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親筆題寫的校名,這所大學為何沒有正式使用?回應說不合適

2020-09-14 詩意世界

文:逆風的小草

毛主席可以說是一個全才,集思想家、政治家、戰略家、無產階級革命家於一身。在學術上,他在詩詞、書法方面的造詣頗深。毛主席是中國書法界公認的20世紀的書法大家,他8歲入私塾,對毛筆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生善於學習、勤思、苦練形成獨特的&34;書法藝術。

毛體書法藝術受到書法愛好者的推崇和熱愛,經久不衰,現今中國各地成立了專門研究毛體書法的學會、研究會、藝術館、創作中心,模仿毛體的人不計其數,可見毛主席的書法堪稱一代大家。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大地遍地狼煙,戰火不斷,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大地雖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但是各行各業對未來充滿希望,積極開展重建,恢復發展,教育行業也不例外。

當時全國人民對毛主席是敬服不已的,那個時代很多單位都想在重建的時候求得毛主席的題字,即使得不到毛主席的親筆題詞,也想盡辦法使用毛體,這是一種無上的榮耀。

大學作為知識的殿堂,更是注重校名的題寫。校名是學校的標籤,更是學校的標籤,大意不得,必須求得書法大家墨寶,才能與「大學」身份相得益彰。毛主席不僅是書法巨匠,更是偉大的人民領袖,這讓毛主席的墨寶成為各大學爭相求之的寶物。

據我了解到的史料顯示,全國有幾百所高校的校名都出自毛主席的手筆,但大多數都是集字(從毛主席的書信、其他題字中摳字集合在一起),真正被毛主席完整題寫校名的大學只有20所。

1938年毛澤東為魯迅藝術文學院(今改名魯迅文學院)題名;1950年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中央戲劇學院題名;1951年為復旦大學、北方交通大學(今改名北京交通大學)、貴州大學、湖南農學院(今湖南農業大學)題名;1952年為廣西大學、華南農學院(今改名華南農業大學)題名;1958年為湘潭大學、安徽大學題名;1974年為北京語言學院(今北京語言大學)題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公學等,現已不存在

毛主席的部分書法作品

毛主席為大學題寫校名,很多都是應邀,能得到毛主席的親筆提名並非易事。絕大多數得到毛主席提筆題名的高校都很珍惜這項殊榮,將毛主席題名的校名沿用至今,並視為學校的驕傲,作為光榮校史的一部分,津津樂道。

這些高校也成為其他高校羨慕的對象,不少高校得不到毛主席的親筆題名,但他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集字。這是因為毛主席的筆跡遍布全國,散落在各行各業的每個角落,為他們「集字」組合成校名創造了便利條件。

毛主席的書法以楷書、行書和草書為主要形式,不事篆隸。主要是各種公開題詞(黨、國家各單位,報紙,學校,紀念碑等),以及大量私人書信、手稿、書自作詩詞和古詩詞為主要內容留下來的稿紙。後面幾種絕大部分在他逝世後才由有關部門整理出版。很多報刊雜誌、單位、建築物上都留下了他的字跡,如人民日報、人民郵電、新華書店、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全國著名的報紙和大部分省報,都是毛主席題寫的報頭。

著名高校武漢大學的校名就是從毛主席親筆寫給農學院的一封信裡摳出來集齊的 ;武漢理工大學多摳兩個字「理工」湊齊了校名;山東大學的校名是從毛主席寫給一位教授的信裡摳出來的;全國許多交通大學乾脆將毛主席題寫的「北方交通大學」中「交通」兩個字收集起來用了……

據說,還有許多著名高校的校名都是採用類似辦法,如: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

令人稱奇的是,這些集字而成的校名一點也沒有違和感,這些字來自不同的地方,卻不約而同地渾然一體,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當眾多高校在絞盡腦汁使用毛體校名時,有一所高校卻把毛主席親筆題名的校名束之高閣,棄而不用,這是為何呢?

