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軍情五處解密文件:勳爵夫人竟是納粹間諜

2020-12-17 央視網

    瑪塔·哈裡是一戰時期最著名的拜金女諜,為了金錢不惜出賣法國。她為德國提供情報,造成法軍幾十萬士兵喪生。據英國媒體9月4日報導,二戰期間英國也出現過一位「瑪塔·哈裡」,而且還是一位勳爵夫人。英國國家檔案館的解密文件詳細講述了她的故事。

    用情人的錢換取英國貴夫人身份

    這名二戰期間的「英國版瑪塔·哈裡」名叫瑪爾維娜·格特勒,但更多人卻稱她為曼茜·格特勒。曼茜1908年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後在波蘭長大。1935年,她到英國試著碰碰運氣。到英國不久,她就迅速打進上層社會,直到現在,軍情五處仍然不清楚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1938年,格特勒開始與英國埃芬加姆伯爵的長子霍華德勳爵莫布雷約會。在英國國家檔案館剛剛解密的文件中,霍華德勳爵被描述成一個「懦弱、嗜酒如命的人」,當要與格特勒結婚的時候,霍華德勳爵已經瀕臨破產。

    英國軍情五處指出,這樁婚姻其實「純粹是一個交易」,因為婚姻雙方互有所需——霍華德勳爵可以為格特勒提供英國國籍和貴婦頭銜,而她則可以為霍華德勳爵帶來金錢。這些錢來自格特勒的情人愛德華·斯特尼斯拉斯·威斯布拉特,他是一名波蘭軍火商,靠著向西班牙賣武器發家。

    與軍官、大使館、間諜、廚師關係密切

    早在1938年,後來成為英國秘密情報組織軍情六處首腦的斯蒂沃特·曼茨就報告說,他懷疑霍華德勳爵夫人可能是一名間諜,她與包括英國陸軍、皇家海軍以及皇家空軍的軍官、貴族甚至是王子,以及至少4個國家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都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

    解密文件引用當時社交名流科特赫曼爵士的話說:「我是昨天晚上遇見霍華德勳爵夫人的。應該說,她看起來的確對某些類型的男人具有非凡的吸引力。這是一個不喜歡太引人注意,而又有著類似吉普賽女郎魅力的女人,非常非常性感。她相當熟悉上層社會的習慣和環境,可以以一種外來但卻十分迷人的口音,喋喋不休地應付上流社會的交談。」

    可能受僱於德國或者前蘇聯

    軍情五處高級情報官員認為,格特勒可能是「最危險的女冒險家」。她通過與貴族、大使以及軍官們的「親密關係」,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和取得所需情報。她的工作也許僅代表她的情人威斯布拉特——軍情五處認為,此人是前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格伯烏」在英國的代理人。

    同時,法國安全部門也警告軍情五處說,威斯布拉特可能是德國間諜,或者是雙重間諜。奈特在報告中說:「最新消息指出,她可能直接或者間接受僱於德國人。」

    但是,情報部門認為,她也許根本不知道自己情人威斯布拉特的工作。因為從始至終,格特勒都愛著威斯布拉特。即使嫁給勳爵後,她也沒有斷絕與威斯布拉特的聯繫。奈特提供的證據顯示,她在遺囑中,把一切都留給了這個波蘭情人,卻一點沒有兒涉及到她的勳爵丈夫。

    1941年軍情五處發現,格特勒的一名聯絡人竟是邱吉爾兒子倫道夫家的匈牙利廚師。他們意識到事態嚴重,決定立即逮捕格特勒。在一份軍情五處的文件中稱:「如果繼續對她的活動坐視不管,必將爆發一個大醜聞。她應當立即被關押起來。」

    格特勒於1941年2月被捕,關押在霍洛威監獄。奈特親自對其進行了審訊。她請求上訴,並宣稱:「我沒對這個國家做過任何事。」3個月後,她被釋放了。因為,沒有證據顯示她有「同情敵人」的情況,也沒有證據證明她知道威斯布拉特的可疑行動,她具有不在現場的證據。

    1945年戰爭結束後,格特勒與霍華德勳爵離婚,並移居澳大利亞。 (雷懷)

    (本文原載於9月4日英國《衛報》、《每日電訊報》)

