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情五處間諜到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有著怎樣的一生?

2020-12-21 波老師看片

綜觀英國報章的勒卡雷訃聞,標題除了稱他為「間諜小說大師」或「出身自間諜的小說家」之類,或是那部著名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作者難免讓人覺得有點欠缺。

其實以勒卡雷在英國家喻戶曉的大名,早就可以像他筆下的角色喬治·史邁利般獲頒起碼是OBE大英帝國勳章的勳銜,成為大衛羅特或爵士,但他在1982年時柴契爾夫人執政時已表明拒絕授勳。

他討厭傳媒大亨魯伯特·默多克的話近乎人身攻擊,他說兩人吃飯只花了25分鐘;批評薩爾曼·拉什迪的《撒旦詩篇》,說:「我的立場是,冒犯偉大的宗教,並沒有日常生活的法例或自然法則指明可以不受懲罰。」

換言之,不能濫用言論自由這種較為進步的思想在言論上攻擊觀念上相對較為保守的宗教。兩位重量級作家在1997年開始交惡,至2012年才冰釋前嫌。

雖然在伊頓公學執過教鞭,但他打從心底極其討厭那種自視過高的精英階層。

即使名成利就,但他討厭城市的舒適生活,不是住在倫敦的豪宅或高價公寓裡,或者瑞士的農舍,而是住在遠離塵囂的英國康沃爾郡鄉間超過40年。

他同情揭露「稜鏡計劃」的吹哨人愛德華·斯諾登,同情被視為棋子的間諜,同情被送去試驗藥物的非洲兒童。

在高牆和雞蛋之間,他永遠同情後者,不管在書外或書內都一樣。

他也討厭虛偽,聲稱「自己從來不是模範丈夫和父親,也沒有興趣裝成那個樣子。」

本名為大衛·康維爾的約翰·勒卡雷,1931年出生,5歲時就被母親拋棄,到他21歲去找她時,她已另外組織家庭,和新丈夫生下孩子。他由父親養大,那人永遠錦衣華服,開賓利,擺排場,交遊廣闊,聲稱認識所有上流社會的人,也會對他施行體罰。

後來他發現父親其實是個撒謊成癮的騙徒,畢生事業都是靠吹牛騙來,甚至到勒卡雷成名後,父親在外地遇到麻煩或坐牢時仍然會發電報向他要錢,有時勒卡雷要尷尬地找在地的經紀人代為繳交費用。

勒卡雷參與軍情五處和六處的情報工作的時間並不是連續,期間曾在伊頓公學教授法語和德語。

在1961年時以筆名為勒卡雷開筆寫第一部小說《召喚死者》。63年的第三部小說《柏林諜影》大獲好評讓他名成利就。

同年「劍橋五人組」(五個出身劍橋的英國間諜因同情共產主義而被蘇聯的情報組織KGB吸收,反過來向敵人提供情報)醜聞後,他索性辭職成為全職作家,這件事後來啟發他創作《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他引用同樣寫過間諜小說的格雷厄姆·格林名言「童年是作家的存款簿」來說,自己生下來就是百萬富翁。

在《完美間諜》裡,他描述一個父親是行騙高手的男人Magnus Pym,經父親栽培後成為教育背景良好和應對得體和男人,先獲英國情報機構相中為間諜,後來又被捷克情報機關吸收,並討了個名門之後的女人讓自己步步高升。

就算被懷疑是雙重間諜,對他深信不疑的上司也為他保駕護航,這個視背叛和偽裝為家常便飯的男人因此成為完美的間諜。箇中的父子情仇壓根是勒卡雷和父親關係的藝術轉化。

勒卡雷對此書的藝術成就知之甚詳。Magnus的名字在拉丁文就是「偉大」的意思,magnum opus就是「代表作」。

《柏林諜影》獲英國犯罪作家協會將《完美的間諜》評選為「匕首中的匕首」,就是最佳的犯罪小說的意思,充其量只能讓他成為頂尖的犯罪/間諜/通俗小說大師。

但對很多讀者來說,《完美間諜》這本半自傳才是他的代表作,足以和其他文學作品匹敵。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聲稱本書為戰後最佳英國小說。