毛主席親筆題詞的部分高校校名

主席親筆題名,高校擇優選用

將毛主席親筆題名棄而不用的這所高校是北京語言大學,這所高校是教育部直屬的高等院校,1962年在周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創立。

北京語言大學的校名是幾經更改,剛創立的時候叫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1965年1月9日,經過周總理審定,定名叫「北京語言學院」。1965年2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北京語言學院題寫了校名。1971年10月19日「北京語言學院」與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合併。

正當學校準備「大幹一場」時,特殊歲月開始,各項教學及科研工作陷入停頓。1971年中美外交取得突破性進展,世界其他國家開始紛紛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到1972年10月,40多個國家紛紛要求往我國派遣留學生,為了外交工作需要,10月16日,北京語言學院各項工作在周總理的批示下開始恢復。

1974年9月9日,毛主席為「北京語言學院」親筆題寫了校名。這也是毛主席為大學題寫的最後一個校名,「北京語言學院」因此該校把9月9日定為校慶日。

1996年,「北京語言學院」更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校名簡化為北京語言大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北京語言學院」已經發展為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已成為我國中外語言、文化研究的學術重鎮和培養涉外高級人才的搖籃。

北京語言大學目前校門上的校名題字用的是郭沫若1965年的題字,而毛主席1974年為其題寫的校名,校方卻一直沒有正式使用,只在校內立了塊石頭,把毛主席的字刻在上面。

毛主席題字,當時寫的是北京語言學院,「大」不知道是後來從哪裡摳來的

要說,郭沫若的字也不差。1949年到毛主席逝世期間,中國有三位書法大家:毛主席、郭沫若,舒同。他們三個的影響力最大,風格迥異。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的書法風格向外柔內剛、柔以抒情的方向發展,呈現出淡雅之風,喚起人們的愉快、向上、平和之情,給人無限的美的享受。郭沫若以行草為勝,是典型的文人才子書法。舒同是軍隊高級官員,1981年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首任主席。他的書法出自顏真卿和何紹基雄健豪放

若論書法造詣,形體外觀,三人難分伯仲,難有定論。但若論規格和歷史影響力,顯然毛主席遠勝郭沫若,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考量,北京語言大學將毛主席親筆題名棄而不用,都讓人難以理解。

郭沫若的題字

為此,坊間也是議論紛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猜測說法都有。據說校方有人曾回應(沒有正式報導,不能確定是否是校方的真實做法)說:沒有正式使用是不合適。理由是1974年毛主席為學校題字的時候,是在病床上寫的字,字跡比原來那些相比,有一些潦草,學校兩相對比之後,覺得用郭沫若的字會更好些。

看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我心裡很不贊同,但也不能說什麼。畢竟,用誰的字,那是學校的自由,本無可厚非。但是,學校為了應對外界壓力,立了一塊石碑,把毛主席的題字刻上,這是什麼操作和態度呢?

要用就大方使用,要不用就徹底不用,這才是大學自由與獨立精神的體現。這為了平衡,採用厚此薄非的方式,在我看來,不是明智之舉。

結語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曾說過一句名言:「大學之大不在於大樓之大,而在於大師之大。」這句話用在這裡也很合適,校名題字選擇不在於字形外觀之美,而在於背後的內涵和精神之豐富。

