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有這樣一位首相,先後兩次執政,差點被自己的情報部門推翻。他的每次勝選,都是險勝,但成就要超出同時期的政治家一大截。
他就是英國1964年-1970年、1974年-1976年工黨首相哈羅德·威爾遜,在布萊爾之前他是最出色的工黨首相。
出生於1916年3月11日的威爾遜,父親是化學家,母親是教師。大學進入牛津的耶穌學院,起初學歷史,後來讀政治學、經濟學等,最擅長的就是經濟學。他在大學裡發奮讀書,大部分時間花在論文比賽,畢業後留校當經濟學講師。
在大學時他加入了自由黨,後來受工黨思想家柯爾影響加入工黨。到二戰時自願從軍,因為專業幹得好,被派去當了公務員。
在政府工作到大戰結束時,他就想辭去,轉去競選議員。這是戰後英國第一次大選,工黨大獲全勝,威爾遜當選議員。
1945年8月,獲得新首相艾德禮的認可,成為公共工程部政務次官。這年他29歲,是政府最年輕的高官。因為他善於發表引人猜想的言論,有人說他是「謎一樣的人物」。
在工黨政府工作時,他曾數次派去蘇聯訪問,這些訪問讓他被視為通敵者,有了一些麻煩。
1951年工黨失去大選,保守黨上臺。而威爾遜卻在選區獲勝,重新進入議會。因為威爾遜有影響力,他成為「影子內閣」的貿易大臣。
這時的工黨內部陷入內部爭鬥中,接連三次選舉失利。但威爾遜的影響力卻直線上升。在工黨領袖蓋茨科爾病逝後,他巧施妙計分出對手選票,自己成為了工黨頭號人物。
恰好,保守黨內閣出了性醜聞,受到外界爭議。好在他懂經濟,提出發展科學技術的思想。提升了工黨聲望,使人覺得這是一個有科學態度的政黨。到選舉時,工黨得以4席險勝。在1964年大選後,威爾遜成為首相。
因為票數微弱,威爾遜小步行進。到1966年3月選舉時,威爾遜的策略讓工黨擴大了多數優勢至96席。
任內威爾遜最值得記錄的就是辦了開放大學,作為高等學校的補充,使技術人員、家庭主婦等有了一個可以上大學的途徑。改善了英國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工黨提出發展科學有很大關係。
威爾遜此屆政府受褒貶不一,經濟上他容許英鎊貶值,影響了經濟改革。同時代的人,認為他是英國經濟下滑的罪人,給英國留下一個爛攤子。
到1970年時,工黨的支持率下降,輸掉了選舉。但是上任的保守黨也沒能處理好問題,使威爾遜在1974年再度上任。
這次上任,威爾遜有些體力不支。原來他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記憶力嚴重衰退。在1976年時辭職,這很有戲劇性。
1983年,威爾遜正式從下議院退休。1985年以後,威爾遜已甚少在公眾場合露面。1995年5月24日,威爾遜因大腸癌於倫敦病逝,享年79歲。
困擾威爾遜除疾病外,還有就是來自軍情五處的調查。
曾有背叛蘇聯的人說威爾遜是克格勃的間諜,得到一些人的支持,其中有軍情五處。BBC 在2006年說,威爾遜差點被軍事政變推翻兩次。
威爾遜自己也認為唐寧街10號有軍情五處的監視,甚至對美國中情局局長後來的總統老布希說,自己被監視了。
軍情五處作為回應,表示依據調查,自己沒有監視首相。這件事情的餘威,持續了十幾年。
涉嫌顛覆6國政權,印度最有名的情報機構,曾幹預中國內政
此人一生反蘇聯,二戰時加入納粹,越戰時加入美軍,後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