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家具沒落的原因之一竟是受明式家具影響

2020-12-17 5833紅木家具導購網

被譽為「歐洲家具之父」的十八世紀英國家具大師託馬斯·齊彭代爾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在其《家具指南》中描述,在世界的範圍內,能以「式」相稱的家具類型僅有三類:明式家具、哥德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其中明式為中國古典家具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就是如今大家熟知的明清古典家具中的「明」。而哥德式和洛可可式是歐洲家具風格,其中哥德式還是歐洲中世紀末期家具的典型代表。但這也撼動不了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一枝獨秀,一騎絕塵的領先地位。

明式家具案例:大紅酸枝回紋插肩榫大畫

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大畫案記載,原型在上海博物館

中世紀是歐洲歷史上(主要是西歐)的一個時代,由西羅馬帝國滅亡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這一千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三種藝術形式,分別是拜佔庭藝術、仿羅馬式藝術和哥德式藝術。這些藝術也被融入了當時歐洲中世紀的家具,造就出各種風格迥異的中世紀家具,歐洲中世紀家具可不是現在歐式這種簡約流暢的線條造型,而是堆徹各種奇異雕飾和人物雕飾,絕大多數源於拜佔庭風格和哥德式風格的影響。

歐洲中世紀家具案例圖
歐洲中世紀家具案例圖

為什麼歐洲中世紀家具與現代西方家具有著如此巨大的差距,這就不得不提到「明式家具」。可以說明式家具是現代西方歐式家具的鼻祖。事實上現代西方歐式家具大量借鑑了我們明式家具的各種設計元素。歐洲中世紀家具的沒落跟同時期幾後期明式家具的崛起,並引領世界潮流關係甚密。歐洲中世紀家具在文藝復興末期開始沒落也就是16世紀,而明式家具在17世紀至18世紀主導了歐洲貴族的審美風向,英國家具大師Thomas Chippendale(1718 -1779)在他出版的《紳士與家具指南》中,還專門記載了明式家具的風格,稱「中國風」風靡一時,成了一種時尚。

左為歐洲中世紀櫃,右為明式聯三櫥,對比明顯可見明式家具的簡約與靈巧曲線,給現今的歐式家具提供了不少設計元素。

為何歐洲中式家具會衰敗沒落也是眾說紛紜,個人認為大致有兩個原因,分文化和家具本身。

首先肯定是文化的迭代,文藝復興末期以後,新文化形式崛起,人們更加嚮往和追求簡約,使得明式家具在進入歐洲視線之後迅速被借鑑各種設計元素,從而形成了現今歐式家具風格,摒棄了紋飾繁雜,更多的運用了簡約線條,由簡約鼻祖明式家具帶來的影響產生的家具完全取代了歐洲中世紀的家具。

左圖為歐洲中世紀古家具寶座,右圖為明清寶座,可見歐洲中世紀古家具的沒落不是沒有原因的,窄小,雕飾過凸,沒有整體協調性,非榫卯結構,形體雖窄卻因其材質厚重,看起來略小氣,型方面被明清紫檀寶座碾壓,缺乏大氣,也不夠靈動,只剩下笨拙,材質更是與紫檀寶座天差地別。

其次是家具本身,歐洲中世紀家具採用框架鑲板式釘接箱體結構穩定性遠遠被明式家具的榫卯結構穩定性和易修復性甩在身後,外觀繁雜且令人審美不討喜,簡單來說就是「醜」,而且兩者的材質也是天差地別,明式家具多數採用名貴木材海南黃花梨或者小葉紫檀,也就是如今的「紅木」,連內在都穩輸一大截,估計當時歐洲人心想:還不如直接按照明式家具外觀設計新的簡約流暢風格,內在工藝榫卯學不來,可外觀總設計得來吧。一拍即合,誕生了如今的各式簡約歐美風家具。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明式家具擺在歐式家裝風格令人感覺也很協調的原因之一吧。

王世襄先生曾用「十六品」來描述明式家具:簡潔、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鉛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可以從多維度的方式來欣賞明式家具本身,而歐洲中世紀古家具可能也僅僅只能存在於博物館或者歷史文獻上記載留下它們的身影,除了狂熱愛好者,西方普通人置辦歐洲中世紀家具可能會與家風格無法相融甚至是感受到古舊的排斥之意。而明式家具不會存在這種問題,它們禁得起各種時尚變化,成為全球認同的藝術品。所有研究家具的學者都認為它是最顛覆性的家具作品,比起其他門類的藝術品來講,明式家具更普遍受到普遍大眾和國際藏家的認可。

