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庖丁解牛,道出人生「三境界」

2020-08-20 三立書會

《莊子·養生主》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為梁惠王宰牛,他拿著刀,麻利地幹著活。


梁惠王看得出神,不禁喝彩道:「啊,太了不起了!你宰牛的技術怎麼會如此高超呢?」


庖丁說:「我喜歡研究事物本身的規律。剛開始學習宰牛時,看到的是整頭的牛。苦練了三年之後,我看到的就不是整頭牛了。而現在,我閉著眼睛都能宰牛。每次宰完牛之後,我就會把刀擦拭乾淨,下次再用。」


莊子可能是最會講故事的哲學家,他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人生的三種境界。


志存高遠,用心生活


庖丁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庖,最重要的是他有遠大的理想。


他剛開始宰牛就給自己立下一個目標:他要探究牛的身體結構,掌握規律,而不僅僅學會宰牛這麼簡單。


這為他後來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反觀事業成功的人,無不立志高遠,探求事物發展的本來規律。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講的是三位砌磚工人的工作態度。


有人問他們:「你們是在砌磚嗎?」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對,我們是在砌磚。」


第二位工人也跟著說:「對,我們是在砌磚。我們每天在做每小時1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則搖了搖頭,說:「你問我在砌磚嗎?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


後來,前兩個砌磚工人一生都是砌磚工人,他們沒有大的志向,只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賺取養家餬口的錢;而第三個砌磚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築師,是因為他樹立了遠大的目標,工作有了方向。


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


現實生活中,人們做事的目的不同,最終的成就也大相逕庭。只有樹立遠大的目標,用心生活,才能把生活過成一首詩,獲得成功的人生。


堅定執著,追求卓越


庖丁樹立遠大目標後,就開始苦練本領,他知道這條路不好走,但他並沒有放棄。


剛開始宰牛時,他看到的是整頭牛,一個月就換一把刀;三年後,他看到的已經不是整頭牛了,而是牛的脛骨和脈絡,他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宰牛經驗。


在這艱難的奮鬥過程中,庖丁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而是專心宰牛,拒絕外界的誘惑,一心一意,為自己的理想默默耕耘著。



正如我國工匠精神的傳承人王振華,60歲時,做了一個年輕的夢。


他歷時五年,不用一顆釘子,不用一管膠水,經歷十多萬步驟,共7108個零件,其中最小的零件只有兩毫米,用全榫卯結構復刻了天壇祈年殿


現實生活中,像王振華這樣的人,依然很多。


他們堅守著自己的工匠精神,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他們對細節有更高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0提高到1。


雖然利益很少,但他們傳承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造福於世。


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做某件事,比如健身、閱讀、寫作等,並且持續做,福報會在未來的某個時期等著你。


收斂鋒芒,踏實做事

庖丁經過十九年的反覆研究,終成一代名庖,替梁惠王宰牛,憑藉自己的一份執著,終於成就了自己。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成功後並沒有驕傲自大,目無他人,而是宰完牛之後,認真把刀擦乾淨,收好,下次再用。


做人做事應當如此,即使你位於高處,也應收斂鋒芒,踏實做事。


有一位博士在找工作時,被許多家公司拒之門外,萬般無奈之下,博士決定換個方法試試。


他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的身份去求職。不久,他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一名最基層的程序錄入員。


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他才華出眾,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員所能做到的,這時,博士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於是老闆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


過了一段時間,老闆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也遊刃有餘,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要高明,這時博士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闆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事情,老闆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博士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說明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老闆恍然大悟,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菜根譚》說:「鷹立如睡,虎行似病。」


意思就是說:老鷹站在那裡像睡著了,老虎走路時像有病的模樣,而一個真正具有才德的人反而不會炫耀,不顯才華。


低調是一種修煉,一種做人的境界。


當自己處在不利地位,或者危難之時,不妨先退讓一步,這樣做,不但能避其鋒芒,脫離困境,而且還可以另闢路徑,重新佔據主動;當身處有利形勢時,更要放低姿態,謹慎處事,規避風頭,才能走好人生路。


讀懂了莊子的這則庖丁解牛的故事,你就讀懂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學會立志高遠,就不會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而是用心生活;


