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將南懷瑾類比東京熱 稱尊南懷瑾者必是文盲

2020-12-10 騰訊網

[摘要]《論語別裁》被淺俗不學之輩吹捧,這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南懷瑾命好,碰上一個文化墮落無底的時代罷了。南懷瑾能熱得過東京熱嗎?

文言閱讀能力連初中生都不如

羊城晚報:您什麼時候讀到南懷瑾的書?有什麼感覺?

徐晉如(深圳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這個問題體現出一種根深蒂固的誤解,以為對拙劣之作的批評也需要花費很大氣力閱讀,其實劣作之所以是劣作,只需掃一眼就一目了然。只有經典之作才需要認真研讀,常品常新。《聊齋志異》卷八有一篇題為《司文郎》,裡面說到一位盲和尚,能以鼻嗅文章焚燒後的氣息,辨識文章高下,這其實並不神秘。每一位真正的讀書人都有這樣的本領。一本書略翻數頁,其高下工拙,自然瞭然於胸。尤其是南懷瑾的書,錯謬荒悖滿篇,真稱得上是「滿紙荒唐言」,如果誰還花時間去讀,那可真是笨伯了。只需要略翻一翻,就知道其人其書,毫無價值。

我最早知道南懷瑾,是在剛從清華轉學到北大的時候。因為我每天穿長衫,有一位同學就說,臺灣也只有兩位先生穿長衫,一是李敖,一是南懷瑾。李敖的書,也是略翻過數頁,就非常反感。過些天正好在萬聖書園看到南懷瑾的書,信手一翻,就知道這是一個妄人。

羊城晚報:有資料稱,1976年,根據南懷瑾演講輯錄的《論語別裁》在臺灣出版,受到狂熱追捧,到1988年時已再版高達18次之多;199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論語別裁》等南懷瑾著作引進大陸,同樣掀起「南懷瑾熱」。

徐晉如:《論語別裁》被淺俗不學之輩吹捧,這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南懷瑾命好,碰上一個文化墮落無底的時代罷了。南懷瑾能熱得過東京熱嗎?能說東京熱的出品是電影經典麼?

一千個無知相加,不等於一點點的有知。我們要看追捧南懷瑾的是些什麼人,有沒有碩學之輩?有沒有研究、踐行傳統文化的學者?孔子早就指出,大眾的評判作不得數,賢士善人的評價才真正有價值。那些在性情和智識上雙重懶惰的人,他們的人數再眾,也只是一時的趨向,就像流行病發作,改變不了文化發展的路向。

有的人儘管承認南懷瑾沒一丁點兒學問,卻總是為南氏辯解:「南老至少讓大眾親近《論語》呀」,「南老至少讓人了解傳統文化呀」,等等。其實《論語》文字又非十分艱深,從前只要讀過兩年私塾的,誰不曾讀過《論語》呢?非要通過一個文言閱讀能力連現在的初中生水平都不如的人去親近《論語》?說這樣話的人可能都是不肯讀書的。

《論語別裁》可謂「錯誤萬出」

羊城晚報:《論語別裁》有什麼硬傷?

徐晉如: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曾被臺灣的學術前輩稱作是一本「錯誤萬出」的書。老先生們當時是當笑話看的,沒想到文化墮落的加速度太大,他們鄙視的東西,卻被當代文盲們奉為玉旨綸音。你問「有什麼硬傷」,這個問題真難倒我了。古龍先生的武俠小說裡,曾說有人一身的空門,就變得沒有空門了,你要是問南懷瑾《論語別裁》一書中有哪些話是對的,我或許還能勉強找出幾條來。其實以初中生的文言水平,都不可能不在南氏的這本書裡找出一大堆錯誤。我在2012年9月30日的博文《南懷瑾何以被稱作「大師」》中舉過一些例子,茲照錄如下:

比如「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古人皆謂旅是祭祀之名,季氏到泰山作祭,是僭越之行,孔子對他的弟子也是季氏的家臣冉有說:你不能補救了嗎?答曰不能,孔子於是作了一番感慨。但南氏把旅字硬解成是旅行,又把「女弗能救與」解釋成你不能救季氏一家了嗎,這種神奇的想像真是讓人天雷滾滾。

但最荒謬的,則是對暴虎馮河的解釋。暴字通搏,暴虎是赤手空拳對付老虎的意思,馮河是不憑藉工具,徒涉過河之意,南懷瑾竟然能解釋成「像一隻發了瘋的暴虎一樣,站在河邊就想跳過去,跳不過也想跳」,想像力之奇卓如此,不知何以不去寫玄幻小說,偏要來作踐經典?