相關焦點

  • 明式家具 現代家具設計的重要流派
    根據十八世紀英國家具大師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在其《家具指南》中描述,在世界的範圍內,可以以「式」相稱的家具類型僅有三類,即:明式家具、哥德式家具和洛可可式(路易十五式)家具。其中,中國的明式家具位居首位。 明中後期,政治腐敗,文人士大夫仕途受阻,受新思想的衝擊,生活觀念和生活意趣發生變化,出現了重視情慾、正視感官享樂的思潮。
  • 大漆家具 對明式家具的再認知
    漆木家具的發展時間、風格流派、地域特色等,加上皇家、宗教、文人、工匠等多方加諸的人文影響,都使得漆木家具成為華夏家具之宗。大漆家具、紫黃家具均屬漆木家具裡的一個分支,且都是精良之作。這直接導致筆者在此後由紫黃家具逐漸涉及漆木家具的過程中,無論是擇物還是定位等方面都出現了問題。  黃花梨制式只是明式家具一部分  1995年以前,河北青縣、大城一帶可以說是北方最大的明清紫黃家具市場集散地和發源地。1995年以後,河北威縣軍寨、馬莊等地則是全國較有影響力的漆木家具市場和集散地之一。
  • 「明式」不只包括黃花梨家具,淺談明式家具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中國古代文化名人大都出於此地,所以,南方家具受文人影響較深,趨向於後來王世襄所定義的明式家具特徵——簡練、勁挺、空靈、典雅等。而北方家具,包括山西、陝西、河南幾個被稱作晉作的地區,甚至更遠至西藏,受遊牧民族文化影響,多以華麗的雕飾與金漆為主,圖案反映草原人民審美,家具造型雄渾、樸拙、華麗、繁縟。
  • 宋代家具——明式家具之源
    其中,無論是低坐家具還是高坐家具,均形成了鮮明的中國傳統家具特徵,而融合了多種中國古代藝術精粹於一身的明式家具,簡雅端莊,材美工巧,為世界所矚目!論其藝術特色的形成原因,都離不開宋代家具所帶來的影響。「那麼宋代家具對後來明式家具的影響到底在哪些方面呢?理念和風格雖然宋代政治軟弱,工藝美術缺乏恢宏的氣魄,但是其藝術格調卻沉靜典雅、平淡含蓄。
  • 明式家具稱為中國古典家具的高峰,它的藝術性在何處?
    明式家具在清代有像現在這樣出名嗎?答案是否定的。二十世紀後期,明式家具不僅被國人推高了商業價值,還被推向了一個藝術的巔峰。這其中的原因跟一個人的兩本著作有關,此人就是王世襄,成書經歷了「……冬御重棉,夏旋電扇,燈下伏案,往往達旦。……」終於造就《明式家具研究》與《明代家具珍賞》的出版問世,將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展現在了世界面前。
  • 宋代文人審美思想,影響了明式家具的發展
    明式家具研究的著名學者王世襄先生(1914~2009年),在明式家具研究上取得了輝煌成就,寫出皇皇巨著《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研究》,這都離不開他對中國古代繪畫的精深研究與實踐。王老先生在他30歲時在燕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的論文即是《中國畫論研究》。
  • 返璞歸真·明式家具
    意思是說一件優美的器物,在製造過程中必然受到「天時,地氣 ,材美 ,工巧」這四種因素的影響。「時」「地氣」強調的是自然環境方面的因素。「材美」「工巧」則強調的是製造主體方面的因素。明式家具的發展根植於本土文化,自然深受中國傳統自然造物觀的影響。
  • 葉承耀的明式家具收藏
    1985年,葉承耀看到香港三聯書店發行的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賞》,立刻對這類收藏感了興趣,並且迅速地從無到有——他大部分藏品購於其後的兩年,成了世界上擁有明式家具最多的藏家,即使在紐約拍賣會後,他手中仍有百餘件藏品。
  • 明式家具最經典不過圈椅
    唐 周昉《揮扇仕女圖》圈椅和太師椅都是明代最時興的家具陳設椅之一圈椅起源於唐代的漢族傳統家具,圈椅最明顯的特徵是圈背連著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座 靠時可使人的臂膀都倚著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適,頗受人們喜愛。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是我們民族獨具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而另一種中國傳統的椅具:交椅,便是有圈椅與胡床的變化融合而來。
  • 探究明式家具大量使用黃花梨的原因
    喜歡收藏明式家具的朋友都知道,明式家具大量運用黃花梨這種名貴的木材,從而產生了非常具有時代特徵的明式家具文化,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黃花梨在明朝時期得到「重用」?從明代開始,黃花梨與中國的家具製作結合,產生了明式家具藝術。為什麼會使用黃花梨,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明代是中國封建史上zui後一個漢族王朝,農耕文明是最容易崇拜太陽和土地的顏色,因為這是最能代表豐收的顏色,黃花梨的紅黃色恰恰是我們漢族人喜愛的。第二個原因,明代崇尚火,就像清代尚水、崇水,水主黑,火主紅。明代的皇帝姓朱,朱也為火,為紅。
  • 歐式洛可可家具和中國明式家具:一場跨越千裡的家具風格對決
