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軍情五處書籍出版 披露大量歷史細節(組圖)

2021-02-08 搜狐網

第1頁:為修傳加入軍情五處 第2頁:MI5的首腦

  英國軍情五處:

  百年情治單位 新傳揚威圖存

  尼克森因為派特工竊聽共和黨鬧出的「水門事件」丟了總統寶座,其實英國也有「水門事件」的翻版———主事特工來自英國軍情五處,他們把竊聽目標對準了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布萊爾最信任的北愛事務大臣莫·麥拉姆和北愛「新芬黨」教育部長馬丁·麥吉尼斯自然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之間的密談居然也會遭竊聽。根據「麻醉劑1號」行動方案,自1997年夏天起,軍情五處的特工忠實地記錄了布萊爾政府要員與麥吉尼斯之間的「親暱通話」:在北愛共和軍與英國政府和平談判最關鍵的時刻,布萊爾首相最信任的北愛事務女大臣麥拉姆與北愛方面的首席談判官麥吉尼斯頻頻通話,甚至連她如何跟布萊爾吵架,從而避免自己被免職這樣絕密內幕的事也告訴對方。

  英國軍情五處即英國國家安全局,是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的諜報機構之一。如今,首部關於軍情五處的歷史書籍於10月5日出版。新書從軍情五處的百年發展著眼,講述了英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以及眼下反恐戰爭期間的對內情報秘史,披露了大量先前不為外界所知的歷史細節。

  為修傳加入軍情五處

  首部由軍情五處授權認定的歷史書籍5日出版。新書回顧了軍情五處自1909年成立以來的百年歷史,從軍情五處的視角,折射出現代近百年來英國歷史的曲折起伏。

  新書名為《保衛王國:間諜和政客》,作者是劍橋大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安德魯,書長1000多頁。值得一提的是,書名中「保衛王國」源於軍情五處的警言。

  為完成這部史書,安德魯翻閱大約40萬份機密文件,採訪了大量軍情五處的退休官員,他本人甚至因此加入軍情五處。

  原軍情五處處長史蒂芬·蘭德2002年授命安德魯撰寫此書,以趕在2009年軍情五處成立100周年之前發表。蘭德評價說,軍情五處是第一個公開歷史的西方情報機構。

  軍情五處負責英國對內情報,隸屬內政部。成立最初,軍情五處的主要職責是抓捕潛伏英國的德國間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情五處帶頭髮起「雙重間諜」計劃,利用敵國間諜,讓他們把假情報傳給他們的「上線」,間諜戰到達登峰造極階段。冷戰初期,軍情五處矛頭對準蘇聯間諜。冷戰以後,軍情五處工作重心轉至對付顛覆活動和恐怖主義。

  披露秘史遭官方刪修

  雖然受到官方審查刪修,這本書還是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軼聞和細節。

  例如,書中描繪了軍情五處官員如何向時任首相阿瑟·尼維爾·張伯倫報告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辱罵前者「混蛋」的尷尬場景。

  書中還附有蘇聯間諜、愛爾蘭共和軍特務和極端分子購買炸彈零部件時,英方拍攝下來的監控照片。

  另外,新書還披露,英國歷任首相就任之前,軍情五處會秘密向前者遞送大臣人選的個人資料,報告哪些人「有問題」、是否「信得過」。

  哈羅德·威爾遜1964年上臺前,軍情五處報告稱,3名工黨議員為蘇聯集團的間諜機構效力,是內部「奸細」。

  新書還提及軍情五處和歷任英國內政大臣的摩擦以及與兄弟機構軍情六處二戰期間一段「不愉快的經歷」。

  公開歷史求民眾支持

  公開歷史史無前例,勇氣可嘉,但是否明智?英國廣播公司(BBC)拋出這樣的問題。

  作為「約稿人」,蘭德回應說,公開軍情五處歷史,主要是為爭取民眾支持。他說,時代在變,情報工作也發生巨大改變,情報人員必須「跟上形勢」。

  蘭德說,「世界發生根本變化……愛爾蘭共和軍和自殺式炸彈襲擊者不可同日而語。我們需要加緊轉變工作方式。我們尤其需要民眾支持」。

  軍情五處近年來作出不少旨在增加透明性的舉動:向公眾開通熱線電話、登廣告招聘諜報人員、向歷史學家開放機密檔案、創建官方網站等等。

  法新社特舉一例說明軍情五處逐漸開放的趨勢。1992年英國政府任命斯特拉·雷明頓為軍情五處處長之前,外界不知道一點風聲。她的身份曝光後,媒體一片愕然。雷明頓是英國歷史上出任這一職務的首名女性。