勒卡雷的慘痛成長經歷和投身情報工作的歷練無疑把他熬成老靈魂,讓他在30歲出頭寫出來的小說主角史邁利初登場就不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到了《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更成領退休金的初老男人,和妻子關係也不佳。這固然反映了勒卡雷的創作心態,也可以確保史邁利不能靠拳腳功夫,只能用腦袋和敵人對奕,不像年輕人般衝動,反而做事沉穩,時時反省自身的處境,和伊恩·弗萊明和羅伯特·勒德拉姆筆下的風度翩翩的佔士邦和孤狼傑森·伯恩大異其趣。

勒卡雷的故事沒有拳頭和枕頭等動作場面,反而充滿繁瑣的細節,如匯錢給情報人員的方法、一層又一層防止敵人直達核心的組織架構、削減情報機關開支的官僚體制,以逼真無比的方式呈現間諜世界的實況。

即使英國情報圈的人一直批評他的作品失實,但仍然繼續捧讀。

就像有人稱日本推理小說大師橫山秀夫的作品本質是「職場小說」,把警察當成上班族來寫,警察面對最大的敵人往往來自組織內部,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說法去評論勒卡雷的間諜。他們只是龐大組織裡的一員,不只要面對其他情報機關的人,也要面對自己組織的辦公室政治,不過情報機關裡的遊戲規則難玩得多,你每一口吸進肺裡的空氣都填滿謊言,甚至指派的任務其實是要你為國犧牲。

每一個《柏林諜影》的讀者掩卷後都會為主角的結局慨嘆,但也上了人生的寶貴一課,了解世界的運作一如大自然的殘酷,即使沒睜開眼的可愛小動物也會被兇猛的天敵當成食物撕開。

在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史邁利》三部曲(《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榮譽學生》和《史邁利的人馬》)裡, 他對間諜這一職業的生存狀態探討得更深。

史邁利和他的死敵卡拉展開長達二十年的鬥爭。

情報世界裡的殘酷和背叛依舊,不同的是,故事愈往下走,我們愈發現這根本不再是一個單純找臥底或背叛的故事。在壓卷之作《史邁利的人馬》裡,史邁利向卡拉發動的攻擊一點也不複雜,只是針對人性弱點的軟肋攻堅,這其實和卡拉針對史邁利的弱點下手在本質上如出一轍。

於是,在準備凱旋而歸和眾人的歡呼聲裡,史邁利卻感到哀傷。

他的任務雖然成功,但靈魂卻墮落了,他背叛了自己,和卡拉的根本沒有差別,甚至乎,卡拉最後的屈服反而顯得更有人性。

別人眼中的勝利其實是失敗,那真正的勝利在哪裡?

在間諜世界裡是否根本沒有勝利這回事?如果說諜報人員就是國家的代表,這是否指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在撇除意識形態的差異後,在把人性的扭曲上其實沒有分別?

於是,在老大哥蘇聯倒臺,他把焦點瞄向資本主義裡的權貴和既得利益者。

在《夜班經理》裡,壞蛋是冷戰後的跨國軍火商。在《永遠的園丁》裡,壞蛋是去非洲拿人命來做實驗的製藥公司。

在2003年他寫了一篇廣為流傳的反戰文章《美國歷史評論》,發炮攻擊美國能源公司安然,批評其「無恥地優惠早就太有錢的人,對各國窮人視若無睹,漠視生態,單方面廢止國際條約」。