其實,孰優孰劣,大家自有公論,不再贅述。

相關焦點

  • 毛主席題寫的大學校名,北語一直沒有正式使用,校方回應說不合適
    據我了解到的史料顯示,全國有幾百所高校的校名都出自毛主席的手筆,但大多數都是集字(從毛主席的書信、其他題字中摳字集合在一起),真正被毛主席完整題寫校名的大學只有20所。令人稱奇的是,這些集字而成的校名一點也沒有違和感,這些字來自不同的地方,卻不約而同地渾然一體,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當眾多高校在絞盡腦汁使用毛體校名時,有一所高校卻把毛主席親筆題名的校名束之高閣,棄而不用,這是為何呢?
  • 我國有2000多所大學,校名由這些人題寫,有人最受歡迎
    我國目前有2000多所大學,校名不但是品牌,也是一件藝術品,而且大部分都是名人題寫的,而且背後還有很多故事。最受歡迎的當屬毛澤東的「毛體字」,湖南大學、湘潭大學、安徽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都是毛主席親筆題詞
  • 交通大學標識系列之十:校名字體
    現在,大陸四所交通大學統一使用毛澤東主席的字體作為校名標準字體,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毛主席在1951年親筆為交大所題!原稿如下圖:圖1:毛主席題字原稿看了這張圖片,大家又不禁要問了,為什麼題字是北方交通大學呢?這就要從北方交通大學這個校名的歷史說起了。
  • 毛澤東為家鄉題寫了這些「金字招牌」
    ●拒絕「湖南大學」改名「毛澤東大學」,但題寫校名予以鼓勵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首任校長,李達為湖南大學留下的最寶貴的有形資產之一,應該要算他請毛澤東親筆題寫的「湖南大學」校名了。國內許多高校校名都用的是毛體字,但不少是從主席的手跡中拼裝組合而成,只有湖大等為數不多的幾所高校享有主席親筆題寫校名的殊榮。
  • 全國20多所大學的校名全是他寫的,大氣磅礴,你知道是誰嗎?
    在全國2000多所高校中,有不少大學有上百年的歷史,而在這些大學中有20多所大學,校名都是由同一個人題寫,而其中有幾個大學還是運用這個人的合成的字體,這些校名的書寫字體大氣磅礴,你知道是誰寫的嗎?答案就是毛主席。
  • 北京飯店店名誰題寫? 曾用毛主席信封集字
    自1949年毛主席在北京飯店舉辦「開國第一宴」後,毛主席雖然也多次到北京飯店參加歡迎各國政府首腦的會談和國宴,但北京飯店都沒有機會得到毛主席書寫的隻字片紙,當時店裡的領導看到北京火車站有毛主席題寫的「北京站」站名,也曾有意想請毛主席題寫店名,但是看到毛主席日理萬機,一直沒有人敢向上級提出來。
  • 我們分析了上百個校名題字,原來大部分都出自一人之手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中國高校校名大多是誰寫的呢?又有哪些學校能享受到名人題字的福利,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金字招牌」?看著每個大學門口霸氣的大學校名,有沒有覺得它們都「長」得差不多?從整體數據來看,名人題寫高校校名大多集中在高校建校之初。而這部分學校往往也成了中國高校的中流砥柱。為了縮小範圍,儘可能減少數據誤差,我們將高校範圍圈定在了「211」大學中。
  • 毛主席親筆題寫詩詞,遺失74年成孤本文物,現藏於臺灣省一圖書館
    主席在忙碌之餘如此認真批閱,這讓陳叔亮激動萬分,這本關於延安群眾日常生活和革命事跡的漫畫書,立即在魯迅藝術學院眾多師生之間傳閱。這首詩《題畫》,是南宋詩人李唐所作李唐擺攤賣一幅山水畫,可是看的人多買的沒有。他在畫上題詞寫下此詩,感嘆創作的不容易,早知道這樣不入眼,還不如用濃彩花點牡丹花,那樣看的人多賣的也快。反映南宋社會風氣,優雅的藝術創作不為世人欣賞,而浮華俗豔卻被大家接受。陳叔亮認為,毛主席題詞意在:鼓勵知道藝術創作要面向群眾,引導大家歌頌革命,讚美光明。
  • 安徽這3所知名大學為啥今年都在慶祝90周年校慶 因為本來同根同源
    說起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農業大學,這三所安徽的知名高等學府,那可謂歷史悠久,充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2018年,對於這三所高校來說,都是充滿喜慶氣氛和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因為三校都迎來了建校90周年校慶。
  • 有人說廈大門匾有錯字,真是魯迅先生親筆題寫?是他寫的但沒寫錯
    身為中國近代著名的大文豪,反正我個人是不太相信魯迅先生會寫錯字,而且放在給廈門大學題寫校門門匾這樣重要的場合,「廈門大學」這四個字在魯迅先生筆下,肯定是會謹慎小心的,那麼又何來錯別字呢?怕只怕是有些人的腦海當中,對某個字或有些字產生了很大出入吧!
  • 中石大校名與校牌背後的故事
    可是,那時我們還沒有正式的校門,只是在校園西側搭起一個簡易牌樓,上書「北京石油學院」六個大字。這六個字是誰寫的呢?一看便知,那是毛澤東主席的字體。毛澤東主席書體的「北京石油學院」。毛澤東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位大書法家。他的草書,骨神兼備,龍飛鳳舞,俏俊飄逸,豪放酣暢,有強烈的視覺美。