學會堅持探索,就不會敷衍了事,而是達到極致;


學會收斂鋒芒,就不會自高自大,而是懂得生命的規律。


這樣的人,內心富足,生活安寧,自得其樂。

相關焦點

  • 莊子在《逍遙遊》和《庖丁解牛》中,分別提出了哪「三個境界」?
    在高中階段,其代表作《逍遙遊》和《庖丁解牛》被選入教材,成為學生學習和背誦的經典古文篇目。在《逍遙遊》中,莊子提出了「學鳩」「鯤鵬」「逍遙」三個境界;而在《庖丁解牛》中,莊子又提出了「全牛」「非牛」「無牛」三個境界。這幾個「境界」是什麼含義?有何關聯?今天我們就來重讀經典,講解一下莊子的所謂「三個境界」吧!
  • 《莊子》裡庖丁解牛的故事賞析
    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順應自然,逍遙無為。他認為人世錯綜複雜,只有迴避矛盾衝突,方可達保身、養生、全性的目的。莊子以庖丁解牛為喻,描述庖丁在牛體筋骨肌理的空隙下刀,方可使刀刃完好,解牛雖多而刀刃不傷。同理,人們處於複雜萬端的社會也當「以無厚入有間」。
  • 莊子「庖丁解牛」典故,蘊藏著實現人生價值的學問
    作者:餘雲開「庖丁解牛」典故來自莊子一書中的《養生主》篇。因此莊子緊跟著說,「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既然已經陷入困局中,我們再怎麼追求都是在困局中而已。下面,我們通過莊子的「庖丁解牛」典故,就能很好的認識這個真理。
  • 《莊子》:以生動的語言抒發人生見解,「庖丁解牛」生動形象
    「庖丁解牛」是《莊子》裡一個廣為人知的寓言。以寓言來生動形象地說明自己的人生見解,在先秦諸子中不乏其人,如孟子、韓非子等都是。但能以一種平等的而非輕視的、讚賞的而非漠視的眼光,看待下層普通勞動者的勞作及其卓絕技巧,並用充滿敬佩之情的語言對這一切加以描繪,似乎又僅僅莊子一人而已。
  • 古詩詞文賞析之古文《庖丁解牛》莊子
    第一段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第二段緊接著寫文惠君的誇讚,從側面烘託庖丁技藝的精湛;第三段是庖丁對文惠君的解答,庖丁主要講述了自己達於「道」境的三個階段;第四段寫文惠君聽後領悟了養生的道理。此文在寫作上採用多種手法,結構嚴密,語言生動簡練,體現了莊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點。  第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寫。
  • 《莊子 庖丁解牛》鑑賞
    原邊註:蘇軾讀了庖丁解牛,體悟到藝術創作和經驗累積的關係,從而說出了這樣富有哲理的話:「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所謂遊刃餘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書吳道子畫後》)點評:「庖丁解牛」從宰牛之方喻養生之理,由養生之理喻處世之道。這則寓言尤引人注意的是它由技入道所蘊含的哲學和藝術的涵義。
  • 《庖丁解牛》中的人生智慧感悟
    庖丁解牛》是莊子的一篇著名的寓言故事,這篇文章中蘊含了道家很多思想的精髓,對於提升我們的人生智慧也值得借鑑。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解牛的功夫,最初的時候看到的無非是牛,到三年之後則「未嘗見全牛」,到最後「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 莊子的三條魚與人生境界
    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一個話題是《莊子》裡面的3條魚。其實想必《莊子》的很多典故大家也都有聽過,但是如果現在問你說裡面關於魚的典故有多少,你能準確地說得出來嗎?但是裡面有最最經典的三條魚,這三條魚代表了三種人生境界。不知道你是哪一條呢?一起來看一下吧!1.北冥之魚:為物所累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 莊子臨死對弟子說了一句話,參悟天道的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莊子的一生都在詮釋著人生的豁達觀點和積極態度,深刻的揭露了「天道」的秘密。莊子臨終之前的一句話,參悟了參悟天道、地道和人道奧秘,道出人生最高境界在《莊子》一書中記載道,莊子感覺到自己即將要死亡的時候,內心卻並不跟尋常人一樣,他更多地是平靜。
  • 莊子用三條魚,表達三種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諦