    參考辭典

    瑪塔·哈裡

    瑪塔·哈裡是誰?她是一戰期間最著名的女間諜之一。她的名字已成為間諜小說中以美貌勾引男子、刺探軍事秘密的女間諜的代名詞。

    1903年,一位專跳印度婆羅門神婆舞蹈的舞娘出現在巴黎,此人就是後來大名遠揚的瑪塔·哈裡。「瑪塔·哈裡」在爪哇語中意為「清晨的明眸」。據稱,她出生在印度南部馬拉巴爾角,是一位印度活佛與神廟中的舞娘所生。她一出生母親就死了,被幾名神廟祭司收養。從會走路起,就學習祭祀神舞。

    瑪塔·哈裡富有東方傳奇色彩的「身世」,加上性感、撩人的舞姿,使她在巴黎迅速走紅。同時,憑藉獨到的奉承男人的本領,她很快成為巴黎社交界紅得發紫的高級交際花。

    在德國演出期間,她結識了許多高級德國軍官。1915年,瑪塔·哈裡正式成為德國情報機關的間諜,她受命以巡演為掩護,到各國搜集情報。她在西班牙的一次行動被英國情報部門發現,並通報給了法國反間諜機構。1917年2月13日,瑪塔·哈裡剛剛抵達法國邊境,就被以間諜罪逮捕,7月被判處死刑,8月15日執行槍決。

    瑪塔·哈裡死後,她的頭被保存在巴黎阿納託密博物館,經過特殊技術處理後,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紅唇秀髮,像活著一樣。2000年,瑪塔·哈裡的頭顱不翼而飛,估計是被她的崇拜者盜走了。今年,瑪塔·哈裡基金會決定在她的故鄉呂伐登為她建造一座博物館,裡面展示有大量實物,包括瑪塔·哈裡充滿激情的情書、絢麗多彩的舞臺服裝,光彩奪目的珠寶首飾,姿態各異的裸體照片和她被捕後寫的一份自述。

    參考資料

    歷史上最成功的「美人計」

    「摩薩德美人」策反伊拉克王牌飛行員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非常擅長「美人計」,它招募了大量說阿拉伯語的女間諜,持加拿大和美國護照,在巴勒斯坦及阿拉伯鄰國活動。

    1966年8月10日,摩薩德成功策反伊拉克王牌飛行員穆尼爾,他駕著當時蘇聯最先進的米格-21殲擊機,抵達以色列,使蘇聯戰鬥機資料洩露無遺。而「降伏」穆尼爾的關鍵人物,就是一名姿色超群的摩薩德女諜。

    英國和北愛爾蘭的「美人計」戰

    愛爾蘭共和軍在與英軍的鬥爭中,經常派出女間諜誘英軍士兵上鉤。他們利用漂亮女人,引誘英軍哨兵和檢查站上的士兵離開崗位,伺機發動進攻;而英國情報機構也曾在貝爾法斯特市開設了兩家妓院,以巨額錢財招募歐洲最好的妓女,引誘當地分離運動領袖。

    克格勃的「燕子」與「烏鴉」

    蘇聯克格勃二局曾專門負責招募、培訓男女「色情間諜」,女間諜稱為「燕子」,男間諜稱為「烏鴉」。他們追逐的對象主要是一些國家的政府要員、高級軍官、外交使者、科學家、掌管國家秘密的機要人員和間諜情報機關的工作人員。

    前東德的職業「羅密歐」

    原東德間諜機關在使用「美人計」方面,也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情報局精心挑選一些美男子,由迷人的女教員對他們進行專門培訓,使他們成為職業「羅密歐」(男色情間諜),引誘西方重要部門及秘密機構中的獨身女性。一名「羅密歐」曾成功勾引了一位在聯邦德國重要國家部門工作的獨身女秘書,使其墜入愛河,並從其手中套取了大量絕密情報。