南粉讀到這一定會嚷嚷了,憑什麼古人的註疏就是對的,憑什麼南老不能有自己的解釋?這麼說吧,古人寫了錯別字,那叫通假字,但小學生寫了錯別字,那就是錯別字。學問總是有一個客觀標準的,不是說今人不能提出新解別見,你的新解別見必須能駁倒古人,方可立說。清代儒生孜孜矻矻,皓首窮經,在訓詁上做出的成績遠過漢、宋儒生,但那都是有強大的證據支撐的,沒有證據的新說,不如說是胡說更恰當些。

尊南懷瑾為南師的必系文盲

羊城晚報:為什麼說南懷瑾趕上了好時候,在大陸被當做國學大師?

徐晉如:南懷瑾和於丹所處的時代,是民粹主義日益侵飾中國的時代,整個社會瀰漫的是反智仇學的論調。而民粹主義正是南於二人最好的土壤。民粹主義的本質是在思想上性情上的自甘下流化,你不是要講高雅,要講學問嗎,我偏要跟你反著來。你不是要講學而時習、道學自修嗎,我偏喜歡不用動腦筋的東東。

羊城晚報:臺灣作家楊照在微博上說,「被問到臺灣有誰能評論南懷瑾,我只能回應:『難啊,他最近二十年在臺灣幾乎沒有讀者。』臺灣知識界這點評斷能力幸好還有。」香港作家廖偉棠也說,「南大師這些事,港臺知識界皆知。這就是為什麼大師去世一事在港臺幾無反響,因為我們早已不當他大師。」為什麼兩岸三地的態度如此不同?

徐晉如:臺灣、香港與大陸的最大區別在於,這兩個地區都未經過暴力革命,不曾被新文化運動和「文革」破壞過,傳統文化根基仍在,所以社會輿論對打扮成國學大師的江湖術士,尚有基本判斷能力,而大陸文化的根本迭經摧殘,早就氣息奄奄,就像肉眼凡胎的唐三藏,到了小雷音寺,識不得妖,辨不出魔,以為見到的真是如來佛祖。這實在是中國文化的悲劇。內地很多開口必言南師的,其實很多連他的一頁書都沒翻過。這些人只是要充空心大佬,讓人覺得他不是那麼沒文化而已。其實,在有文化的人看來,尊南懷瑾為南師的,必系文盲。

羊城晚報:有人說,一方面他打通了廟堂和江湖,讓普通大眾對傳統文化有了親切感,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入門的可能性。這樣看,南懷瑾也有可取之處?

徐晉如:學問之道,在己不在人。想通過終南捷徑親近傳統文化的,永遠不可能達到目的。因為他們在未學之前,先就有了惰逸心。南懷瑾迎合了民粹的思想和庸眾懶惰不學的習氣,這與於丹是一樣的。真要想親近傳統,我覺得最好的方法是鎖定中央十一頻道,多聽多看京劇音配像。這比「南大師」、「於大師」可靠太多了。