在他的最後一本小說裡《戰場特工》裡,故事背景是面對脫歐紛亂的英國,一小撮上層精英份子能從脫歐拿到大量好處,但犧牲國家的利益。

他借書中角色狠罵美國前總統川普和英國鮑裡斯·詹森的話我就不引用了。

現實中勒卡雷是立場和旗幟鮮明的著名「留歐派」,多次現身遊行和集會。

他愛英國但拒絕代表階級差異的勳章。他的小說側寫戰後英國年代史,但看著英國由日不落帝國步入夕陽後,再成為孤懸歐洲的二線島國,想必傷心透頂,於是在人生的最後階段,他申請愛爾蘭護照準備離開自己深愛的袓國。

在這個可能是他最後一個視頻訪問裡,他坦承自己時日無多,正在忙於處理更多作品影視化。改編自他作品的電影達十部,但獲觀眾接受的出奇地少。

他的故事沒有飛車,沒有槍戰,不會在適當的位置加入笑料,結局並非一定善惡有報,也無法令人獲得救贖,反而有種「這才是殘酷世界的運作方式」的慨嘆。

由理察·伯頓主演的《冷戰諜魂》是間諜片的經典。不過,真正把他介紹給全球觀眾的是改編自《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這個非線性敘事把不熟悉他的觀眾搞不清狀況,情況和身處迷宮的間諜情況相類似,幸好主角最後獲勝這點符合觀眾對主流電影的預期。

相反,以俄羅斯人在英國洗錢為前題的《我們這種叛徒》和描述情報機關之間利益衝突和較勁的《最高通緝犯》,功敗垂成的悲劇結局就不容易討好觀眾。以藥廠拿非洲做試驗場的《不朽的園丁》拍來一點也不像典型的間諜電影,主角發現愛情的真相竟然充滿背叛卻也認同女主角的偉大動機。

這種五味雜陳讓本片成為我的私心推薦。

勒卡雷的故事架構龐大而複雜,重視對白多於動作,電視劇是比電影更適合的載體。BBC在冷戰時代的的三部電視劇裡緩慢的節奏不只更貼近原著的氛圍,而且更能把故事說得明明白白,這一點連《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也做不到。

近年的《夜班經理》和《女鼓手》系列的兩部電視劇都成績不俗。

BBC本來想把《榮譽學生》也拿來改編,無奈故事場景在香港只好作罷……

勒卡雷的自傳書名翻成很有詩意的《此生如鴿: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羽》,但含意其實極為深沉,來自他年輕時和父親在蒙地卡羅的體育會參加的活動。

鴿子從隧道飛出後成為活靶射擊的目標,能活下來的鴿子又會被放進隧道裡,至死方休,比推巨石上山的薛西弗斯更悲劇,充滿存在主義的虛無。

那活脫是間諜的生存狀況,完成任務後又被派出去前線,隨時可能因被洩露身份而招致死亡,幸好死不了又再派出。

不過,這未必是他離開間諜圈的主因。

他堅稱自己是「碰巧做過間諜而不是「從間諜轉向寫作」。

他不以成為間諜為榮,那個職業只是他見識殘酷風景的一道窗口。我們該慶幸他沒有妄想成為一個改變世界,希望世界變得更美好的間諜,而成為一位用通俗小說啟發我們思考生存這命題的偉大作家。

