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宜文盲村夫看

2020-12-08 老隱隱於宅

在當代「國學」圈,已故「頂級大V」南懷瑾先生,大概是最神秘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他的書,每年售出近百萬冊,可「譽之則尊如菩薩,抑者則貶為蟊賊」,透著巨大反差與尷尬。

▲南懷瑾,1918—2012,生於浙江溫州樂清縣

一方面,他猶如神壇人物,享譽海內外,海量鐵粉遍布全球,其遺著早被擁躉奉為「劃時代的巨著」,是「為中華文化留下再生種子」,是「清涼塵囂之無上甘露」云云。不說前中科大校長朱清時等名人信徒如何五體投地了,就連央視,幾乎每年都要專門發微博,紀念他的誕辰——換句話說,這是得到官方認可的「大師」。

但另一方面,至少1960年代起,什麼「神棍」、「大忽悠」、「江湖騙子」等負面評價一直甚囂塵上,伴隨左右。不只是學說的,身後留下一些逸聞,比如與政商人士的權錢瓜葛、部分女信徒的緋聞、門生與子女的內訌官司,以及是否真燒出了舍利子等等,不管真假是非如何,實都大損聲價重創形象。

▲2018年9月,纏訟多年的南懷瑾著作權之爭,在上海高級法院二審落槌定判

此外,科學主義時代,他也喜歡講些怪力亂神之事,比如什麼「辟穀一個月」,什麼「親眼見過一道家高人用手一指就摧折遠外一株大樹」此類,也不斷坐實一些讀者疑慮,不厚道的吃瓜群眾還有笑他是「當代裘千尺」的。李敖更在書中直接開罵,「南懷瑾在我看起來,根本就是個騙子」,理由是《論語別裁》有很多「學術硬傷」。

於是,一個關鍵問題就來了:南氏,作為「國學」與佛學領域的雙棲大佬、超級流量IP,爭議又如此巨大,那他的書到底值不值得買、該不該讀、應學?敝人緣分所致,讀南先生的著作較早,為老讀者,想冒昧談點體會。

▲李敖的批評,見於《李敖笑傲江湖》一書

讀南懷瑾,要注意他的「佛學家」身份,與「通人」的自我定位

南先生論身份,嚴格地講,只能算是佛學理論家,是修行人。他留下著作近60部,都是以佛學為中心展開的,是為「白衣說法」。這一點,本是最核心的一點,卻被很多論者忽視了。

▲南懷瑾樂清故宅.其父南仰周為當地鄉長

南懷瑾一生,95年雲水生涯,都是隨緣任運,從未出過家,也沒上過一天大學,既非和尚也非教授。在世人眼中,他更兼江湖術士、武術高手、國故學者、佛教上師、道家修習高士、旁門左道大師、縱橫捭闔的廟堂策士等形象標籤。是以所寫,既深又雜,既專業又粗蕪,泥沙俱下,良莠不齊。

人都說他是一個無法被歸類的曠世奇人,但他的核心身份,實為佛學家\佛教居士。他所留下的那些書,總體上就是「當代維摩詰」式的一家之言。作為讀者,我們始終需要銘記一點:看他的書,我們不能拿弘一法師的標準去衡量他,也不該搬出錢鍾書這等學問家的要求去評判他。他有太多話,實際是「接引」,是「話頭」,是「噱頭」,是善巧方便,是應機說法,是因材施教,不了解這套話語系統的朋友,很容易誤解。

▲張中行:」讓人哭笑不得的南懷瑾」.魏承思:「張老先生是懷恨在心」

所以,僧人嫌棄他「野狐禪」,是「改頭換面的老儒」;學院派攻擊他「不規範」,「連斷一個句都會斷錯」——北大名教授李零在《喪家狗》序言中,甚至戲謔南氏的《論語別裁》是只配「像民間演義一樣,給一些文盲半文盲鄉野村夫們聽聽」,兩邊都說的對,但其實又都落空,是「說似一物即不中」。南氏晚年自況,是「以亦仙亦佛之才,處半人半鬼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學,當談玄實用之間。具俠義宿儒之行,入無賴學者之林,挾王縱橫之術,居乞士隱淪之位」,自我定位已說的很清楚,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從世俗眼光看,他確實很「江湖」,一生遊走諸端,身份很微妙,著作更見駁雜。這是他的優勝處,也是敗筆,更是爭議點。你看他的書,不難發現,涉略之廣、論述之雜、見解之獨特、結論之離奇,都是超越世俗學術,也超越所謂「正統國學」的。他講論語,也講老子,也講禪宗,也講丹道,也講武術,也講發財之方,也講飲食男女,也講神通妙用,也講帝王之術,幾乎無所不講無所不知,千門萬戶一通百通。