  而現任處長喬納森·埃文斯今年則大方地接受報紙採訪,成為軍情五處首名走到臺前的在任「一把手」。

相關焦點

  • 英國軍情五處解密文件:勳爵夫人竟是納粹間諜
    1935年,她到英國試著碰碰運氣。到英國不久,她就迅速打進上層社會,直到現在,軍情五處仍然不清楚她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1938年,格特勒開始與英國埃芬加姆伯爵的長子霍華德勳爵莫布雷約會。在英國國家檔案館剛剛解密的文件中,霍華德勳爵被描述成一個「懦弱、嗜酒如命的人」,當要與格特勒結婚的時候,霍華德勳爵已經瀕臨破產。
  • 英國軍情五處的「打工仔」——墨索裡尼
    卡波雷託戰役英國見自己的盟友是退出的退出,被打殘的打殘,連剛忽悠過來的義大利現在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很是著急。為了讓義大利能堅決地站在協約國一邊,英國情報部門決定在義大利國內找一個好戰分子,為自己鼓吹,做戰爭動員工作。找來找去,英國情報部門發現墨索裡尼這個小夥子不錯,相貌堂堂、能言善辯,更重要的是他手掌握著一個具影響力的媒體平臺。英國軍情五處很快找到了墨索裡尼,並以每周100英鎊的高薪僱傭他為自己工作。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曾在軍情六處當20年特工
    據他在其最近出版的個人自傳《局外人》(The Outsider)中透露,他曾為英國軍情六處(MI6)執行任務,赴當時的東德取情報包裹。他在軍情六處當了20年間諜,而軍情六處人員為「投桃報李」,協助他搜尋寫書時所需的創作素材。
  • 英國軍情六處掌門人退位,曾是007系列電影中M原型
    IC 資料       英國外交部26日宣布,負責對外情報工作的英國秘密情報局SIS(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通俗名為軍情六處)局長約翰·索沃斯(John Sawers)計劃於今年11月辭職。
  • 英國軍情六處裝修一半,圖紙不見了……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稱,英國軍情六處解除了與鮑爾弗·貝蒂公司的整修合同。據報導,繼鮑爾弗·貝蒂建築公司在軍情六處倫敦總部整修工程期間丟失敏感的樓層平面圖之後,英國秘密情報局已解除與鮑爾弗·貝蒂公司的建築合同。
  • 英國軍情五處新處長演講,第一把火燒向中國
    英國軍情五處新處長演講,第一把火燒向中國 作為半年前新上任的英國軍情五處的處長,麥卡勒姆可算是接了一個「爛攤子 」。在英國焦頭爛額之際,麥卡勒姆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上任的以此演講,但是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麥卡勒姆在演講中把槍口對準了中國。
  • 英國軍情五處新負責人首次公開演講大談「敵對國家」,宣稱中國為...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10月14日,多家英媒報導,英國軍情五處(MI5)新任處長肯·麥卡勒姆(Ken McCallum)在首次公開發言時談到了「敵對國家」,並直接指出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給英國國家安全造成「挑戰」。 《泰晤士報》刊發題為《軍情五處負責人警告說,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威脅》的文章。
  • 紐西蘭槍擊案嫌犯揚言謀殺倫敦市長 英國軍情五處展開行動
    塔蘭特自稱多次出國旅行,西歐旅行的經歷,讓他「戲劇性的改變了」了對移民的看法,提及英國時,他揚言謀殺巴基斯坦裔倫敦市長薩迪克·汗。據《紐西蘭先驅報》3月17日報導,英國軍情五處(MI5)展開行動,調查布蘭頓·塔蘭特與英國國內極端組織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
  • 歷史上的今天 : 愛爾蘭共和軍襲擊軍情六處大樓
    ▲正在建設中的英國軍情六處總部大樓,攝於1991年 這起事件中遇襲的軍情六處大樓始建於1989年,它是軍情六處老總部的替代者。相較於泰晤士河邊的這棟新的大樓來說,軍情六處的老大樓不僅沒有任何防彈措施,其還與一座汽車加油站比鄰,大大地增加了其遇襲的風險。
  • 英國一承包商搞丟軍情六處翻修圖被解除合同
    英國多家媒體日前報導,英國最大建築承包商鮑爾弗-貝蒂建築公司承接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建築翻修工程,卻搞丟100多頁「敏感文件」,遭軍情六處解除合同。英國多家媒體報導,軍情六處大約兩周前發現,100多頁繪有軍情六處建築布局的圖紙丟失。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史蒂芬·金稱他為「文學巨匠和人道主義精神者」;歷史小說作家羅伯特·哈裡斯(Robert Harris)說,記載冷戰時期間諜世界的勒卡雷是「戰後英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而中國臺灣作家唐諾如此評價:勒卡雷就是間諜小說家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可能還沒有出生。