願天堂走好……

相關焦點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好人為壞事服務,壞人為好人服務一直以來,勒卡雷的小說以冷戰和間諜題材見長。他的寫作風格細膩入微,情節錯綜複雜,他擅長將冷戰時期西方以及蘇聯兩大對立陣營中的間諜活動描寫為在充斥著變節、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爛體系中模糊了道德邊界的一環,從而使間諜小說提升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 「間諜大師」逝世,他說出了這份職業的骯髒和黑暗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電影海報真實的間諜人生是怎樣的?勒卡雷最清楚。因為從18歲開始,他就為軍情五處工作,是一名真正的間諜,而後才轉型為作家。01「一日間諜,終身間諜」勒卡雷的創作與他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密不可分。勒卡雷原名戴維·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出生於英國一座沿海的小鎮普爾。在勒卡雷五歲時,他的母親棄他而去,父親則是一名騙子兼賭徒,始終負債纍纍,並曾因保險欺詐而入獄。
  • 間諜大師逝世,他說出了這份職業的骯髒和黑暗
    在勒卡雷五歲時,他的母親棄他而去,父親則是一名騙子兼賭徒,始終負債纍纍,並曾因保險欺詐而入獄。在勒卡雷的回憶錄《鴿子隧道》中,他寫下了他與父親疏離而難捨的關係。 勒卡雷先後秘密供職於「軍情五處」與「軍情六處」,負責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曾在軍情六處當20年特工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弗雷德裡克·福賽斯(資料照片)>  現年77歲的弗雷德裡克·福賽斯是享譽世界的英國間諜小說大師,一生充滿傳奇。據他在其最近出版的個人自傳《局外人》(The Outsider)中透露,他曾為英國軍情六處(MI6)執行任務,赴當時的東德取情報包裹。他在軍情六處當了20年間諜,而軍情六處人員為「投桃報李」,協助他搜尋寫書時所需的創作素材。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
    圖片:AFP當地時間13日,英國作家、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因肺炎病逝,享年89歲。根據勒卡雷家人的聲明,他的去世與新冠肺炎無關。勒卡雷出生於1931年,曾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外語系、英國牛津大學現代語言專業學習。二戰結束後,勒卡雷加入英國情報部門,在上世紀50到60年代,服務於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一線情報工作經驗豐富。
  • 再見「職業間諜」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去世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文學家、知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法新社14日報導,勒卡雷家人發表聲明說,勒卡雷在與肺炎(非新冠肺炎)經過鬥爭後,於當地時間12日晚在英國皇家康沃爾醫院去世。
  • 20世紀諜報小說大師勒卡雷病逝
    ──約翰.勒卡雷,《巴拿馬裁縫》英國諜報小說大師勒卡雷(John le Carre)13日因肺炎逝世,享年89歲,他以自身的諜報經驗為基底,創作出一系列優雅又曲折錯綜的作品,讓百年前在文壇不受重視的諜報小說,因他的妙筆成為廣受熱愛的文類之一。
  • 18歲當間諜,32歲出書成名,約翰·勒卡雷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
    約翰·勒卡雷在《柏林諜影》的結尾,寫曾失去整個柏林站的落魄英國間諜阿歷克·利瑪斯,在完成他的「復仇任務」後帶著被他欺騙的一生摯愛,英國女共產黨員麗茲翻越柏林圍牆的一幕。姑娘沒能逃出來,他本有機會,但他仍是爬回了柏林圍牆的另一邊。
  • 著名間諜小說作家去世,享年89歲,死因已經露出
    十二月十四日,據外國媒體報導,英國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leCarre)當地時間周六下午死於肺炎,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的經理人證實了這一消息,稱死因與新冠軍杯無關。JohnLacare的《柏林諜影》、《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經典作品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使他成為了20世紀世界上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JohnLecare的生活就像他的許多小說一樣充滿色彩。JohnLecare在文學方面大顯身手,以其複雜而神秘的間諜故事吸引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讀者。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作者、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
    約翰·勒卡雷和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演員合影「間諜生涯與小說寫作其實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者都要隨時準備好去窺視人類的罪過,以及通往背叛的種種途徑。」這句話出自英國國寶級作家、以《鍋匠,裁縫,士兵,間諜》譽滿全球的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的唯一回憶錄《鴿子隧道》。