▲名學者李零,北大中文系教授

因為是「佛學家」,是「通人」,他即便談學問,也從屑於教你我什麼「知識」,而是志在使人感悟無常有道,進而去踐行佛陀的救世精神。因此,什麼累世輪迴,什麼畫符念咒、什麼陰陽風水,什麼相學算術,都是張口就來的。如此架勢,我等紅旗下的讀者,豈能不張口結舌,撟然而不下?罵他「騙子」之人,實也是對他的身份與定位很隔膜。這類指責,實際上很容易辯白的:要說他是騙子,可他生平交往之人大多還在世,有誰站出來「舉報」被騙了麼?

可以說,南懷瑾如此人物,當代中國文化界,是找不出第二人來的,多少精英知識分子,見了他都忍不住慨嘆:南先生其猶龍乎?但南的書,六經注我,妄顧學理,很多純粹「胡說八道」,讀者應步步小心。

▲名弟子朱清時,科學家,前科大、南科大校長

讀南懷瑾,不該奉為「國學入門」或「學術著作」,也不應過早閱讀

近些年,很多朋友,好拿南書作為「國學入門」,當時尚讀物,言談間不捎帶幾句「南師」,似乎層次都低人一等,逼格少人許多似的。我素以為這是一種錯位。

▲1955年的南懷瑾,窘困中出版《禪海蠡測》一書,卻一本都賣不出去

表面上,南懷瑾的書,很有趣,很家常,深入淺出,如沐春風,卻是隱含門檻與對象的。我向來覺得,一個「國學愛好者」,倘若心智不是特別強大,尤其是胸中沒有一些很「正統」的傳統典籍墊底,一上手就南懷瑾的,幾年讀下來,很少不墮為神神叨叨的「神棍」的。所以,論私人情感,我是很推重南氏的,但從來不樂見身邊好友去貿然讀他。

這裡面,最關鍵理由在於:南懷瑾的書,論實質不是「國學」而是「佛學」;論方法,是自附己之所得應機說法,很旁門左道;論內容,則輕鄙中正平易之論,而多為驚世駭俗絕高之語,「迷信」的言論俯拾即是。他的書,從不追求不偏不倚,更無意客觀求真,根本不適合作為「國學」入門,甚至是反「學術」的。他自己也從來不自認「學問家」。

▲部分著作.其書一直都是暢銷書,盜版也無數

他是教育家,但又是教人「出世」的,是六祖慧能「同行」。可以說,他的書,沒有一本是「學術書」,全都是佛學居士的修行體會,宗旨在「參透生死」,用心在「度人開悟」,只不過借用了論語、孟子、中國歷史、三墳五典的軀殼,好讓人容易理解罷了。而且,他的講論,氣勢雄偉,格局宏闊,有勾魂攝魄之威,有春風化雨之魅,倘學識不夠、閱歷不深、定力不足、思維不周,不假思索地接受,「神棍」化也幾乎是必然的。

我們可以看到,南氏講學的中心旨趣,是期在助力聆聽者了悟死生大惑,至於要寸步不失地去守啥學理規範,或算無遺策地與人爭鋒,他著實是不在意的。是以,粗疏或謬誤難免,容易落人口實,他也從不辯解,一笑置之而已。從箋注、考據的角度,去看南的書將得不到任何東西,因為他的書落腳就不在此處。不僅當正經學術書看不倫不類,甚至當佛學入門都不恰當。

▲「推廣中華文化」

看他的絕大部分遺著,如《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等等,包括被詬病最多的《論語別裁》在內,雖表面也談文化,可底色是超驗的,是形而上的,是宗教範疇的,甚至是怪力亂神的,分明是一個宗教家的修習體會。這種著作,與學院學術完全是兩條理路,甚至世界觀體系都互異,非得搬出學術規範去斤斤計較並訕笑,本身就是荒謬的錯位。

但又不能說他懵人。《六祖壇經》還說達摩祖師是靠一根蘆葦過江的呢,有誰會去謾罵這些人吹牛掰?更何況,他署名書籍近60部,除了早年那本《禪海蠡測》是親寫所寫,其餘實際都是學生的聽課筆記,由聽眾的水準不同,其講課自然深淺各異,隨口講錯也是人之常情。有人說他「吹牛」,但禪師若吹牛就能讓人領悟,實際是一門大功夫。佛家講學,要的是結果,並不在意話術是否經得起推敲。