  • 中國名牌大學校名的政治邏輯
    國防科技大學的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現在我們看到的"國防科技大學"六個筆力勁挺的大字即是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在1998年視察該校時題寫,第二年,多所軍校併入該校。此前,校名則是由鄧小平題寫。  如今我們看到的"四川農業大學"這幾個字也是由江澤民題寫,此前是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1985年題寫的校名。
  • 毛主席最著名的10幅題字!
    說到學習,毛主席給很多大學題校名,非常精彩。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社址在北京東總布胡同10號。10日舉行了成立大會。毛主席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成立極為重視,親筆題寫了社名。當時負責此事的出版組副組長華應申提議請毛主席寫個招牌,毛主席一聽,很高興地鋪開四張《解放日報》,一張一字,一氣呵成寫下「新華書店」四個大字。在1949年7月1日之前,全國各地幾百家新華書店的招牌使用情況十分混亂,字體、形式都不統一。1949年春天,中央宣傳部發出通知,要求當年7月1日起,全國新華書店統一啟用毛主席在西柏坡題寫的招牌。至此,全國各地新華書店的招牌統一,沿用至今。
  • 科學網—郭沫若與電子科大校名的故事
    對於一所高校而言,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無疑是關係到學校發展的大事,而校名由誰來題寫,同樣是體現學校辦校風格、歷史變遷乃至發展理念的「門面工程」。為了圓滿地完成這一「工程」,很多學校在其發展史上,演繹了很多生動的故事。 1955年,第二機械工業部擬籌建一所培養無線電工業技術人才的高等學校,並呈報國務院請求審批。
  • 中國著名大學由何人題寫校名?
    本文介紹中國著名大學校名題寫情況,均為「985工程」院校。本文只取其今天校門上的題字。題寫校名,政治家佔了大多數,也有一些是創校學者和書法家。有一部分是名人親自題寫,也有一部分是集字。北京大學(毛澤東)清華大學(毛澤東)復旦大學(毛澤東)上海交通大學(毛澤東)武漢大學(曹立庵)浙江大學(毛澤東)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南京大學(毛澤東)吉林大學(郭沫若)中山大學(孫中山)北京師範大學(毛澤東)華中科技大學(毛澤東)四川大學
  • 「新湖南」LOGO這幾個字,是毛主席當年親筆題寫的
    其中「新湖南」三字,即採用當年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新湖南報」中的三個字。 這個有著深厚歷史傳承的新媒體產品,一經發布便迅速成長為中共湖南省委在新媒體時代的核心媒體,目前下載量突破1900萬。同時,「新湖南」也是全國省級黨報新聞客戶端中,極少數源自毛澤東題字原版的新聞客戶端之一。
  • 親筆題寫「毛主席紀念堂」的共產黨人,你知道是誰嗎?
    華國鋒酷愛書法,他曾說,自己年少時的那個時代,兵荒馬亂,沒有整塊的時間學習、練字,他就以手指、小木棍當筆,以腿、地當紙,忙裡偷閒、零打碎敲,久而久之,隨手練字就形成了一種習慣。獲得了毛主席「你辦事,我放心」的高度肯定。在偉大的毛主席逝世後,他親筆題寫了「毛主席紀念堂」六個大字作為匾額。
  • 毛澤東為啥沒給中國醫科大學題寫校名
    核心提示 中國醫科大學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和中國工農紅軍衛生學校,1931年創建於江西瑞金。它是唯一在長徵途中辦學並走完兩萬五千裡全程的院校,是我國最早進行西醫學學院式教育的高校之一。 長徵之後,毛澤東曾7次到訪這所高校並作3次報告,給全校師生,乃至全國的醫務工作者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中山竹秀園學校,于右任為這所鄉村小學題寫校名
    反正周末不上課,我拍一張馬上走。」湖南口音的他態度生硬地回答:「不行!」我不死心,又繼續搭訕:「校名是于右任題寫的吧?」他沒看我,低著頭,過了幾秒鐘才「嗯」了一下,但看他的神情,顯然不知道學校的歷史,也不知道于右任是何人。
  • 毛主席為報刊雜誌題寫的刊名
    毛主席先後為創刊的《共產黨人》《通信戰士》《中國婦女》《中國文化》《建設》《人民郵電》《人民畫報》《解放軍畫報》《思想戰線》《紅旗》《學習》等題寫過刊名。其中1949年為《人民畫報》題寫刊名時,竟一連寫了6幅,最後自己挑選了一幅,畫上圈,作為正式刊名啟用。1958年為《紅旗》創刊題寫刊名時,也是書寫了十多幅,最後選定一幅滿意的用於刊名。1950年,他還為一本純數學雜誌創刊題寫《中國數學雜誌》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