人出其右者」。

特別令人稱奇的是,康生還能雙手寫梅花篆字,他經常左右開弓,或竟用左手,故常以「康生左手」 落款。書法間架勻稱、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其三處聯筆打破了章草上下字獨立不連寫的禁忌,顯得更加流暢。

後來,著名文物鑑賞家、前清翰林院編修陳叔通評價說,康生隸書寫得老拙勁健,功力深厚,行書,法乳二王,糅以北碑,時攙以章草筆意,行書寫得瀟灑飄逸,雄渾大氣,駭人心魄,甲骨文寫的靜穆雅潔,含蘊無限。認為他是當代四大書法家之首。

同時,康生在藝術、書法、國學、國畫、金石篆刻、收藏鑑賞等方面,也有頗深的造詣,人稱他是通經史,工詩文,擅書畫,習書法,博學多識,多才多藝,還會拉胡琴,對戲劇也研究。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弟,我們別開其政治身份和負面影響我們不談,單說他在書法、繪畫藝術的造詣,康生能取得這些成績,跟陸潤庠、劉廷琛等早期名師的影響自然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後來軍閥混戰,寰宇紛擾的戰爭年代,還有政治風雲嬗變,神州沸騰的烽火歲月,不論如何變幻,沒有改變的就是其對藝術的追求,的確令人感慨萬端。