    先秦宋國曾有一位哲學家,也是道家逍遙派的開宗鼻祖,人稱「老莊」之一的莊子,他應該是歷史上最愛魚的人。莊子寫書立著無數,提出很多新穎活潑的哲學觀點,尤其以寫「魚」最為生動有趣。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莊子把快樂的人生比作三條魚,以此表達人生的三種境界,它們分別指哪三條魚呢?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來自一號書院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將生活的極大智慧,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在莊子的智慧中,不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層境界。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每次釣上來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丟回河裡。其他人問他這是為什麼。
  • 莊子用三條魚,道出三種人生境界,你是哪一條?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學習生涯之外的書籍,《讀者》是陪伴我時間最長的。我對它的印象很深刻,直到現在我都記得它曾經問過一個問題:這個世界會好嗎?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他曾把自己總結的智慧寫進了三條「魚」之中,在今天也被人們當做三個人生境界,具體代表的是什麼呢?北冥之魚莊子的經典名篇《逍遙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表面上看似十分快樂,乘著夏天的風,從北冥飛到南冥。殊不知一旦沒有風,只能面臨高空墜落的局面。在莊子眼中,人一定不可以過度依賴萬物。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境界!
    「無待」就是取消一切精神上的樊籬,打開心靈的枷鎖,拋棄世俗中的一切欲望,什麼名利富貴生死都屬身外之物,把心放空去有待而無待,人生才能自由。而逍遙是自由的至高境界,逍遙遊的「遊」字很意味深長。這個「遊」說的是人生需要遊戲精神,這個「遊」不是遊戲人生浪費生命的「遊」,而是要有心讓心靈自由自在飄蕩的「遊」,是逍遙境界的「遊」。
  •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的秘密?
    《莊子·養生主》的核心思想:緣督以為經在《養生主》一章中,開宗明義講到了養生的宗旨是「緣督以為經」,「緣」就是「順著」,「督」是中醫所說的脈絡,「緣督」二字本義是順著脈絡,引申出順應萬物自然之道理。《莊子》養生主篇講了一個很傳奇的人物:庖丁。
  • 莊子的三條魚,三種人生的境界!
    莊子從不進行說教,而是將自己的智慧變成故事,供人自行品讀。 他將生活的精髓,寫進了三條魚的故事裡。 讀懂了這三個故事,就是讀懂了自己的人生。
  • 《莊子諵譁》:庖丁解牛,善刀而藏之
    《莊子諵譁》是根據南懷瑾的講解錄音整理成書,也是現代讀者閱讀、理解《莊子》的最好讀本。今天就來講講其中《莊子·養生主》篇裡的「庖丁解牛」。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藝,再由庖丁闡述他的解牛之道。
  • 庖丁解牛是一種境界
    (圖片來源於網絡)以上是《莊子》一書中《養生主》的節選片段,成語庖丁解牛便來源於此。從這段對話中我想到了獨孤求敗和掃地僧,當自身實力登峰造極之後便能時時以雲淡風輕的姿態應對世間變幻和風險挑戰,庖丁解牛也是這種境界。開始之時這位廚師和大多數人一樣眼中只有一頭牛,三年之後只看見這頭牛的一部分了,再後來不必看牛而能感知每個部位,刀落之處砉砉作響,聲音清脆動聽毫不拖泥帶水,達遊刃有餘之境,最終19年不換刀,甚至「刀刃若新發於硎」,令人驚嘆。
  • 《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你達到了什麼修煉水平?
    《庖丁解牛》是莊子所說的小故事,他以殺牛為例,告訴梁惠王如何生存。雖然只有幾百個字,但以事代事的三重境界讓人深思良久。他的本意是教梁惠王維持生命的方法,但莊子卻在教大談如何解牛,這篇作文似乎離題了,思路太跳躍了。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技進於道」——庖丁解牛的生命境界
    ——〈養生主〉庖丁解牛的技術層次和藝術層次莊子通過〈養生主〉第一段點出生命修養的總原則:「順生命感應的中道而行」之後,緊跟著第二段,便有了一則最膾炙人口的庖丁解牛寓言,來解說何謂「順生命感應的中道而行?」