騰訊網轉載此文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其觀點。

相關焦點

  • 南懷瑾:國學大師?江湖騙子?深圳大學教授:吹捧他的必是文盲
    前些年,深圳大學的教授徐晉如就公開批評南懷瑾:南懷瑾文言閱讀能力連初中生都不如,《論語別裁》可謂"錯誤萬出",尊南懷瑾為南師的必系文盲。徐晉如由於很多人把南懷瑾尊稱為"南師",按照徐晉如教授的說法,"南師"這一稱呼是對南懷瑾的吹捧。凡是吹捧南懷瑾的,都是文盲。
  • 徐晉如:南懷瑾的錯謬「罄竹難書」
    [摘要]南懷瑾在深圳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徐晉如眼中「文言閱讀能力連初中生都不如」,《論語別裁》可謂「錯誤萬出」,尊南懷瑾為南師的必系文盲。羊城晚報:有資料稱,1976年,根據南懷瑾演講輯錄的《論語別裁》在臺灣出版,受到狂熱追捧,到1988年時已再版高達18次之多;199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將《論語別裁》等南懷瑾著作引進大陸,同樣掀起「南懷瑾熱」。徐晉如:《論語別裁》被淺俗不學之輩吹捧,這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南懷瑾命好,碰上一個文化墮落無底的時代罷了。南懷瑾能熱得過東京熱嗎?能說東京熱的出品是電影經典麼?
  • 南懷瑾是個「江湖術士」?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但是南懷瑾卻被大家懷疑他究竟是「大師」還是個「騙子」?因為他的著作只適合文盲村夫去閱讀。初出茅廬南懷瑾二十世紀,南懷瑾生於民國浙江省的一個小村子裡。和平常的文學家不一樣的是,他小時候就是個「草包」,在班級裡一直屬於吊車尾的狀態。
  • 南懷瑾是騙子還是高人?北大教授:他的書狗屁不通、文盲村夫才讀
    而批判他的人則認為他的書狗屁不通,甚至有北大教授揚言:「南懷瑾的著作常識性錯誤很多,只適合沒有文化的文盲村夫閱讀。」此兩派可謂是旗鼓相當,彼此之間相互攻訐,自南懷瑾先生在世之時,此類言論已然是不絕於耳。愛他者視其為父母也,惡其者視其為「神棍」也,此兩端各執一詞,數十年來沒有爭出個高下來。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農村人和文盲來讀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書只適合農村人和文盲來讀經常關注國學圈的人,肯定都知道南懷瑾這個名字。但南懷瑾由於人氣過於紅也引發了很多的爭議,有的人認為他是國學神壇的代表,也有人認為他是臭名遠揚的騙子,更是有一位北大教授認為南懷瑾的書,只適合農村人和文盲來讀。
  • 南懷瑾:大師or騙子?他的書,北大教授暗諷文盲才看,是不懂讀法
    ;學院派攻擊他「不規範」,「連斷一個句都會斷錯」——北大名教授李零在《喪家狗》中,甚至暗諷戲謔南氏的《論語別裁》「迂腐、陳腐、謬誤、悖理,一應俱在」,只配「文盲半文盲鄉野村夫們看看」,不過是「蹩腳的海聊神侃大雜燴」(見該書第41頁等),兩邊都說的對,但其實又都落空,是「說似一物即不中」。
  • 南懷瑾的作品應該普及嗎?
    昨天,偶然看見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叫做《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作者是「一枕古書」。可以看出來,作者是對南懷瑾基本上持有贊同態度。他首先承認了一個事實,即「莫言身上的爭論只能算作小巫見大巫,南懷瑾先生,應該是我國爭議最大的一位作家,曾經有北大教授對其抨擊道: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 南懷瑾是大師還是騙子?北大教授:他的作品只適合文盲村夫看
    雖然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但他同時又是一位江湖術士,說他是一位旁門左道的高手,但他在佛學研究方面的成就,也足以與許多佛教大師相匹敵。於是,南懷瑾的父親便把他送到店裡當學徒,但南懷瑾卻說什麼也不去,經過幾次這樣的爭吵後,南懷瑾說服了他的父母,讓他在家自學。南懷瑾的父親為了讓孩子有出息,還專門為南懷瑾請來一位博古通今的老師,這個人叫葉公恕。
  • 南懷瑾師尊、巴蜀著名學者袁煥仙誕辰130周年 學界共同發聲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夢琳)今人了解袁煥仙先生,多得益於其弟子南懷瑾先生的介紹。如果沒有這一位名滿天下的弟子,這位巴蜀著名學者或許只能永遠消失在歷史裡,或只成為地方鄉賢野老們的零星記憶。譚繼和2017年9月23日,巴蜀著名學者袁煥仙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
  • 南懷瑾的水平如何?李敖評價很犀利,不及朱清時厚道實誠
    他,就是中國當代文化學術界裡最具傳奇色彩,曾任過臺灣政治大學、輔仁大學、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的南懷瑾先生。南懷瑾先生那麼,南懷瑾先生作為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學者、詩人、哲學家、教育家、中國文化傳播的大師級人物,為什麼會遭到那麼多質疑與批評?也就是說,他的水平到底如何呢?
  • 南懷瑾先生成長史
    正應了《論語》裡所說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南懷瑾雖說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但是自小其祖母、父輩們並沒有要求這位「南門獨子」,將來能夠顯達一方或者富貴榮耀,相反其祖母還對其說:「讀書可以,但不要做官」,其父更是要求很低,只要能夠養活自己平安度過一生,即使不讀書也可以。