▲1968年,在臺北泰順街寓所門前,時聲名漸起

所以,對他的評判,應從以上這些點展開;該不該讀南懷瑾、何時讀南懷瑾、怎麼讀南懷瑾,也應考慮到這些層面。

南懷瑾的最好讀者:有一定閱歷與學識,且最好是兼有實修體驗的佛學愛好者

我向來以為,讀南懷瑾,需要講究契合度,否則不如不讀穩妥。這裡的「契合」,簡單引申,就是這樣一類人群:對傳統文化極感興趣,頭腦比較理性清明,同時在文史方面學有根底,並且對於佛學比較投緣或有涉略之人。

▲1980年代末,籌錢修中外合資鐵路「金溫鐵路」

其主要原因,不是南書就一定不好,而是南先生其人、其書、其思、其論,內在是有要求的,更是要講「對口」的。再籠統歸納,似可分為三點:其一,需有能理解的學識儲備,起碼得能看懂他到底講了什麼;其二,務必有去蕪存菁辨偽斷真的判別能力,能夠大致體認到,那些泥沙俱下的講述,哪些是精華,哪些是有問題的。

更為重要的一點,讀南懷瑾的書、讀此類佛學書,沒有實修工夫去驗證所讀,是必然「陋矣哉」,並且很難真受益的。只因為,所謂「佛學」,其根底在修持,而不在理論與口談,佛學家呶萬言也是份「指月錄」而已。就連南氏自己,佛教界內部也有一二人非議,認為他學問固大,卻不免虛於實際修煉。

▲暌隔40多年後,南家終於團聚

也因此,我以為根基未穩的朋友,似需慎重一點,不要一上手就讀他的書吧。好鼓需重錘,羽翼未豐則不該妄學高飛,否則反害力巨大,流弊徒生,不其然滋養出學棍或神漢來。比如,倘對於古文、文字、文獻等學問缺乏儲備,動輒將南氏議論當玉旨綸音,會鬧笑話不說,只怕日後要研究中正的學術也會有困擾。

再比如,如果對於佛學理論很生疏,對於佛教參修實踐也很茫然的,看到南氏書中觸目都是子虛烏有神神鬼鬼,產生的「後遺症」也是很普遍的:不喜歡的會心生排斥,偏見再難糾正;而沉迷其中的「小白」,不曉輕重棄取,拿雞毛當令箭,結果學問沒取益多少,生命奧秘何曾領悟過幾分,就已開始變得神神叨叨了。

▲南母趙荷香,1990年去世,享壽100歲.南19歲離家,從此再沒見過母親

現在社會上很多朋友,對於南懷瑾其人其書都不反感,就是對其「信徒」避之若,基本都是由這種惡果流毒所致的。很多「南粉」,把「南師」每句話都當真理,實際不僅反南,也是在反常識,反佛學。

南懷瑾的最後遺憾

所以,如前所述,若只是從一介「老讀者」的角度,自以為是說點體會,我以為就一般人而言,閱歷未深者、學識尚淺者、定力不足者、對佛教無興趣者,讀南氏書要慎重。

▲南懷瑾寫回溫州的家書

南懷瑾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又涉獵太廣,學識太雜,除了禪學已衍成「南門」一派外,其經世之學也被稱為「南學」,要深切理解他、徹底讀懂他,是有一定難度的。南先生的書,南先生的思想,是有太多可批評檢討處,但絕非「江湖騙子」數字可以打發,則是肯定的。

南懷瑾在生之年,最大的悲願,其實就是期待故國文化能夠復興,並以期挽回人們在這個時代所面臨的精神危機,是以處處隨緣教化,不惜顯羅漢相,大作文字布施。這是他的抱負。對錯且不論,其雄心壯懷是非常感人的。精神蘄向上,與那些民國知識分子一樣,他也堪稱一代「仁人志士」,無非方向不一而已。

▲晚年落葉歸根,回浙創辦太湖大學堂,希望培養更多「不一樣的學生」

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攻擊、否定南懷瑾其人其書,即便不是惡意,我也覺得可惜。這裡面的隔膜感,真非三言兩語能說清楚。《西遊記》裡,尚是凡胎肉眼的唐三藏老師,進了小雷音寺,既辨不得妖,也識不得魔,見啥都以為是如來佛祖,又見啥都疑是妖魔鬼怪,結果步步上當受騙,是亦此理。小雷音寺何嘗負唐三藏,是他本就不該去。

至於南懷瑾本人,對於外界各種是非毀譽,一直都是開放姿態,從無辯白,更至死不作任何回應。他留下那些,足足有幾千萬字,也從不曾和你我討論是是非非。我想,他只是在說他自己心中的「那個明白」,等待有緣人而已——儘管世俗利益他也確實藉此得到很多,只是不」戀棧「而已。我讀南懷瑾,常自負讀懂了他這種心境。

