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主》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為梁惠王宰牛,他拿著刀,麻利地幹著活。
梁惠王看得出神,不禁喝彩道:「啊,太了不起了!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如此高超呢?」
庖丁說:「我喜歡研究事物本身的規律。剛開始學習宰牛時,看到的是整頭的牛。苦練了三年之後,我看到的就不是整頭牛了。而現在,我閉著眼睛都能宰牛。每次宰完牛之後,我就會把刀擦拭乾淨,下次再用。」
莊子可能是最會講故事的哲學家,他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人生的三種境界。
志存高遠,用心生活
庖丁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庖,最重要的是他有遠大的理想。
他剛開始宰牛就給自己立下一個目標:他要探究牛的身體結構,掌握規律,而不僅僅學會宰牛這麼簡單。
這為他後來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反觀事業成功的人,無不立志高遠,探求事物發展的本來規律。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講的是三位砌磚工人的工作態度。
有人問他們:「你們是在砌磚嗎?」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對,我們是在砌磚。」
第二位工人也跟著說:「對,我們是在砌磚。我們每天在做每小時1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則搖了搖頭,說:「你問我在砌磚嗎?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後來,前兩個砌磚工人一生都是砌磚工人,他們沒有大的志向,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賺取養家餬口的錢;而第三個砌磚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築師,是因為他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工作有了方向。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事的目的不同,最終的成就也大相逕庭。只有樹立遠大的目標,用心生活,才能把生活過成一首詩,獲得成功的人生。
堅定執著,追求卓越
庖丁樹立遠大目標後,就開始苦練本領,他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他並沒有放棄。
剛開始宰牛時,他看到的是整頭牛,一個月就換一把刀;三年後,他看到的已經不是整頭牛了,而是牛的脛骨和脈絡,他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宰牛經驗。
在這艱難的奮鬥過程中,庖丁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而是專心宰牛,拒絕外界的誘惑,一心一意,為自己的理想默默耕耘著。
正如我國工匠精神的傳承人王振華,60歲時,做了一個年輕的夢。
他歷時五年,不用一顆釘子,不用一管膠水,經歷十多萬步驟,共7108個零件,其中最小的零件只有兩毫米,用全榫卯結構復刻了天壇祈年殿。
現實生活中,像王振華這樣的人,依然很多。
他們堅守著自己的工匠精神,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他們對細節有更高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
雖然利益很少,但他們傳承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造福於世。
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做某件事,比如健身、閱讀、寫作等,並且持續做,福報會在未來的某個時期等著你。
收斂鋒芒,踏實做事
庖丁經過十九年的反覆研究,終成一代名庖,替梁惠王宰牛,憑藉自己的一份執著,終於成就了自己。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成功後並沒有驕傲自大,目無他人,而是宰完牛之後,認真把刀擦乾淨,收好,下次再用。
做人做事應當如此,即使你位於高處,也應收斂鋒芒,踏實做事。
有一位博士在找工作時,被許多家公司拒之門外,萬般無奈之下,博士決定換個方法試試。
他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的身份去求職。不久,他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
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他才華出眾,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員所能做到的,這時,博士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於是老闆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闆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也遊刃有餘,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要高明,這時博士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闆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事情,老闆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博士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說明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老闆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菜根譚》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意思就是說:老鷹站在那裡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而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人反而不會炫耀,不顯才華。
低調是一種修煉,一種做人的境界。
當自己處在不利地位,或者危難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闢路徑,重新佔據主動;當身處有利形勢時,更要放低姿態,謹慎處事,規避風頭,才能走好人生路。
讀懂了莊子的這則庖丁解牛的故事,你就讀懂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學會立志高遠,就不會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而是用心生活;
學會堅持探索,就不會敷衍了事,而是達到極致;
學會收斂鋒芒,就不會自高自大,而是懂得生命的規律。
這樣的人,內心富足,生活安寧,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