    想必對家具風格有研究的朋友,都聽說過歐洲洛可可家具風格和我們國家的明式家具風格,還有很多關於這兩種風格的家具究竟哪種世界排名更靠前一些的爭論。那麼今天,這兩位選手的信息如數奉上,該怎麼選擇,你決定。洛可可家具風格是誕生在18世紀30年代的一種歐式家具風格,由於這種風格形成在法王「路易十五」時代,所以又被稱為「路易十五風格」。這種風格的家具將優美的藝術造型與功能的舒適效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家具工藝作品。通常以優美的曲線框架,配以織錦緞,並用珍木貼片、表面鍍金裝飾,裝飾特點是青白色為基調,外飾雕刻、石膏浮件,塗以金色的自由曲線或貼金、彩繪。
  • ...海南黃花梨|王世襄|黃花梨|明式家具|明式家具珍賞|海南省博物館
    ,先生對古代家具的研究開始了,隨著《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萃珍》的付梓出版,不僅讓中國人、更是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家具文化,西方學者紛至沓來到中國尋訪家具的源頭,推崇中國明式家具,更奉海南花梨材質為明式家具的登峰造極之作。
  • 海巖談家具收藏:明式家具地位何以不可撼動?
    他認為現在明式家具價格高居不下,其原因除了它在世界上認同度比較高、擁躉最多,中西方專家學者著述最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黃花梨木材價格飛漲。黃花梨大料在2011年後,基本從木材市場退出。目前,海南黃花梨價格在兩到三千萬每噸,越南黃花梨也在一千萬左右每噸。
  • 文人與明式家具
    每當看到那些簡約質樸的明式家具,都忍不住驚嘆其流暢的線條、簡練的造型,它所表現出來的儒雅風韻和人文氣質是如此的迷人究其原因,人們會發現,這都與那個時代文人墨客的參與是分不開的。
  • 中西方家具裝飾風格的差異性研究
    明代家具對後世影響深遠,在我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樣、構造巧妙,實用性和審美趣味相統一而聞名於世。  全國很多地方都有生產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蘇州地區出產的明式家具,其風格特點和工藝技術最具底蘊。這種家具風格鮮明,經過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們的喜愛,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稱為「蘇式家具」,或「蘇做」。
  • 入門必讀:明式家具與清式家具的特點及區別
    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我國明代以漢族文人為主導形成的一項家具藝術成就,以簡潔典雅的造型,嚴謹科學的結構聞名於世,在世界家具體系中享有極高的聲望。主要指那種以硬木製作與明代和清代前期,設計精巧,製作精良,風格簡約的優質家具。英國家具大師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在其《家具指南》一書中,把明式列為世界家具三式之首(明式、哥德式和洛可可式)。
  • 明代家具與明式家具,清代家具與清式家具,傻傻分不清楚?
    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人的參與,因為有了文人的參與,孕育出了明代家具深厚的文化底蘊。 1、明代家具與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指的是時間上的概念,是從明成祖朱元璋到整個明代結束這期間兩百多年製作出來的家具。
  • 最經典的明式家具——標準器
    "明式家具"在王世襄先生討論的範疇內,已嚴格限定為"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家具"了,那麼"標準器"該如何去理解呢?雖然王老沒有給出定義,但他指出,編書時"每類將最基本的形式放在前面,以下由簡而繁,依次介紹在結構、構件或裝飾上出現變化的例子"。因此明式家具"標準器"可以說是明式家具"最標準的形式"、"最經典的形式"。最標準的形式,包含著很深的學問。
  • 明式家具的功能與造型
    陳增弼先生以科學的態度,結合人機工程學等概念,分析明式家具功能之合理,又從比例、變化、線條、裝飾、飾件及髹飾等方面,羅列明式家具造型美之原因。此文是了解、學習、研究明式家具的一把鑰匙,不妨熟讀。明式家具包括硬木家具、大漆家具和大量的民間紫木家具,作為我國歷史上一個時代的實用器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我國古典家具發展的高峰。從世界範圍看,我國明式家具也達到了那個時代家具製作的最高水平。
  • 明式家具,文人風骨
    明式家具,生來自帶一股含蓄內斂、行雲流水的氣韻,合著城市山林裏白牆花影、小橋流水的韻致。01文人風骨明式家具,脫胎於文人的胸臆,隨著江南私家園林的興盛而發展起來。明代中後期,唐寅、李漁等文人騷客紛紛加入家具的設計、風格的研討、時式的推廣,特別將個性化的藝術思想融化到具體的器具之中。使得那時文人的思想、藝術和獨特的審美觀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也使明式家具製作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