前些日,偶見他留下的絕筆詩,所表達的心事,都是不被理解,心願也未完成的遺憾,顯然未能全然忘情。「書空咄咄悲人我,弭劫無方喚奈何」,這位「當代維摩詰」,徹底告別婆娑世界前,內心應該是感傷的。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某教授:他的書只適合鄉野村夫
    在如今的國學圈子裡,有這樣一個人物,一直以來都有很大的爭議,贊之者說他是「維摩現世,法雨漫天」,貶之者對他嗤之以鼻,認為他是個江湖騙子。大家鬥士方舟子、已故文學大師李敖先生,都認為他是「神棍」、「大忽悠」,北大教授李零更是言辭激烈的說,他的書適合鄉野村夫去看。這個人就是南懷瑾。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莫言是第一個在國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文學水平應該是公認的很好的,可仍有許多人看不上莫言的作品;雖然與這位「大師」相比,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最具爭議的作家之一,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抨擊說:他的作品只適合不識字的村夫看!
  • 南懷瑾是個「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但是南懷瑾卻被大家懷疑他究竟是「大師」還是個「騙子」?因為他的著作只適合文盲村夫去閱讀。初出茅廬南懷瑾二十世紀,南懷瑾生於民國浙江省的一個小村子裡。和平常的文學家不一樣的是,他小時候就是個「草包」,在班級裡一直屬於吊車尾的狀態。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農村人和文盲來讀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農村人和文盲來讀經常關注國學圈的人,肯定都知道南懷瑾這個名字。但南懷瑾由於人氣過於紅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議,有的人認為他是國學神壇的代表,也有人認為他是臭名遠揚的騙子,更是有一位北大教授認為南懷瑾的書,只適合農村人和文盲來讀。
  • 南懷瑾是騙子還是高人?北大教授:他的書狗屁不通、文盲村夫才讀
    而批判他的人則認為他的書狗屁不通,甚至有北大教授揚言:「南懷瑾的著作常識性錯誤很多,只適合沒有文化的文盲村夫閱讀。」此兩派可謂是旗鼓相當,彼此之間相互攻訐,自南懷瑾先生在世之時,此類言論已然是不絕於耳。愛他者視其為父母也,惡其者視其為「神棍」也,此兩端各執一詞,數十年來沒有爭出個高下來。
  • 南懷瑾究竟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白丁讀
    這個世界上有爭議的人真的是太多了,在我們當代的國學圈當中,也有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叫做南懷瑾。很多人對他還是有很多了解的,畢竟他有出過書,而且這本書售出近百萬冊,當時也是被很多人追捧的一個對象。 但其實對他的評論有非常大的反差,而且也存在非常尷尬的局面。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李敖稱其騙子,北大教授批他的書是胡言亂語
    他宣揚國學,一生為中國正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所努力,卻總有人盯住他明明修道卻生兒育女且葷腥不忌不放。北大的教授對他也頗有微詞,稱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南懷瑾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是個地道的浙江人。雖然後來被著稱為"國學大師",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大師年幼時也學習不好,而且成績差到了人們想像不到的地步。1931年,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位居倒數第一,也因此只得到了肆業證書。
  • 南懷瑾:大師or騙子?他的書,北大教授暗諷文盲才看,是不懂讀法
    在世人眼中,他更兼江湖術士、武術高手、國故學者、佛教上師、道家修習高士、旁門左道大師、縱橫捭闔的廟堂策士等形象標籤。是以所寫,既深又雜,既專業又粗蕪,泥沙俱下,良莠不齊。人都說他是一個無法被歸類的曠世奇人,但他的核心身份,實為佛學家\佛教居士。他所留下的那些書,總體上就是「當代維摩詰」式的一家之言。
  • 南懷瑾更像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是民間演義,全是胡言亂語