  • 說南懷瑾是偽大師的都是什麼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南懷瑾。南懷瑾主要研究兩個領域:一個是國學,一個是佛學。有人認為,南懷瑾對國學有一定研究,但不徹底,大師算不上,頂多是個學者。對於佛學,南懷瑾先生由他禪宗的老師袁煥仙引薦,成為虛雲法師的弟子,至於南先生對佛道到底參透了多少,很多人也想知道答案。
  • 東京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為什麼宅男都喜歡東京熱?
    東京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為什麼宅男都喜歡東京熱?時間:2020-06-05 14:47   來源:紅e問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東京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為什麼宅男都喜歡東京熱? 東京熱(英語:Tokyo-Hot)是一家在美國註冊的 日本成人視頻製造商。成立於2003年。
  • 南懷瑾的江湖
    作為對大破四舊的回應,蔣介石親自主持發起規模宏大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以中華文化存亡絕續為標榜,試圖將三民主義思想體系樹為中國文化道統傳承者,對抗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和北方赤色思想反彈,重新樹立全民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 推薦三本玄幻小說,《聖武稱尊》墊底,貓膩的大道朝天
    晉升蘊氣境後,離睡覺時間尚早,楚天將心神沉浸到泥丸宮中的玄奧符篆內部。這個符篆,乃是接受靈狐傳承時,海量信息在楚天腦中橫衝直撞,老祖為了避免其受到損傷,親手以自身靈魂力封印形成的。其中蘊含著大量的信息,一有空就獲取些許,見識得到提升。
  • 文武奇才,近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
    正應了《論語》裡所說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南懷瑾雖說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但是自小其祖母、父輩們並沒有要求這位「南門獨子」將來能夠顯達一方或者富貴榮耀,相反其祖母還對其說:「讀書可以,但不要做官」,其父更是要求很低,只要能夠養活自己平安度過一生,即使不讀書也可以。
  • 南懷瑾先生 : 曬太陽的秘方
    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縕黂,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 「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裡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慚,子此類也。」他說從前宋國有個種田的人,「常衣縕黂」,穿的衣服是麻做的、很粗的縕黂,「僅以過冬」,冬天加一點棉花,可以保暖。
  • 南懷瑾先生文化史觀述略講座在溫舉行 學者、親友講述他們眼中的南師
    溫州網訊 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在學者、親友眼中是何模樣?又有何不同?7月18日,「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南懷瑾先生文化史觀述略」講座在溫舉行,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雷泉、南懷瑾之孫南品仁、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經理馮大明等嘉賓共同講述他們眼中的南師。
  • 視角:聽南懷瑾先生講禪
    今年的夏季比以往似乎都更要熱一些,室外赤日炎炎似火燒,此時坐在空調室內,學著盤腿打坐般,靜下心來分幾天看完聽完了南懷瑾大師的《南禪七日》的碟子。那感覺如醍醐灌頂,神清氣爽。其中之悟,妙不可言。看碟聽講座比現場聽講座效果確實還要好,在聽得不甚清楚或思路打岔的時候,可以將碟子回放重新再聽一遍。中途有事離開也可以暫停讓老先生稍事休息,返回時接著再看。行藏在我,不亦快哉。
  • 讀了梁思成、南懷瑾,才明白我們這代人少了什麼
    而且,日本的大村西崖、常盤大定和關野貞等一些學者已經對中國的建築藝術開始有了一定的研究,甚至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1969年9月,一些外籍學者專家和南懷瑾先生的弟子門生籌劃下,「東西精華協會」在美國加州成立,同年十一月,在臺北創立了「東西精華協會」總部,要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後來因為經費問題以及書面文章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宣傳文化,便創辦了《人文世界》雜誌社。南懷瑾先生除了在雜誌上連載外,每一期還要以儒、釋、道為主題分別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