相關焦點

  • 康生書法究竟如何?狂傲到自成一家,寥寥數筆卻意境很高
    而鮮少有人知道,康生也是一個中國近代書法造詣十分深厚的代表性文人,他被陳叔通譽為近代四大書法大家之首。這一名號是否名副其實?康生的書法水平究竟如何呢?我國著名文物鑑賞專家陳叔通曾經評比過現代書法功力最為精湛的幾大書法家,並作出了先後排名,分別是康生、郭沫若、齊燕銘和沈尹默,康生高居首位。
  • 叫板齊白石,看不上郭沫若書法,康生的水平真有他自詡的那麼高?
    受幾千年的儒家思想影響,「琴棋書畫、詩書禮儀」都被屬於高雅的範疇,流傳至今,其中以「書法」為最,令許多追求的人趨之若附。郭沫若就是近代史上書法另一大家,他的學書八字要訣「回鋒轉向,逆入平出」曾經轟動一時,他的書法不僅有大家傳承,還加入自己的創新融入。他大膽的創新精神激發過同時代的許多人,成為引領一時的風尚。
  • 康生書法不值一提?專家:康生是現代書法四大家之首
    儘管對郭康二人書法的罵聲不絕於耳,他們的書法作品卻總是高居書畫拍賣的榜首,一幅「郭體」最高達到了四千多萬,而被認為不值一提的康生書法單個字最高也到了兩百餘萬。更有趣的是,外界傳言郭康二人互不對付有如冤家,但他們卻還曾有一幅合作的書法,如今價值也高達一千六七百萬。
  • 康生的書法水平到底有多高?
    康生(1898~1975)原名張叔平,山東諸城人,因政治和其他需要,曾先後叫過張裕先、張叔平、張耘。這是個愛改名字的人,後來乾脆連「張」姓都摒棄,改為康生。康生雙手都能寫,他經常左右開弓書寫梅花篆字,水平十足高超。他的書法中,時不時來一招「康生左手」落款,「囂張」了得!
  • 康生的書法水平如何?他能不能稱得上書法家
    康生(1898年-1975年12月16日),原名張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趙溶、張溶,乳名張旺,筆名魯赤水,山東膠南縣(今山東青島市黃島區)人。他出生於書香世家,由於受到家族薰陶,幼年時代便開始接觸文藝作品,擅長中國傳統書法、中國畫及收藏,有極高的藝術造詣。
  • 康生書法造詣比齊白石如何,是否有差距?網友:伯仲之間
    齊白石和康生都是造詣高超的書畫家,很多人難免會拿他們的書畫作品進行比較。很多網友認為他們的書法水平應該在伯仲之間,那我們今天進來評點一下齊白石和康生的書法誰的造詣更高。先來說一說康生,我們拋開其他的不談,只論書法,康生的書法是很好的,造詣頗高。他對他的書法也很自負,他曾評價郭沫若的書法一般,自己拿腳都比他寫的好,可見他對於自己書法的自負程度。
  • 康生官居一品,其書法到底屬於幾品?
    【原創】康生,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官居一品。這裡,拋開其他因素,其書法到底屬於幾品?康生出生於山東諸城名門之後,書香世家,自幼受家族薰陶,從此打下了書法的根底。即使在生病等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也沒有放棄對書法的學習,所以,他才有了後來的成就。建國後,前清翰林院編修陳叔通說: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是當代中國四大書家。康生能善真草隸篆諸體,尤善章草,其章草的水平極少有人能出其右耳。更讓人稱奇的是,康生能左右開弓,甚至左手比右手寫得還好。常人要到達這樣的水準是很難的,不僅僅靠勤奮,還需要一些天賦。
  • 康生、弘一——這些書法真不是他們寫的,我們被騙了好久!
    下面這幅作品網絡上流行了很久: 「比目魚同志:若論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寫得強。康生」。 看到此作品時大家是否在議論:康生的狂傲及書法造詣之深,比目魚跟康生啥關係?
  • 康生的書法
    當時,郭沫若不僅有較高的政治地位和學術地位,書名也很盛,所以這些名帖大部分由郭沫若題籤,如《趙孟兆頁書煙江疊嶂詩》、《鮮于樞書杜詩》、《趙佶書蔡行敕》等。另有少數孤本名帖是專門請康生題籤,現在看來,康生題籤的帖似乎更加名貴些。除了《寶晉齋法帖》外,還有一本號稱「天下小楷第一」的《曹娥碑墨跡》也是由康生題籤。
  • 貶低郭沫若書法,化名「魯赤水」叫板齊白石,康生到底什麼來頭?
    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明白了、了解了,認為自己比別人學得快、學得好,而最終的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我們稱這種"我覺得""我認為"的現象為"盲目自信"。
  • 康生這樣的人,書法有沒有價值?陳叔通:他是現代書法四大家之一
    一般在藝術領域成就比較高的人,基本上人們對他們的人格品行都會一定程度的忽略,也不是說完全的忽略不計,就像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柳公權還有懷素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人們心中擁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他們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之外,其實跟人品也脫不了關係。
  • 康生到底是何許人也?曾叫板郭沫若的書法,還化名與齊白石爭鋒
    康生曾經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少爺,從小錦衣玉食,父親為他請了最好的先生教他讀書,康生十歲就能提筆寫詩作畫,是個標準的「神童」。康生少年時最愛學畫,他也具備這個條件,還未成年的他就遊歷了中國的五湖四海,遍訪名家真跡,康生曾經驕傲地講,同輩之中,恐怕沒有人比他見過的真跡更多。
  • 康生自認書法遠超郭沫若,畫作堪比齊白石,他的底氣從何而來?
    從小就受到家族文化的薰陶,對於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研究,非常的擅長書法與繪畫。後來他考入青島禮賢中學進修學習,畢業以後又回到老家縣城裡教書。正是在這一段時間內,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並且加入中國共產黨。與此同時,康生還在書法繪畫領域有著非常高深的造詣。對於自己的書法技巧,他無比的自信,甚至可以左右兩隻手同時書寫梅花篆體,康生自認為書法遠超郭沫若。
  • 康生書法欣賞
    康生康生書法康生書法康生書法康生書法康生書法康生書法康生書法
  • 康生繪畫叫板畫壇泰鬥齊白石,他的畫比大師究竟如何?
    ,書畫領域經由千年之發展歷朝歷代皆踴躍出了堪稱中流砥柱者,他們承上啟下共同將這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至今。因此亦有著處於同一時代的康生繪畫叫板畫壇泰鬥齊白石,那麼他的畫比大師究竟如何,歡迎吐槽。從聲名上來看康生顯然是不如齊白石深入人心的,但是拋卻歷史之中康生其人的斑斑劣跡以及作惡多端之外,單單從書畫領域著手那麼康生的成就顯然也是傲人的。康生最為人所熟知的實質上並不是繪畫而是書法,其書法領域之中的成就是極其卓越的。
  • 白巖松:書法啥水平?被譽「趙忠祥」第二,究竟是稱讚,還是批評
    文丨曹鏡明題丨白巖松:書法啥水平?被譽「趙忠祥」第二,究竟是稱讚,還是批評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白巖松的看法!因為在那個年代,對於吃瓜群眾而言,沒人看重這些,即便是下再多的苦功夫,最多也就是一帶而過的誇兩句,不像是現在的娛樂氛圍。
  • 康生自認書法遠超郭沫若,畫作比肩齊白石,他是哪來的底氣?
    坊間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李苦禪的鷹……」由此可見,齊白石畫作的深入人心。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齊白石的畫作,而是一位竟敢跟齊白石叫板的人。此人名叫康生,腹內雖有幾分真才實學,卻失之驕狂。《南史·蕭子顯傳》中有言:「恃才傲物,宜諡曰驕。」這恃才傲物一詞,用來形容康生是再恰當不過了。
  • 康生書法欣賞,撇去別的不談,確實漂亮!
    (1898年-1975年),原名張宗可,字少卿,筆名魯赤水,山東人。在革命戰爭年代,他長期領導秘密戰線工作;1975年病逝北京;康生精於文物收藏與鑑賞,擅長書法、中國畫,有極高的藝術造詣。本文展示康生手札信件墨跡。康生在書法上給我們的印象是狂傲,那他到底是輕狂呢?還是有資格的狂?我們看看他的手札信件墨跡:康生能書畫,筆劃典雅,勁力非凡,似拙實工,生動而不張揚,剛直而不僵硬。是當代中國四大書家(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之一。
  • 看康生書法有多厲害,再看郭沫若書法,網友:放一起看就露餡了
    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徹底喚醒了廣大蟄伏於中國大陸上熱血青年的心,他們在黑暗中看到了那一抹光明,康生便是其中一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後,康生便積極宣傳相關理論,組織工人和知識分子運動,並於1925年正式加入我黨。
  • 康生和郭沫若書法欣賞:二人都擅草書,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在當代有名的書家中,康生、郭沫若二人都擅書法,各有千秋,此圖集不討論其它,僅僅展示二人的書法作品,以供大家欣賞。在郭沫若先生的書法作品中,行草作品佔了很大比例,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同時,他的小字比大字要好,章法布局合理,變化豐富,整體看著十分優美。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八字要訣,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