相關焦點

  • 英國軍情五處書籍出版 披露大量歷史細節(組圖)
    新書回顧了軍情五處自1909年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從軍情五處的視角,折射出現代近百年來英國歷史的曲折起伏。  新書名為《保衛王國:間諜和政客》,作者是劍橋大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書長1000多頁。值得一提的是,書名中「保衛王國」源於軍情五處的警言。  為完成這部史書,安德魯翻閱大約40萬份機密文件,採訪了大量軍情五處的退休官員,他本人甚至因此加入軍情五處。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曾在軍情六處當20年特工
    >  現年77歲的弗雷德裡克·福賽斯是享譽世界的英國間諜小說大師,一生充滿傳奇。據他在其最近出版的個人自傳《局外人》(The Outsider)中透露,他曾為英國軍情六處(MI6)執行任務,赴當時的東德取情報包裹。他在軍情六處當了20年間諜,而軍情六處人員為「投桃報李」,協助他搜尋寫書時所需的創作素材。
  • 文件解密:納粹德國進攻英國時,國王把價值連城皇冠珠寶藏在這
    1940年9月,為了入侵英國稱霸整個歐洲,希特勒命令對英國實施戰略轟炸。為了防止這些珍寶落入納粹之手,英國王室絞盡了腦汁。坊間也有種種猜測,這些寶石可能被偷偷運到加拿大藏在保險柜裡,或者藏在一個洞穴裡,或者藏在秘密隧道裡……這在當時屬於英國「最高機密」,就連伊莉莎白二世當時的十多歲的小公主也不清楚。
  • 英國軍情六處掌門人退位,曾是007系列電影中M原型
    IC 資料       英國外交部26日宣布,負責對外情報工作的英國秘密情報局SIS(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通俗名為軍情六處)局長約翰·索沃斯(John Sawers)計劃於今年11月辭職。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勒卡雷就是間諜小說家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可能還沒有出生。文 | 王卓嬌 編輯 | 沈小山據英國媒體報導,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同名原著作者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上周六(12月12日)因肺炎在英國康沃爾去世,享年89歲,報導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病毒。
  • 英國軍情五處新負責人首次公開演講大談「敵對國家」,宣稱中國為...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0月14日,多家英媒報導,英國軍情五處(MI5)新任處長肯·麥卡勒姆(Ken McCallum)在首次公開發言時談到了「敵對國家」,並直接指出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給英國國家安全造成「挑戰」。 《泰晤士報》刊發題為《軍情五處負責人警告說,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威脅》的文章。
  • 二戰最會忽悠的間諜,靠一本書給納粹發假情報,一人領28人薪水
    然而這也離不開一位叫做胡安·普約爾·加西亞的優秀西班牙間諜所發揮的作用。從英國軍情六處來看,胡安居功至偉,然而他效力的另外一邊德國納粹,恐怕就不會這麼看了。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雙料王牌的傳奇人生。1933年,隨著德國納粹上臺,西班牙國內對於納粹都是同情和支持的態度,偏偏胡安卻並不這麼認為,他想要為抵抗納粹的一方做事情,因此興衝衝的向英國投去簡歷,自告奮勇要做一名間諜,至於英國人,並沒有瞧得上這一個誇誇其談的公子哥,婉拒了他的要求。胡安自然是不服氣的,那我就加入納粹吧!
  • 英國軍情六處裝修一半,圖紙不見了……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稱,英國軍情六處解除了與鮑爾弗·貝蒂公司的整修合同。據報導,繼鮑爾弗·貝蒂建築公司在軍情六處倫敦總部整修工程期間丟失敏感的樓層平面圖之後,英國秘密情報局已解除與鮑爾弗·貝蒂公司的建築合同。
  • 最無敵的間諜,一個人假扮二十七個人,二戰因他而發生轉折
    於是他決定投靠當時歐洲大陸上積極反對法西斯的英國政府。可能是受到與生俱來的職業使命的召喚,普約爾決定應聘英國大名鼎鼎的情報機構——軍情五處。可是面試了好幾回,呆板的英國紳士硬是沒有讓普約爾闖過首輪。萬般無奈之下,普約爾決定上演一出曲線救國的戲碼,轉頭去應聘了德國納粹的間諜機構。你還別說,樹挪死,人挪活,沒想到普約爾還真成功了。
  • 英國軍情五處的「打工仔」——墨索裡尼
    卡波雷託戰役英國見自己的盟友是退出的退出,被打殘的打殘,連剛忽悠過來的義大利現在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很是著急。為了讓義大利能堅決地站在協約國一邊,英國情報部門決定在義大利國內找一個好戰分子,為自己鼓吹,做戰爭動員工作。找來找去,英國情報部門發現墨索裡尼這個小夥子不錯,相貌堂堂、能言善辯,更重要的是他手掌握著一個具影響力的媒體平臺。英國軍情五處很快找到了墨索裡尼,並以每周100英鎊的高薪僱傭他為自己工作。
  • 從軍情五處間諜到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有著怎樣的一生?
