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體力的人通常只能戰勝一個人,但是富有知識的人卻總是能所向披靡。在這個越來越要依靠智力工作辦事的時代,空有一副好皮囊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用處的。但是南懷瑾卻被大家懷疑他究竟是「大師」還是個「騙子」?因為他的著作只適合文盲村夫去閱讀。
初出茅廬南懷瑾
二十世紀,南懷瑾生於民國浙江省的一個小村子裡。和平常的文學家不一樣的是,他小時候就是個「草包」,在班級裡一直屬於吊車尾的狀態。因為小學畢業考試的總成績是倒數第一,因而只得到了一張肄業證書。
南懷瑾的父親覺得兒子不是讀書的這塊料,於是為了生計決定讓南懷瑾去商店做個學徒或者去學個木雕擁有個一技之長,將來再怎麼樣有口飯吃。但是南懷瑾無論父母怎麼勸說也堅決不肯做這些粗活,無奈之下,父母決定讓他在家自修課程。為了幫助兒子更好地完成自修課程,還專門為南懷瑾請來了葉公恕這樣一位博古通今的老師。
1935年,僅有十七歲的南懷瑾和他的姨表姐近親結了婚,並且有了一個兒子。雖然他已經安了家,但是身為一個男人,還是想著自己應該立個業,於是在兒子出生的那一年他就離開了溫州,前往了浙江的一個國術館學習武術,並且後來成功畢業,取得了武術教官的資格。
二十歲的他又在戰爭時期進入了四川,考上了中央軍校政治研究班,在畢業之後擔任位於四川的中央軍校的軍官教育隊。
縱觀南懷瑾的前半生,好想和文學知識什麼的一點兒也不沾邊,先不說是他的能力夠不夠,他自己本身對文學什麼的好像也沒什麼興趣,天天對什麼武術、軍隊的情結好像更重一點。但是就在1943年,南懷瑾在遇見了袁煥仙之後頓時感覺到了相逢恨晚,形成了莫逆之交,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正巧當時禪門的虛雲老和尚前往重慶,為了「保護國家」而做了一場「護國息災法會」。於是袁煥仙在出關之後帶著南懷瑾一起前往了重慶,為的是請求虛雲長老可以前往成都的靈巖寺。虛雲老和尚欣然接受,和袁煥仙與南懷瑾一起成立了一個位於靈巖寺的維摩精舍弘法,南懷瑾成為了維摩精舍的第一任弟子,隨侍在虛雲左右,潛心參修禪道。
生活窘迫到生活巔峰
直到1949年,建國之後,一家人卻從大陸遷到了臺灣。南懷瑾也陰差陽錯地受到了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輔仁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的邀請,前往這些學校為他們講學。
即使是這樣,得到了經濟來源也是微乎其微,根本不夠彌補家用和填滿日常開支。無奈之下,1955年,南懷瑾出版了《禪海蠡測》一書。但是卻事與願違,一本都沒賣出去,根本沒有人願意購買。
南懷瑾就游離在菜市場附近,就像是一個擺攤的小販,只不過寫的是自己的作品。當時的很多人都會看到有一個老人,右手拿著筆寫著字,左手抱著孩子,雙腳推著搖籃,很多人都為之動容,感嘆生活的不容易。
但就是這樣,南懷瑾用著自己強大的記憶力寫出來的多年在山上閉關參悟的禪道的著作,也依舊是無人購買和品鑑。《楞伽大義今釋》和《楞嚴大義今釋》就孤零零地躺在角落裡,落了一層又一層的灰卻無人問津。
很多時候有些人真的是命不該絕,「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南懷瑾在多年之後經人介紹認識了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杜月笙的得力幹將之一——臺灣的航運業老大楊管北。因為當時楊管北稱病說自己不再插手航運業的主要經營,自己在家開闢出了一個精舍,可以潛心研習打坐,所以南懷瑾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曙光,想著自己可以物盡其用。
但楊管北好歹是見過一些世面的人物,根本瞧不上南懷瑾這樣一個要名沒有、要勢沒有的小人物,毫不留情地說道根本不相信他,也根本不想聽他說什麼,甚至還覺得他在變戲法,譁眾取寵罷了。
南懷瑾聽到了這個並沒有惱怒,因為不想再過之前那樣的苦日子,所以表現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恆心,整整用了六年時間才將楊管北徹底的「收入囊中」。
楊管北的看法慢慢的變成了從不感興趣,到不信,到感興趣,到懷疑自己的判斷,再到信,最終變成信得心服口服。因為楊管北的地位和經歷,很多的江湖人士都開始對南懷瑾恭敬有加,紛紛前來問經求道。
1963年,臺北的中國文化大學的創始人張其昀竟然聘請了南懷瑾作為禮學院院長和教授。南懷瑾可真是典型的「農村地主中了彩票」,根本是自負的不得了,開出條件自己不可能到學校上課,只能讓研究生來到自己家裡聽自己上課。
誰知道這個條件被全票通過,前往上課的人還真的不少。到後來南懷瑾乾脆就在臺北的輔仁大學開設了專門講述《易經》的課堂,來往的人更是絡繹不絕,而這些前來求學的學子們大多都成為了臺灣政治以及財經界的人士。
這或許就是南懷瑾的巔峰時期了,連央視在當時都發微博祝他生日快樂,紀念這位大師的誕辰。間接看來,南懷瑾也得到了官方的認可,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大師了。
揭露真正的「騙局」
但是除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之外,很多人還是對此抱著懷疑態度的。因為從人們的學識素養提高之後,很多有學識知識的人對這些「神學」、「禪道」、「江湖騙子」什麼的都會覺得是一種「忽悠騙術」,畢竟是騙子,所以騙人技術也是層出不窮,還是謹慎一點比較好。
李敖對此就產生過義正言辭的分析。南懷瑾只能算是一個修行人,往大了說也只能是一個佛學理論家,他的六十部著作也全部都是一個中心——佛學。但是他也並沒有正式出家,只是當年失蹤了幾年說是去閉了關,再看看他的成績,最高分也沒幾十分,根本配不上文學家這個稱呼。
文學家通常是指從事文學創作或研究的專家,主要指的是在作家圈裡有影響力的並且至少在五大文學體裁中擁有兩門以上的突出成就的作家、學者。南懷瑾寫的根本是照搬照抄,空有其表,亂七八糟的,完全沒有什麼內在值得探究的內涵所在。那些慕名而來的學者和前來討教的學生也不過是被南懷瑾的「噱頭」所蒙蔽了,因為他們有著嚴重的從眾心理。
說白了,其實南懷瑾就是個滿嘴跑火車的「江湖術士」,與其稱他為文學家,還不如說他是「武學教練」,起碼他真的是學習過武術,但是在文學方面,他是真的沒什麼造詣,他的書沒人買,北大某教授也曾經說「他的書只配一些不懂文學的文盲和村夫看。」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