  • 神秘「唐檔」首次披露,2000餘件原始中文檔案有望改寫歷史
    這是備受學界關注的「唐檔」首次披露,尤其是其中大量的條約、信札手稿均為原始形態,可以為研究中國近代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制度史等提供具體而鮮明的細節,甚至可以糾正過去一些「成說」「定論」,彌足珍貴。在中國近代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唐紹儀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他於1874年成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學,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1881年,被召回國。隨後在朝鮮辦理外交達十年之久。
  • 英國作家歷時三年 出版9萬字「兵馬俑」英文著作
    日前,由陝西省文物局支持,英國作家愛德華·伯曼撰寫的英文著作《兵馬俑--秦代歷史、秘密與最新考古發現》(Terracotta Warrior: History,Mystery and the Latest Discoveries)正式在英國出版。
  • 錢鍾書手稿集中曝光 披露《幹校六記》出版細節
    前後出版《幹校六記》(1981年)、《也是集》(1984年)。此後,錢鍾書又託李國強用稿費買西方書籍,因此通信頗頻。信件內容涉及錢鍾書以及楊絳關於稿件出版的種種細節。專家進一步指出,這批拍品中最有價值的應該是書信部分,以前從未如此集中地披露。這些書信對於了解當年錢鍾書在改革開放初期與海外友人的交往,以及錢鍾書80年代的生活情況頗有意義。
  • 《解讀抗日戰爭》出版 大量抗日史料披露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軍史專家姜廷玉全面《解讀抗日戰爭》的著作,近日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作者從宏觀戰略指導、中日武器裝備對比、國共浴血抗戰、中國與盟國的相互支援、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諜戰、抗日戰爭文化、日本投降前後、盟國對日本戰犯的審判等十三個方面,對抗日戰爭360多個重要問題進行了分析與解讀,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容。
  • 萬字人物特寫,披露大量習近平執政和生活細節
    萬字人物特寫,披露大量習近平執政和生活細節  11月17日,新華社推出長篇人物特寫《習近平:新時代的領路人》。文章共1.2萬餘字,其中有不少關於習近平總書記的故事和細節。一起來看!他曾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即使身處逆境,「爸爸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仍堅定不移,相信我們的黨是偉大的、正確的、光榮的。您的言行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他在回憶五六歲時隨母親買《嶽飛傳》《嶽母刺字》等小人書的故事時說:「『精忠報國』4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習近平年輕時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他在20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 歷史上的今天,1949年6月8日,奧威爾經典小說《一九八四》出版
    喬治·歐威爾,英國著名左翼作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1903年,奧威爾出生於英屬印度,父親是一名政府下級官員。1917年,奧威爾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獎學金,進入英國最著名的伊頓公學,但他窮學生的身份備受歧視。
  • 中蘇歷史文獻公開出版 《永樂大典》回歸內情首次披露
    其中,文獻首次披露了蘇聯當年送還中國52冊《永樂大典》的過程。  □《大典》的回憶  感謝信現《大典》歷史蹤跡  「今由我國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轉來貴館惠贈《永樂大典》52冊,敬已如數點收入藏。貴館這一慷慨無私的贈送,生動表明中蘇兩國人民兄弟的偉大友誼日益深厚。」
  • 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
    圖片:AFP當地時間13日,英國作家、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因肺炎病逝,享年89歲。根據勒卡雷家人的聲明,他的去世與新冠肺炎無關。勒卡雷出生於1931年,曾在瑞士伯爾尼大學外語系、英國牛津大學現代語言專業學習。二戰結束後,勒卡雷加入英國情報部門,在上世紀50到60年代,服務於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一線情報工作經驗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