    其實以勒卡雷在英國家喻戶曉的大名,早就可以像他筆下的角色喬治·史邁利般獲頒起碼是OBE大英帝國勳章的勳銜,成為大衛羅特或爵士,但他在1982年時柴契爾夫人執政時已表明拒絕授勳。勒卡雷參與軍情五處和六處的情報工作的時間並不是連續,期間曾在伊頓公學教授法語和德語。在1961年時以筆名為勒卡雷開筆寫第一部小說《召喚死者》。63年的第三部小說《柏林諜影》大獲好評讓他名成利就。
  • 那個「間諜」去世了,英國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周六在英國康沃爾去世,終年89歲。他創作的以冷戰為背景的驚悚小說細緻入微、情節錯綜複雜,將間諜小說提升到了高雅藝術的高度。他筆下的間諜無論是來自西方還是蘇聯,都不過是充斥著奸詐、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朽系統下的一些道德立場可疑的齒輪。他的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周日表示,勒卡雷死於肺炎。
  • 「007」是英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間諜與國家安全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3日訊 最新版的英國間諜大片《007》正在上映。這次,故事不再是虛構的,而是紀錄伊拉克戰爭期間英美間諜的真實行動。英美間諜鎖定的目標不再是蘇聯特工、販毒大王、恐怖分子,而是致力於和平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在伊拉克進行武器核查的布利克斯和巴特勒,以及持反戰立場的法國總統席哈克。
  • 再見「職業間諜」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去世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文學家、知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法新社14日報導,勒卡雷家人發表聲明說,勒卡雷在與肺炎(非新冠肺炎)經過鬥爭後,於當地時間12日晚在英國皇家康沃爾醫院去世。
  • 家世顯赫高顏值頭腦力MAX,英國史上最大叛國間諜視頻終於曝光..
    跟另外四個潛伏在英國的蘇聯間諜一起並稱「劍橋五傑」在他的間諜生涯中,他打入英國軍情六處,職位步步高升,幾乎已經接近英國情報部門的最高層。 他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蘇聯提供了大量重要情報,就這麼幹了22年後身份才最終暴露...因為他潛伏得如此成功,以致於甚至在他事情即將敗露叛逃到蘇聯之後,英國當局裡依舊有人不相信他是個蘇聯間諜。
  • 英國最出色的首相,卻被懷疑是蘇聯間諜,險被自己人推翻
    在英國有這樣一位首相,先後兩次執政,差點被自己的情報部門推翻。他的每次勝選,都是險勝,但成就要超出同時期的政治家一大截。他就是英國1964年-1970年、1974年-1976年工黨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在布萊爾之前他是最出色的工黨首相。
  • 超級間諜的臥底之路:有人成功叛逃,有人被送進大牢
    菲爾比在做記者期間,常與蘇聯情報機構派駐倫敦的間諜接頭,獲取任務和反饋情報。很快,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主要負責搜集英國國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國外反間諜活動)在1940年的夏天就找上門來,不過,他們不是來抓蘇聯間諜菲爾比的,而是來接納菲爾比加盟英國秘密情報局。情報局對他的履歷幾乎沒有做什麼特殊調查,就錄用了他。
  • 超級間諜的臥底之路:有人成功叛逃 有人被送進大牢
    很快,英國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主要負責搜集英國國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情報,從事間諜情報和國外反間諜活動)在1940年的夏天就找上門來,不過,他們不是來抓蘇聯間諜菲爾比的,而是來接納菲爾比加盟英國秘密情報局。情報局對他的履歷幾乎沒有做什麼特殊調查,就錄用了他。  多年之後,菲爾比在回憶錄中說:「他們如此輕而易舉地將我吸納進情報局,真讓人感到震驚。
  • 英國間諜小說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情報部門更像是創意寫作學校
    很多英國間諜小說家正是間諜出身:毛姆曾被英國政府遣往瑞士做間諜工作,而他的掩護身份則是一名作家;格林從事情報工作;而邦德的創作者伊恩·佛萊明和史邁利的創作者約翰·勒卡雷都曾是間諜;1992-1996年期間擔任軍情五處處長的斯特拉·裡明頓夫人退休後也寫起了間諜小說。似乎相比國家安全的支援者,情報部門更像是創意寫作學校。
  • 英國一承包商搞丟軍情六處翻修圖被解除合同
    英國多家媒體日前報導,英國最大建築承包商鮑爾弗-貝蒂建築公司承接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建築翻修工程,卻搞丟100多頁「敏感文件」,遭軍情六處解除合同。英國多家媒體報導,軍情六處大約兩周前發現,100多頁繪有軍情六處建築布局的圖紙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