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尼裡與希特勒這兩個法西斯獨裁者,在一戰時期的境遇很是相似。哥倆兒都參軍上過戰場,負過傷,退伍之後也都為情報部門工作過。有所不同的是,希特勒為德國情報部門工作,掙點線人費餬口;而墨索裡尼則是為後來的死對頭——英國人服務,並且收入不菲。
墨索尼裡離開戰場比希特勒早兩年,1917年他因傷退伍回到了義大利幹起了老本行,重新回到自己創辦的《義大利人民報》做主編。而此時的希特勒剛剛傷愈重返戰場,去等待不久之後撲面而來的芥子氣。
墨索尼裡回到義大利這一年是協約國的多事之秋,當時俄國國內爆發十月革命, 退出了一戰。法國軍隊也因傷亡慘重導致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甚至多次發生部隊違抗軍令,拒絕上戰場的事件。
歐洲著名的牆頭草——義大利在一戰爆發之前跟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一夥的,還搞了個「三國同盟」。大戰初期義大利很賊,沒有第一時間跟著德奧參戰,而是處於搖擺不定的觀望狀態。後來在協約國的不斷拉攏之下,義大利一番權衡利弊,決定反水加入協議國。
參戰後的義大利表現得很積極,隨即集結了百萬大軍與昔日的盟友德奧開戰。德奧聯軍對待叛徒下手極狠,在卡波雷託一戰中打的意軍是狼奔豕突、大敗虧輸。 此戰,意軍陣亡6萬人被俘26萬,機槍火炮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義大利被打疼了,因此國內也出現了反戰的呼聲。
英國見自己的盟友是退出的退出,被打殘的打殘,連剛忽悠過來的義大利現在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很是著急。為了讓義大利能堅決地站在協約國一邊,英國情報部門決定在義大利國內找一個好戰分子,為自己鼓吹,做戰爭動員工作。
找來找去,英國情報部門發現墨索裡尼這個小夥子不錯,相貌堂堂、能言善辯,更重要的是他手掌握著一個具影響力的媒體平臺。英國軍情五處很快找到了墨索裡尼,並以每周100英鎊的高薪僱傭他為自己工作。當時的100英鎊可是筆不小的數目,比起後來希特勒幹「包打聽」掙得那仨瓜倆棗算得上是巨款了。
墨索裡尼本來就是個戰爭狂熱分子,現在又看在錢的份上,很痛快地就接受了這份工作。此後,他利用《義大利人民報》極力為英國在義大利的戰爭維繫工作搖旗吶喊,他不斷在報紙上鼓吹:義大利的利益與協約國的勝利息息相關,戰爭勝利義大利的前途光明,如果失敗那義大利也將萬劫不復,所以與英國並肩作戰是唯一的選擇。
這份工作讓墨索裡尼收入頗豐,藉此也使其在國內的影響力日益攀高,正可謂是名利雙收。但好景不長,一年之後隨著一戰的結束,他與英國軍情五處的僱傭關係也隨之解除。不過,墨索裡尼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他並沒有把所得高額佣金揮霍一空,而將其作為從事政治活動的資本,為自己此後在政治上的崛起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