    北大的教授對他也頗有微詞,稱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大師也有黑歷史每個人都有黑歷史,每個人也都有重新來過的機會。南懷瑾出生於1918年3月18日,是個地道的浙江人。雖然後來被著稱為"國學大師",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大師年幼時也學習不好,而且成績差到了人們想像不到的地步。1931年,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位居倒數第一,也因此只得到了證書。父親認定他讀書沒有出路了,再讀下去也不過是浪費時間,便想讓13歲的南懷瑾去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學習木雕或者到商店裡當個學徒。
  • 南懷瑾究竟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白丁讀
    小編最近發現,這個世界上有爭議的人真的是太多了,在我們當代的國學圈當中,也有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叫做南懷瑾。很多人對他還是有很多了解的,畢竟他有出過書,而且這本書售出近百萬冊,當時也是被很多人追捧的一個對象。但其實對他的評論有非常大的反差,而且也存在非常尷尬的局面。
  • 南懷瑾被方舟子認為是江湖騙子,北大教授也將他歸為旁門左道
    在當代的文化圈裡,有一位重量級明星南懷瑾大師,他的知名度非常高,對當代讀書人的影響很大,好多人將他奉為當代最高智慧,中國當代思想的領航員。,但也給他帶來巨大爭議著名打假鬥士方舟子多次發文指出南懷瑾《論語別裁》中的學術硬傷,認為南懷瑾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江湖騙子。
  • 南懷瑾到底是「騙子」,還是一代「大師」?李敖:根本就是個騙子
    所以說,他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但是臺灣名嘴李敖在解說《易經》時攻擊南懷瑾:南懷瑾在我看來,根本就是個騙子。因為南懷瑾向大眾傳播的國學經歷,都是經他自己咀嚼後的產物。囿於對新鮮學說的接受能力不同,就有人對他本身的人格產生了懷疑。一、南懷瑾和他的書南懷瑾出生於1918年,是中國近代第一位將國學「通俗化」,並向世人大力推廣的「大師級」人物。
  • 南懷瑾:國學大師?江湖騙子?深圳大學教授:吹捧他的必是文盲
    每次國學熱潮的興起,都有一個人會被提及,那就是南懷瑾。南懷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爭議人物,有人說他是國學大師,也有人說他是江湖騙子。前些年,深圳大學的教授徐晉如就公開批評南懷瑾:南懷瑾文言閱讀能力連初中生都不如,《論語別裁》可謂"錯誤萬出",尊南懷瑾為南師的必系文盲。
  • 南懷瑾是偽國學大師?李敖:他就是一個江湖騙子,講道理很膚淺
    不相信南懷瑾的人很多,因為如今的人們已經被所謂的國學大師,得道高僧給騙怕了。不管是文化界還是商界,像南懷瑾一樣的大師到處都有,有真的也有假的,為我們的生「服務」,有時候還會防不勝防。
  • 大師還是騙子,充滿爭議的國學大師,南懷瑾到底算什麼?
    全世界的華人中,說起名氣最大的國學大師,毫無疑問,南懷瑾肯定是其中之一。甚至可以說,南懷瑾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華人世界,很多白人,黑人也對他非常崇拜。但是,譽滿天下的同時,常常也是謗滿天下,在國內,也有很多人認為南懷瑾的學說漏洞百出,是騙子,是偽大師。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看待南懷瑾的學說呢?
  • 南懷瑾到底是國學大師還是文化騙子?
    在眾多追隨者眼中,南懷瑾是一位通古曉今、學富五車的大師,「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在反對者眼中,南懷瑾的形象截然相反,他「不懂國學」,打著「偽國學」的幌子,講著張冠李戴「讓人哭笑不得」的文化。
  • 南懷瑾:李敖稱他騙子,朱清時尊為大師,其人如何評說?
    名極一時,毀譽參半,各路大咖的口誅筆伐隨著南懷瑾的聲名鵲起,尤其是他在著作越來越受歡迎,他的學說越來越越被喜愛,在他面前受業解悟的迷界眾生越來越多,一些針對他的批評和意見隨之而來,這讓無論在學界,還是在民間,對南懷瑾的評價形成了截然對立的兩種態度:喜之者奉若神明,厭之者深惡痛絕。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是聖人,菩薩,隱士,國學大師,還是騙子?
    淵回說南:南懷瑾老師是聖人,是菩薩,是隱士,還是騙子?當代「國學大師」的傳奇人生。一、南師懷瑾,一生傳奇南懷瑾老師的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有些人說他是當代聖人,師承孔孟,復興文化。當然,還有少數人稱他為蟊賊騙子……我們回過頭去,重新審視南懷瑾老師的一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堪稱傳奇。二、師者風範,桃李天下南懷瑾老師的學生門人,更是遍及世界各地。
  • 南懷瑾的「學問」為啥飽受詬病?源於其修行人的本質
    作為讀者,我們始終需要銘記一點:看他的書,我們不能拿弘一法師的標準去衡量他,也不該搬出錢鍾書這等學問家的要求去評判他。他有太多話,實際是「接引」,是「話頭」,是「噱頭」,是善巧方便,是應機說法,是因材施教,不了解這套話語系統的朋友,很容易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