  • 英國軍情五處解密文件:勳爵夫人竟是納粹間諜
    1935年,她到英國試著碰碰運氣。到英國不久,她就迅速打進上層社會,直到現在,軍情五處仍然不清楚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1938年,格特勒開始與英國埃芬加姆伯爵的長子霍華德勳爵莫布雷約會。在英國國家檔案館剛剛解密的文件中,霍華德勳爵被描述成一個「懦弱、嗜酒如命的人」,當要與格特勒結婚的時候,霍華德勳爵已經瀕臨破產。
  • 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逝世,曾寫出「有史以來最偉大間諜小說」
    勒卡雷於18歲前往瑞士伯爾尼大學攻讀文學,同一時期,掌握德語的勒卡雷開始為特勤局工作,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伯爾尼大學畢業後,勒卡雷進入牛津大學林肯學院深造。1956年後,勒卡雷一度在伊頓公學任教。但不久便進入英國外交部,冷戰期間,他主要負責招募、管理和監視「鐵幕」(the Iron Curtain)之後的間諜。
  • 約翰·勒卡雷,那個「完美的間諜」去世了
    格林的作品給了勒卡雷文學啟迪,特別是犯罪小說《布萊頓硬糖》,勒卡雷從中借鑑了現實主義的硬梆梆,賦予了他小說的主人公以堅毅的個性。巧合的是,格林在情報機構工作時,他的直接上司正是金·菲爾比。菲爾比叛徒震驚世界,勒卡雷也極為震撼。此時,勒卡雷還叫大衛·約翰·摩爾·康威爾,公開身份是英國駐西德大使館二等秘書,實則為軍情六處的情報官員。
  • 約翰·勒卡雷:我作為間諜最大的弱點是缺乏耐心
    他本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在英國軍情五處(MI5)和軍情六處(MI6)工作這為他的經歷和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約翰·勒卡雷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英國知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因患肺炎,於12月12日晚間逝世,享年89歲。報導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病毒。
  • 西方間諜小說與「007之父」的成人童話
    福賽斯曾為英國軍情六處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冷戰時期為英國提供前線報導,足跡遍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在那個動蕩不安、戰火不斷的年代裡,什麼暗殺、爆炸、綁架、黑幕等國際政治事件都是他關注和追蹤的焦點。長期記者生涯眼見耳聞的豐富內容,外加記者職業性地注重細節與邏輯線條,塑造出其作品最完美也最可怕的一種特質——真實性,真實到讓你覺得可以拿小說當說明書去實操的真實性!
  • 那個「間諜」去世了,英國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
    他創作的以冷戰為背景的驚悚小說細緻入微、情節錯綜複雜,將間諜小說提升到了高雅藝術的高度。他筆下的間諜無論是來自西方還是蘇聯,都不過是充斥著奸詐、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朽系統下的一些道德立場可疑的齒輪。他的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周日表示,勒卡雷死於肺炎。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逝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英國當代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這一消息是勒卡雷的文學經紀人約翰尼·蓋勒(Jonny Geller)發布。
  • 再見,「完美的間諜」!又一位大師留在了這一年……
    英國文學大師、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去世,終年89歲。今天一早,勒卡雷的文學經紀人Jonny Geller發文,稱勒卡雷因肺炎(與新冠肺炎無關)於當地時間12日在皇家康沃爾醫院去世,「我們再也見不到像他這樣的人了。」
  • 英國間諜小說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情報部門更像是創意寫作學校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也刊登了一篇專欄文章,分析英國的間諜小說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和成功,本文原題《理解英國,讀它的間諜小說》。沒有哪個國家能像英國那樣,在虛構間諜這一產業裡取得如此豐厚的成就。英國間諜小說起源於約翰·巴肯的冒險故事,以及魯德亞德·吉卜林在《基姆》中針對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英俄大博弈的生動剖析。
  • 英國軍情五處書籍出版 披露大量歷史細節(組圖)
    新書回顧了軍情五處自1909年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從軍情五處的視角,折射出現代近百年來英國歷史的曲折起伏。  新書名為《保衛王國:間諜和政客》,作者是劍橋大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書長1000多頁。值得一提的是,書名中「保衛王國」源於軍情五處的警言。  為完成這部史書,安德魯翻閱大約40萬份機密文件,採訪了大量軍情五處的退休官員,他本人甚至因此加入軍情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